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覺得渺小

讀經: 馬太福音6章25-32節


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詩篇8篇4節


許多影評家認為大衛.連(David Lean)執導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是史上一部最偉大的電影。那片浩瀚無垠的阿拉伯沙漠場景,影響了許多電影製作人,就連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也不例外,他說:「我第一次看這部影片就感到震撼,覺得自己十分渺小,至今這部影片仍讓我覺得自己小如螻蟻,其偉大之處就在這裡。」

當我凝視無邊無際的海洋,飛越極地白雪皚皚的冰山,或觀測億萬繁星閃爍的夜空,這萬物的浩瀚無垠也常讓我覺得自己十分渺小。但想到受造萬物如此奇妙壯麗,而那位以言語就創造一切的造物主,豈不更加偉大嗎?

大衛也曾讚嘆上帝的偉大,並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他說:「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詩篇8篇4節)然而,耶穌卻向我們保證:「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26節)

我雖感到渺小、微不足道,但在天父眼裡,我是極其寶貴的,耶穌為我釘十字架就是最好的證明。祂甘願捨身作贖價,使我能與祂建立關係,就證明祂是何等看重我。

— 柯貝爾

天父,求祢幫助我們,莫忘祢時刻顧念我們。
求祢引導我們,在祢裡面找到生命的意義。
點擊此處閱讀探索叢書《令人驚奇的上帝》。


什麼樣的自然奇觀會讓你頌讚上帝?知道造物主視你為至寶,對你有何影響?



全年讀經:
傳道書1-3章;哥林多後書11章16-33節


靈命日糧 : 轉身逃跑

讀經: 彼得前書5章8-10節


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魔鬼]。-彼得前書5章9節


艾麗曾經是個聰明漂亮又有才華的少女,還擁有慈愛的雙親。然而在高中畢業後,她受到慫恿而嘗試了海洛因。父母注意到她的改變,而艾麗也終於承認毒品對她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於是父母將她送進戒毒中心。完成治療後,父母問艾麗,關於嘗試毒品,她會給朋友什麼建議?艾麗說:「要馬上轉身逃跑,只是說『不要』是絕對不夠的。」

可悲的是,艾麗後來故態復萌,才22歲就死於吸毒過量。為了避免其他人落入相同的境遇,艾麗心碎的雙親在當地的新聞節目中鼓勵聽眾「為艾麗而跑」,遠離可能接觸到毒品或會讓人陷入危險的場所。

使徒保羅力勸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以及我們)要逃離私慾(提摩太後書2章22節)。使徒彼得也同樣警告說:「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彼得前書5章8-9節)

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對試探免疫,最好的做法是避開會遭遇試探的情況。雖然有時無可避免,但我們可以藉由讀經和禱告,堅定對上帝的信心,預備自己面對試探。當我們有「堅固的信心」,就會知道何時該轉身奔向上帝。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世上有許多試探,
求祢幫助我們小心留意,向祢禱告,使我們不至跌倒。
感謝祢在我們迷途知返後,仍繼續接納我們。


你在哪方面特別容易受到試探?什麼能幫助你抵擋試探?



全年讀經:
箴言30-31章;哥林多後書11章1-15節


靈命日糧 : 不只是水

讀經: 加拉太書3章23-29節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拉太書3章27節


我對教會最早的童年記憶之一,就是有一位牧師走在禮拜堂的中間走道,要我們「記得受洗的水」。當時我心想:記得受洗的水?要怎麼記得呢?接著,這位牧師就用水潑灑每一個人,對當時還是幼童的我來說,這種場面實在是既興奮又困惑。

我們為何要思想洗禮?其實當一個人受洗時,還有其他比水更重要的事。受洗象徵我們藉著相信耶穌而「披戴」基督(加拉太書3章27節);或者說,受洗是歡慶我們歸屬基督,祂在我們裡面活著,也藉著我們行事。

今天閱讀的經文也進一步告訴我們,要是我們「披戴」基督,就有了在基督裡的身分,成為上帝的兒女(26節)。因此,我們是因為相信基督而被稱為義,而非藉由遵守舊約的律法(23-25節)。我們並不因性別、文化或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分別,乃是藉著基督得著自由,合而為一,成為屬於基督的人(29節)。

所以我們都當謹記受洗和其中的含意。我們不要只看重受洗的儀式,而是要明白我們受洗是歸入基督耶穌,成為上帝的兒女。在基督裡,我們有了嶄新的身分和未來,並且得著真正的釋放與自由。

— 陳鍾華

對你而言,何謂披戴基督和屬於基督?
你可以用何種方式定期慶祝並紀念受洗的意義?


當謹記我們都是藉著耶穌成為上帝的兒女。



全年讀經:
箴言27-29章;哥林多後書10章


靈命日糧 : 不餵食巨怪

讀經: 箴言26章4-12節


要愛惜光陰,……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歌羅西書4章5-6節


有句英文的網路俚語說:「不要餵食網路巨怪!」「網路巨怪」指的是那些蓄意在網路論壇、聊天室或留言版上製造爭端的人,他們故意發佈挑釁且傷人的評論,激怒讀者以打斷原本正討論的主題。但對這些評論不理會、不回應,就是不「餵食」巨怪,可以防止這些人使議題偏離正軌。

在討論具有建設性的議題時,難免會遇到不感興趣的人。但「不要餵食網路巨怪」就有如箴言26章4節的現代版翻譯,警告世人不要與傲慢、不願接受忠告的人起爭執,避免與對方淪為同一水平。

但反過來說,即使看似冥頑不靈的人也有上帝的形象。若我們隨意將他人排除在外,不予理會,那麼我們可能才是那個不願接受上帝恩惠的傲慢之徒(參閱馬太福音5章22節)。

這或許可以解釋,箴言26章5節為何提供與第4節完全相反的指導方針。因為只有謙卑自己、以禱告的心倚靠上帝,才能知道如何在各種情境中用愛心對待人(參閱歌羅西書4章5-6節)。有時我們必須開口,有時則沉默是金。

無論在何種情況中,願我們都謹記,這位在我們硬心抗拒祂時就為我們犧牲的上帝(羅馬書5章6節),如今仍在每個人的心中動工。

— 白茉妮

慈愛的上帝,
幫助我天天與我周圍的人分享祢的愛。


你曾見過上帝用哪些方式觸動人心?你如何以更好的方式用愛心傳達真理呢?



全年讀經:
箴言25-26章;哥林多後書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