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在基督裡合一

讀經:

加拉太書3章26-29節 

菲莉斯.惠特利(Phillis Wheatley)是第一位出版詩集的美國非裔詩人,她用聖經的真理勸說基督徒廢除奴隸制度。惠特利大約在1753年出生於西非,七歲時就被賣給奴隸販子。後來,她很快就展現卓越的學習能力,並於1773年獲得自由。惠特利在所寫的詩歌和書信中,敦促讀者接受聖經所強調的人人平等的觀點。她寫道:「上帝在每個人的內心深植一個理念,我們稱之為『熱愛自由』。這種理念令人無法忍受壓迫,渴望獲得釋放,……這樣的理念也存在我們心中。」

保羅強調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寫道:「從此不再分猶太人和希臘人,自由人和奴隸,男人和女人,因為你們都在基督耶穌裡合而為一了」(加拉太書3章28節,當代譯本修訂版)。由於我們都是藉著相信基督耶穌而成為上帝的兒女(26節),所以教會不可因為不 [....]

靈命日糧 : 有上帝的形象

讀經:

提多書3章1-11節 

我到銀行辦事的時候,看到牆上貼著「以禮待人」這四個字,充分體現那間銀行的經營理念。銀行職員親切有禮地協助我辦理業務,令我感到十分愉快!

在這冷酷無情的世界裡,以禮待人顯得格外重要。使徒保羅在寫給提多的信中提到這個概念。他要提多叮囑眾信徒:「不要誹謗人,要愛好和平,要溫和,以禮待人」(提多書3章2節,聖經易讀版)。「以禮待人」也可翻譯為「恭敬地對待每一個人」(當代譯本修訂版)或「向眾人表現充分溫柔的心」(新譯本)。

我們如何待人,反映了我們是否將對方視為擁有上帝形象的人。魯益師在他的著作《極重無比的榮耀》中寫道:「在這世上沒有普通人,你所遇見的人不是僅有血肉之軀。」魯益師期待那永恆的未來,在永恆裡我們要麼享受上帝的同在,要麼永遠與上帝隔絕。因此,魯益師提醒我們:「 [....]

靈命日糧 : 抓住應許

讀經:

以賽亞書55章1-3、8-13節 

淑敏感覺被人忽視。某一天的午餐休息時間,她的主管在每個人的桌上都放了巧克力,唯獨漏掉了她。淑敏十分不解,向朋友抱怨說:「為什麼他獨獨漏掉我?」

後來有人去問主管,他解釋說:「那些巧克力還是好的,但已經放了一段時間。淑敏懷孕了,為了安全起見,我就沒有給她。」他還笑著說:「至於你們其他人就無所謂了……」

這個小插曲成為我們辦公室裡流傳的笑話,但這讓我想到,有時我們也會因自己有限的理解與認知,而誤解上帝的用意。我們甚至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受害者,忘了上帝總是為我們最大的益處著想,而且祂永遠如此。

以賽亞書55章8-9節提醒我們,雖然我們無法完全理解上帝的心意與作為,但可以確信上帝的意念和道路必定「高過」我們的(9節)。我們的心思往往被私慾左右 [....]

靈命日糧 : 被聖靈改變

讀經:

哥林多後書3章12-18節 

尼爾.道格拉斯(Neil Douglas)登上飛往愛爾蘭的航班時,赫然發現竟有一位乘客坐在他的座位上,於是他跟對方打個招呼以解決問題。但沒想到對方一抬起頭,尼爾竟看到他跟自己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在他們自拍留念時,旁觀的乘客都因他倆的相似度而忍俊不禁。後來,他們在一間旅館辦理入住時再次相遇,還在當地的一間酒吧第三次碰面。隔天早上,他們發現兩人的自拍照在社群媒體上瘋傳,因為他們的容貌是如此驚人地相似。

對於我們這些沒有雙胞姐妹或兄弟的人來說,看到一個與自己如此相像的人,確實會感到驚訝,但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跟隨上帝,就會變得愈來愈像祂。舊約聖經記載,摩西因與上帝面對面交談,容貌有所改變。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哥林多後書3章7節;參閱出埃及記34章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