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新名字

讀經: 啟示錄2章12-17節


我必……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啟示錄2章17節


她自稱為憂愁女士,因為她總是杞人憂天。但是,當她的孩子意外受傷時,她終於學會如何不再憂心忡忡了。在孩子的復原期間,她每星期都會和朋友們一起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與醫治,並分享孩子的進展。那幾個月裡,她學習將恐懼與掛念化為禱告,結果她發現自己不再是憂愁女士,而是禱告勇士。她覺得主給了她一個新的名字。因著這段時間的心痛經歷,讓她對自己在主基督裡的身分,有更深的認識。

在耶穌給別迦摩教會的信中,祂應許要給那些有信心的人,一塊寫著新名的白石 (啟示錄2章17節) 。聖經學者雖曾對此有些爭議,但多數都同意,這塊白石指的是我們得到基督的赦免。在聖經時代,法庭在裁決被告是否有罪時,會以白色的石頭代表無罪,而以黑色的石頭代表有罪。另外,擁有白石的人還能參加筵席,如同人若領受上帝所賜的白石,也可參加天國的筵席一般。耶穌的死不僅讓我們罪得赦免,也給了我們新生命和新名字。

你覺得上帝會給你什麼樣的新名字呢?

— 潘艾梅

主啊,願我活出新的身分,
與人分享祢的愛與喜悅。
願祢也向我顯明,
祢是如何讓我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基督的跟隨者有個全新的身分!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4-36章;約翰福音19章1-22節


靈命日糧 :至關緊要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3-4節


兩位同事出差回來後,坐下來討論這趟公幹及其成果。其中一個說,他認為這趟出差收穫很大,因為他們透過業務上的聯繫,開展了一些很有意義的商務關係。另一人說:「建立商務關係是沒錯,但是銷售量才是最重要的。」顯然,他們的目的大相逕庭。

無論在商場、家庭,或在教會裡,我們對人的看法,很多時候是基於對方會為我們帶來什麼益處。我們衡量他們的價值,是根據從他們身上所獲得的益處,而不是以耶穌的名去服事他們。保羅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中提到:「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立比書2章3-4節)

我們不應為自己的利益去利用別人。因為上帝愛他們,也愛我們,所以,我們要彼此相愛。祂的愛乃是最偉大的愛。

— 柯貝爾

主啊!教導我像祢一樣地看待人,
因為每個人都有祢的形象,且蒙祢珍愛和眷顧。
願祢偉大的愛澆灌我,
使我心成為愛的流通管道,彰顯主愛。


以他人利益為先,必有喜樂。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2-33章;約翰福音18章19-40節


靈命日糧 :好得無比

讀經: 腓立比書1章12-26節


我……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章23節


警報聲響起,小男孩因為不熟悉這個龍捲風的警報,便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解釋說,那是警告人們,有個威力強大的風暴即將來襲。如果人們不找尋掩護,可能會因此喪命。小男孩回答說:「媽咪,那有什麼不好呢?如果我們死了,不是就可以見到耶穌了嗎?」

或許小孩子並不瞭解死亡是什麼,但是使徒保羅一輩子出生入死,竟也這麼說:「我……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腓立比書1章23節) 。當時保羅雖遭到禁錮,但在他所寫的書信當中,字裡行間並沒有灰心絕望。他很喜樂,因為他受的苦難使福音得以廣傳 (12-14節) 。

那麼,為什麼保羅會在生與死的兩難之間掙扎呢?因為他若繼續活著,表示他可以帶領更多人歸主,為主結更多福音的果子。但他也知道若是死了,就能享有與基督同住的喜樂。換言之,離開身體就是回天家與主相聚(哥林多後書5章6-8節) 。

人若相信耶穌藉著死拯救我們,並相信祂的復活大能,將會與祂永遠同在。我們在世上經歷的痛苦和眼淚,到了天堂將轉為喜樂。所以無論我們活著或死去都是贏家,「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腓立比書1章21節) 。

— 史珍妮

親愛的耶穌,無論我面對何種生死困境,
幫助我專注地仰望祢。讓我在祢裡面得享安穩與平靜。


耶穌的受死與復活,使我們得到永遠與祂同在的確據。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靈命日糧 :告訴別人

讀經: 馬可福音5章1-20節


那人就走了……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馬可福音5章20節


在1975年,我的人生發生了一件大事。記得那天,我急著告訴好友法蘭西斯這件事,因為我們總是無話不談。我到了他的公寓,看到他正匆忙地準備出門,但我攔住了他。他看到我著急的樣子,意識到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訴他。於是他問:「是什麼事?」我告訴他:「昨天,我接受耶穌成為我的救主了。」

法蘭西斯看著我,長嘆了一口氣,說:「長久以來,我也一直想要這麼做。」他請我分享事情的經過,我告訴他前一天有人跟我分享福音,以及我如何邀請耶穌進入我的生命當中。過後他也禱告祈求耶穌的饒恕,我還記得當時他熱淚盈眶的樣子。他也不趕著出門了,反倒跟我促膝長談,討論我們與基督的新關係。

耶穌醫治一個被鬼附的人之後,就對那得醫治的人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 (馬可福音5章19節) 。那人不需傳講一篇偉大的信息,他只需要分享他的親身經歷。

無論我們是如何經歷悔改歸信救主耶穌,我們都可以像那得著醫治的人一樣,去「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

— 戴勞倫

耶穌為你做了什麼事呢?告訴別人吧!


願耶和華的贖民說這話。–詩篇107篇2節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