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身處圍城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


在波士尼亞戰爭期間(1992-1996年),首都塞拉耶佛遭遇從周圍山上發射的砲火及槍彈的攻擊,是現代戰爭中被圍困最久的城市,當時軍民死亡人數逾一萬人。史蒂芬•加洛韋(Steven Galloway)扣人心弦的小說《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以這場戰爭為故事背景。這本書描述三個虛構人物所面臨的抉擇:在掙扎求生的過程中,是只求自己的利益呢,還是超越艱辛的困境,顧及別人的需求。

保羅在羅馬監獄中,寫信給腓立比信徒:「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他以耶穌為專顧別人的無私典範:「基督耶穌⋯⋯祂本有上帝的形像,反倒虛己⋯⋯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5-8節)。耶穌非但沒有尋求別人的同情,反而寧願捨棄一切,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權勢。

身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要時時學習,即使身處困境中,也要以主的眼光並倚靠主的大能回應別人的需求。

— 麥大衛

你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你還能為別人做什麼?

常在主愛中,就能去愛人。



全年讀經:
詩篇100-102篇;哥林多前書1章


靈命日糧:食物

讀經: 約翰福音6章22-34節


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約翰福音6章27節


一天早晨,莉莉亞正準備上班時,她的四歲女兒潔西也開工。家裡剛買了一台輪轉烤麵包機,放在廚房工作檯上。這台機器吸引了潔西。幾分鐘後,莉莉亞發現工作檯上有一大疊的烤吐司。潔西宣布:「我是最佳烘焙師!」

好奇的小女孩能將麵包烤成吐司並非奇蹟,但耶穌以男孩的五餅二魚餵飽數千人,山上群眾公認這是神蹟,要強逼祂作王(約翰福音6章1-15節)。

當然,耶穌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章36節),所以祂悄悄地離開了。第二天,眾人找著祂,耶穌指出他們動機不純,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6章26節)。他們誤以為如果耶穌作「王」,不僅會使他們吃得飽,還可脫離羅馬政權重獲自由。但是,耶穌告訴他們:「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27節)

世俗的眼光,讓我們視耶穌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非尋求的對象。事實上,祂是我們生命的糧。

— 葛庭墨

主啊,世上的眷戀和憂慮,破壞我們與祢的親密關係。願我們能將祢看作不僅是有事求告的上帝,而更是生命的糧。

你們要先求上帝的國,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耶穌



全年讀經:
詩篇97-99篇;羅馬書16章


靈命日糧:沉默的功臣

讀經: 以賽亞書25章1-9節


我要稱讚祢的名!因為祢以忠信誠實行過奇妙的事。-以賽亞書25章1節


盤尼西林的發明,為醫療界帶來了革新。在1940年代以前,細菌感染往往致命。自從盤尼西林問世,殺死有害的細菌,拯救了無數生命。後來,發現盤尼西林的潛力並推廣應用的研究人員,在1945年獲得諾貝爾獎。

早在盤尼西林尚未發明以前,就有其他沉默的戰士將細菌殺死,拯救人類生命。這些沉默的功臣就是白血球。這個勤勞的工作者,是上帝保護我們免受疾病入侵的方法。沒有人知道,白血球曾阻擋多少病菌入侵,或是曾拯救了多少生命。它們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但人們卻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的主也受到類似的待遇,當有困難時,人就會埋怨祂;但在順境中,卻很少有人歸功於祂。人們每天起床、穿衣、開車上班、上學、到雜貨店,然後平平安安回到家中。無人數算上帝守護的恩典有多少。然而,一旦悲劇發生,我們卻質問說:「上帝在哪裡呢?」

當我思考上帝默默地守護我,每天行過多少奇妙的事(以賽亞書25章1節),我就明白要讚美祂的事,遠超過我需要求告祂的事。

— 林茱莉

上帝的慈愛如何扶持你的生命?今天,你有何事要感謝祂?

上帝不斷給我們讚美祂的理由。



全年讀經:
詩篇94-96篇;羅馬書15章14-33節


靈命日糧:揮手女孩

讀經: 羅馬書15章1-7節


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羅馬書15章7節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喬治亞州的薩凡納港有個熟悉的景象,總有個女孩在迎接船艦入港,這個人就是佛羅倫斯•馬爾圖斯(Florence Martus),人們稱她為「揮手的女孩」。佛羅倫斯迎接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大輪船,有44年之久。白天她搖動手帕,晚間則提著燈籠。今天,佛羅倫斯與她愛犬的雕像,佇立在薩凡納的摩里爾公園(Morrell Park),歡迎每一艘入港的船隻。

親切的歡迎是一種接納的表現。在羅馬書15章7節,保羅強調說:「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保羅寫這段話,就是要教導基督徒如何彼此相待。在5-6節,他要求我們和睦相處,重點是「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上帝、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當我們接納其他基督徒時,不但顯出我們彼此相愛,更是反映了上帝偉大的愛,上帝永遠歡迎我們進入祂的大家庭。

— 柯貝爾

天父,求祢賜給我一顆愛弟兄姊妹的心。也賜給我們彼此接納的心,從而使我們在一切言行上榮耀祢的名。

基督徒越親近基督,就越能彼此親近。



全年讀經:
詩篇91-93篇;羅馬書15章1-13節


Photo credit: jonworth / Modern Chairs / CC BY-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