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互相幫忙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5節


不要自私自利,也不要貪圖虛榮,只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章3節,新譯本


在大學籃球錦標賽中,當費爾利狄金森大學(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籃球隊上場時,看台上的球迷為這支不被看好的球隊歡呼,沒有人預期這支球隊能闖過第一輪,但他們居然脫穎而出。比賽時,他們沒有樂隊隨同,因此聽到看台上傳來自己球隊的戰歌,令他們感動不已。原來戴頓大學(University of Dayton)的樂隊在比賽前幾分鐘,已預先學會了他們的戰歌。其實樂隊大可演奏熟悉的曲目,但他們卻願意為另一所學校的球隊練習新的歌曲。

這個樂隊的舉動展現腓立比書所描述的合一。使徒保羅勸勉在腓立比的初代教會(也勸勉我們)要合而為一,「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立比書2章2節),特別是他們已經在基督裡相互連結。有鑑於此,保羅敦促信徒摒除自私的念頭,先考慮別人的利益,再想到自己。

儘管「看別人比自己強」不是與生俱來的本性,但我們能效法基督的榜樣。保羅寫道:「不要自私自利,也不要貪圖虛榮,只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3節,新譯本)。「不要單顧自己的事」,而要謙卑地「顧別人的事」(4節)。

我們要如何支持別人呢?設身處地先考慮別人的需求,無論是學習他們的戰歌或提供所需,都是一種支持!

— 潘愷蘭

今天你會先考慮誰的利益?
為別人著想如何促進合一?

謙卑的救主,求祢教導我,
如何關心他人的需要,使他人得益處。



全年讀經:
詩篇97-99篇;羅馬書16章


靈命日糧 : 不只是家人

讀經:

馬可福音6章1-6節


他們就厭棄[耶穌]。—馬可福音6章3節


卓恩獲聘成為一所知名大學的正教授。他哥哥大維雖然替他高興,但就像許多哥哥那樣,還是忍不住取笑弟弟說,小時候他總是能輕易地就把卓恩摔倒在地上。儘管如今卓恩已頗有成就,但在大維眼裡,卓恩始終只是他的弟弟。

要讓家人對你刮目相看並不容易,即使是彌賽亞也面對同樣的問題。拿撒勒是耶穌自幼成長的地方,因此當地人很難相信祂有什麼特別之處。但他們對祂的作為感到詫異,說:「祂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嗎?」(馬可福音6章2-3節)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4節)。這些人熟識耶穌,但卻無法相信祂就是上帝的兒子。

也許你生長在敬虔的家庭,從小就去教會和唱詩歌,一直覺得耶穌就像自己的家人。的確,若你相信並跟隨耶穌,祂就是你的家人,「祂稱[我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希伯來書2章11節),在上帝的家中,耶穌就是我們的長兄(羅馬書8章29節)。這是何等的殊榮!可惜我們關係的親近,可能會讓我們覺得祂平凡無奇。其實,我們的家人也會有獨特之處。

耶穌是你的家人,甚至更勝於家人,難道你不因此而歡喜快樂嗎?今天,在你跟隨耶穌的信仰路上,願你與祂的關係更親近,而祂在你心目中更加特別。

— 韋陌格

你要如何與耶穌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你如何確保祂在你心目中永遠都那麼特別?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帶我進入上帝的家。



全年讀經:
詩篇94-96篇;羅馬書15章14-33節


靈命日糧 : 認罪得釋放

讀經:

詩篇32篇1-7節


我向祢陳明我的罪。—詩篇32篇5節


「我沒有做這件事!」我斬釘截鐵地說。其實這是謊言,而且我差點就得逞了,直到上帝制止了我。那時,我還在讀中學,某一次樂隊表演的時候,我和一群人在後面射擊紙團嬉鬧。當時的學校主任是前海軍陸戰隊隊員,以管教嚴厲而出名,我很怕他。所以當我的玩鬧夥伴指認我的時候,我就對主任撒謊,過後我也矇騙父親。

然而,上帝不允許這個謊言繼續隱瞞下去,祂使我心生愧疚。在拒不認錯的幾個星期之後,我的態度軟化了,並懇求上帝和父親原諒我。不久之後,我去了主任的家,流著淚地向他坦承錯誤。值得慶幸的是,主任寬容地原諒了我。

我永遠不會忘記卸下這個重擔的感覺有多美好。幾個星期以來,我第一次擺脫了愧疚的重擔,心中感到歡欣無比。聖經記載大衛也曾認罪和懺悔,並向上帝傾訴:「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以致骨頭衰殘。因為祢的手晝夜重壓在我身上。」他又說:「我向祢承認我的罪。」(詩篇32篇3-5節,新譯本)

誠實無偽是上帝看重的品格。上帝要我們向祂認罪;傷害別人時,請求對方寬恕。大衛宣告:「祢就赦免我的罪惡」(5節)。體會蒙上帝赦罪而得的自由,是何等美好啊!

— 龐雅各

向上帝坦承錯誤,對你有什麼幫助?
耶穌的赦免如何減輕你的重擔並改變你的生命?

慈愛的天父,當我向祢認罪時,感謝祢赦免我的罪。
請幫助我時時刻刻都對祢誠實無偽。



全年讀經:
詩篇91-93篇;羅馬書15章1-13節


靈命日糧 : 寬厚的愛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2-17節


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3章13節


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威廉.麥克雷文(William McRaven)出身自海豹部隊。他在某個畢業典禮上致詞,談及每天整理床鋪,典禮影片的瀏覽量高達一億次。但他也曾分享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功課。麥克雷文悲傷地承認,他們在一次中東軍事行動中,誤殺了一個無辜家庭的數名成員。他認為那個家庭應得到真誠的道歉,因此他勇敢地向那位傷心的父親請求原諒。

麥克雷文透過翻譯員告訴那位父親:「我是一名軍人,我也有孩子,我為你感到悲痛。」對方作何反應呢?他以寬厚的恩慈饒恕了麥克雷文。這位父親倖存的兒子對麥克雷文說:「非常感謝你。我們將不會對你心存恨意。」

使徒保羅的書信也談到如此寬厚的恩慈:「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歌羅西書3章12節)。保羅深知基督徒在生活中會遇到種種考驗,因此教導歌羅西教會的信徒:「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13節)

是什麼能讓我們擁有如此憐憫、寬容的心呢?是上帝寬厚的愛。正如保羅說:「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14節)

— 雷翠霞

為什麼饒恕別人是寬宏大量的表現?
今天你會原諒誰?

赦罪的上帝啊,今日請將祢那寬容的心賜給我,
好讓我能饒恕別人。



全年讀經:
詩篇89-90篇;羅馬書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