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深夜密友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9-17節 

「當你陷入絕境,深夜輾轉難眠,你可以打電話給誰?」我在多年前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令我深受震撼。我究竟有幾位友誼深厚的朋友,能讓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去打擾他們呢?我並不確定。

聖經中有很多關於友誼的論述,描述朋友會保守秘密(箴言11章13節,16章28節)、給予建議(27章9節),也會尊重彼此的界線(25章17節)。但或許唯獨耶穌對友誼的定義最為震憾人心!對廣告商而言,我們是銷售市場;對雇主來說,我們是員工。但對耶穌這位萬有的主宰來說,我們竟是「朋友」!(約翰福音15章15節)耶穌所定義的友誼,是建立在彼此都愛上帝、愛人和願意犧牲自己的基礎上(13、15節)。祂已親自加以示範,並要我們去傳遞這樣的友誼(12節)。

聽到這個問題的幾年後,我和妻子經歷一次重大的打 [....]

靈命日糧 : 祂會扶持你

讀經:

詩篇55篇2-5、16-23節 

我和家人從醫院把父親接回家,他患有退化性疾病,我們需要適應對他24小時的醫療照護,因為他突然失去行動能力,必須整日臥床,並接受插管餵食。此外,我還要安排母親做胃部檢查,同時又要在工作上應付那些有諸多要求的客戶。有一天,我覺得快崩潰了,就躲進浴室裡向上帝呼求:天父啊,幫助我,請賜給我力量度過接下來的每一天。

大衛也曾因重重困難而感到不堪負荷(詩篇55篇2-5節)。大衛被他兒子押沙龍追殺,被密友出賣,也無法解決後來在耶路撒冷發生的暴力事件。大衛說:「懼怕和戰兢臨到我。」(5節,新譯本)

但大衛選擇信靠上帝(23節),相信上帝「永不叫義人動搖」(22節)。他多年來信靠這位全能者讓他明白,儘管困難可能會令人動搖,但那些信靠上帝的人絕不會徹底迷失和絕望。他們「不會跌倒,因 [....]

靈命日糧 : 看見並服事

讀經:

耶利米哀歌3章31-42、58-59節 

來自倫敦的律師亞歷山大.麥克林(Alexander McLean)在接受採訪時談道:「有時我們一旦看到某些事,就再也無法視而不見。」他在18歲時前往烏干達,參與監獄及臨終關懷的工作。他在那裡看到無法視而不見的場景:一個老人無助地躺臥在廁所旁邊。麥克林照顧他五天,直到他去世。

這段經歷激發麥克林的熱忱,當他取得法律學位之後,便回到非洲去幫助被忽視的群體。最終他創立正義捍衛者組織,為囚犯伸張正義、爭取權益。

有許多人的生活景況是我們一旦看見了,就無法視而不見的,只可惜我們都沒有看見。先知耶利米因國家遭難而哀嘆,訴說沒人看見他的痛苦。他哭喊:「所有過路的人啊!你們毫不在意嗎?你們要細察要觀看,有沒有痛苦像我所受的痛苦。」(耶利米哀歌1章12節,新譯本)

耶 [....]

靈命日糧 : 信心的考驗

讀經:

哥林多前書4章9-13節 

在公元304年,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安(Maximian)以凱旋之姿進入尼科米底亞城。為了感謝異教神祇賜予勝利,全城的居民都遵照命令參加遊行慶祝活動,但有一群人卻特立獨行。他們都聚集在一所教堂裡,堅持敬拜獨一真神。後來,馬克西米安走進教堂,下達最後通牒:凡宣布放棄基督信仰的人,就可免受刑罰。但這些基督徒不肯妥協。馬克西米安就下令焚燒教堂,當時在教堂裡的信徒無一倖免。

使徒保羅明白跟隨基督的代價。在哥林多前書4章,保羅以自己的見證,向住在希臘哥林多城的信徒清楚指出,眾使徒為耶穌和眾信徒的緣故而受苦。他們因服事基督而「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9節)。

同樣地,使徒彼得提醒我們,耶穌如何替我們受苦。彼得寫道:「[耶穌]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