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偏見與上帝的愛

讀經:約翰福音1章43-51節 

「你和我想像的不一樣。我以為我會討厭你,結果卻沒有。」這位年輕人的話很不中聽,但其實他正努力地表達善意。我到了他的國家留學,而我的祖國和他的國家在幾十年前曾爆發戰爭。我和他一起在課堂上參加小組討論,發現他對我很冷漠。我問他是不是自己無意間得罪了他,他回答說:「你沒有得罪我……但因為我爺爺在戰爭中遇難,所以我討厭你的國家和人民。可是現在我發現,我們有很多共通點,這讓我很驚訝。看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做朋友。」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偏見。兩千多年前,當拿但業第一次聽說耶穌住在拿撒勒時,顯然就心懷偏見,他問道:「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約翰福音1章46節)拿但業雖和耶穌一樣住在加利利一帶,但他可能認為,彌賽亞應該是來自別的地方。就連其他加利利人也瞧不起拿撒勒,因為拿撒勒只是個看似不起眼 [....]

靈命日糧 : 如基督的付出

讀經:羅馬書12章1-3節 

在1905年,美國作家歐亨利(O. Henry)發表了膾炙人口的聖誕故事《博士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那時,他雖然正努力要從自己的困境中回歸正軌,但仍寫下這動人的故事,描繪出那有如基督一般的美好品格──犧牲。故事描述在某一年的平安夜,有個貧窮的婦女賣掉自己美麗的長髮,為她丈夫買了一條金錶鏈。但過後她卻發現,她丈夫賣了自己的懷錶,為她美麗的長髮買了一套梳子。

他們給對方最棒的禮物是什麼呢?犧牲。他們兩人的舉動都展現了深刻的愛。

作者用這故事代表了在聖子耶穌降生後,幾個博士獻給耶穌愛的禮物(參閱馬太福音2章1、11節)。然而,耶穌長大之後,有一天祂將為世人犧牲自己的生命,祂的付出遠勝於博士所獻的禮物。

在每日的生活中,基督徒 [....]

靈命日糧 : 聖尼古拉

讀經:馬太福音1章18-25節 

我們所知道的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大約於公元270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希臘家庭。不幸的是,父母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他跟叔叔一起生活,叔叔疼愛他,並教導他要跟隨上帝。傳說尼古拉年輕時,聽聞有三姐妹沒有結婚的嫁妝,即將落入悲慘的境地。尼古拉想要遵行耶穌關於幫助窮乏人的教導,便拿出自己繼承的財產,給這三姐妹一人一袋金幣。往後多年,尼古拉不斷把自己其餘的財產分給窮人,照顧許多人。在往後的數百年裡,尼古拉因慷慨給予而受到尊崇,也讓人們想像出「聖誕老人」(Santa Claus)這個人物。

雖然浮誇的商業行銷可能會扭曲聖誕節的真諦,但送禮物的傳統確實與尼古拉有關。尼古拉的慷慨是出自對耶穌的忠誠。他明白基督的慷慨超乎想像,基督帶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那就是上帝,因耶穌就是 [....]

靈命日糧 : 最大的安慰

讀經:約書亞記1章1-9節 

多年前,我們全家去四角落(Four Corners)遊玩,那是美國唯一的四個州邊界的交會點。我丈夫站在標有亞利桑那州的一角,大兒子跳進猶他州的角落,小兒子沙維爾牽著我的手,一起踏入科羅拉多州的角落。當我走到新墨西哥州那一角時,沙維爾說:「媽媽,妳怎能撇下我,把我丟在這裡!」我們雖在一起卻又彼此相隔,四個不同的州都能聽見我們的笑聲。現在兒子們都長大了,不在身邊,我對上帝的應許有更深的體會,無論祂的兒女在何方,祂都必陪伴在他們身邊。

摩西死後,上帝呼召約書亞成為領袖,並向約書亞保證,當祂擴張以色列的疆土時,祂必與約書亞同在(約書亞記1章1-4節)。上帝說:「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5節)。上帝知道約書亞成為以色列百姓的新領袖,有時會感到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