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夜更

讀經: 詩篇63篇1-8節


我在床上記念祢。在夜更的時候思想祢。-詩篇63篇5-6節


在讀大學時,我每年夏天都會到一個度假牧場工作。牧場座落在科羅拉多州的美麗山間,我會與其他工作人員輪流在夜間巡邏。我們必須小心提防森林火災,以確保客人的安全。一開始,這似乎是個令人筋疲力盡、吃力不討好的任務,但後來卻成為我親近上帝的機會,讓我能來到大能的上帝面前,靜默、反思並得到安慰。

大衛王也曾切切尋求、渴想切慕上帝(詩篇63篇1節),甚至「在夜更的時候」,躺臥在床上,也如此思念上帝(5-6節)。這首詩清楚說明,大衛正面臨困苦愁煩。詩中這些話語可能也包含了他對兒子押沙龍叛亂所感到的悲傷。然而,夜晚成為大衛尋求上帝的時刻,他投靠在上帝「翅膀的蔭下」(7節),在上帝的大能與同在中尋求幫助並重新得力。

或許,你正面臨生活中的一些危機或困難,以致夜深人靜時難以入睡。也許你生命中的「押沙龍」讓你的心靈沉重、憂傷;又或許家庭、工作或財務問題讓你無法安歇。若是如此,不妨趁著這些輾轉難眠的夜晚,去呼求、倚靠上帝,讓祂慈愛的手扶持你(8節)。

— 莫艾文

面對挑戰、整夜難眠時,
上帝的應許如何讓你得激勵?
在這些無眠之夜裡,你會如何更親近上帝?


上帝從不打盹、不睡覺,日夜與我們同在。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9-20章;約翰福音13章21-38節


靈命日糧 : 按上帝形象

讀經: 創世記1章26-31節


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1章27節


當這個年輕女子美麗的棕色皮膚開始失去顏色時,她感到驚慌害怕,因為這就好像她的「自我」正逐漸消失一般。她患上了白斑症,皮膚的黑色素細胞消失,出現一片片的白斑。為了掩蓋這些白色斑點,她不得不時時化濃妝。

然而有一天,她問自己:我為何要掩飾呢?於是,她開始倚靠上帝的能力接納自己,不再依賴濃妝遮掩斑點。不久,她的自信使她漸漸得到關注,最後,她成為第一位患有白斑症的模特兒,為某知名的化妝品牌代言。

她告訴電視新聞主持人說:「這是上帝的賜福!」她表示,她的信仰、家人和朋友都是她得鼓勵的來源。

這位年輕女子的經歷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創造的。創世記1章27節說:「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無論我們的外貌如何,每個人都有上帝的形象。我們是上帝所造的,理當反映祂的榮美;而且我們這些相信耶穌的人,都會得到改變,讓世人從我們身上看到耶穌的特質。

你對自己的外貌不滿意嗎?今天,看看鏡中的自己,給上帝一個微笑吧!因上帝是按著祂的形象創造了你。

— 雷翠霞

主啊,求祢幫助我接受祢創造我的樣式。
在我心裡掌權,使身邊的人能從我身上看見祢的形象。


如何讓人從你身上看見上帝的形象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7-18章;約翰福音13章1-20節


靈命日糧 : 鏡中之物

讀經: 腓立比書3章7-14節


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章14節


在1993年的電影《侏儸紀公園》經典場景中,伊恩博士和他的同伴坐吉普車逃離兇猛的暴龍,口裡喊著:「開快點!」駕駛員從後視鏡看到暴龍齜牙裂嘴,其下顎剛好就在後視鏡的警語上:「鏡中所見之物,可能比你以為的更靠近。」

這一幕巧妙地結合了緊張的氣氛和逗趣的幽默。有時我們看著生命的「後視鏡」,也會看到過去的錯誤緊追在後,似乎要以罪咎感或羞恥感將我們吞沒。

使徒保羅清楚知道,過去的失敗可能會使人癱瘓無力。他曾花了多年時間,試圖靠自己活出完美的生活,甚至還迫害基督徒(腓立比書3章1-9節)。對過去的悔恨,極易令他深受打擊,以致停滯不前。

然而,後來保羅認識了基督,經歷了上帝的美好與大能,使他能放下過去(8-9節),他憑著信心向前看,並沒有活在過去的恐懼和懊悔中。他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13-14節)

我們因基督的救贖得釋放,能為祂而活。所以在奔跑天路時,我們不必讓這些「鏡中之物」決定我們的方向。

— 何安德

看到保羅得到上帝的赦免,
如何幫助你面對生命中過去的錯誤?
如果你仍無法擺脫罪咎感,你可以跟誰談一談,
好讓你能繼續行走天路呢?


耶穌已赦免我們的罪,我們不必活在罪咎中。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5-16章;約翰福音12章27-50節


靈命日糧 : 為你預備

讀經: 申命記15章7-11節


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申命記15章11節


像其他城市一樣,在巴黎郊區也有許多居民對社區中無家可歸的遊民伸出援手。他們將衣物放在防水袋,掛在特定的欄杆上,讓遊民按照自己的需要取用。防水袋上清楚標明:「我不是丟失的物品,而是為你預備,免得你受凍!」這不僅讓那些露宿街頭的人得到溫暖,更能讓居民瞭解幫助社區中困苦人的重要性。

聖經也強調關懷窮人的重要性,教導我們要向他們「鬆開手」(申命記15章11節)。我們可能會試圖對窮人的困境視而不見,吝於和他們分享自己擁有的資源。然而上帝要我們知道,你我身旁總有人需要幫助,我們應慷慨地幫助他們,而且不要心疼或愁煩(10節)。耶穌說,當我們賙濟窮人時,就是為自己預備「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路加福音12章33節)。

有時候,我們的慷慨除了上帝以外,或許沒有人會知道或認同。然而,我們大方地給予的時候,不僅能讓身邊有需要的人得到供應,更可以體會到我們在向人伸出援手時,上帝所賜的喜樂。讓我們齊聲禱告說:「主啊,求祢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周遭人的需要,也讓我們能鬆開手幫助他們!」

— 洪可婷

你是否不願分享資源?若是,為什麼呢?
今天你能為人提供什麼幫助呢?


慷慨是相信上帝慈愛和信實供應的表現。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3-14章;約翰福音12章1-2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