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逃過懲罰

讀經: 創世記4章1-12節


亞伯……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希伯來書11章4節


那是2004年6月,在溫哥華的一間畫廊裡,加拿大越野滑雪選手貝姬·史考特獲頒奧運金牌。這頗不尋常,因為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2002年於美國猶他州舉行。史考特當時獲得銅牌,但贏得金牌和銀牌的選手,卻於數月後被發現曾使用禁藥,而雙雙被取消獲獎資格。

這不公義的事,給史考特帶來無法彌補的遺憾。因為她最後雖然獲得了金牌,但卻沒有機會站在奧運頒獎台上,聽著自己國家的國歌奏起。

各種的不公義常困擾著我們,而且事情的嚴重性遠比失去金牌更大。該隱殺害亞伯就是一件極不公義的事(創世記4章8節)。乍看之下,該隱似乎逃過了應得的懲罰。至少他能成家立室,最後甚至建造了一座城(17節)。

但上帝質問該隱,祂說:「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10節)。後來新約聖經也勸誡我們,不可像該隱(約翰一書3章12節;猶大書1章11節) 。至於亞伯,我們讀到:「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希伯來書11章4節)

上帝十分看重公義,祂審判罪惡,亦為弱者辯護。將來,沒有人能逃過不公義所帶來的刑罰,而我們憑著信心為上帝所作的一切,祂也必會獎賞。

— 葛庭墨

父啊,我們按聖子曾教導我們的禱告,
懇求祢的國降臨,按祢的旨意改變這個破碎的世界。
我們感謝祢,因祢救贖了我們。


罪惡終將被審判,不是照我們的意願,而是按上帝的旨意。



全年讀經:
約伯記41-42章;使徒行傳16章22-40節


靈命日糧 : 喜樂的心

讀經: 歷代志下7章1-10節


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詩篇100篇1節


我的孫女小雅最喜歡約翰·菲利普·蘇沙(John Philip Sousa)譜寫的一首進行曲。蘇沙是十九世紀的美國作曲家,被稱為「進行曲之王」。小雅並不是什麼軍樂隊成員,因為她只有二十個月大,她只是喜歡進行曲的節奏,有時還可以哼出幾個音符。只要一聽到這首進行曲,她就開心地手舞足蹈。我們一家人相聚時,經常一邊哼著這首曲子,一邊拍掌和製造一些嘈雜的聲音。此時,兒孫們就會隨著節拍跳舞或繞行。最後,他們繞得暈頭轉向,而我們則捧腹大笑。

我們愉快的喧鬧聲,令我想起詩人說「當來向祂歌唱」(詩篇100篇2節) 。當所羅門王奉獻聖殿時,以色列百姓都讚美稱謝上帝(歷代志下7章5-6節)。說不定詩篇100篇正是他們所唱的其中一首詩歌呢!詩人宣告說:「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你們當樂意事奉耶和華,當來向祂歌唱!……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1-2、4節) 。為什麼呢?「因為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存到永遠!」(5節)

美善的上帝深愛著我們!讓我們以感謝的心回應祂的愛,一起「向耶和華歡呼」吧!(詩篇100篇1節)

— 柯愛莉

親愛的主,求祢賜給我們感恩的心來稱頌祢,
因為祢是美善的,祢手所做的一切甚是美好。
祢的慈愛永遠長存!


心靈喜樂,讚美湧流!



全年讀經:
約伯記38-40章;使徒行傳16章1-21節


靈命日糧 : 休息

讀經: 出埃及記23章10-13節


六日你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出埃及記23章12節


某個星期天,我站在一條流經我們社區的潺潺小溪旁,觀賞小溪為我們這個高樓聳立的地區所增添的自然之美。看著溪水淙淙、耳聽鳥兒婉轉啁啾,令我輕鬆愉悅、心曠神怡。我不禁駐足片刻,向上帝獻上感謝,因為祂使我們的心靈得享安息。

上帝設立安息日,讓人得以休息、更新,就是希望屬祂的以色列百姓,能在現今中東地區開枝散葉、生生不息。在出埃及記中,上帝告訴他們,經過六年的耕種,到第七年就要休息。同樣地,在工作六天之後,第七天就要休息。上帝設立的這種生活方式,讓以色列人有別於其他的國家民族,而且不只他們自己,就連他們家中的外邦人和奴隸,也都採行這種生活模式。

在休息日,我們可以帶著期待和創意好好地休假,把握機會敬拜上帝,也能按照各人不同的興趣喜好,做一些有益身心靈的事。比如休閒活動、從事園藝、與家人朋友一起用餐,或是好好地睡個午覺。

願我們能好好享受休息的好處,讓休息日變得美好又有意義。

— 潘艾梅

天父上帝,唯有在祢裡面我們才能得享安息。
感謝祢創造我們,能夠做工也得以休息。
求祢幫助我們,找到生活中應有的步調。


在信仰和事奉當中,休息和做工一樣重要。



全年讀經:
約伯記36-37章;使徒行傳15章22-41節


靈命日糧 : 真正的好

讀經: 腓立比書3章1-11節


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立比書3章8節


我在牙買加長大,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和姐姐要成為「好人」。在我們家,「好」的意思就是順從父母、不說謊、學業和事業都很有成就、上教會(至少是在復活節和聖誕節)。我想不管哪個文化,人們對「好」的定義多半都是這樣。但在腓立比書3章,使徒保羅用他所屬的文化,對「好」做了更完善的解釋。

保羅是第一世紀敬虔的猶太人,完全遵守猶太文化中的律法條文。他出生於「好的」家庭、受「好的」教育,並且信奉「好的」宗教。根據猶太傳統,他在各方面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在第4節,保羅提到他大可以此為誇耀。但即使保羅這麼「好」,他仍告訴我們,有件比當好人更重要的事。保羅深知當一個好人雖好,但也遠不及討上帝喜悅更好。

論到要討上帝喜悅,保羅在7-8節中提到,最重要的是認識基督耶穌。保羅將自己的優點視如糞土,因這一切都比不上認識基督耶穌。我們有多好都不可靠,唯有將信心和盼望建立在基督裡,我們方能成為好的,並能討上帝喜悅。

— 吳凱倫

親愛的上帝,當我追求好的行為表現時,
求祢提醒我,唯獨認識耶穌,我們才能變好。


唯有將信心和盼望建立在基督裡,我們方能成為好的,並能討上帝喜悅。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35章;使徒行傳15章1-2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