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憐憫勝過苦毒

讀經:以弗所書4章25-32節 

當紐約世貿雙塔在2001年9月11日轟然倒下時,格雷格·羅德里格斯是受難者之一。他的父母在悲傷欲絕之際,仍謹慎思考自己對這種恐怖攻擊的反應。隔年,他的母親菲麗思遇到了艾莎·瓦菲(她兒子被指控協助恐怖分子)。菲麗思說:「我展開雙臂走向艾莎,抱著對方一起哭泣……我們彼此沒有隔閡,因為同樣都是傷心的母親……同樣為兒子傷心哀痛。」

菲麗思與艾莎面對相同的痛苦與悲傷。菲麗思相信,如果自己因為兒子的罹難而心懷忿恨,雖然合於情理,但卻無法治癒喪子的錐心之痛。菲麗思聽了艾莎講述的家族故事,憐憫之心油然而生,抵擋了內心只想將他們視為敵人的誘惑。菲麗思渴望公義,但仍相信我們必須停止想尋求報復的誘惑,因這種報復心理會在我們受到傷害時,不斷啃噬我們的心靈。

使徒保羅也有同樣的看法,他勸 [....]

靈命日糧 : 獨特的紀元

讀經:以斯帖記9章20-23、29-32節 

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公元272-337年)雖然大半生都是異教徒,但卻執行一些改革,阻止了對基督徒一連串有計劃的迫害。他甚至設立我們如今所用的曆法,將歷史劃分為主前(before Christ,縮寫BC)以及主後(拉丁文anno Domini,縮寫AD,又稱主的紀年)。

後來,學者為了淡化這套曆法系統的宗教色彩,將之改為公元(Common Era,縮寫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BCE)。有些人認為,這是世人將上帝排除在外的另一個例子。

但上帝從未消失,無論紀年的名稱是否提及主耶穌,我們的曆法仍然以耶穌的降世來作為分水嶺。

在聖經中,以斯帖記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書,因其內容沒有明確提及上帝,但整卷書卻是講述上帝解救祂的子民 [....]

靈命日糧 : 天家重聚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我在撰寫母親的訃聞時,為了表示我們與她不是永別,並且我也持有上帝應許將來會在天堂重聚的盼望,於是我寫下了:「她已安息主懷,被主接回天家。」儘管如此,有時我看到近期家族的合照都少了母親的身影,還是會感到悲傷。然而,最近我發現有一位畫家能描繪包括過世親人在內的全家福。這位畫家照著我們過世親人的相片,將他們畫進家族畫像裡。藉著畫筆的一筆一劃,這名畫家呈現了上帝所應許的天堂重聚的景象。一想到能再次看見母親在我身旁微笑,就讓我感激地潸然淚下。

使徒保羅也很肯定地告訴我們,基督徒無須「像那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哀傷(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因為「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14節)。保羅不僅保證耶穌必會再來,並且宣告所有相信耶穌的人,都 [....]

靈命日糧 : 建造房屋

讀經:馬太福音16章13-20節 

在1889年,美國歷來最龐大的私人豪宅興建工程開始了。施工現場每天生產約32,000塊磚頭,工程一直持續到六年後,喬治.凡德彼爾特二世(George Vanderbilt II)的避暑莊園完工為止。這座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著名比爾特摩莊園,直到今日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住宅,擁有250間廳房(包含35間臥室和43間浴室),佔地面積廣達16,226平方公尺。

這項興建工程雖然龐大,但遠遠比不上耶穌在馬太福音16章中,對門徒宣告的「建造工程」。在彼得宣告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之後,耶穌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章16、18節)。雖然神學家對「磐石」指的是誰尚無定論,但對於耶穌的意願,卻毫無異議。耶穌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