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笑臉迎人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8-23節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歌羅西書3章23節


我不是特別喜歡去採買日用品,對我而言,這只是日常生活單調平凡的一部分,就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而已。

但沒想到在我買東西時,還有讓我可以期待的事,那就是到阿德的櫃台結帳。阿德能把結帳變成他的個人表演。他的動作快得出奇,總是笑容滿面,甚至還會一邊跳舞(有時還會唱歌),一邊像表演雜耍一樣將(摔不破的)商品拋進袋子裡。顯然阿德熱愛他的工作,即使這份工作常被看作是最無聊乏味的。在那一刻,他雀躍的心情照亮了所有排隊等候結帳的人。

阿德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我的敬佩和讚賞。他的態度積極、熱心服務、細膩專注,精準地呈現了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23節所說,基督徒應有的工作態度:「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

當我們與耶穌同行,每件工作都是我們展現自己擁有基督生命的好機會。沒有哪件工作微不足道,也沒有哪件工作大到我們承受不了。不論我們的責任是什麼,只要克盡職守,以喜樂、創意、卓越的能力完成,都是能夠影響他人的好機會!

— 何安德

親愛的主,求祢讓我以寬容、
熱情和喜樂來完成每天的工作。
因為在無意間,我的態度將影響到別人。


唯有為主而做,才能得著工作的喜樂滿足。



全年讀經:
詩篇81-83篇;羅馬書11章19-36節


靈命日糧 : 仍有盼望

讀經: 耶利米哀歌3章49-58節


耶和華啊,我從深牢中求告祢的名。-耶利米哀歌3章55節


參觀巴哈馬拿索市(或稱拿騷,Nassau)的克利夫頓文化遺產國家公園(Clifton Heritage National Park),如同重溫一段黑暗悲慘的歷史。那片土地一面臨海,乘船到岸的人必須沿著石階一步步爬上峭壁。在18世紀時,一船船被運送到巴哈馬的奴隸,遠離家鄉的親友,踏上這些石階,走向殘酷的人生旅程。現在,為了紀念這些可憐的奴隸,峭壁上的香柏木被雕塑成女奴的雕像。她們個個面向大海遙望家鄉和親友,每個雕像都刻上被船長鞭打過的傷疤。

這些雕像哀悼著她們失去的一切,她們的樣子提醒了我,應當察覺各種不公義的事和衰敗的體制,並為這一切深表哀痛。哀痛不表示我們失去了盼望,相反地,哀痛是一種向上帝坦誠的方式。這是基督徒所熟知的,因為整卷詩篇有將近四成都是哀歌,而在耶利米哀歌中,上帝的子民也在國破家亡之後向上帝哭泣呼求(3章55節)。

面對現實中的磨難,哀痛是自然的反應,我們也在痛苦折磨中經歷上帝。哀痛終究是有盼望的:當我們為不公義的事憂傷痛苦,將會促使我們和其他人一同採取行動,試著改變現狀。

這也是拿索的雕塑公園會被稱為「創世記」的原因,這裡雖是一個哀痛之地,卻也是一個嶄新開始之處。

— 畢愛敏


上帝會陪伴我們走過哀痛,進入新的開始。



全年讀經:
詩篇79-80篇;羅馬書11章1-18節


靈命日糧 : 好爸爸

讀經: 詩篇63篇


我在床上記念祢。在夜更的時候思想祢。-詩篇63篇6節


在兒子沙維爾年幼時,丈夫常因出差而不在家。雖然他時常打電話回家,但有些夜晚即使通了電話,也安撫不了沙維爾。為了安撫兒子想念爸爸的情緒,我會在他睡前把相簿拿出來,指著他們父子倆的合照,問他說:「你還記得這個地方嗎?」

這些美好的回憶溫暖了兒子的心,這時他常會說:「我有個好爸爸!」

當沙維爾沒看到爸爸的時候,他需要別人提醒才會記得爸爸有多愛他。每當我身處困境或孤單寂寞時,也很渴望能確知我是被愛的,尤其是被天父所愛。

大衛在躲避敵人而藏身曠野的時候,陳述了對上帝最深的渴望(詩篇63篇1節)。他回想起自己曾親身經歷上帝的全能和慈愛,不禁開口讚美上帝(2-6節)。在這些飽受煎熬的黑夜裡,大衛仍舊能倚靠天父的慈愛眷顧而歡呼喜樂(7-8節)。

當我們處境艱難,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時,我們需要提醒自己,要記得上帝以及祂如何向我們展現祂的慈愛,並思想我們過去如何經歷上帝的恩典,以及聖經記載了哪些上帝的作為。這些都能讓你我確信,這位美好的阿爸天父正以各樣的方式愛著我們。

— 鄧書琪

親愛的主,感謝祢透過我們生命的經歷,
以及記載在聖經中的話語,向我們顯明祢無盡的愛。


上帝的作為反映了祂的特質,更體現了祂對我們的愛。



全年讀經:
詩篇77-78篇;羅馬書10章


靈命日糧 : 全心愛人

讀經: 羅馬書9章1-5節


我心裡所願的,向上帝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羅馬書10章1節


著名的基督教護教學家納比勒·庫雷希(Nabeel Qureshi)寫了許多書,這是在他改信耶穌基督之後所寫的,旨在幫助讀者瞭解他過去所信奉的宗教之同胞。在書中,他總是以尊敬的語氣,展現出他對同胞的愛。

庫雷希將其中一本著作獻給他尚未信主的姐姐。獻詞雖簡潔但卻觸動人心,他寫道:「我懇求上帝,有朝一日,我們能一同敬拜祂。」

保羅在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也展現出同樣的愛。他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章2-3節)

保羅深愛自己的猶太同胞,只要他們願意接受基督為救主,就算是要自己與基督分離,他也願意。他明白自己的同胞拒絕耶穌,就是拒絕那位獨一的真神。這讓他急切地呼籲每一位讀者,竭力傳揚耶穌的福音(10章14-15節)。

今日,願我們能將還未歸主的親友交在上帝的手中,迫切為他們禱告,並全心全意地愛他們。

— 葛庭墨

親愛的天父,懇求祢以愛充滿我們的心,
使我們能夠愛人。我們要將_____交託在祢手中,
求祢叫他們能明白有關聖子耶穌的真理。


耶穌為每一個人死,我們也要愛每一個人。



全年讀經:
詩篇74-76篇;羅馬書9章16-3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