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最終成品

讀經:以賽亞書40章21-31節 

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原本一塊11英畝空空如也的土地,最終成為不列顛群島上最大的巨型地面畫作,名為「許願」。這是由藝術家傑拉達(Jorge Rodriguez-Gerada),用了30,000根木樁、2,000噸泥土、2,000噸沙,再加上草、石塊和繩子等各式材料製作而成。

剛開始時,只有藝術家本人才知道最終成品的模樣。他僱用工作人員和招募義工來協助運送和擺放材料。當大家著手工作,他們看不到,也不知道一幅驚世的作品將會誕生。的確,從地平線上看,你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但是從空中俯瞰,你就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肖像,那是一個小女孩的笑臉。

上帝在這世界上正在做更大規模的壯舉。祂是那位看見最終成品全貌的藝術家。我們是上帝的「同工」(哥林多前書3章9節),協助祂成就這奇工。 [....]

靈命日糧:酒葫蘆

讀經:腓立比書2章12-18節 

在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爆發之前,逃跑的黑奴可以從「地下鐵道」離開而重獲自由。「地下鐵道」其實指的是在北方廢奴主義者的幫助下,從南到北的秘密逃亡路徑。黑奴要在夜間走好幾英里的路程,但只要跟著天上「酒葫蘆」的星光,就能走對方向。「酒葫蘆」是指引北極星的北斗七星星群。有人相信,黑奴是把「跟隨酒葫蘆」(Follow the Drinking Gourd)的歌詞解密而找到方向,免得在逃亡的過程中迷路。

廢奴主義者和「酒葫蘆」,都是指引黑奴重獲自由的明燈。使徒保羅說,基督徒「好像明光照耀」,要給予那些追求上帝的真理、救贖以及屬靈自由的人,指引正確的方向(腓立比書2章15節)。

現今這個黑暗的世界,正迫切需要看見耶穌基督的真光。上帝對我們的呼召,就是活出祂的真理 [....]

靈命日糧:像主作門徒的榮譽

讀經:馬太福音4章18-22節 

我的朋友到耶路撒冷旅遊時,看見一位拉比走過哭牆。而有趣的是,這位年邁的拉比後頭還跟著五個年輕男子。他們也彎腰、一跛一跛地走著,就如同他們的拉比一樣。正統的猶太人一看就明白他們這樣模仿老師的原因,因為他們是「門徒」。

按照猶太教的傳統,猶太人其中一項最高榮譽的事情,就是成為當地拉比的「門徒」。當拉比在教導時,門徒坐在他的腳邊聆聽。他們鑽研拉比的言論,觀察拉比的行為和他如何處事待人。對門徒來說,能為拉比做最卑賤的事情,就是他們最高的榮譽。再者,由於他們仰慕拉比,因而立定心志,要成為像拉比一樣的人。

耶穌呼召門徒跟從祂(馬太福音4章19節),邀請他們來接受祂的陶造、仿效祂的樣式,並且與祂一起拯救失喪的靈魂。我們身為耶穌門徒,應該在我們的生命中表現這份殊榮。我們要在言談 [....]

靈命日糧:拆毁高牆

讀經:創世記50章15-21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數十年,被稱為「冷戰時期」,當時國與國之間彼此威脅、算計爭權。建於1961年8月的柏林圍牆,矗立將近30年,是其中一個最能代表仇恨的象徵。在1989年11月9日,有關政府終於宣佈人民可以自由往來東西柏林,而整座圍牆也在次年被拆毀。

舊約中約瑟的生平耳熟能詳,描述一個得寵的兒子被其他兄弟忌恨的故事(創世記37-50章)。然而,即便兄長賣他為奴,約瑟也拒絕在自己和兄長之間築起仇恨的牆。多年後,一場饑荒讓兄弟重逢。約瑟恩待他的兄弟,對他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於是,約瑟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50章20-21節),從而修復了彼此的關係。

25年前的今天,一堵代表仇恨的人造高牆被拆毀,使人自由,並且讓家人和朋友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