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比蜜更甜

讀經: 箴言16章1–2、21–24節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


演講者正談論敏感的種族問題,但他仍然冷靜從容。站在有大批觀眾圍繞的講台上,他大膽地發言,但言詞優雅、謙遜、和善,甚至帶著幽默。很快地,情緒緊繃的觀眾們明顯地放鬆下來,和演講者一起探討他們所遇見的困境:該如何以冷靜的態度和言詞,去解決他們所面對的棘手問題。換言之,要如何以柔和的方式面對尖銳的課題。

所羅門王也給我們這樣的建議:「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如此一來,「智慧人的心⋯⋯使自己口中的話增加說服力」(23節,新譯本)。

為什麼像所羅門這樣有權力的君王要花時間談論人們該如何說話呢?因為話語具有拆毀的能力。在所羅門王的時代,各國的君王仰賴報信者帶來關於他們國家的資訊,因此冷靜且可信賴的報信者相當受人重視。他們會使用謹慎與適當的言語,無論出現什麼狀況,也不會反應過度或說話苛刻。

我們若能以敬虔與謹慎的話語,和善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就必從中得益。如所羅門所言:「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1節)

— 雷翠霞

聖潔的上帝,當我們談論尖銳的議題時,
求祢甜蜜的聖靈柔軟我們的心以及所說的話語。


談論棘手且會引起分裂的話題時,你會如何發言?當你讓聖靈使你的言語柔和甘甜時,你的言詞會有什麼改變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8–29章;約翰福音9章24–41節


靈命日糧 : 紀念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9-17節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


每年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我總是會想起許多退役軍人,尤其是我的父親和好幾個叔叔,他們都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軍人。雖然他們僥倖歸來,但在這場戰爭中,卻有成千上萬的家庭痛失為國家效力的親人。然而,每當被問及時,我父親和那時代多數的軍人都會表示,他們願意犧牲性命來保護自己的親人,並為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而戰。

每當有人為國捐軀時,人們常會在其喪禮上朗讀約翰福音15章13節:「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以此來尊崇逝者的犧牲。但這節經文的背景是什麼呢?

當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向門徒講這些話時,已臨近受難的時刻。事實上,十二個門徒當中的猶大已經離開準備出賣祂了(13章18-30節)。基督雖然知道這一切,但仍選擇為祂的朋友,甚至祂的敵人犧牲自己的生命。

耶穌願意為那些將來會相信祂的人而死,甚至為那些仍然與祂為敵的人而死(羅馬書5章10節)。所以祂要求門徒(以及我們)要「彼此相愛」,像祂愛我們一樣(約翰福音15章12節)。祂的大愛驅使我們不但以捨己的愛去愛朋友,也愛我們的敵人。

— 柯愛莉

主耶穌,感謝祢願意為我們而死!


在相信耶穌之前,我們也是與祂為敵,但耶穌仍願意為我們死。你會如何尊榮和記念耶穌為你被釘死在十架上?你如何以捨己的愛去愛別人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5-27章;約翰福音9章1-23節


靈命日糧 : 交誼桌

讀經: 使徒行傳2章42-47節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使徒行傳2章46節


孤單會嚴重威脅我們的身心健康,使人沉溺於社交媒體,或導致不良的飲食習慣等等。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將近三分之二的人(不論年齡或性別)都會在某些時候感到孤單。因此,英國某間超級市場就在店內的咖啡廳設立「交誼桌」,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若有人需要人際互動,只需坐到桌前加入其他人,或表示希望加入對話就可以與人交談。當他們與人談話時,便會覺得自己與人產生聯繫,融入了群體。

初代教會的會眾也看重彼此間的聯繫,如果沒有彼此扶持,他們可能會在實踐信仰的路上感到非常孤單,因為當時人們對基督信仰並不熟悉。所以信徒們不僅「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明白如何跟隨耶穌,他們也「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彼此鼓勵和相交(使徒行傳2章42、46節)。

我們都需要與人聯繫,這是上帝創造人類的本意!孤單所造成的痛苦,正指出了我們的確有這種需求。就像初代教會的會眾一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我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因這關乎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應該多與人交流,也將這種聯繫互動帶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 洪可婷

上帝啊,求祢幫助我們主動與人聯繫,
讓我們自己和他人同得益處!


今天你如何主動與人聯繫呢?你曾在怎樣的情況下,忽視與人建立友誼的機會?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2-24章;約翰福音8章28-59節


靈命日糧 : 光之守護者

讀經: 約翰福音8章12-16節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哥林多後書4章6節


人們稱他們為「光之守護者」。

在美國北卡州的哈特拉斯島上有一座燈塔,那裡有一個紀念碑,紀念自1803年以來,在那裡看守燈塔的諸多守護者。原有的燈塔已經被往內移,因為海岸線被侵蝕危及燈塔的地基。人們就把那些燈塔守護者的名字刻在原有燈塔的基石上,並設置成一個圓形劇場的形狀,面向燈塔的新基址。正如告示牌所介紹的一樣,現今遊客們也可以追隨歷史上守護者的腳蹤「看守」燈塔。

耶穌是眾光之源,祂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無論誰這麼說都難免被視為激進分子,但耶穌這樣說是要肯定祂與天父的關係。天父不僅差派耶穌來到世上,更是創造光和生命的主宰。

當我們接受耶穌的救恩並遵行祂的教導時,就恢復了與上帝的關係,祂亦會賜給我們新的能力和目標。祂的生命和慈愛「是人的光」(1章4節),不僅照亮我們的內心,改變我們的生命,也透過我們發出亮光,照亮這黑暗、充滿危險的世界。

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也成了「光之守護者」。期盼你我能把祂的光照在人前,讓其他人也能發現只有上帝才能給予的生命和盼望!

— 龐雅各

主耶穌,我讚美祢,求祢幫助我可以為祢發光。


你如何以具體的方式散發耶穌的光芒?今天上帝呼召你在哪一方面順服祂?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9-21章;約翰福音8章1-2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