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聖誕佳禮

讀經: 使徒行傳4章32-37節,9章26-<


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使徒行傳4章36-37節


美國鄉村歌手梅爾·哈格德(Merle Haggard)的一首老歌《我們可否捱過十二月》,說到有名男子被工廠裁退,沒有錢買聖誕禮物給他的小女兒。雖然十二月應該是歡樂的時節,但他的生活卻灰暗而悲涼。

灰心挫折並不限於十二月,但發生於此時節卻讓人更加傷感。因為我們的期望可能較高,所以悲傷可能更深。這個時候,些許的鼓勵可以發揮深遠的作用。

聖經中來自塞浦路斯的約瑟,是耶穌早期的跟隨者之一。使徒們稱他為巴拿巴,意即「勸慰者」。使徒行傳4章36-37節提到巴拿巴把賣掉田地的錢奉獻出來,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信徒。

之後,使徒行傳9章26節記載使徒們害怕掃羅,「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27節)。掃羅(後來被稱為保羅)先前一直想殺害信徒,但是巴拿巴為他辯護,說他已被基督改變。

在我們周遭有許多人渴望能得著鼓勵。適時的一句話、一通電話,或是一起禱告,都可以堅固他們對耶穌的信心。

巴拿巴的慷慨與支持展現了身為勸慰者的意義,在今年的聖誕節,這或許是我們能贈予他人最棒的禮物。

— 麥大衛

主啊,謝謝祢賜下勸導激勵的恩賜,求祢幫助我們鼓勵他人,因我們也曾得到鼓勵。


適時的鼓勵或許就是最佳的聖誕禮物。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11-12章;猶大書


靈命日糧 : 環繞音響

讀經: 尼希米記12章27-43節


耶路撒冷歡樂的聲音在老遠的地方都可以聽見。-尼希米記12章43節,新譯本


華特迪士尼工作室是最先在電影中使用新的電影音響技術,我們稱之為「身歷聲」或「環繞聲」。製片者引進這項技術,是希望觀眾能以新的方式欣賞電影音樂。

但這並不是人類首次使用「環繞聲」。數千年前,尼希米在耶路撒冷城牆重建的奉獻典禮上,就已有了這概念。尼希米說:「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排列而行」(尼希米記12章31節)。這兩個隊伍從城牆南邊的糞廠門出發,一隊向左、一隊往右,環繞著耶路撒冷城讚美歌頌上帝,朝聖殿前進(31、37-40節)。

頌讚的隊伍帶領百姓歡慶,「因為上帝使他們大大歡樂」,歡樂的聲音甚至傳到遠處(43節)。

以色列百姓歌頌讚美上帝,因為上帝幫助他們勝過參巴拉一幫敵人的反對,得以重新建造城牆。上帝曾賜給我們什麼恩典,使我們由衷地讚美祂呢?是上帝對我們人生指引清楚的方向?是在困難中得著祂的安慰?或是救恩這最大的恩典?

也許我們的讚美無法製造「環繞聲」的效果,但是我們可以歡喜領受上帝給我們的喜樂,讓其他人聽到我們頌揚上帝,並看見祂如何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

— 白德夫

主啊,我們以言語、詩歌與生命讚美祢。因祢的大能、愛的供應,以及保守看顧,我們願意全心獻上。


讚美耶穌,永不嫌多!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8-10章;約翰三書


靈命日糧 : 美好合一

讀經: 以弗所書4章1-6節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4章3節


三隻不同種類的大型掠食動物相依相偎、一起玩鬧,真是罕見的景象,但這正是在喬治亞州一處動物保護區內,每天都會看到的一幕。在2001年,一隻獅子、一隻孟加拉虎,以及一隻黑熊,在遭受數個月的疏忽與虐待後,被挪亞方舟動物庇護所營救。該機構的副主任說:「我們當然可以把牠們分開,但牠們被送來時就親密如一家三口,因此我們決定將牠們安置在同一個地方。」這三隻動物在受虐期間相互安慰,即使牠們有許多不同之處,但依然和睦相處。

合一是件美事。但在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所說的合一,有其獨特的意思。保羅鼓勵以弗所的信徒在基督裡成為一個身體,好與蒙召的恩相稱(以弗所書4章4-5節)。信徒靠著聖靈的能力,學習謙卑、溫柔和忍耐,便能合而為一。這樣的態度使我們得以「用愛心互相寬容」,因為知道我們都同在基督耶穌裡(4章2節)。

我們雖然有許多不同之處,但都是上帝家中的一員。我們藉著救主耶穌的死,與上帝和好;透過聖靈在我們生命裡的作為,我們能與人和好,彼此和睦。

— 魏馬文

天父,求祢幫助我,使我能以溫柔忍耐待人。讓我知道如何愛別人,即使我們有許多不同之處。


聖靈在我們心裡,使我們能合一。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5-7章;約翰二書


靈命日糧 : 常存恩慈

讀經: 詩篇141篇1-3節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以弗所書4章32節


小時候,我最喜愛閱讀李曼·法蘭克·鮑姆(L. Frank Baum)創作的奧茲國系列童話故事。最近我看到鮑姆附有插圖的原作《奧茲國的林奇汀奇國王》(Rinkitink in Oz),不禁莞爾。他筆下的林奇汀奇國王詼諧滑稽,又是個好心腸、豪邁直爽、熱心善良的人。書中年輕的印加王子對這位國王的形容最為貼切,他說:「他心存恩慈,待人溫柔,這遠比有智慧來得好。」

這句話實在是簡單明智!但有誰能常存恩慈?有誰不曾用尖銳的話語刺傷所愛的人呢?那樣的行為不但破壞當時的寧靜與和平,也一舉毀了我們為所愛的人所做的一切。18世紀的英國作家漢娜·莫爾(Hannah More)曾說:「些微不仁,其罪何大。」

可喜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心存恩慈。我們也許沒有能力講一篇令人扎心的信息、解答艱深的疑問,或向許多人傳福音,但我們都可以做個心懷恩慈的人。

我們該怎麼做呢?唯一能使我們的心充滿恩慈的方法就是禱告!正如詩人說:「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求祢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惡。」(詩篇141篇3-4節)

在這個愛心逐漸冷淡的世界裡,我們向人展現從上帝而來的恩慈,最能使人得幫助與安慰。

— 羅大衛

主啊,當我發怒時,求祢赦免我。求祢使我心存恩慈,幫助我善用言語來鼓勵別人。


上帝對我的無比大愛,激勵我同樣愛他人。–章伯斯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3-4章;約翰一書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