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每日旅程:話語如火

Young Couple Having Argument At Home

作者:Winn Collier

翻譯:湘穎

讀經:雅各書3章1-12節

舌頭就是火。——雅各書3章6節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我和妻子談了一些沉重的話題。一些深的傷口再次浮現出來。我們在交流的時候,氣氛凝重,我必須要正面一個我多年前對她的傷害。很多年前,在我們還沒結婚的時候,Miska和我有過一次很大的爭執。在混亂中,我對她說了一些愚蠢和不成熟

的話,直擊她心中最柔軟、最脆弱的地方。我說話時沒有生氣也沒有惡意,但是充滿了無知和愚蠢。我幾次請求她的原諒,她也慷慨地原諒我了。然而傷口依然在,我說過的話無法收回了。

雅各提醒我們話語是如何能在好的方面或壞的方面帶來巨大的能力。「舌頭雖小卻能說大話,」雅各說,「最小的火卻能點着最大的樹林」(雅各書3章5節)。把舌頭比作火是一個完美的比喻,因為我們的話語帶着巨大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往往會從我們體內肆意噴涌。「舌頭就是火,」雅各說(雅各書3章6節)。即使是一句很小的話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舌頭「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雅各書3章6節)。你會經常說著說著就變得控制不住,怒火中燒,然後導致你的關係破裂或友誼走到盡頭么?雅各說得太對了「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雅各書3章8節)。

值得慶幸的是,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箴言告訴我們,溫良的話語可以讓我們的生活重獲生機,帶來完全的生命(箴言15章4節)。舌頭的火不一定就會帶來毀滅。我們口中所說的話也可以造就人,映照出上帝話語的美妙和生機。

思考:你最近一次被他人的話語傷害是什麼時候?你認為你的言語在哪些方面傷害了別人?你又希望怎樣用你的話語(藉着上帝的大能)做醫治的工作?

每日旅程:愛之約

20150810-770-425

作者:Regina Franklin

翻譯:陳琳

讀經:創世紀15章1-20節

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幼發拉底大河之地。」——創世紀 15章18節

當我問朋友最近還好嗎時,她立馬開始掉眼淚。孤身一人的她看着身邊無數比她年輕的朋友們都已經結婚,但她還是隻身一人。眼看又有兩對新人即將結婚,她想知道為什麼她仍單身。她的心一直渴望擁有另一半,但是隨着時間的飛逝,她對於獨自終老的恐懼感也日益加劇。

她和我一樣,都明白上帝是信實的,祂超乎我們的所求所想,並且祂永遠與我們同在。但是單單數算上帝對她的應許似乎並不合適。我晚上回到家,丈夫和孩子們會在家裡等我,而對於她並不是。於是我開始從她的角度來思考。儘管獨身和結婚一樣,都是從上帝而來的,但是我的朋友還是想要結婚。所以在我們不經意間在走廊里相遇時,我只是再次地告訴她上帝愛她,我也愛她。我想那才是她真正需要聽到的。

創世記15章記載着一個帶着肉體軟弱且心裡承載着相似渴望之人的故事。帶着渴望得到後裔的心,亞伯拉罕得到了上帝給他的應許。(創世紀12章2節,創世紀13章14-16節)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問:「主耶和華啊,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為業呢?」(創世紀15章8節)。

然而上帝沒有告訴亞伯拉罕事情發生的具體時間,而是指着自己起誓(希伯來書6章13-17節)。祂用一個沒有人可以取消的約答應履行已經應許給亞伯拉罕的承諾。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帶着未完成的心愿離開這個世界(使徒行傳7章5節;希伯來書11章8-10節)。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里。然而永恆的真理告訴我們:上帝信守祂的承諾,祂也會親自回應我們最深的渴望(詩篇34篇4-5節;以弗所書2章12-13節)。

思考:當主內的朋友問到為何他們的禱告還沒有得到成就時我們該如何回應?上帝要如何使用你未得應允的渴望來向非信徒展現耶穌的充足的?

每日旅程: 走出舒適區

20161004-770-425

作者:Roxanne Robbins

翻譯:陳琳

讀經: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28章19節

商業雜誌《Fast Company》中的一篇文章表明,大多數人選擇花時間跟他們相似的人待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周圍的人認同我們,跟我們有同樣的想法,擁有相似的價值觀時,生活會變得容易很多。

“我們似乎總是想要待在舒適區里,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跟我們相似的人待在一起,”文章的作者寫道。

作為耶穌的信徒,我們被呼召加入執行“大使命”的行列,它教導我們“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基於這些,上帝允諾“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許多人因為害怕被拒絕不敢去傳福音。確實,跟與我們信仰不同的人交流不是件容易事兒。

然而,雖然我們要在行為、習慣上和“這個世界”分別為聖(羅馬書12章1-2節),我們仍然有責任踏出自己的舒適區,把耶穌基督的好消息帶給那些不認識祂的人。

當我們只想跟基督徒或是跟我們有一樣價值觀的人溝通時,記得上帝的話“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摩太前書2章4節)。

不要害怕,大膽地去傳福音吧!要記得經上的話“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加福音15章7節)。傳福音會帶給我們喜樂,走出舒適區算不得什麼。

思考:這一周里你要做些什麼讓自己走出舒適區去傳福音呢?知道上帝無論何時(即便當你跟別人傳講祂時)都“一直與你同在” 是如何激勵你的?

每日旅程:在匱乏時喜樂

20160826-770-425作者:Andy Rogers

翻譯:Abby

閱讀:哈巴谷書3章1-6節

在我們極度匱乏的時候,求你幫助我們如同這些年間你所做的那樣。——哈巴谷書3章2節

我在網上讀到了一則關於朋友父親的訃聞。我的心情很沉痛,我能夠想象,對於朋友來說,失去父親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於是我發了封安慰他的郵件,沒想到的是他很快回復了我:「這是艱難的一年,但是我仍然因着在基督里的盼望而充滿喜樂。」即使在哀悼的時候,他的口中依然充滿盼望和信心。

同樣的,哈巴谷書3章2節也讓我很吃驚。先知哈巴谷說到,「在極度匱乏的時候,他仍然對上帝偉大的作為充滿敬畏。」

哈巴谷提及的極度匱乏時期是指上帝的子民在流亡之前的那段混沌時期。當時殘忍的迦勒底王國逐漸掌權,與此同時,猶大人民背離了上帝(哈巴谷書1章:2-4節)。哈巴谷因百姓的不順服感到非常痛心並因此向上帝呼求。

當他了解到迦勒底人是上帝選來管教祂子民的工具的時候一定很吃驚。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充滿罪惡、戰爭在即的時刻,哈巴谷驚嘆上帝的作為並大聲呼求:「主啊,求你再次幫助我們…..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這是多麼令人驚奇的回應。

有時候,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我會開始懷疑上帝的主權統治。當我看到的儘是罪惡和不公正時,我也像哈巴谷一樣開始感到厭倦並抱怨。然而哈巴谷書也教會我在抱怨之後要如何回應。正如他被人熟知的語錄所說「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章4節;羅馬書1章17節;加拉太書3章11節)。

我朋友的郵件正是這種回應的寫照。在經歷失去的痛苦時他仍然滿懷盼望。哈巴谷說:「上帝的到來輝煌如光。…祂觀看,驚散列國。…祂的道路存到永遠!」(哈巴谷書3章4節,6節)。願我們今天都能在上帝身上找到我們所需的盼望和力量!

思考:

當你在極度匱乏時選擇在主里喜樂,會有什麼不一樣?默想上帝的屬性並且思考祂為何用盼望和信心充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