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不斷傳講耶穌!

讀經:使徒行傳5章17-21、25-29、41-42節 

在一次訪談中,一位基督徒音樂家回顧說,曾有人要求他不要過度談論耶穌。為什麼呢?他們認為,如果他不再說自己的工作都是為了耶穌基督,他的樂團可能會更有知名度,能募集更多善款來賙濟窮人。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這位基督徒音樂家嚴正聲明﹕「我創作音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分享我的基督信仰……我絕不會閉口不言。」他強調,「我最迫切的使命就是分享耶穌的信息!」

在使徒的時代,使徒們也被禁止談論耶穌,還遭到恐嚇和威脅。他們甚至被關進監獄裡,但天使奇妙地將他們救出來,並要他們繼續向人講述在基督裡得著的新生命(5章19-20節)。當宗教領袖得知那些使徒離開了監獄,而且還繼續傳講福音,就把他們帶回公會,斥責他們說﹕「我們不是嚴嚴地禁止你們,不可奉這名教訓人嗎?」(28節)

使徒們回答說 [....]

靈命日糧 : 困境中的禱告

讀經:詩篇61篇 

作家兼神學家羅素·摩爾(Russell Moore)提及他當年到俄羅斯的孤兒院領養孩子的經歷。他說,那時他在孤兒院裡感受到一種可怕的寂靜。後來有人解釋說,那些嬰兒都不哭了,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人會回應他們的哭泣。

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也會覺得無人會傾聽我們痛苦的心聲。最糟糕的是,我們覺得上帝也不會聽見我們的呼求,不會看見我們的眼淚。其實祂聽見也看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聖經教導我們如何向上帝呼求和申訴的禱詞,尤其是出自詩篇的。詩人們不僅向上帝呼求,懇求祂的幫助,也向祂申訴,要求祂正視他們的處境。在詩篇61篇,大衛將自己的祈求和苦情帶到他的創造主面前,他說:「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求告祢,求祢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2節)。大衛向上帝呼求,是因為他知道,唯有上帝才是他的「避難 [....]

靈命日糧 : 活水

讀經:約翰福音4章4-14節 

莉亞因為家庭缺乏溫暖,十四歲就離開家裡,在外頭找了工作,並和朋友們住在一起。她渴望得到愛和肯定,後來就搬去和一個男人同居。莉亞早已嗜酒成性,而這男人還教她吸毒。可是無論是男女關係或是酒精和毒品,都不能滿足她內心的渴望。她不停地追求滿足感,過了幾年,她遇到一些基督徒,他們幫助她,陪她一起禱告。數個月後,她終於發現耶穌能滿足她對愛的渴求。

那位在井邊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在遇見耶穌之後,她乾渴的心靈也同樣得著滿足。這位婦人在中午正熱的時候出來打水(約翰福音4章5-7節),可能是為了避開其他婦女的議論和異樣的眼光,因為大家都知道她曾有幾個丈夫,而且她現在還與別的男人有不正當的關係(17-18節)。當耶穌向這婦人要水喝時,其實是違反當時的社會習俗,因猶太教師通常不會與撒馬利亞婦女往來。 [....]

靈命日糧 : 謙卑日

讀經:腓立比書2章1-11節 

我常覺得人們自創的非正式節日很有趣。單單在二月就有焦糖黏黏包日、世界吞劍者日,甚至還有國際狗餅乾感恩節,而今天則是人們所定的「謙卑日」。謙卑是舉世公認的美德,當然值得慶祝。但耐人尋味的是,這個美好的品格並非一直受人尊崇。

在古時候,人們認為謙卑是個弱點,而非一種美德,因為那時人們更看重榮譽。人們很自然地都會誇耀自己的成就,希望提高身分地位,而不讓自己低人一等。謙卑意味著卑微低下,就像以下對上,奴僕對主人一樣。但歷史學家說,這一切都因耶穌被釘十架而徹底改變了。耶穌「本有上帝的形象」,卻捨棄祂神聖的地位而「取了奴僕的形象」,自甘卑微為人受死(腓立比書2章6-8節)。耶穌這種值得萬人稱頌的壯舉,使得謙卑被重新定義。到了第一世紀末,即使有些作家並不是基督徒,也因基督的作為而將謙卑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