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反其道而行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耶穌]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2章7節


我偶然看到英國新聞影片製作小組於1932年,拍攝當時年僅6歲的芙蘭納莉.歐康納(Flannery O’Connor)在自家農莊的一個生活片段。這位後來成為美國知名作家的芙蘭納莉,當時正在教一隻雞倒退走路,讓製作小組十分好奇。我認為這件事不但新奇,而且是個完美的隱喻。芙蘭納莉對文學的敏感度與對基督信仰的信念,讓她在39年的人生中反其道而行,以逆向思考和反文化的方式寫作。出版商與讀者完全無法瞭解,她寫的聖經主題為何與他們期待的信仰觀點背道而馳。

對真正想要仿效耶穌的人來說,人生的方向必與一般人相反。腓立比書告訴我們,耶穌「雖然本質上是上帝」(2章6節,當代譯本修訂版),但祂的言行卻與我們所預期的大不相同。祂沒有自恃身分地位,「相反,祂放棄了自己神聖的特權,取了奴僕卑微的身分」(6-7節,新普及譯本)。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基督,為了愛而甘願受死。祂沒有自恃尊貴,反倒心存謙卑;沒有霸權攬勢,反倒交出主控權。事實上,耶穌與世俗趨向權勢的潮流完全背道而馳。

聖經告訴我們應當效法耶穌(5節):服事人而非支配人;心存謙卑而非追求聲望;樂意給予而非拿取。藉著耶穌的大能,我們也要像祂那樣反其道而行。

— 郭惟恩

耶穌在世時,如何反其道而行?
上帝要你在哪方面活出基督謙卑的樣式?


不要跟隨這世界,與耶穌一起反其道而行。



全年讀經:
箴言1-2章;哥林多前書16章


靈命日糧 : 當然願意!

讀經: 利未記19章9-18節


要愛人如己。-利未記19章18節


辛苦的一天終於結束了,雪莉安適地窩在躺椅上。她望著窗外,看到一對較年長的夫婦正奮力地挪動一截別人放在前院、供人免費取用的舊圍欄。雪莉趕緊拉著丈夫一起去幫忙。他們一邊把圍欄弄上推車,走過街道,推到那對夫婦位在街角的家,一邊為四人推圍欄的模樣開懷大笑。當他們繼續要推第二截圍欄時,那位太太問雪莉說:「妳願意做我的朋友嗎?」雪莉回答說:「當然願意!」雪莉後來得知,這位越南朋友只懂一點英文,她的孩子長大了又住得遠,所以她常感到孤獨寂寞。

在利未記中,上帝提醒以色列百姓,他們曾親身體驗為外地人的感受(19章34節),應該知道如何善待別人(9-18節)。上帝揀選他們成為自己的子民,而他們就當愛他們的鄰舍如同自己,祝福他們的鄰舍。上帝賜給萬民最大的祝福就是耶穌基督,主耶穌也重述天父所說的話,祂對我們所有人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7-39節)

藉著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我們能夠愛上帝、愛人,因為祂先愛了我們(加拉太書5章22-23節;約翰一書4章19節)。我們是否願意愛這些外地人,像雪莉一樣回答說:「當然願意!」

— 施安妮

主啊,謝謝祢向我彰顯祢的愛。
聖靈啊,求祢讓我能與人分享這份愛,使祢得到榮耀。


你在孤獨時,曾如何受到別人的關懷?這週你可以向誰表達關懷,顯明耶穌的愛?



全年讀經:
詩篇148-150篇;哥林多前書15章29-58節


靈命日糧 : 最終局

讀經: 哥林多前書15章12-19節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章19節


她叫柔琳,在我們求學的那段日子裡,我暗暗地傾慕她。她性情開朗,燦爛的笑容無人可及。我不太確定她是否察覺我對她的愛慕,但猜想她應該知情。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我便失去了她的消息。

後來,我在某些網路論壇與同屆的同學取得聯繫,才驚聞柔琳已經過世,使我悲痛不已。我真的好想知道這些年她過得怎麼樣。如今隨著年歲漸長,我失去更多的朋友和家人,然而對於這種悲傷的經歷,人們大多避而不談。

至親離世我們固然悲傷,但使徒保羅談到盼望,指出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終點(哥林多前書15章54-55節),還有更重要的緊接在後,那就是復活。保羅將這樣的盼望奠基於基督死而復活的這個事實(12節),並且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14節)如果我們這些相信基督的人只在今生有盼望,就比所有人更可憐了(19節)。

有一天,我們都會見到那些「在基督裡睡了的人」(18節),我們的祖父母、父母、朋友與鄰居,甚至是從前在學校裡所愛慕的人。

死亡並非終局,復活才是我們的最終局。

— 博約翰

慈愛的上帝,願祢復活的大能在我的生命中愈加顯明,
讓我的言行,可以向未信主的人彰顯祢的大能。


基督的復活對你有何意義?你如何向人傳講你的信仰,指出復活的盼望?



全年讀經:
詩篇146-147篇;哥林多前書15章1-28節


靈命日糧 : 指路明光

讀經: 創世記1章1-5節


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1章3節


那是間溫馨但昏暗的餐廳,每張桌子上只有一根小蠟燭。因為沒有燈光,用餐者都必須藉著手機的亮光才能看清楚菜單,看到同桌的朋友,以及自己盤中的食物!

終於,一位顧客悄悄走向一位服務生,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請問你可以開燈嗎?」不久後,天花板的燈亮起,溫暖的光芒照亮了整個餐廳,餐廳裡響起掌聲,並夾雜著笑聲、愉悅的交談聲和道謝的聲音。我朋友的丈夫關了手機,拿起餐具,對大家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現在,我們來用餐吧!」

只不過是有了燈光,就使那個原本昏暗的夜晚,變得歡樂愉悅。那麼,知道真光究竟源自何處,豈不更加重要?上帝在第一天創造宇宙時,親自說出那些令人驚嘆的話:「要有光」,隨後「就有了光」(創世記1章3節),並且「上帝看光是好的」(4節)。

「光」象徵著上帝對我們的大愛,指引我們轉向耶穌。耶穌是「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祂會引導我們遠離罪的幽暗。當我們行走在祂的光中,就會走在光明的道路上,並且活出尊榮耶穌的生命。惟有祂是世上的明亮真光,當祂發光時,願我們也能走在祂的道路上。

— 雷翠霞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賜給我們耶穌這世上的光,
感謝祂的大愛成為指引我們道路的明光。


你在何種的景況需要基督的光照耀?耶穌真光曾如何引導你?



全年讀經:
詩篇143-145篇;哥林多前書14章21-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