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寬容的指摘

讀經: 約翰福音4章7-15、28-29節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翰福音1章17節


教我山水畫的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藝術家。當他評估我的第一張習作時,他單手托著下巴,靜靜地站在我的畫作前。我心想,他一定會說,這幅畫真是糟透了。

但是,他沒有!他說,他喜歡整幅畫的配色和空曠的感覺,接著提到遠方樹木的顏色可以再淡一點,那簇雜草可以畫得更柔和一些。他大可依據透視法和色彩學加以批評,但他的評論卻是真實又帶著寬容。

耶穌絕對有資格批判犯罪的人,但當祂在古井旁遇到那撒馬利亞婦人時,卻沒有引用十誡嚴厲斥責那婦人,而是用簡單的幾句話,溫和地指出那位婦人生命中的過犯,讓那婦人看見自己的錯誤追尋,使她深陷罪中。當婦人自覺有罪,耶穌就表明祂才是使人恆久滿足的泉源(約翰福音4章10-13節)。

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的談話,融合了恩典與真理,這也是我們與耶穌建立關係時的親身經歷(1章17節)。祂的恩典使我們不再陷溺罪咎,祂的真理使我們不再輕看罪惡。

但願我們能謙卑地讓耶穌指正,生命中需要成長改進的部分,使我們能更像耶穌!

— 史珍妮

主耶穌,感謝祢使我不必背負罪債,
當我親近祢時,求祢幫助我能敞開心,
接受祢的指摘和鼓勵。


耶穌如何以恩典和真理指出你的問題?祂期盼你作何改變,使你更加尊榮祂?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9-21章;約翰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 石頭的渴望

讀經: 申命記34章1-5節


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申命記34章4節


有位葡萄牙詩人在他的詩集中寫了一句話:「啊,石砌的碼頭都充滿了渴望!」詩人以碼頭象徵我們看著船逐漸遠離時,那種悵然若失的心情。船開走了,碼頭依然留在原處,成為希望和夢想、分離和渴望的永久標記。分離讓我們殷切期盼重逢。

葡萄牙語的「渴望」是指一種深刻的懷念,一種筆墨難以述盡的心境。

或許,當摩西佇立在尼波山上時,心中也充滿了葡萄牙詩人所描繪的那種渴望,他從尼波山望見應許之地,但卻永遠進不去。上帝對摩西說:「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申命記34章4節),聽起來似乎嚴苛無情。若只看到這一點,就錯失了上帝的美意。其實,上帝的話帶給摩西無比的安慰:「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4節)。摩西離開尼波山不久之後,便前往比迦南地更美的天家(5節)。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不也常佇立在碼頭上嗎?看著摯愛的人離開、希望破滅,或夢想消逝。在這樣的景況下,我們可以嚮往伊甸園的美好和天堂的榮耀。你我心中的渴望應該指引我們歸向上帝,唯有祂能滿足我們的渴望。

— 葛庭墨

什麼是你未能滿足的渴望?你會以什麼來填滿呢?
你如何只在上帝裡面找到真正的滿足?


我一生最甜美的事,就是渴望到達聖山,尋見美善的泉源。–魯益師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7-18章;約翰福音3章19-36節


靈命日糧 : 愛不停止

讀經: 路加福音15章1-7節


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路加福音15章6節


我年滿19歲之後,便搬到離家1,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當年還沒有傳呼器或手機。有一天,我清早出門辦些雜事,忘了跟母親約好的每日通話。那天傍晚,兩名警察來敲門。因我從未錯過約定,致使母親十分擔憂,她一直打電話給我,電話卻都在忙線中。於是,母親向警察局報案,堅持他們需要來查訪。有位警員對我說:「妳很幸運,因為妳母親很愛妳,沒有停止尋找妳!」

當我回電話給母親時,才發覺電話沒掛好。我向她道歉之後,她說要趕快把好消息遍告親朋好友,因母親告訴他們,我失蹤了。掛斷電話後,我覺得母親有點小題大作,但心中卻被母親的愛充滿,十分溫馨。

上帝就是愛,聖經有一幅極美的圖畫,描繪了上帝不斷地呼喚祂流浪的兒女歸家。如同好牧人一樣,祂關心並尋找每一隻迷失的羊,因為每個兒女都蒙上帝所愛,並且都極其寶貴(路加福音15章1-7節)。

上帝很愛我們,至今仍不停地尋找我們,使我們回到祂面前。我們可以為其他需要得到這份愛的人禱告,因為上帝正不停地尋找他們。

— 鄧書琪

主啊,感謝祢,因祢滿有耐心地尋找我們。
讓我們回到祢愛的懷抱中,
為我們提供安全的居所。


上帝對我們的愛,激勵我們向人流露祂的愛。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5-16章;約翰福音3章1-18節


靈命日糧 : 耶和華必預備

讀經: 創世記22章2-14節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創世記22章14節


在我大學畢業,準備念研究所的那個暑假,我特別焦慮不安。因我喜歡凡事都要詳細規劃,可是去外州念研究所又沒有工作,實在讓我不安。可是就在我離開暑期工作的前幾天,公司希望我能繼續為他們工作,即使人在外州也沒問題。我當然接受這樣的安排,而且也因為上帝的看顧,心中滿有平安。

上帝早已預備,但按祂的時間,而非按照我的時間。亞伯拉罕與他兒子以撒經歷更艱難的情況。上帝要亞伯拉罕在山上將以撒獻上為祭(創世記22章1-2節),他毫不猶豫地順從,帶著以撒上山。在那三天的旅程中,亞伯拉罕大可改變心意,但他完全順服(3-4節)。

當以撒向他父親提出疑問時,亞伯拉罕回答說:「上帝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8節)。我想,當亞伯拉罕將以撒綁縛在祭壇上時,每打一個結,每將刀子舉高一寸,是否都讓他倍感焦慮?(9-10節)當上帝的使者阻止亞伯拉罕時,他一定如釋重負!(11-12節)上帝也確實預備一隻困在灌木叢中的公羊作為祭物(13節)。上帝試驗亞伯拉罕的信心,結果證實他對上帝滿有信心。在最恰當的時刻,最適合的時機,上帝必有豐富的預備(14節)。

— 施竹俐

主啊,感謝祢,因祢早已預備。求祢幫助我,
無論等待多久,仍全然相信祢必預備。


你為何事禱告許久,但仍未蒙應允?你在何時,看到上帝在最恰當的時刻為你預備?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3-14章;約翰福音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