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交託給主

讀經:羅馬書4章16-22節 

在大兒子即將離家上大學前,我們全家一起出遊。在海邊一間小教堂裡,我們幾個人坐滿了最後一排的座位。我看著身邊五個衣著還算整潔的孩子,心裡充滿了憐愛。一想到他們即將面對的壓力和挑戰,我不禁在心裡默默禱告說:「求祢保守他們的屬靈生命,使他們一生都與祢有親密的關係。」

聚會唱的回應詩歌,有一段鼓舞人心的副歌,歌詞選自提摩太後書1章12節:「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當下我心裡得到了平安,也確信上帝會保守孩子們的靈命。

多年之後,孩子中有些曾度過一段徬徨時期,也有一些徹底地悖逆。有時,我也對上帝的信實感到疑惑。但我想起亞伯拉罕,他雖曾懷疑,卻從來沒有失去對上帝的信心,並深信上帝所賜的應許(創世記15章5-6節;羅馬書4章20-21節)。亞 [....]

靈命日糧:苦難中的期盼

讀經:彼得前書1章3-9節 

當我打開聖經,正要讀耶利米書1至4章時,看到眼前的副標題寫著「哭泣時的盼望」,頓時淚水幾乎奪眶而出。這句話來的真是時候,因為我正因母親的過世而哀傷。

我的心因這句話而得到安慰,這與前一天聽牧師講道後的感受相似。牧師的講題是「傷痛中的喜樂」,內容選自彼得前書1章3-9節。牧師以自己的生命經歷為例證,與會眾分享了他父親去世一週年的感受。對許多人而言,牧師的信息深具意義,但對我而言,卻是來自上帝的禮物。這件事以及這些日子發生的許多插曲,都印證了上帝在聖經中所應許的,即是在哀慟中祂並未離棄我。

儘管悲傷之路崎嶇難行,上帝總是提醒我們祂一直與我們同在。對於因悖逆而被驅逐出應許之地的以色列人,上帝派遣耶利米及其他的先知,提醒以色列人祂的同在,為他們帶來盼望:只要願意悔改,便 [....]

靈命日糧:戰勝仇恨

讀經:歌羅西書3章12-17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彭柯麗(Corrie ten Boom)和家人在荷蘭經營一家鐘錶店。他們因為收容及保護猶太人,最後全家均遭逮捕並被送至集中營。她的父親十天後死於營中,而姐姐貝絲(Betsie)後來也慘遭相同的命運。當貝絲和柯麗被關在同一所集中營時,貝絲幫助柯麗在信仰上更加堅定。

後來,這份堅定的信仰更是讓柯麗饒恕了當年在集中營裡,那些殘酷無情的守衛。集中營的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是仇恨與復仇的慾望卻持續地啃食許多人的生命。然而,柯麗明白一個事實:無論仇恨的理由多麼充分,仇恨對恨人者的傷害比對被恨者的傷害更大。

就像柯麗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選擇饒恕並愛我們的仇敵。饒恕並不是為對方所犯下的罪行找藉口,但當我們選擇饒恕時,世人因此就從我們身上看見基督。因為聖經 [....]

靈命日糧:溫暖陽光

讀經:詩篇6篇 

在1963年11月的某一天,美國搖滾樂團「海灘男孩」的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與麥可•洛夫(Mike Love)寫了一首歌。這首歌與該樂團慣有的輕快曲風完全不同,是一首悲傷的歌曲,悼念逝去的愛情。麥可說:「雖然逝去的愛情令人難受,但是讓人釋懷的是當初曾經深愛過。」這首歌名叫做「溫暖的陽光」。

悲傷常常成為創作歌曲的靈感。大衛最感人的一些詩篇,都是在他遭遇人生巨大失落時所作的,其中包括詩篇第6篇。雖然我們不知道詩歌的創作背景,但是字裡行間都充滿了憂傷哀痛。「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濕透。我因憂愁眼睛乾癟。」(6-7節)

然而,詩歌並未就此結束。大衛感到痛苦與失落,但他同時也體會到上帝的安慰。因此他寫道:「耶和華聽了我的懇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