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苦難中的應許

讀經:

以賽亞書51章1-6節


因為天必像煙雲消散,⋯⋯唯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以賽亞書51章6節


颶風蘿拉橫掃墨西哥灣,向著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逼進時,當局發出了嚴厲的警告。一位郡長注意到風速高達每小時240多公里,於是他發布這則令人震驚的信息:「請儘速撤離!但如果你選擇留下來,而我們無法及時提供援助,請先將你的姓名、住址、社會安全號碼、直系親屬的聯絡方式寫在紙上,裝入密封袋,放在你的口袋裡。讓我們祈求這場颶風不至於到這種地步。」救難人員都知道,一旦颶風蘿拉登陸,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狂風暴雨一路肆意摧殘,毫無招架之力。

在舊約聖經中,每當上帝的子民面臨大自然或屬靈的災難時,上帝給他們的話語卻是堅定和充滿盼望的,祂應許在他們遭遇災難時仍與他們同在。祂說祂「已經安慰錫安和錫安一切的荒場,⋯⋯使沙漠像耶和華的園囿」(以賽亞書51章3節)。此外,上帝總是肯定地告訴祂的百姓,他們只要信靠祂,就會得到拯救與醫治。上帝說雖然「天必像煙雲消散」,但祂的「救恩永遠長存」(6節)。無論發生什麼災害,上帝對他們至深的恩慈絕不會受到阻撓,永遠不會!

上帝不會讓我們免受苦難,但祂確實應許,祂那恢復與醫治的大能會遠遠超過任何破壞。

— 郭惟恩

你曾遭遇怎樣的災害與苦難?
你怎麼知道上帝已應許與你同在、要帶給你醫治與重建?

親愛的上帝,遭逢災難的確令人悲痛,求祢加添我的信心,
讓我相信祢的應許,相信祢治癒的大能勝過一切。



全年讀經:
創世記4-6章;馬太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耶穌的故事

讀經:

約翰一書1章1-5節


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約翰一書1章2節


大多數的人不曾聽過凱特.翰奇(Kate Hankey),但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是教師、傳道人、學校創辦人、宣教士和詩人,在十九世紀的英格蘭忠心地服事耶穌。凱特在1867年罹患嚴重的疾病。在康復的過程中,她寫了一首很長的詩,可分成兩部分:《我想聽的故事》與《我想要告訴人的故事》。她在這首長詩裡,以親身的感受表達了她和耶穌的關係,以及耶穌一生的事蹟。

整部聖經都指向耶穌並講述祂的故事。使徒約翰在書信開頭提醒讀者,他們曾親身經歷過耶穌:「論到……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翰一書1章1節)。正如使徒寫到,他們親身經歷了耶穌,所以能講述耶穌的故事:「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2節)。後來約翰作了美好的陳述:「上帝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裡」(2章14節)。換句話說,耶穌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上帝要我們從自己與祂相遇的經驗,講述基督的故事。

這就是凱特·翰奇用她的詩所說的故事。後來,這首詩的兩個部分成為兩首廣受喜愛的詩歌:《我愛傳講主福音》與《請講述古老福音》。也許我們能像凱特一樣,以自己的經歷跟別人分享耶穌的故事,分享祂如何以獨特的方式愛我們,來到世人當中,並拯救了我們。

— 畢愷騰

你曾如何經歷耶穌?祂是如何找到你、拯救你?

耶穌,謝謝祢拯救我,慈愛地改變了我的生命。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章;馬太福音1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手

讀經:

以賽亞書48章12-19節


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鋪張諸天。—以賽亞書48章13節


在1939年二戰爆發初期,英王喬治六世在聖誕節的廣播中,鼓勵英國和英聯邦的子民信靠上帝。他引用了他母親很欣賞的一首詩中的詩句:「走進黑暗吧,把你的手交在上帝的手裡。對你來說,這比光明更好,比已知的路更安全。」英王喬治六世不知道新的一年會是什麼情況,但他相信,上帝會在未來充滿憂患的日子裡引導和支持他們。

聖經中有多處經文都提及「上帝的手」,其中包括以賽亞書。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呼籲祂的子民相信祂是那位創造主,「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以賽亞書48章12節),而且祂一直與他們同在,看顧保守他們。上帝說:「我的手奠定了大地的根基,我的右手展開了諸天」(13節,新譯本)。上帝的子民應全心信靠上帝,而非指望其他缺乏能力的人事物。畢竟,上帝才是他們的「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17節)。

無論新的一年我們會面對什麼情況,我們都可以聽取英王喬治六世和先知以賽亞的勉勵,全心信靠上帝,並以上帝為我們的盼望。那麼,我們也同樣能經歷平安就像河水滔滔,「公義就如海浪滾滾」(18節,新譯本)。

— 潘艾梅

你有哪些處境或人際關係,
在新的一年裡要交託給上帝?
當你想到「上帝的手」,你會聯想到什麼?

全能的上帝,祢不但創造浩瀚的天地,
甚至還眷顧我這麼渺小的人,我要全然信靠祢。



全年讀經:
瑪拉基書1-4章;啟示錄22章


靈命日糧 : 為何是我?

讀經:

詩篇13篇


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詩篇13篇1節


吉城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症)已超過一年。他肌肉中的神經元出現病變,肌肉逐漸萎縮。他無法做一些精細動作,例如沒辦法扣上扣子、綁鞋帶,更沒辦法用筷子,而且漸漸無法運用四肢。吉城在這樣的困境中苦苦掙扎,禁不住問上帝:為什麼祢允許這樣的事發生?為何是我?

吉城和許多信靠上帝的人一樣,把困惑帶到上帝面前。在詩篇13篇,大衛呼求:「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祢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心裡籌算不安,內心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1-2節,新譯本)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將困惑和疑問帶到上帝面前。當我們心中吶喊:「要到幾時呢?」和「為什麼?」上帝都明瞭。祂透過耶穌以及耶穌勝過罪惡與死亡,向我們顯明那終極的答案。

當我們想到十字架和空墳墓時,我們就能得著信心來倚靠上帝的「慈愛」(5節),並因祂的救恩而歡喜快樂。即使在最幽暗的黑夜裡,我們仍能「向耶和華歌唱,因祂用厚恩」待我們(6節)。因著相信基督,我們的罪已得赦免,成為上帝的兒女,並且祂要在我們身上,成就祂永恆美好的旨意。

— 謝葆芳

你要將什麼疑問帶到上帝面前?
在你最絕望的時候,祂曾如何向你顯明祂的美善?

慈愛的天父,謝謝祢關心我。請幫助我相信,
祢正在我的生命中創造美好。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3-14章;啟示錄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