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真誠敬拜

讀經: 約翰福音12章1-8節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翰福音12章3節


在耶穌被釘十架之前,一位叫馬利亞的女子用極貴的香膏抹耶穌的腳。接下來,她又作了一個更大膽的動作,用自己的頭髮去擦耶穌的腳(約翰福音12章3節)。馬利亞不僅獻上她畢生的積蓄,還犧牲了她的名聲。在第一世紀的中東文化中,一個端莊的女子絕不會在公眾場合顯露出她的頭髮。但出於真誠的敬拜,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待(撒母耳記下6章21-22節) 。為了敬拜耶穌,馬利亞甘願被視為不端莊,甚至是傷風敗俗。

有些人來到教會可能會覺得有些壓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必須完美,才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或許我們也會費盡心思,為的是維持良好的形象。但一個健康的教會,應容許我們能「顯露我們的頭髮」,而不是為了維持完美形象而隱藏缺點。在教會中,我們應該能夠顯露自己的軟弱,進而找尋幫助,而非掩飾我們的缺點假裝堅強。

真誠的敬拜不是要你表現得很完美,而是要你確保與上帝和他人有良好的關係。若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怕顯出自己的軟弱,那我們最大的罪可能就是將這軟弱給隱匿起來。

— 林茱莉

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
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篇23-24節


與上帝有良好的關係,才能真誠地敬拜。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9-21章;路加福音11章29-54節


靈命日糧 : 為何寬恕?

讀經: 路加福音23章32-34節


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祂的衣服。-路加福音23章34節


有一個朋友背叛我,我知道自己應該原諒她,但我並不確定是否能辦得到。她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的心,我在震驚之餘,還感到心痛和憤怒。縱使我們談過此事,而且我也跟她說我願意原諒她。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我看見她,心中仍感到一絲受傷,所以我知道自己仍心懷些許怨恨。然而有一天,上帝回應了我的祈禱,讓我能夠完全放下心中的怨恨,我的心終於自由了。

寬恕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因為我們的救贖主在十字架上垂死之時,仍然願意寬恕。耶穌不但愛那些將祂釘十架的人,甚至還開口祈求天父赦免他們。祂並沒有對那些苦待祂的人心懷惱恨或怒氣,反而向他們流露恩典與慈愛。

若我們要效法主耶穌,像祂那樣愛那些傷害我們的人,那我們今天就要來到主的面前,細想有沒有人是我們需要寬恕的。可能我們會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寬恕對方,但只要我們願意祈求上帝,祂就會藉著聖靈幫助我們學習寬恕對方。學會這個功課,我們就能脫離不願饒恕的牢籠,心靈得自由。

— 潘艾梅

主耶穌基督,祢住在我的心中,
求祢藉由祢的恩慈和大能,幫助我願意寬恕,
因祢的愛讓我自由。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仍寬恕那些傷害祂的人。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7-18章;路加福音11章1-28節


靈命日糧 : 最好的朋友

讀經: 希伯來書10章19-23節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


在我十二歲那年,全家搬到了一個沙漠中的小鎮。在天氣酷熱的新學校裡,同學們一上完體育課,就會狂奔到飲水機那邊排隊喝水。我在同級當中比較瘦小,有時在排隊時會被人推擠到後面去。有一天,我那長得又高又壯的朋友荷西,看見我又被人推擠。他就上前來,伸出強壯的膀臂,幫我開道。只見他大喝一聲:「喂!你們先讓他喝水!」此後,我在飲水機那裡再也沒有遇到麻煩。

耶穌曾面對他人無情的對待,祂也瞭解這種難受的心情。聖經上說:「祂被藐視,被人厭棄」(以賽亞書53章3節) 。但耶穌並不只是為我們受苦,祂還成為我們的中保。耶穌犧牲生命,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讓我們得以與上帝建立關係(希伯來書10章20節)。耶穌為我們成就了我們自己絕對辦不到的事,那就是當我們願意認罪悔改,並且信靠耶穌,祂就將救恩白白地賜給我們。

耶穌是我們一生最好的朋友。耶穌曾說:「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翰福音6章37節) 。他人也許會厭棄甚或排擠我們,但上帝卻透過十字架向我們張開強壯的雙臂,我們的救主是你我最強大的朋友!

— 龐雅各

愛之救贖已完成,戰爭完畢獲全勝。
死亡豈能封主墳,基督開了樂園門。


上帝付上極重代價,將救恩白白地賜給我們。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5-16章;路加福音10章25-42節


靈命日糧 : 引至相信

讀經: 約翰福音20章24-31節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20章31節


小說家盧·華萊士所創作的《賓漢:基督故事》,自1880年首次出版後,至今從未絕版。這部小說被稱為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著作,而且故事內容直到今日仍吸引許多讀者。因為這本書是以耶穌真實的事蹟,交織著虛構的年輕猶太貴族猶大·賓漢所寫成的。

艾美·立弗森曾在《人文雜誌》裡提到,華萊士在撰寫《賓漢:基督故事》這本書時,他的生命得著改變。艾美寫道:「一如賓漢引導讀者走過耶穌受難的場景,賓漢也引領作者華萊士相信了耶穌基督。」華萊士也說:「我已經見過那位拿撒勒人……我見到祂施行超凡的奇事。」

四本福音書記錄了耶穌的生平,讓我們能跟隨祂的腳步,見證祂所行的神蹟,以及聆聽祂的話語。正如約翰所說:「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20章30-31節)

正如盧·華萊士所做的查考、讀經以及寫作,將他引至相信耶穌。同樣地,上帝的話語也會引導我們的心思意念得以更新變化,使我們能藉由耶穌得著永生。

— 麥大衛

主啊,願祢的生平事蹟就刻劃在我們的心版上,
好讓我們對祢的信心能不斷加增。


書籍使人得到知識,只有聖經使人得到改變。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3-14章;路加福音10章1-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