ODB

靈命日糧 : 從上往下看

讀經: 以賽亞書48章5-11、17節


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以賽亞書48章11節


在1970年代,彼得·威爾契(Peter Welch)還是個年輕小伙子時,使用金屬探測器只是他的興趣而已。但從1990年代起,他便領著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帶著金屬探測器四處探險。他們曾發現數千種文物,包括刀劍、古代的珠寶和錢幣。他們使用「谷歌地球」這個有衛星影像資料庫的軟體,在英國的農地景觀中分析各種格局和模式,從中看到好幾世紀之前可能存在的道路、建築物和其他的結構。彼得說:「從上往下的角度俯瞰,將會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

在先知以賽亞時代,上帝的子民也需要「從上往下看」。他們因身為上帝的子民感到自豪,但卻不順服祂,也不願棄絕偶像。儘管他們如此悖逆,上帝仍會將他們從巴比倫的綑綁中拯救出來。為什麼呢?因為上帝有不同的看法。上帝說:「我為自己的緣故……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以賽亞書48章11節)。從至高上帝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生命都是為著祂的榮耀和旨意,而不是為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全心注視上帝和祂的計畫,並且引導別人也一同來讚美祂。

以上帝的榮耀作為我們看待萬事的角度,為我們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只有上帝知道,我們會如何更認識祂,以及祂為我們做了什麼計畫。上帝會教導我們,什麼對我們是有益的,並且帶領我們走在當行的道路上(17節)。

— 施安妮

上帝,求祢教導我並改變我,
讓我能更在乎祢,而不是只在乎自己。


你可以為哪些事讚美上帝?你當如何謙卑順服上帝?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1-2章;約翰福音19章23-42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事

讀經: 彼得前書3章13-18節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


陳偉大部分的同事對基督信仰所知甚少,也不太在乎,但是他們都知道陳偉很在意。在接近復活節的某一天,有位同事偶然提到,他們聽說復活節和逾越節有關,但不知道兩者有何關聯,於是他問陳偉說:「嘿!小陳!你懂這些上帝的事。可以解釋一下什麼是逾越節嗎?」

於是,陳偉向他們解釋,上帝如何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告訴他們上帝降下十災,並在第十災擊殺了埃及人的長子。但那些在門框上塗抹獻祭羔羊血的人家,滅命的天使就會「越過」。後來耶穌在逾越節被釘十字架,親自成為獻祭的羔羊,一勞永逸地代替所有人的罪流血犧牲。在那一瞬間,陳偉突然察覺到:嘿!我正在為主作見證!

使徒彼得也提醒當時的教會,因他們身處在不認識上帝的文化中,所以「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

由於陳偉樂意讓人知道他的信仰,便很自然地得著分享信仰的機會,並且能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15節)。

我們同樣能夠做到。有了聖靈的幫助,我們也可以用簡單的詞句,解釋這人生最重要的事,也就是那些上帝的事。

— 葛庭墨

天父,求祢幫助我隨時做好準備,
向人解釋祢為我們的生命所帶來的盼望和目標。


若有人想要和你談論信仰,你會如何回應?為什麼彼得要我們帶著「溫柔、敬畏的心」分享信仰?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4-36章;約翰福音19章1-22節


靈命日糧 : 歡喜快樂

讀經: 詩篇149篇1-5節


願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歡喜;願錫安的民因他們的王快樂。—詩篇149篇2節


新的學年開始了,14歲的傑克每日下午搭校車回家,都會開心地跳下車,沿著他家的私人車道跳著熱舞。他的母親還拍下他放學後的熱舞短片並和大家分享。傑克跳舞是因為他享受生活,希望自己的每個動作都能傳遞歡樂。有一天,社區裡的兩位清潔隊員也忙裡偷閒,和這個感動別人共舞的少年一起踏步、旋轉和搖擺。這三個人所展現的,是真誠且動人的喜樂所帶來的力量。

撰寫詩篇149篇的詩人告訴我們,持久且完全的喜樂源自上帝。詩人鼓勵上帝的百姓要一起「向耶和華唱新歌」(1節),邀請以色列人一同「因造他的主歡喜」,並且「因他們的王快樂」(2節)。詩人還呼籲我們一起以舞蹈和音樂敬拜祂(1-3節)。為什麼呢?「因為耶和華喜愛祂的百姓,祂要用救恩當作謙卑人的妝飾」(4節)。

深愛我們的天父創造了我們,並維持整個宇宙的運行。祂喜愛我們,只因我們是祂心愛的兒女。祂精心創造了我們、瞭解我們,也歡迎我們每個人都和祂建立親密的關係。這是何等的殊榮啊!這位慈愛的永活上帝,就是我們能永遠喜樂的原因。我們可以因祂永恆的同在而喜樂,並為了創造主賜給我們的每一天而感謝祂。

— 鄧書琪

上帝,感謝祢愛我們,喜悅我們,並且瞭解我們。


為什麼明白上帝喜悅我們,能激發我們在各種處境都能感到喜樂?你如何表達你在上帝裡面得著的喜樂?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2-33章;約翰福音18章19-40節


靈命日糧 : 真謙卑,真偉大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耶穌基督]反倒虛己。—腓立比書2章7節


隨著美國獨立戰爭因英國出人意表的投降而結束後,許多政客與軍事將領試圖讓喬治.華盛頓將軍成為新的君王。當時,世人都在觀望,想知道當華盛頓掌握了絕對的權力時,是否仍能堅守他開放、自由的理念。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如果華盛頓能抵擋權力的誘惑,返回維吉尼亞州的農莊,華盛頓才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這位國王知道,拒絕權力的誘惑所體現的偉大,才是真正的崇高與恢宏的象徵。

保羅也瞭解這個真理,並且鼓勵我們追隨基督謙卑的樣式。即使耶穌「本有上帝的形象」,但祂「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平等的地位」(腓立比書2章6節,新譯本),反倒放棄自己的權力,變成「奴僕」,並且「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7-8節)。耶穌擁有全部的權力,卻為著愛的緣故放下一切。

不過,上帝卻以最極至的翻轉,從處死罪犯的十字架上提升了耶穌基督,「將祂升為至高」(9節)。耶穌本可命令我們頌讚祂,強迫我們順服祂,但祂卻以令人意想不到的行動放下自己的權力,並藉此贏得我們的崇敬與愛戴。耶穌透過絕對的謙卑,展現真正的偉大,全然地翻轉了世界。

— 郭惟恩

主耶穌,謝謝祢,在祢最缺乏且貌似
最不光彩的時刻,祢展現出真正的權力與偉大。


耶穌的極度謙卑如何令你訝異?祂的謙卑如何使你重新思考「偉大」的定義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