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查考聖經

讀經:約翰福音5章39-47節 

神學家巴刻(1926-2020年)在他的經典著作《認識神》中,提到四位著名的基督徒,並稱他們是「如河狸般勤奮讀聖經的人」。他們並非全都是受過訓練的學者,但每一位都像河狸啃咬樹幹一般,鍥而不捨地「挖掘啃咬」聖經、熱切尋求上帝。巴刻進一步指出,不是只有學者能透過研讀聖經認識上帝,一個被聖靈充滿、單純讀經聽道的人,比那些只滿足於擁有正確神學知識的學者,更能深入地認識這位上帝和救主。

令人惋惜的是,並非所有研讀聖經的人都會以一顆謙卑的心,想要更認識這位救主且學習更像祂。在耶穌的時代,有些研讀舊約聖經的人,卻與聖經所預表的彌賽亞擦身而過。就像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約翰福音5章39-40節)

< [....]

靈命日糧 : 敗絮其中

讀經:詩篇32篇1-5節;馬太福音7章1-5節 

我十幾歲的時候,母親在家中的客廳牆壁上繪製了一幅壁畫,那幅畫在那兒有好多年的時間。她畫的是一個古希臘的場景:一間廢棄的神廟,白色圓柱橫躺其間,噴泉坍塌毀壞,另外還有一座碎裂的雕像。當我看著這昔日富麗宏偉的希臘式建築物時,我猜想到底是什麼摧毀了它。尤其當我開始研究這輝煌璀璨的文明盛世,後來卻因敗絮其中而致衰落,更使我對這段歷史的悲劇感到好奇。

現今,我們周遭隨處可見罪惡墮落和恣意破壞的各種亂象,不免令人感到憂心,而我們很自然就會將這些歸因於人們和許多國家都抵擋上帝。但我們不也應仔細省察自己嗎?聖經勸誡我們,若我們要求別人轉離惡行,卻沒有更深地檢視自己的內心,很容易就會成為假冒為善的人(馬太福音7章1-5節)。

詩篇32篇呼籲我們要看見並承認自己的罪。只有當我們知道 [....]

靈命日糧 : 預備犧牲

讀經:加拉太書5章22-26節 

在2020年2月新冠病毒的危機剛開始時,報紙上一則專欄觸動我心。文中談到,我們是否願意主動隔離,改變自己的工作、旅遊和消費習慣,來維護別人的健康?作者認為:「病毒不僅測試醫療資源,還反映出我們是否願意為人犧牲自己的權益。」突然間,美德的必要性成了熱門的話題。

當我們為自己的問題而苦惱時,就很難關心別人。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不用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幫助人。我們可以祈求聖靈的幫助,賜給我們仁愛以取代冷漠、喜樂來勝過悲傷、和平(平安)來替代焦慮、忍耐(或耐心)來克制衝動、恩慈來關懷周圍的人、良善好照顧別人的需要、信實來謹守承諾、溫柔而不嚴苛待人、節制而不以自我為中心(加拉太書5章22-23節)。雖然我們無法在各方面都盡善盡美,但上帝要我們時時尋求聖靈所賜的美好品格(以弗所書5章18節) [....]

靈命日糧 : 說話有時

讀經:傳道書3章1-7節 

在三十年冗長的歲月裡,這位非裔美國婦女在一間龐大的國際宣教機構忠心地事奉。但每當她試圖與同事討論種族歧視的議題時,大家總是沉默以對。終於,在2020年春天,幾乎全球各地都在討論種族主義。這時,她的同事們才開始公開談論相關議題。對此,她百感交集又甚悲傷,對於總算能談論這事感到欣慰,但對大家長久以來的沉默覺得不可思議。

就某些情況而言,沉默可說是一種美德。正如在傳道書中,所羅門王寫道:「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3章1、7節)

但在面對歧視與不公時沉默不言,只會引發悲痛和傷害。德國路德會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eller,在納粹時期因發表反納粹言論而被監禁)在二次大戰後所作的一首詩中提到,當納粹黨來抓共產黨員時,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