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地上如此天上亦然

讀經:路加福音24章44-53節 

在耶穌時代,羅馬異教的教導認為,天上神祇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地上的人們。若是宙斯發怒,地上隨即雷電閃動。「天上如此,地上亦然」就成了古時候的定律。

耶穌卻顛倒這個定律。祂教導我們:地上如此,天上亦然。一位信徒禱告,天上就有了回響。一個罪人悔改,天使就鼓舞歡欣。一項使命達成,上帝就得榮耀。若是信徒悖逆,聖靈就憂傷。

這些是我所確信的,卻也是頻頻遺忘的。我經常忘記上帝看重我的禱告;忘記我當下做的決定,影響創造主的喜悅與悲傷;忘記我能夠帶領鄰人認識基督,得著永生。

別忘了,耶穌降世帶來上帝奇妙的救恩,這是我們能向他人傳揚的佳音。這也是基督升天之前,所託付給門徒的使命(馬太福音28章18-20節)。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必須延續祂在地上的事工,效法祂的行為。這也 [....]

靈命日糧:隱匿生活

讀經:歌羅西書3章12-17節 

許多年前,我曾經讀過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的一首長篇詩歌「隱匿生活」(The Hidden Life)。內容描述一位天資聰穎的蘇格蘭年輕人,放棄聲譽卓著的學術職涯,回到年邁的父親身邊,經營家族農場。在自己的家鄉,他所從事的即是麥克唐納所形容的「尋常之事」及「對人有益的小事」,朋友們都不禁感慨他埋沒了天分。

或許你也同樣處在卑微之處,做些尋常之事,被周遭的人視為大材小用,然而上帝絕不會浪費人才。每一份為祂所付出的愛的行動祂都知曉,且有永恆的意義。所到之處,無論多麼卑微,即是聖潔之地。一件對人有益的小事如:陪伴、聆聽、體貼、愛心、禱告,和崇高的行為與言語一樣能產生影響力。即便是一些日常事務,也可轉變為敬拜與服事的機會。

使徒保羅勸勉歌羅西 [....]

靈命日糧:良言慰語

讀經:馬太福音6章5-15節 

在1863年11月19日,兩位名人受邀在蓋茨堡的國家戰士公墓的落成典禮上,發表演講。其中一位演講者是愛德華•埃弗雷特,他曾任職美國國會議員、州長及哈佛大學校長,是當時公認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在埃弗雷特先生發表了2小時的正式演講後,緊接著是林肯總統發表的2分鐘的短講。

直到今日,林肯總統在蓋茨堡的短講仍然廣為人知,常被引述;而埃弗雷特先生的談話,如今大多已被人遺忘。這不只是因為林肯總統的演講簡潔具說服力,而是他的言辭安慰了飽受創傷的心靈,當時人們遭受內戰的摧殘,為國家分裂而傷痛。林肯的話語讓人們對未來有了盼望。

所謂話貴精不貴多。廣為人知的主禱文,即是耶穌的教誨之中最短也是最深植人心的,帶給我們撫慰與幫助。主禱文說:上帝是我們的天父,祂的權柄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

靈命日糧:空無一人

讀經:馬太福音6章1-7節 

作曲家巴哈一向把他創作的樂曲獻給上帝。在一個寒冬的夜晚,他預定首演新創作的曲子,原以為教堂的長椅上將會座無虛席,然而,當他到達現場時,發現竟然空無一人。可是,他毫不遲疑地對在場的演奏者宣布:照原計畫演出。所有的演奏者立刻就位,巴哈執起了指揮棒,空蕩蕩的教堂瞬間迴盪著華麗莊嚴的樂曲。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省思:倘若上帝是我唯一的讀者,再無他人,我還願意寫作嗎?我的文章會因此有所不同嗎?

通常新手作家在寫作時,都會在腦子裡設定一個對象,那麼文章才會有針對性。當我撰寫靈修文章時,也是如此。我經常會想到讀者的需要,試著寫出他們想要閱讀的文字篇章,希望在他們心靈成長的路程中幫助他們。

大衛可說是位「靈修文章作家」,因為他所寫的詩篇總是給人帶來安慰與鼓勵。我相信大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