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永不孤單

讀經: 詩篇22篇1-10節


耶穌大聲喊著說: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章46節


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說:「要判斷一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就去看它的監獄。」基於這個觀點,我讀了一篇網路文章,介紹世界最殘酷的八所監獄。其中有一所監獄,將每個犯人單獨關在與外界隔絕的禁閉室中。

我們都希望能與他人有互動、生活在群體之中,而非與世隔絕。正因如此,將人單獨拘禁於禁閉室中,就成為一種殘酷的懲罰。

當基督在十架上與天父隔離,切斷那永恆合一的關係時,所承受的也是這樣的苦楚。祂痛苦的呼喊被記載在馬太福音27章46節:「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基督在承擔我們的罪惡而受苦、受死的那一刻,祂忍受了孤單、隔絕與遺棄,祂與天父之間的連結也全然斷絕。然而,祂承受了被隔絕的痛苦,卻讓我們得著天父的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章5節)

基督為我們忍受十字架的痛苦與隔絕,使我們永不被上帝撇下,也永不孤單。

— 柯貝爾

天父,感謝祢讓我成為祢的兒女,
並永遠感謝耶穌付上代價,恢復了這份關係。
感謝祢賜下應許,永不離棄我。


認識耶穌就永不孤單。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22-24章;路加福音3章


靈命日糧 :三字訃聞

讀經: 羅馬書8章28-39節


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羅馬書8章34節


早在過世之前,康奈爾先生就已經告訴當地的葬儀社,他過世時不要使用傳統的訃聞。這位瑞典的老先生特別交代,他的訃聞只要登三個字:「我死了」。後來他在92歲高齡過世時,他的訃聞真的只刊登「我死了」三個字。這則既突破傳統又簡潔有力的訃聞,引起全球媒體的關注。這位老先生原本只想低調地完成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卻沒想到因著他的三字訃聞,反倒引起更多的關注。

當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的訃聞本來也只應寫著「祂死了」。然而三天後,這則消息卻可轉為頭條新聞:「祂復活了!」新約聖經許多篇幅都宣告和說明基督復活所帶來的結果。「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馬書8章34-37節)。

耶穌的三字訃聞「祂死了」,已轉為一首獻給我們救主的永恆讚美之歌。祂復活了,祂確實復活了!

— 麥大衛

主啊,因祢已從死裡復活,
我們可以歡慶勝過罪惡與死亡。
願我們每日都活在祢復活的光中。


耶穌為拯救你我而犧牲生命。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9-21章;路加福音2章25-52節


靈命日糧 :壓榨橄欖

讀經: 馬可福音14章32-39節


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馬可福音14章32節


若你來到加利利海附近的迦百農,你會看到那裡展示著一些用來壓榨橄欖油的古老器具。榨油機是由一個底座和一個砂輪組成,都是用沉重的玄武岩製成,底座大而圓,並在中央有一個凹槽。人們將橄欖放在凹槽裡,用砂輪輾過便能榨出橄欖油。

在耶穌受死的前一晚,祂來到可以俯瞰耶路撒冷城的橄欖山上。祂在那稱為客西馬尼的園子裡向天父禱告,因為祂知道前面的道路極其痛苦。

「客西馬尼」是指「壓榨橄欖油的地方」,這個名字貼切地描述了基督為我們背負罪擔的痛苦掙扎。在那裡,「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節) 。

上帝的兒子耶穌為了「除去世人罪孽」(約翰福音1章29節) 、恢復我們與父上帝破碎的關係而受苦、受死。「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4-5節) 。

我們的心以敬拜和感謝向上帝歡呼。

— 柯貝爾

天父,幫助我體會祢的愛子為我承受的苦難,
幫助我對祢深刻的愛心存感謝。祢的愛如此深厚,
竟讓基督為我的過犯被壓傷,成為我的拯救。


我罪蒙赦免,今喜得釋放,都因救主耶穌為我受傷。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6-18章;路加福音2章1-24節


靈命日糧 :典故

讀經: 希伯來書9章11-15節


基督⋯⋯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希伯來書9章11節


這間古色古香、以人工原木建造而成的小屋,值得作為雜誌封面。除了建築結構之外,其內部裝潢也相當有看頭。掛在牆上的祖傳遺物,讓屋子充滿家族的回憶;餐桌上的手編雞蛋籃、老舊的餅乾盤,以及一盞油燈,再加上那掛在前門歷經風霜的捲邊平頂帽。屋主得意地說:「這間屋子裡所有的東西背後都有典故。」

當上帝指示摩西當如何建造會幕時,每個物件都有一個「典故」(出埃及記25-27章) 。會幕只有一個入口,就像我們只能靠著耶穌來到上帝面前(見使徒行傳4章12節) ;至聖所是上帝的居所,而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的厚重幔子,象徵著我們的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至聖所內的約櫃,則象徵上帝的同在;大祭司是預表那將來到世上、最大的祭司耶穌;供物的血則預表基督純全無瑕的犧牲:祂只一次進入至聖所,便完成了永遠有效的贖罪工作(希伯來書9章12節)。

這些都在述說基督的事蹟和祂為我們成就的工作,耶穌如此犧牲是要「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15節),祂希望我們都能與這產業有分。

— 葛庭墨

哪些事物對我有特殊的意義?為什麼呢?
關於這些事物,我有什麼可以告訴人呢?
這些如何引導人們歸向耶穌呢?


耶穌擔當我們的罪,讓我們得著拯救。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15章;路加福音1章57-8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