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至高榮耀

讀經: 約翰福音17章1-5、20-24節


當那些日子,凱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路加福音2章1節


凱撒亞古士督被稱為羅馬帝國最偉大也是第一位的君王。他運用政治手腕與軍事力量消滅敵人、擴張王國,把雜亂破落的羅馬社區,建設為矗立著大理石雕像與廟宇的城池。羅馬人極崇敬亞古士督,稱他為聖父與人類的拯救者。當他40年的統治接近尾聲時,根據官方紀錄,他最後如此說:「我來時羅馬不過是土坯之城,我走時卻已成為大理石之都。」然而,根據他妻子的說法,他最後留下的一句話卻是:「我扮演的角色很棒吧!在我離場時,該為我鼓掌。」

其實亞古士督有所不知,他已在一個更偉大的歷史事件中成為配角。在他統治期間,一位木匠的兒子誕生,而這榮耀遠勝於羅馬帝國的軍事勝利、廟宇、競技場或宮殿(路加福音2章1節)。

但是,你是否知道,當耶穌的同胞要求羅馬執刑官釘死祂的那個晚上,祂所禱告祈求的是何其榮耀?(約翰福音17章4-5節)誰能預見那犧牲背後的奇妙榮美,會在天上地上永遠得到掌聲?

這是何等發人深省的故事!耶穌來的時候,我們仍追逐愚昧的夢想、你爭我奪;祂升天的時候,留下十架救恩,讓我們能齊聲歌頌。

— 狄馬汀

天父,求祢幫助我們,不再看每件事過往的光榮,
而是單單注視祢的愛。


我們需要的不是榮譽,而是十字架的榮耀。



全年讀經:
創世記16-17章;馬太福音5章27-48節


靈命日糧 : 改變帶來影響

讀經: 歷代志下33章9-17節


[瑪拿西]重修耶和華的祭壇,……吩咐猶大人事奉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歷代志下33章16節


達倪與茉佩在奈及利亞長大,於1970年代到英國求學。他們夫妻倆親身經歷了上帝的恩典而改變,但完全沒想到會被上帝所用,為英國利物浦市安菲爾德區帶來改變,這是最貧困且被隔離的地區。他們忠心尋求上帝,並服事這個社區,上帝藉此讓許多人重得希望。如今他們牧養一個朝氣蓬勃的教會,並且持續經營許多社區計畫,使無數人的生命經歷改變。

瑪拿西也給猶大國帶來改變。起初他帶領百姓多行惡事,後來他悔改並引導他們歸回正途。他在12歲時被立為猶大王,帶領百姓悖逆上帝,多年盡行諸般惡事(歷代志下33章1-9節)。他們完全不顧上帝的警告,因此上帝容許瑪拿西被擄到巴比倫(10-11節)。

這位猶大王在痛苦當中,謙卑地向上帝認罪呼求。上帝聽見他的祈求,使他回歸國土,並仍坐王位(12-13節)。這位經歷蛻變的國王重新修築城牆,並除去外邦的神祇(14-15節)。他還「重修耶和華的祭壇,……吩咐猶大人事奉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16節)。當百姓看見瑪拿西極大的改變、改邪歸正,他們也跟著回心轉意(17節)。

當我們尋求上帝時,願祂改變更新我們,並藉著我們的改變,影響我們的社區。

— 歐瑞荔


蒙上帝改變的人,能把改變帶給別人。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15章;馬太福音5章1-26節


靈命日糧 : 行在光中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8-24節


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1章4節


月亮消失了,我們這在森林中的村莊一片漆黑。閃電劃過天際,暴雨和轟隆雷響隨之而來。在孩提時候,我常被驚醒,害怕地想像著各種恐怖的怪物即將來攻擊我!然而在破曉時分,這些聲響消失,太陽升起,一切回復平靜,鳥兒也在陽光下歡鳴。夜晚恐怖的黑暗和白日光明中的快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希伯來書的作者回憶以色列民在西奈山上的經歷,當時天昏地暗、雷電交加,他們恐懼地躲避上帝(出埃及記20章18-19節)。即便是在上帝因愛賜下律法的時候,對以色列人來說,祂的同在就是如此黑暗嚇人。這是由於身為罪人,以色列人無法活出上帝的標準,他們的罪使他們在黑暗和恐懼中行走(希伯來書12章18-21節)。

但上帝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翰一書1章5節)。在希伯來書12章,西奈山象徵了上帝的聖潔,以及我們過去悖逆的老舊生命,而錫安山的美麗則代表了上帝的恩典,以及信徒們在耶穌這位「新約的中保」(22-24節)裡的新生命。

所有跟隨耶穌的人都「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藉著耶穌基督,我們可以放下過去生命中的黑暗,並為著能行走在祂國度的光明與美好中,歡慶快樂。

— 戴勞倫

感謝主耶穌,帶我出黑暗、進入祢奇妙的光明中。
幫助我遠離黑暗,能一直行走在那通往永恆的光中。


當你成為基督徒,生命有哪些改變?你希望在哪方面有所成長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10-12章;馬太福音4章


靈命日糧 : 緊閉雙眼

讀經: 創世記3章1-10節


那人和他妻子……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上帝的面。-創世記3章8節


我三歲的外甥顯然知道自己不該這麼做,因為我從他的表情能清楚看到,他明白自己犯錯了!可是當我和他一起坐下來,想要討論他所犯的錯誤時,他竟然緊閉雙眼不看我。他坐在那裡,用三歲的邏輯想著:如果他看不到我,我一定也看不到他;假如他在我面前隱形了,他就可以避開接下來的對話和後果。

還好他不能隱形,我看得見他。因為他的確做錯了事,我想要跟他好好溝通,不希望這件事影響我們的關係。我要他好好地看著我臉上的表情,看見我是多麼愛他,多麼急切地想原諒他!在那一刻,我想到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悖逆了上帝,我多少可以體會到上帝當時的感受了。他們知道自己犯錯,也嘗試躲避上帝(創世記3章10節),但上帝清楚地看見他們,像我能看見我外甥一樣。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犯錯時,經常會想要逃避結果。我們逃避、隱瞞,或閉眼不看事實。當上帝按祂公義的標準要求我們負責時,祂看見我們,也尋找我們,因為祂愛我們,且藉著耶穌基督為我們預備了祂的赦免。

— 洪可婷

天父,謝謝祢,即使是在我犯錯的時候,
祢仍看見我並且愛我。


上帝以愛的眼光看著我們。



全年讀經:
創世記7-9章;馬太福音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