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團圓

讀經: 啟示錄21章1-7節


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啟示錄21章3節


小男孩正拆開他那當軍人的爸爸寄來的大盒子,心想爸爸不會回家為他慶祝生日了。他打開大盒子後,發現裡面有一個包著禮物紙的盒子,拆開那盒子後又有一個小盒子,小盒子裡面只放了一張紙,上面寫著:「驚喜!」小男孩正感到困惑,一抬起頭來,就看到爸爸走進了房間。男孩淚眼汪汪地跳進爸爸的臂彎,興奮地大叫:「爸爸,我愛你!我好想你!」

這淚水與喜樂交織的團圓,讓我想到啟示錄21章所描述的榮耀時刻,上帝的兒女要以全然更新的形象,在新天新地與我們慈愛的天父面對面。那時,「上帝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我們不會再經歷疼痛和悲哀,因為我們將與天父同在。正如在啟示錄21章,那「大聲音」所宣告的:「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3-4節)

其實現在基督徒已經享受上帝溫柔的愛和喜樂,如彼得前書1章8節所描述的:「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將來當我們看見那位我們所愛、所盼望的主展開雙臂歡迎我們時,你能想像那無可比擬、滿溢的喜樂嗎?

— 柯愛莉

慈愛的上帝,我們帶著喜樂的心,
盼望與祢同住的那日。
在那日臨到之前,幫助我們在等候中喜樂地服事祢。


在新天新地與上帝同在的永恆裡,你最期待的是什麼?你現在如何淺嚐這樣的喜樂?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15章;路加福音1章57-80節


靈命日糧 : 絕望

讀經: 詩篇107篇4-9節


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祂從他們的禍患中搭救他們。—詩篇107篇6節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著名攝影師多蘿西‧蘭格(Dorothea Lange)拍下一張觸動人心的照片。這眾所周知的作品《漂泊的母親》,捕捉了一名憔悴疲憊的母親因豌豆歉收而深感絕望的神情。當時蘭格正為美國聯邦農業安全管理局工作,她在加州的偏遠山區發現了這一貧如洗的母親帶著僅存的三個孩子,掙扎求存。她希望藉著這照片引起當局注意,關心這些農工的需求。

耶利米哀歌也呈現出另一個絕望的情景,猶大百姓因耶路撒冷被毀而深感絕望。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軍隊摧毀耶路撒冷之前,猶大百姓早已因耶路撒冷城被圍困而挨餓(列王紀下24章10-11節)。雖然他們所經歷的苦難是多年不順服上帝的後果,但耶利米卻仍為眾百姓向上帝呼求(耶利米哀歌2章11-12節)。

詩篇107篇也記述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絕望時期(4-5節),接著作者強調他們在困境中的行動:「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這也是我們應有的回應。以色列人得到了美好的結果,上帝「從他們的禍患中搭救他們」(6節)。

你身處絕望之中嗎?不要沉默,要向上帝呼求。祂必會聆聽,祂正等候讓你重新得著盼望。雖然祂不會每次都帶我們脫離困境,但祂應許永遠與我們同在。

— 華琳妲

天父,感謝祢,因祢的同在使我得安慰。


你何時曾於困境中經歷上帝的幫助?這週你會如何鼓勵正面臨危機的人?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0-12章;路加福音1章39-56節


靈命日糧 : 海鷗啁啾

讀經: 列王紀上17章2-6節


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他也喝那溪裡的水。—列王紀上17章6節


在英格蘭德文郡的伊斯托海灘,每年9月至隔年3月,每天都可以看到一隻被取名為啁啾的海鷗,跟隨著80歲老人約翰.薩默的腳步飛行。十二年前,薩默遇到有腿傷無法捕食的啁啾,盤旋在空中痛苦鳴叫。於是,薩默每天以狗糧餵食啁啾,直到牠完全康復。啁啾雖然只在秋冬時期來這海灘停留,但牠與薩默卻能輕易地認出對方。啁啾不願親近人,可是每天只要薩默一抵達海灘,啁啾就會筆直地飛向他。他們之間顯然存在一種特殊的情感。

薩默與啁啾的親密連結,讓我想起聖經中一個人與鳥之間奇妙的連結。當上帝要先知以利亞在乾旱時期前往曠野,「藏在基立溪旁」時,上帝說以利亞可以喝溪裡的水,而且上帝也會差派烏鴉為以利亞提供食物(列王紀上17章3-4節)。儘管形勢與環境皆十分艱難,但以利亞對食物和水的需求仍得到了滿足。一般而言,烏鴉不可能找到適合人吃的食物,牠們天生就是吃腐爛的東西。但牠們卻為以利亞帶來乾淨、有益的食物。

一個人幫助一隻鳥兒應該並不稀奇,但鳥兒為一個人「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只能解釋說,這是上帝的大能與看顧(6節)。如同以利亞,我們也可以相信,上帝會供應我們的一切所需。

— 洪可婷

慈愛的上帝,無論我人生的境遇如何,
求祢幫助我相信祢能滿足我的需要。


上帝如何以奇妙的方式供應你的需求?這如何加深你對祂的信心?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7-9章;路加福音1章21-38節


靈命日糧 : 不輕易發怒

讀經: 尼希米記9章9、13-21節


祢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上帝。—尼希米記9章17節


在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哺乳類全傳》中,主持人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攀上一棵樹,以幽默的眼光觀察三趾樹懶。在面對樹懶時,愛登堡試圖激怒這世界上行動最緩慢的哺乳類動物,但三趾樹懶卻毫無回應。愛登堡解釋說,樹懶的主食是難以消化又沒有營養的樹葉,所以天性行動緩慢,當然也不會輕易動怒。

回溯以色列的歷史,尼希米以嚴肅的口吻,告訴我們另一個不輕易動怒的例子(9章9-21節)。根據尼希米的記載,我們的上帝是不輕易動怒的最佳典範。尼希米回顧上帝如何看顧祂的子民:上帝以賜人生命的律法教導他們,在他們離開埃及之後供應他們,並賜給他們應許之地(9-15節)。雖然以色列人一再悖逆(16節),但上帝對他們的愛卻從未止息。對此,尼希米作何解釋?這位創造主的本質就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17節)。為何上帝能如此耐心忍受祂子民的抱怨、懷疑與不信,長達40年之久?(21節)這是因為祂有豐盛的憐憫(19節)。

那我們呢?脾氣火爆往往是內心冷酷的表現。但上帝的心極其寬容,祂會給我們空間,學習愛祂並與祂同行。

— 狄馬汀

天父,求祢以恩典、憐憫、
寬恕與愛的靈充滿我們,讓人們不僅看見我們願意
自我約束,更看見我們是因祢而活出愛。


在生活的哪些方面,你需要練習控制怒氣?知道上帝不輕易對你發怒,你該如何回應呢?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4-6章;路加福音1章1-2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