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全然順服主

讀經:馬可福音8章34-38節 

中國佈道家宋尚節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在家排行第六。在1920年,他獲得赴美留學的獎學金,畢業時榮獲最高榮譽學位,後來繼續進修先後獲得碩士與博士學位。但他在求學過程中卻遠離上帝。然而,在1927年的一個晚上,他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基督,並蒙主呼召成為一名傳道人。

當時,在中國有許多賺取高薪的機會正等著他,但在搭船回國途中他受到聖靈感動,願意拋開自己的雄心壯志。為了表達他的決心,他把所有的獎狀都扔進海裡,只留下博士學位證書,以示對父母的尊重。

耶穌提醒那些想要跟從祂的人﹕「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可福音8章36節)而宋尚節深明此理。當我們捨己,離開舊有的生活來跟隨基督和祂的帶領時(34-35節),意味著可能需要犧牲個人的慾望和物質財富,因為 [....]

靈命日糧 : 君王耶穌

讀經:以賽亞書32章1-8節 

在氣候極其炎熱和乾燥的利比亞鑽探石油時,鑽探小組竟意外發現世界最大的古地下水系統。於是,在1983年利比亞政府開展了「人工大河」的工程,建立輸水管線,將優質的淡水輸送到急需水資源的城市。在這工程的發源地附近有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生命的動脈源於此地。」

先知以賽亞用乾旱之地的溪水來描述未來公義的君王(以賽亞書32章)。當君王和統治者以公平和公義來治理國家時,他們就像「如乾旱地的溪流,又如乾燥地巨石的陰影」(2節,和合本修訂版)。有些統治者會選擇壓榨百姓而不是愛民如子。然而,一個敬畏上帝的領袖會維護民眾人身安全,讓百姓安居樂業。以賽亞說,對上帝的子民而言,上帝「公義的果實是平安,公義的效果是平靜和安穩,直到永遠」(17節,和合本修訂版)。

以賽亞那充滿盼望的預言 [....]

《詩篇》靈修41| 醫治我

讀經:詩篇41篇

大衛的詩,交於伶長。

1 眷顧貧窮的有福了!他遭難的日子,耶和華必搭救他。

2 耶和華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求祢不要把他交給仇敵,遂其所願。

3 他病重在榻,耶和華必扶持他;他在病中,祢必給他鋪床。

4 我曾說:「耶和華啊,求祢憐恤我,醫治我,因為我得罪了祢。」

5 我的仇敵用惡言議論我說:「他幾時死,他的名才滅亡呢?」

6 他來看我,就說假話;他心存奸惡,走到外邊才說出來。

7 一切恨我的,都交頭接耳地議論我,他們設計要害我。

8 他們說:「有怪病貼在他身上,他已躺臥,必不能再起來。」

9 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

10 耶和華啊,求祢憐恤我,使我起來,好報復他們。

11 因我的仇敵不得向我誇勝,我從此便知道祢喜愛我。

12 祢因我純正,就扶持我,使我永遠站在祢的面前。

13 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阿們,阿們。

 

醫治我

作者:暢然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親愛的弟兄姊妹,您是否處於疾病的痛苦之中,正蒙受他人無微不至地照料?亦或您是那位在病榻旁守護病人,陪伴他度過苦難時光的照顧者?詩篇第四十一篇正是講述了大能的上帝,既是醫治者,又是安慰者,竟然眷顧世人,在病中親自為他們鋪床。主願意醫治我們,不論健康或疾病,富有或貧窮,與我們同在的那一位,才是真正的安慰。

縱覽整本詩篇,有不少詩篇為個人哀歌。詩篇第四十一篇就是一個例子。本詩是卷一最後一首詩,是一首求告詩,詩人患病,求上帝醫治。全詩可分為三部分,分別是:第一部分陳述了義人必在難中蒙眷顧(第1-3節);第二部分描述了作者的朋友和敵人都厭棄他(第4-9節);第三部分呼求上帝的醫治(第10-13節)。有學者相信,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正是押沙龍圖謀叛變,而大衛親眼見到朋友亞希多弗背叛自己的時候。

第一部分為作者相信上帝的醫治,是陳述語氣,整體而言是傾向應許。格式和主耶穌的登山寶訓一樣:「眷顧貧窮的有福了,他遭難的日子,耶和華必搭救他。」上帝沒有應許祂的百姓不生病,但承諾會與病中的百姓同在。筆者曾經非常害怕生病,看到病人也很痛苦。上帝很奇妙,筆者的父母都是醫生,因而筆者從小就跟父母進出醫院,醫院竟成了筆者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因為去那裡,就意味著得到醫治。信主之後,上帝不斷提醒筆者何為真正的「生命」,「生命」是從上帝而來的力量,是從相信上帝、跟隨上帝而來,肉體健康並不一定擁有真正的「生命」。

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看到詩人堅定地表達自己的信靠——

  1. 上帝必與義人同在,搭救義人。義人曾經行善扶持他人,上帝也必會扶持他。一如主耶穌基督,十架捨身,讓我們擁有永生。
  2. 上帝必會親自的醫治,「鋪床」直譯過來是「翻轉他所有的病床」,即更換被鋪,詩人描繪 的上帝是站在病榻邊細膩照顧,服侍我們的那一位。我們每一天都經歷著祂的偉大細膩,即使在病中,祂也無微不至第照顧我們。

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穌說過:「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不是召義人,而是召罪人。」(馬太福音9章12節)即使我們人如何行義,最終也不能通過自己的義來得到上帝的喜悅,主耶穌來到這世界上,承擔了我們的罪,讓我們能夠得到醫治。我們對醫治的信心,是建立在對上帝的信心上。我們因信被稱為義人,得到了上主的醫治。

第二部分為作者陳述自己的病情和苦情,一如我們去醫院先會向醫生說明症狀一樣。「我曾說:“耶和華啊,求祢憐恤我,醫治我,因為我得罪了祢。」(詩篇第四十一篇四節)詩人相信,一切景況都不可能脫離上帝的掌管,並最終由上帝來控制。詩篇當中的其他個人哀歌,也是先認罪悔改(詩篇38篇18節,69篇6節),修復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因此,詩人必定會呼求上帝,認定他,然後悔罪,與上帝重建關係。這裏作者呼求上帝,渴望得到醫治。正如我們剛悔改信主的時候,認識到自己是無藥可醫的罪人,唯有尋求耶穌,才能有生的希望。

「我的仇敵用惡言議論我、說、他幾時死、他的名才滅亡呢。」「他來看我,就說假話。他心存奸惡、走到外面才說出來。」人性是如此脆弱,有些人一生病,身邊圍繞的親友就作鳥獸散,更別提幸災樂禍的敵人,比肉體痛苦更難以承受的,是心靈上的孤寂和軟弱。最令詩人痛苦的是昔日蒙自己恩情的朋友也背叛自己。「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我所吃過飯的、也用腳踢我。」詩人貴為一國之主,身邊必然有許多親近之人。但在此階段,他們全部人心向背,假意探病,詩人內心的痛楚可想而知。主耶穌也用這節經文來形容自己會被出賣:「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

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約翰福音13章18節)。猶大曾接受耶穌的恩典三年之久,但最後還是出賣了主。我們基督徒應當警醒,見到人遭難,不可幸災樂禍,不可出賣他人的秘密,要在主的真道上站穩,扶持受苦的弟兄,與他們同行。

第三部分,作者呼求主的醫治。「耶和華啊,求祢憐恤我,使我起來,好報復他們。」(詩篇第41篇10節)這裡的「報復他們」是指自己能夠重新站立起來,重新在敵人面前見證上帝。這祈求的基礎是詩人對上帝存有一顆純正的心,使得他能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的施恩寶座前得醫治。最後,作者以兩個阿們結尾,熱烈地頌讚了上帝。從這裡開始,詩篇的卷一也就結尾了。詩人還未得到上帝的醫治,就稱頌了上帝。他最在意的,是自己與上主之間的關係,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上帝的寵愛,專一地尋求上帝,站在祂的殿前,這美好的盼望,掃除了所有疾病的陰霾。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是否現正面臨對疾病的恐懼或正處於痛苦的疾病當中呢?要知道我們的上帝是賜人生命、賜人盼望的上帝,在幽谷之中,祂必然與我們同行。世界上的醫生,只能醫「生」,醫治活著的人,但我們的上帝,卻可以醫「死」,用祂的死給了我們新的生命,我們已經擁有永生。將來某一天,我們都會健康地與上帝和其他弟兄姊妹在天家裏,這是何等美好的盼望。

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上帝:感謝祢的慈愛公義,讓祢的兒子耶穌基督來到這個充滿罪污、疾病的世界,道成肉身,親自作我們的醫治並拯救。主耶穌所行的醫治神跡,一直伴隨著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力量,謹慎地度過在世每一日的日子。主,求祢安慰現在正在病中的弟兄姊妹,親自與我們同在,減輕我們的病痛和內心的煩擾,讓我們有力量在你的道路上繼續行走,求你親自來醫治,給我們生命的盼望。也求你賜下力量和愛心給健康的弟兄姊妹,讓我們能扶持身體軟弱的肢體,彼此相愛,活出新生命的樣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反思問題:

1、最近你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靈性生命的健康又如何呢?

2、在你現在或是曾經的病中經歷中,你是如何仰望上帝的,又看到上帝的什麼恩典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愛心分享

讀經:加拉太書5章14-15、22-26節 

有位帶職事奉的年輕牧師每天早上都會禱告,祈求上帝在那天能使用他來祝福別人。如他所願,這種情況經常出現。有一天,在他工作的休息時間中,他和一位同事坐在陽光下,對方問了一些關於基督信仰的問題。這位牧師簡單地回答對方的問題,沒有長篇大論,也沒有爭辯。牧師表示,在聖靈的引導下,他和對方在愛的氛圍裡,融洽地聊天也談到信仰。他不但交了個新朋友,對方還渴望更進一步認識上帝。

讓聖靈引導我們,是向他人講述耶穌的最佳方式。耶穌告訴祂的門徒:「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章8節)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章22-23節)。在聖靈的引導下,這位年輕的牧師實踐了彼得的教導﹕「有人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