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形象管理

讀經: 以賽亞書43章1-9節


因我看你為寶為尊,又因我愛你。-以賽亞書43章4節


為了慶賀邱吉爾的八十大壽,英國國會委託畫家薩瑟蘭為這位政治家畫一幅肖像。據稱當時邱吉爾曾詢問畫家:「你要把我畫成什麼樣子?像天使基路伯,還是一隻鬥牛犬?」即使邱吉爾很喜歡他的這兩個公眾形象,但薩瑟蘭卻回答說,他會將自己所看到的畫出來。

邱吉爾對成品並不滿意。在這幅肖像畫中,邱吉爾在座椅中,擺出一貫眉頭深鎖的表情。畫作雖十分逼真,卻並不討喜。因此這幅畫在公開亮相後,就被邱吉爾藏入地窖,後來私下銷毀。

我們像邱吉爾一樣,都有個希望別人能看到的形象,可能是成功、敬虔、美麗或有能力的形象。我們努力隱藏自己「醜陋」的一面,或許是害怕真實面一旦揭露,自己會讓人厭惡。

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時,正是他們最「醜陋」的時候。上帝因他們的罪而容許他們被擄。但上帝告訴他們不要怕,因祂按著名字認識他們,在他們受苦蒙羞的試煉中與他們同在(以賽亞書43章1-2節)。他們在上帝手中是安穩的(13節),在上帝眼中被看為寶貴(4節),他們雖然醜陋,仍為上帝所愛。

當我們確實相信這個真理,就不會再汲汲營營追求他人的認同。上帝認識我們真實的面貌,並以那無法測度的愛來愛我們(以弗所書3章18節) 。

— 霍薛頓

天父,感謝祢深愛我,藉基督饒恕我,使我成為祢的兒女。正因如此,我不需要虛假,讓人覺得我很完美。


上帝的大愛使我們能以真面貌示人。



全年讀經:
士師記1-3章;路加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 南轅北轍

讀經: 羅馬書14章1-12節


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羅馬書14章4節


有位來自北美的教師給一群東南亞學生上課時,他自己反而學了一課。他在給學生進行了首次的選擇題測驗後,赫然發現很多題目學生們都沒有作答。因此在發還批改過的試卷時,他告訴學生下次不要留下空格,而要猜個答案。但沒想到有一名學生卻舉手問道:「老師,如果我剛好猜對了怎麼辦?那不是會讓人以為我知道答案,可是我其實並不知道啊!」這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觀點及做法,可說是南轅北轍。

在新約時代,猶太人與回轉的外邦人同樣相信基督,但他們的觀點卻南轅北轍。沒多久,他們就起了爭論,從該在什麼日子做禮拜,到基督徒能吃什麼、喝什麼,各有不同意見。這時,使徒保羅要他們牢記一個重要的事實: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瞭解他人的內心,或批判別人的動機。

上帝為了讓我們這些信徒們能和睦相處,祂要我們記得,我們都要向祂交賬,所以凡事都當依循祂的話語和自己的良知而行,但要記得,只有祂才有權柄判斷你我的內心(羅馬書14章4-7節)。

— 狄馬汀

天父,當我們面對抱持不同觀點的人時,
常自以為是,批判他們的動機,
求祢赦免我們,幫助我們不再重犯。


待人以寬,律己以嚴。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22-24章;路加福音3章


靈命日糧 : 你不可建造

讀經: 歷代志上17章1-4、16-25節


照祢所說的而行。願祢的名永遠堅立,被尊為大。-歷代志上17章23-24節


大衛已經草擬了計畫,親自規劃其中的擺設、收集建材,將一切安排妥當(參見歷代志上28章11-19節)。然而,建造在耶路撒冷的首座聖殿卻是以所羅門為名,而非大衛。

因為上帝曾對大衛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歷代志上17章4節)。上帝揀選了大衛之子所羅門來建造聖殿,而大衛面對上帝的拒絕所做出的回應則堪稱典範,因為他把焦點放在上帝要做的事,而非自己所不能做的事(16-25節)。大衛仍持守一顆感恩的心,盡力做好自己所能做的,並召聚了一批有才幹的人協助所羅門建造聖殿(參見歷代志上22章)。

解經家麥康威(J. G. McConville)曾寫道:「很多時候,我們最渴望投入的福音事工,其實不是我們所在行的,也不是上帝對我們的呼召。可能就像大衛所做的一樣,是預備性的工作,為要成就將來更耀眼的工程。」

大衛要尊榮上帝,而非自己。他為上帝的殿忠心地擺上一切,為接續工程的人奠下了堅實的根基。願我們也能像大衛一樣,接受上帝選召我們去做的工,以感恩的心事奉祂!相信這位慈愛的上帝正在「成就一份更耀眼的工程」。

— 謝葆芳

天父,但願我們的盼望、夢想、心思都能合乎祢的心意。當我們質疑祢的美善時,求祢教導我們來讚美祢。


上帝或許會隱藏祂的用意,但其中必有祂的美意。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9-21章;路加福音2章25-52節


靈命日糧 : 祂奇妙榮面

讀經: 歷代志上16章8-27節


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歷代志上16章11節


我四歲的兒子老愛問問題,常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我很喜歡跟他聊天,但他卻有一個壞習慣,就是他連背對著我也一直跟我說話,因此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聽不到。當你說話的時候,請看著我。」

有時,我覺得上帝也想要對我們這麼說。不是因為祂聽不見,而是因為我們跟祂說話時,往往沒有「看著」祂。雖然我們向上帝禱告,卻仍困在自己的問題當中,目光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忘記上帝所擁有的屬性。正如我兒子一樣,雖然向對方提出了問題,卻沒有注視著對方。

其實,我們只要記得祂是怎樣的一位上帝,記得祂的作為,許多問題都可以得到答案。只要重新調整焦點,我們就能再次思想上帝的屬性,從中得著安慰,因為祂滿有慈愛、饒恕、權能與恩典。

詩人相信,我們應時常尋求上帝的面(詩篇105篇4節) 。大衛在指派人帶領群眾敬拜禱告時,也鼓勵他們要讚美上帝的屬性,並述說祂信實的作為(歷代志上16章8-27節)。

只要轉眼仰望上帝的榮面,即使有些問題仍懸而未決,我們依然能得著那支撐我們的力量與安慰。

— 畢愛敏

主啊,願祢的臉光照我們。


尋求上帝的面,能堅固我們的信心。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6-18章;路加福音2章1-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