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寶貴的離世

讀經: 詩篇116篇12-19節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116篇15節


對於雕刻藝術家莉茲•謝珀爾(Liz Shepherd)在2018年的作品展《等候》,一名記者如此描述:「這個作品展讓我們覺得生命是彌足珍貴、脆弱和不可捉摸的。」謝珀爾在父親臨終前隨侍在側時受到了啟發,希望藉著這作品展傳達那股渴望、失落的空虛感,以及對於所愛之人離世的無力感。

對於死亡是珍貴的這種看法,或許看似違背常理,但詩篇作者卻宣告:「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116篇15節)。上帝珍視祂子民之死,因為祂子民的離世,代表著他們會回到上帝為他們預備的天家。

那麼,誰是上帝的聖民呢?根據詩篇作者所說,凡因感謝上帝的拯救而服事祂、求告祂名、信守在祂面前所許的願,便為聖民(詩篇116篇16-19節)。他們的言行,表示定意選擇與上帝同行,接受祂賜予的自由,與祂有更親密的關係。

若如此行,我們就會發覺自己有耶穌為伴,祂是「被上帝所揀選、所寶貴的。……因為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彼得前書2章4-6節)。當我們完全信靠上帝,我們的離世在祂眼中便為寶貴。

— 葉芮敏

親愛的上帝,請幫助我信靠祢,
在經歷艱難與失去親友時更是如此。


你對死亡的看法與上帝對祂子民離世的觀點,有何不同?你對死亡的看法,受聖經影響的程度有多大?



全年讀經:
士師記1-3章;路加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 看見救恩

讀經: 路加福音3章1-6節


凡有血氣的,都要見上帝的救恩!—路加福音3章6節


索尼婭在53歲時,沒想到竟要放棄自己的生意,離開家鄉,加入尋求庇護的行列前往新的地方。因為幫派分子謀殺她的侄子,並試圖強迫她17歲的兒子加入他們的幫派,所以索尼婭意識到離開家鄉是她唯一的選擇。在等待他國收留的難民營中,索尼婭說:「我向上帝祈禱,我會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竭盡全力讓我和兒子不會餓死。我寧願看到他在這裡受苦,而不是死於非命。」

對於索尼婭和她兒子,或對於其他遭受不公和毀滅的人,聖經說了些什麼呢?當施洗約翰宣布耶穌的到來時,便是向索尼婭、向我們和全世界宣布了好消息。約翰宣稱自己為主的來臨預備道路(路加福音3章4節),他堅信當耶穌到來時,上帝會施行大有能力、全面的拯救。聖經稱之為救恩。

救恩包含治癒我們罪惡的心靈,並且有一天也要治癒世上的各種弊病。上帝改造的工作是為每個人、每個群體所預備的,也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約翰說:「凡有血氣的,都要見上帝的救恩!」(6節)

無論我們面對何種道德敗壞的景況,基督的十字架和復活都向我們保證,我們將看到上帝的拯救。有一天,我們將體驗祂賜下最終極的釋放。

— 郭惟恩

上帝,祢應許所有人都將看到祢的救恩,
我相信祢的應許,求祢向我顯明祢的拯救和醫治。


你生命的哪方面需要看到上帝的拯救?上帝要你如何參與祂在世上的拯救工作呢?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22-24章;路加福音3章


靈命日糧 : 又是禱告時刻

讀經: 以弗所書6章10-20節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以弗所書6章18節


我把車子駛入屋前的停車位,向我的鄰居迷雅和她的小女兒莎莎揮揮手。多年來,我和鄰居迷雅時常一起傾訴彼此的難處,莎莎已經習慣我們這種本是偶遇最後變成一起禱告的相聚。迷雅和我說話時,莎莎就在旁邊玩耍,她爬上前院中央的大樹,將雙腿懸在樹枝上。過了一會兒,莎莎跳下來跑向我們,抓著我們的手,開心地說:「又是禱告的時候啦!」即使年幼如她,似乎也明白禱告對我們的友誼有多麼重要。

使徒保羅鼓勵信徒「要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以弗所書6章10節),過後他對持續禱告的重要性提供特別的見解。他描述了上帝子民在與主同行的信仰旅程中必備的盔甲,這位上帝藉著真理為我們提供保護、洞察力和信心(11-17節)。然而,保羅強調這種上帝所賜予的力量,是來自於上帝所給的恩賜,就是專心禱告,懇切祈求(18-20節)。

上帝聽到我們的祈求,祂關心我們的掛慮,無論我們是大膽地向上帝陳述,或無聲地啜泣,還是陷在深深的傷痛中。上帝總是邀請我們一次又一次向祂祈禱,祂隨時準備賜給我們能力,讓我們變得堅強。

— 鄧書琪

天父啊,感謝祢賜給我如此殊榮,
可以藉著禱告來到祢面前。


持續的禱告如何改變我們的觀點、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禱告就如呼吸一樣重要,那麼你該怎麼做呢?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9-21章;路加福音2章25-52節


靈命日糧 : 失敗的鐘聲

讀經: 馬太福音16章13-20節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章18節


傑克遜從小就夢想加入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為了達成願望,多年來他刻苦鍛鍊身體並犧牲許多個人時間。最後傑克遜終於有機會參加突擊隊的基礎訓練,面臨體力和耐力的嚴峻考驗,包括學員稱之為「地獄週」的嚴酷訓練。

傑克遜的體能無法承受這種極致的訓練,只好無可奈何地敲響了鐘,告知指揮官和別的受訓者,他選擇退出訓練計畫。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失敗。然而,儘管當時極度失望,傑克遜後來還是把這次的失敗當作他以後工作的準備。

使徒彼得也經歷了他自己的失敗。他曾大膽地宣稱,即使面對監獄或死亡,他仍會忠於耶穌(路加福音22章33節)。可是後來他卻對人說自己不認識耶穌,以致後悔痛哭(60-62節)。但上帝的計畫超越彼得的失敗。早在彼得否認自己認識耶穌之前,耶穌已經告訴他:「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章18節;另見路加福音22章31-32節)

你是否因為失敗而掙扎,覺得自己不配或沒有資格繼續服事?不要讓失敗的鐘聲使你錯過上帝為你擬定的更大目標。

— 莫艾文

上帝啊,求祢讓我可以在各種環境,
甚至是在失敗中,都能彰顯祢的榮耀和尊貴!


有什麼你看作失敗的事,上帝卻藉此使你成長呢?明白上帝如何看待我們,為何至關重要?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6-18章;路加福音2章1-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