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面容

讀經: 加拉太書5章22-26節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哥林多後書3章18節


記得孫女莎菈還小的時候,她按自己的理解告訴我人死後的狀況,她說:「人死後只有臉會到天堂去,身體並不會。所以我們原來的這張臉,會配上一個新的身體!」

當然,這只是個小孩對於永恆的理解。但莎菈也的確抓住了一個重要的真理。從某方面來說,我們的面容確實會反映出內心的光景。

母親常說,我那憤怒的表情,有一天可能真的就在我臉上定格了!她實在是太有智慧了!我們臉上的表情,如緊蹙的雙眉、憤怒的嘴型、懷疑的眼神,或多或少反應了內心的痛苦。相反地,關愛的眼神、溫柔的表情、親切的微笑,儘管帶著皺紋、疤痕,或其他的缺陷,卻都是內在生命轉變的標記。

我們或許無法大幅改變與生俱來的臉孔,但我們卻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禱告,求上帝賜給我們謙卑、耐心、恩慈、寬容、感恩、饒恕、和平與仁愛(加拉太書5章22-26節)。

願你我能靠著上帝的的恩典,按著祂的時間,內心與我們的主越來越相似,讓蒼老的面容反映出主的恩慈良善。如同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所說:「白髮蒼顏綻放美麗光彩。」

— 羅大衛

主耶穌,我願日日更像祢。
求祢幫助我,能配合祢在我心裡所要做的工。


最美麗的是一顆充滿愛的心!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靈命日糧 : 在真理中

讀經: 西番雅書1章1-6節,2章1-


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西番雅書3章17節


幾年前我參加了一場婚禮,新郎和新娘來自不同的國家。文化融合確實是件美事,但婚禮中卻混雜了基督教傳統及多神教的宗教儀式。

先知西番雅曾斥責猶大國的百姓,在獨一真神的信仰中摻雜了其他的信仰(或稱為宗教融合)。他們雖敬拜真神,但卻也信奉當時民間的宗教瑪勒堪(西番雅書1章5節)。西番雅發出警告,因為他們隨從異教的文化(8節),上帝要將他們趕離家鄉。

然而,上帝從未停止愛祂的子民。祂的審判只是為了要他們回頭轉向祂。因此,西番雅鼓勵百姓「尋求公義謙卑」(2章3節)。過後,上帝也以溫柔的話語應允他們未來的回歸:「那時,我必招聚你們,帶你們回到故土。」(3章20節,當代譯本修訂版)

我們會譴責將宗教融合的情況,正如我參加的那場婚禮一樣。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很容易將自己的文化摻雜於上帝的真理中。我們需要聖靈的引導來檢測我們的信仰,讓我們的信仰合乎上帝的真理,並以勇氣和愛心站在真理的立場上。我們的天父會溫暖地擁抱每一個用心靈按真理敬拜祂的人(參閱約翰福音4章23-24節,新譯本)。

— 葛庭墨

我在困難中能向誰求助呢?危機顯明我信心的光景。
我是否全心信靠上帝呢?我今天當獻什麼給祂呢?


上帝樂意赦免並更新祂的兒女。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


靈命日糧 : 肩並肩

讀經: 尼希米記3章1-12節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道書4章9節


在古代,破裂毀壞的城牆意謂著城中的居民遭受戰敗,是一種羞辱,更是危機四伏。這就是以色列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原因。他們怎麼做呢?我們從尼希米記3章看到,他們攜手並肩地工作。

乍看之下,我們可能會覺得第3章很無趣,都是描述誰做了些什麼。但細看之後則會發現,其實這突顯他們如何通力合作:祭司與官長一起同工;做香的和銀匠一同修造;有些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人也來幫忙;有些人修造自己房屋對面的城牆;沙龍的女兒們也和男人一同修造城牆(3章12節);提哥亞人修造兩段城牆(5、27節)。

這章經文讓我們看到兩件事。第一,他們全都為同樣的目標而共同努力。第二,他們受到讚揚是因為他們參與了事工,而不是因為他們做了多少。

如今我們看到許多家庭破裂,社會敗壞,然而耶穌能藉著改變人的生命,來建立上帝的國度。我們也可以藉著言行,讓人明白在耶穌裡能得著盼望和新生命,以此重建我們的社區。我們每個人都有應負的責任,就讓你我肩並肩,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克盡己職,共同建立一個愛的群體,讓人們可以藉此認識耶穌。

— 歐凱拉

親愛的主,求祢幫助我能和其他人一起攜手並肩,
向世人顯出愛心,帶領他們認識耶穌。


讓我們並肩建造上帝的國度!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5-27章;約翰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 瞎子的懇求

讀經: 路加福音18章35-43節


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路加福音18章38節


幾年前去旅行時,同行的友人發現我要把書本拿得老遠才看得見。於是,他做了一件簡單但對我影響甚大的事。他把自己的眼鏡摘下來遞給我,對我說:「試試看吧!」戴上他的眼鏡後,我意外地發現原本模糊的視力瞬間變得十分清晰。後來,我去找眼科醫師並配了一副眼鏡,以矯正視力。

在今天閱讀的路加福音18章中,描述了一個瞎眼的人,生活在黑暗中,並被迫以乞討為生。這個瞎眼的乞丐已經聽聞有關耶穌這位大受歡迎的老師,以及祂施行神蹟的消息。所以當這個瞎子知道耶穌行經他所在之處時,心中燃起了希望,便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8節)雖然他雙目失明,但他心靈的眼睛卻能看出耶穌真實的身分,並且相信耶穌能滿足他的需要。這樣的信心驅使他「越發喊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9節)結果呢?他立刻看見了,不再以乞討為生,轉而跟隨耶穌,一路讚美上帝(43節)。

當你身處黑暗的景況中,你會向何人求助?你會尋求什麼?又會呼求誰呢?配戴眼鏡固然可以改善我們的視力,但上帝的兒子耶穌慈愛的觸摸,卻能將你我從屬靈的黑暗中,帶入光明的國度。

— 簡恩德

父啊,求祢開啟我心靈的眼睛,
好讓我能清楚看見耶穌是誰,以及祂的大能。


天父樂意讓所有尋求祂的人都能看見。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3-24章;約翰福音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