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真實的改變

讀經:

以弗所書4章17-24節 

克羅德在倫敦南部一個破碎的家庭中長大,15歲開始販賣大麻,25歲開始販賣海洛因。為了掩蓋非法販毒的行為,他成為年輕人的指導員。因為他的主管是個基督徒,這使他很好奇,想要更瞭解基督信仰。在參加慕道班後,他「勇敢地」讓基督進入他的生命。他說﹕「我覺得祂進入了我的生命,人們立即就看出我的轉變。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毒販!」

然而,耶穌的工作並非僅止於此。隔天,當克羅德秤量一袋古柯鹼(即可卡因)時,突然覺得:這真是太可怕了,我正在毒害別人!他意識到必須停止販毒,並找一份正當的工作。靠著聖靈的幫助,他切斷與同夥的一切聯繫,並且揮別過去,開始了新生活。

使徒保羅也教導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要做出這樣的改變,並敦促他們不要離開上帝,而是「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 [....]

靈命日糧 : 怒氣攻心

讀經:

馬太福音5章21-26節 

畢卡索(Pablo Picasso)最重要的政治畫作《格爾尼卡》,可說是一幅現代主義作品,描繪了1937年被摧毀的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在西班牙革命與二戰即將爆發的時候,西班牙民族主義軍隊允許納粹德國的戰機對這小鎮進行轟炸演習。這些引人非議的轟炸奪走了許多人的性命,這種以平民為轟炸目標、濫殺無辜的不道德行為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畢卡索的這幅畫激發了世人的想像力,並引發更多關於人類自相殘殺的爭論。

或許,我們當中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絕對不會刻意去殺人,但你我都當謹記耶穌的教導:「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馬太福音5章21-22節)。就算沒有真的動手殺人,但心中的怒火已經使我們犯了殺人罪 [....]

靈命日糧 : 心存憐憫

讀經:

俄巴底亞書1章8-15節 

在某個電視節目中,主持人播放了一段長達五分鐘與雪地有關的影片剪輯,都是一些意外事故的家庭影片。有人從屋頂上滑雪摔落地面,乘坐充氣雪筏時撞上異物而翻倒,或在冰上行走時滑倒。這些影片讓現場和電視觀眾哄堂大笑、掌聲連連。尤其是觀眾認為這些人是因行為愚蠢而自食其果時,就會笑得特別大聲。

這些引人發噱的家庭影片並沒什麼不好,但卻揭露我們內心的光景:當別人遇到困境時,我們很可能會取笑對方或從中牟利。俄巴底亞書就有類似的記載,當以色列民因自身的罪孽而遭受上帝公義的刑罰時,與以色列民為敵的以東人卻幸災樂禍。以東人趁火打劫、攻城掠地,而且還支持以色列的仇敵,使眾民幾乎無路可逃(俄巴底亞書1章13-14節)。先知俄巴底亞警告以東人說:「你的親族遭難之日,你不該幸災樂禍」,因為「耶和華懲罰萬國的 [....]

靈命日糧 : 藏在細節裡

讀經:

出埃及記2章1-10節 

凱文和蓓莉過了很淒慘的一週。先是凱文因癲癇突然惡化而住院,接著他們從寄養中心所收養四個年幼的兄弟姐妹,在新冠疫情期間患了嚴重的幽閉煩躁症。雪上加霜的是,蓓莉在冰箱裡東翻西找,卻做不出像樣的一餐,而且不知為什麼,她在那時極度渴望能吃到胡蘿蔔。

一小時後,有人來敲門。站在門外的是他們的朋友芳達和安迪,帶來了芳達為他們一家預備的晚餐,其中就有胡蘿蔔。

有人說「魔鬼藏在細節裡」,其實不然,在猶太人的歷史中有一件奇妙的事表明「上帝藏在細節裡」。當時法老下令:「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們都要丟在河裡」(出埃及記1章22節)。不過,在這場種族滅絕行動中有個引人注目的細節。摩西的母親確實把嬰孩摩西「丟」進尼羅河裡,但這卻是她的策略。這讓法老的女兒「剛好」看見了嬰孩摩西,從尼羅河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