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無懼的愛

讀經: 約翰一書4章7-12節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9節


多年來,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我一直以恐懼為藉口,避免嘗試新的事物、不敢追求夢想,甚至不願順服上帝。同時我也因為害怕失去、受傷和被人拒絕,而難以與上帝和其他人建立愛的關係。恐懼令我成為一個缺乏安全感、充滿焦慮和嫉妒的妻子,也是一個過度保護和杞人憂天的母親。然而,當我逐漸認識到上帝對我的愛時,上帝也開始改變我與祂並其他人的關係。正因為我知道上帝關心我,我開始有了安全感,也願意先顧及別人的需要。

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7-8節)。基督在十架上的犧牲,將上帝的愛表露無遺,顯明上帝深愛我們(9-10節)。因為上帝愛我們,又住在我們裡面,所以我們可以靠著祂,以及祂所成就的一切去愛別人(11-12節)。

當我們接受耶穌為救主,上帝就將聖靈賜給我們(13-15節)。聖靈會幫助我們認識並倚靠上帝的愛,幫助我們更像耶穌(16-17節)。我們在信靠和信心中成長,就能逐漸消除內心的恐懼,因我們毫無疑惑地確信,上帝深切地、完全地愛著我們(18-19節)。

當你我經歷了上帝無條件的愛,就會有所成長,並能以無懼的愛放膽與上帝並其他人建立關係。

— 鄧書琪

主啊,感謝祢向我們傾注無限的愛,
讓我們可以毫無畏懼地愛祢、愛人。


你心中害怕些什麼呢?思想上帝的愛如何緩解心中的恐懼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0-12章;約翰福音11章30-57節


靈命日糧 : 一張空床

讀經: 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9節


我帶著殷切的期待回到牙買加的聖詹姆士養老院,打算探望在兩年前相信耶穌的倫德爾。每年春天,我都會和一個高中合唱團去短宣。兩年前,其中一位名叫伊芙的年輕人曾讀聖經給倫德爾聽,向他傳福音,最後倫德爾接受耶穌成為他生命的救主。

然而,當我踏入倫德爾的房間時,卻發現只剩下一張空床。我立即到護士站查詢,結果聽到令我心痛的消息。在我們到達的五天前,他去世了。

我含淚發簡訊給伊芙,告訴她這個傷痛的消息,她回應道:「倫德爾正與耶穌一同歡樂。」接著她又說:「幸好我們把握機會,傳福音給他。」

伊芙的話提醒了我,隨時準備以愛心向人分享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實在重要。當然,要隨時開口向人宣講那位常與我們同在的上帝(馬太福音28章20節)並不容易。然而,當我們想到福音為我們和倫德爾所帶來的改變時,也許我們就能更有勇氣預備好,隨時隨地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19節)。

我永遠不會忘記看到那張空床時,心中的不捨與傷痛,但在傷感中卻帶著發自內心的喜樂。因為我知道,有位忠心服事上帝的年輕人,已經把握機會為倫德爾帶來改變,讓他得著永恆的生命。

— 白德夫

上帝啊,我們知道世人都需要祢,
求祢幫助我們克服向人傳福音的恐懼。


今天你要如何引導人認識耶穌?耶穌常與你同在,如何激勵你去傳福音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7-9章;約翰福音11章1-29節


靈命日糧 : 不再孤單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15-18節


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約翰福音14章16-17節


一位作家朋友為印尼的傳道人撰寫聖經指南時,對於這個國家的團結文化深感興趣。每個印尼人都有一種「互相合作」(gotong royong)的概念。在鄉村裡,村民們會一起修補屋頂或重建橋樑、小路。我的朋友說:「就連在城市裡,人們也會結伴而行,例如讓人陪著去看醫生。這是一種文化規範,所以你永遠不會孤單。」

在世界各地,我們這些相信耶穌的人也能為自己絕不孤單而歡欣快樂,因天父所賜的聖靈永遠是我們的良伴。這三一真神中的聖靈不僅是我們忠誠的朋友,還幫助我們,並永遠與我們同在(約翰福音14章16節)。

耶穌應許在祂離世後,聖靈就會降臨,祂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18節)。聖靈或「真理的聖靈」會住在每個接受基督為救主的人心裡,祂要「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17節)。

聖靈是我們的幫助者、安慰者、鼓勵者和導師。在這世界裡,甚至交遊廣闊的人也會感到孤獨,但聖靈是我們永遠的良伴,盼望我們能永遠不離開祂的慈愛和幫助。

— 雷翠霞

身為基督徒,知道聖靈內住如何使你得激勵?
你在哪方面可能會忽視上帝的安慰和幫助呢?


耶穌應許聖靈會永遠陪伴、永不離開我們。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4-6章;約翰福音10章24-42節


靈命日糧 : 紀念故人

讀經: 撒母耳記下9章1-7節


大衛問說:「掃羅家還有剩下的人沒有?我要因約拿單的緣故向他施恩。」-撒母耳記下9章1節


我在一間固守傳統的教會長大。當有教會成員去世時,更能突顯這些傳統。通常在他們過世後不久,教會的長凳或走廊的某幅畫上就會出現一塊黃銅板,寫著「紀念……」上面銘刻逝者的名字,提醒我們一個生命的流逝。直到如今,我仍然很欣賞這樣的紀念方式。但與此同時,我不禁思想,這些對逝者的紀念全都是靜止的、毫無生氣的,有什麼方式可以添加「生命」的元素呢?

大衛在好友約拿單去世後,想要紀念約拿單並向他持守諾言(撒母耳記上20章12-17節)。大衛不是用毫無生氣的物品追念約拿單,他乃是尋找約拿單的兒子,以富有生命力的方式,緬懷他的摯友(撒母耳記下9章3節)。大衛的做法確實別出心裁。他試著尋找約拿單的家人,想要向他們施恩(1節),還對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說:「你祖父掃羅的一切田地都歸還你,你也可以常與我同席吃飯」(6-7節)。大衛以歸還田地和提供飲食的方式,向米非波設釋放善意,以追憶舊友。

當我們沿用黃銅板和畫作紀念故人時,讓我們也思想大衛立下的榜樣,以具體的行動恩待那些逝者的家屬。

— 博約翰

主耶穌,因著祢豐厚的恩典,
求祢讓我能紀念別人對我的恩情而善待他的家人。


哪一位故人是你想永遠懷念的?你如何向失去至親的人表達你的善意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3章;約翰福音10章1-2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