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一同受苦

讀經: 哥林多前書12章14-26節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哥林多前書12章26節


有個同工因身體劇痛而請病假,辦公室裡的每一個人都為他擔心。那位同工去了一趟醫院,臥床休養一天之後,便返回工作崗位。他向醫生拿了那顆造成劇痛的腎結石作為紀念,還展示給大家看。我看著那顆結石,不禁顰眉蹙額寄予同情,想起幾年前我患上了膽結石,那種痛簡直是椎心刺骨。

對於一顆小小的結石,竟能造成全身如此大的痛苦,實在值得深思。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正是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章26節中提到:「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在12章中,保羅以身體為比喻來形容全球基督徒的關係。當保羅說:「上帝配搭這身子」(24節),他是指基督的整個身體,也就是所有的基督徒。我們都有不同的恩賜與角色,在一個身子上各自做肢體,若一人受傷,全體皆痛。當一個基督徒面臨迫害、悲痛或試煉,我們也感到痛苦,就好像我們也正經歷那痛苦一般。

我的同工因疼痛而驅使他為身體的需要尋求幫助。在基督的身體中,一人的受苦也能激發我們的憐憫,進而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我們可以為他禱告,對他說些鼓勵的話,或做任何有助於讓他復原的事。這就是身體運行的方式!

— 華琳妲

主啊,求祢賜下平安給那些遭受迫害或身處痛苦的人。
凡屬祢的人就是我的家人。


我們禍福與共。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22-24章;路加福音12章1-31節


靈命日糧 : 信心、愛心和盼望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1-3節


我們為你們眾人常常感謝上帝。-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2節


這十年來,我的姑姑都在她家裡照顧她的父親(我的爺爺)。她在爺爺還能自理時,為他做飯、打掃,並在他健康退化之後,擔任他的看護。

在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中,有一節經文,恰能體現我姑姑的服事。保羅為眾人「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而感謝上帝(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3節)。

姑姑用信心和愛心服事,日復一日地照顧爺爺,因她相信是上帝呼召她去做這份重要的工作。她的付出完全是因為她對上帝和對父親的愛。

姑姑也在盼望中忍耐。我爺爺是位慈祥的長者,看著他逐日衰老,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姑姑為了要照顧爺爺,放棄了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也少有機會出門旅遊。姑姑因心存盼望而能夠忍耐,她深知上帝會天天加給她力量,也知道爺爺擁有永生的盼望。

不論是照顧親人、幫助鄰居,或自願付出時間關懷別人,當上帝呼召時,我們就應該勇敢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你的付出會成為信、望、愛最美好的見證。

— 夏莉珊

親愛的主,求祢今日讓我能看見他人的需要、
看見祢指引我該如何幫助別人,並順從聖靈的引導。
求祢幫助我活出祢賜給我的信心、愛心和盼望。


美好的生命,是愛人而非被愛,是給予而非獲取,是服事而非受人服事。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9-21章;路加福音11章29-54節


靈命日糧 : 要到幾時呢?

讀經: 詩篇13篇


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祢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詩篇13篇1節


在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的經典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問道:「永遠是多久?」白兔先生回答她:「有些時候,只是一秒。」

當我的哥哥大衛突然過世時,我的感受就是如此。離舉辦追思會的日子越近,失去親人的痛苦悲傷,就越發凝滯在我們的心裡。每一秒都像持續到永遠。

聖經中的大衛也同樣有這樣的感傷,他吟唱道:「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祢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詩篇13篇1-2節)在這短短的兩節經文中,他四次求問上帝「要到幾時呢?」有時,生命中的痛苦,彷彿永遠不會停止。

但在這樣的傷痛中,我們卻能經歷天父的同在和看顧。如同大衛王一樣,我們也可以坦然地將傷痛和失落帶到祂面前,因祂永遠不會離開或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詩人也明白這點,因此他將悲傷小調的哀歌,轉變為勝利的宣告:「但我倚靠祢的慈愛,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樂。」(詩篇13篇5節)

在看似無窮盡的痛苦掙扎中,上帝永不止息的愛會帶領我們,使我們可以因祂的救恩而快樂!

— 柯貝爾


在痛苦和失去摯愛時,上帝是我們最大的安慰。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7-18章;路加福音11章1-28節


靈命日糧 : 唯有禱告

讀經: 馬可福音9章14-29節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馬可福音9章23節


我的朋友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某天深夜,她打電話給我,那不能自已的啜泣聲讓我也情不自禁地難過流淚,我無聲地禱告著:親愛的主,我該怎麼做呢?

她的哭泣令我感到揪心。我無法為她止痛、改變她的處境,或說任何一句撫慰的話,但我知道誰能幫助她。當我們一同哭泣、斷斷續續地禱告時,我輕聲地呼求:「耶穌!耶穌!耶穌!」

朋友難過的哭泣轉為抽泣和嗚咽,最後變為和緩的呼吸聲。接著,我聽見她先生的聲音說:「我妻子睡著了,我們明天再打電話給妳。」

掛上電話後,我伏在枕頭上流淚禱告。

使徒馬可也曾提到,有人想要幫助他所愛的人。一位絕望的父親帶著被鬼附著的兒子來見耶穌(馬可福音9章17節)。在敘述他們的絕望景況時,他的懇求帶著疑惑(20-22節),並且承認他需要耶穌加添他的信心(24節)。當耶穌介入並在當中掌權(25-27節),這對父子經歷了自由、盼望和平安。

當所愛的人承受痛苦時,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做些什麼幫助他們,或說些安慰的話。但只有基督,才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當我們呼求耶穌時,祂能加添我們的信心,並讓我們全心信靠祂同在的大能。

— 鄧書琪

耶穌!耶穌!耶穌!我們多麼需要祢,耶穌!


呼求耶穌是大有能力的禱告,帶領我們進入祂大能的同在。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5-16章;路加福音10章25-4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