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筷子與失敗

作者:Ian Gustafson, 美國
chopsticks-and-failure
我從小在美國長大,但是我現在待在亞洲。身處異國文化,總是需要做出調整。有很多事需要去習慣、去嘗試,還有一些事情需要放棄。很自然地,當你── 一個西方人──來到東方,你必須學(或為了樂趣而學)的一件事就是用筷子吃飯。請注意,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中國餐館找到的。所以當我在新加坡第一次吃大餐時,我的朋友告訴我:「今天你用筷子啊。」這讓我覺得自己應該早就知道怎麼用筷子才對。但是,哎呀,肉、蔬菜、飯粒滑落在整個盤子和桌子上,最終我才把一塊豆腐夾住。我的手蜷在一起,我知道需要再練習…失敗了。

有時我們會覺得,基於以往的經歷和知識,我們應該知曉某事或在某個領域能做到自我控制。因此,作為基督的跟隨者,我們很容易會覺得,在一個特定的罪上反覆跌倒會使我們與基督的關係緊張。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畢竟,』你會說,「如果我不能在一個特定的領域降服於祂,我怎麼能夠宣稱已經奉獻給基督了呢?」許多人都會這樣想。有些人甚至因為自認為是個失敗者而輕生。老實說,我們這想法──認為自己確實達不到原本應達到的標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事情還沒完。

有人說,如果我們能達到完全的標準,基督就不會為我們死了。但祂的確死了。承認我們經常跌倒和『達不到標準』這個事實——這種失敗感——恰好與真正的悔改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正是上帝對我們的要求。討厭我們的缺陷能夠引領我們憎恨罪惡,而知曉恨惡罪,正是屬靈智慧極重要的一部分。在列王記上3章,當上帝向所羅門王提出願意給他想要的任何東西時,這位新君王索要了能夠做出正確選擇的智慧。如果你討厭自己的失敗,那你就是在追求有豐功偉業的所羅門王所尋求的!那太棒了!

當然,一直沉溺在罪中也不能活出一個聖潔的生活。我們都知道饒恕是福音資訊的核心,而且上帝是滿懷憐憫的。但我們怎能知道自己沒有越過界線,犯錯過多呢?上帝能饒恕我們多少次?來,我們看看耶穌是怎麼論說饒恕的。在馬太福音18章21-35節中,彼得問耶穌這個問題時,耶穌用了一個比喻來回答。

既然上帝差派基督為我們死,我們知道祂充分意識到我們不能達到一個完全的標準,並且需要饒恕。根據耶穌的比喻,我們要像祂饒恕了我們一般去饒恕別人。祂還給了我們饒恕的次數(乘起來有490次),但是聖經學者已經認同這個數字不能單從字面理解。耶穌只是想表達:我們需要饒恕很多次。

如果上帝知道我們有多麼的不完全,甚至將祂的兒子差派來為我們死,而且強調我們需要彼此饒恕那麼多次,那麼你認為祂自己(從不失敗而且總是完全達到標準)會饒恕我們多少次呢?

不管我們多麼痛悔,我們有時總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即使今天我能夠掏出一雙筷子,很輕鬆地把盤子吃乾淨,我仍舊極容易把濕滑的牛肉塊弄得到處都是,弄髒我的T-shirt。福音的美在於上帝總會饒恕一顆懊悔的心。大衛王宣告說:「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章17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風暴中有祢真好

作者:姬磊, 濟南
children-532749
許多人很喜歡小孩子,不光是因為他們天真浪漫、活潑可愛,還因為他們願意坦誠自己的軟弱,請求大人的保護和幫助。我不會忘記有一個晚上,一個小弟兄請求我護送他回家,他那楚楚可憐的眼神瞬間讓我的內心充滿了保護他的念頭。

日月如梭,時光飛逝,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遺忘一個重要的真理——在上帝眼裡,我們都是孩子,我們全能的天父會保護我們,願意幫助我們面對困難。

我能夠重新認識這個真理,是由於L老師慈祥的提醒。當時,內心滿載生活重擔的我請求她為我禱告。她說了一句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話:「姬磊,你現在一定要學會做天父的兒子,完全依靠祂。」我聽了這話,如醍醐灌頂,決心要在生活中學習完全依靠父神。

有一個晚上,我參加教會的聚會後很晚才到家,媽媽因為很擔心,便生氣地把我罵了一頓。我不光不承認錯誤,還回了嘴。按照以往的經驗,我想媽媽肯定不會再讓我去聚會。但這次,我真誠在天父面前獻上悔改的禱告,請求父神安慰我的母親,保守我順服母親的教導,能孝敬她。接下來的一周,我在家好好聽媽媽的話,不再惹她生氣,到了星期天,媽媽竟然同意我去教會聚會。

哈利路亞!那一瞬間,我一直背負的重擔卸下了。我真實地享受到,在父神愛裡的感覺。以後,每當我因一時軟弱而製造出『爛攤子』時,我都會及時悔改,將『爛攤子』交給上帝,請求祂幫助我用正確的態度和行動去解決問題。

天父也會像保護我一樣保護你,你願不願意成為祂的掌上明珠呢?一起來試試吧!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
『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馬太福音18章2-3節

透心糧筆記:
有時,一句簡單的提醒便能幫助身邊的弟兄姐妹在信仰上成長。你願意接受他人的提醒,也去鼓勵其他人嗎?

失而復得的愛

作者:洪羽晶, 台灣
lose to win of love
從小,我生活在和樂的家庭中,爸媽不曾給我施加壓力,只希望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然而奇怪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竟發展出完全相反的人格。內心的完美主義以及對未來的控制慾成了我成長路上莫大的羈絆。

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從來不參加自己沒有把握做得「好」的活動。我慣於給自己一個沒有其他選擇的目標,這其中包括選擇報考師大——我唯一的志向。我的生活既充實又空虛——充實到連休息的片刻都沒有——以確保我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一個目標達成後,緊接著我又會設立新的目標,但總覺得空虛,因為我找不到動力和最終目標。另外,擁有敏感的心思也使我必須在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時處理複雜的情緒。我時常埋怨沒有人懂我,獨自承受許多重擔。終於,高中時,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我漸漸失去食慾,身形迅速地消瘦,個性也變得更加偏激與固執,使我身旁的人擔心、難過。其實我自己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因為我感覺自己再也無法掌握明天,並為此感到恐懼。

就在此時,上帝給我機會認識祂。當時,我在班上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們在校園中遇到傳教的姊姊們,從此便和她們有密切的接觸。在與她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得著安慰。許多以前的抱怨與困惑突然都解決了,並且我也開始相信有人懂我,有一位神願意擔當我所有的重擔,而且祂可以成為我前進的動力。然而,隨著越來越深入瞭解她們所傳講的核心思想,我對於這個信仰反倒越發困惑起來。有一種奇怪且似真非真的感覺在我心中搖擺不定。這一位神好像是真的,但這些信念和思想又好像是假的。當時我很掙扎,想離開那個地方,但我最親近的朋友在那裡,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耶穌——祂可以分擔我的重擔——也在那裏。終於,雖然我心中有著追尋的渴慕,但我還是再也無法說服自己繼續下去。我離開了……我以為這一次的決定將使我永遠地錯過祂。

那時候起,我又回到從前的生活,將自己當作生命的掌權者。經過這個插曲後,我對人生又增添了更多疑問。我不明白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強烈意識,使我毅然決然地拋棄了那個好不容易才有的依靠。也許,神真的只是人類文化下的產物,那陣子一股腦兒狂熱地投入,相信祂統管萬有,相信祂知道我的苦楚,都只是想為自己長久以來的疲憊找個代替的理由吧?!我帶著「又必須回到以前」的無奈心情進入大學。好像為了再次證明只有我才是自己的神一樣,我來到了師大。就如過去一樣,我毫無差錯地實現了我早已設下的目標。

才進入大一沒多久,學系的教授就組成禱告會,並邀請曾接觸基督信仰的同學參加。我當時沒有太多想法,只是陪著有興趣的同學去看看。然而,就是這麼奇妙,我從此又燃起一些想追尋真理的渴慕之情。透過學系的禱告會、師大團契、學園團契和學長學姊的分享,我再次有機會和上帝「連線」。大一那年的聖誕節,我隨著學長的腳步踏進教會,有了感動想好好重新認識基督信仰。但我漸漸發現此時接觸的信仰和高中時所接觸到的基督教有許多差異,尤其在聖經的解讀和基督再臨上存在著大大的不同。有次和學姊分享的過程中,我得知我先前接觸的原來是假借基督教之名而成立的異端——攝理教,這個訊息帶給我很大很大的震撼。我頓時明白上帝的心意,明白那股莫名奇妙的強烈意識從何而來,原來祂從來沒有離開我,反而是讓聖靈在我心中運行,救我脫離背離真理的歪路。又因著祂的奇妙大能,我如今得以走上真理的道路。

我的生命與信仰路程看起來不太順遂、且繞了個彎,但我為著所經歷的一切,向天父獻上感謝。祂讓我原先的個性受到磨練,今日得以在患難後尋得祂的寶貴恩典。在我驕傲地以為自己是生命掌權者並對祂發出大大的質疑時,祂竟沒有發怒,沒有離去,反而安靜謙卑地等候我回轉歸向祂。祂透過我身旁的人、事、物,使我再次回到主的面前,並讓我確信我正在走的道路是祂真正的應許。

如今,上帝持續在我身上作工,祂要修剪那些不合乎祂心意的壞枝子,使我的生命更深地連結於祂。雖然到現在我還是時常會有軟弱,有時心中會出現過去我和上帝拔河的景象,但我想,祂不是那位要我們一夕之間就成為祂完美新婦的上帝。祂允許我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完全地交託與順服。感謝主,雖然脫去舊人換上新人的過程不容易,但在耶穌裡,我心中有踏實的確信與平安。這個歷程成為我的最佳見證,這是上帝莫大的祝福。在經歷這一切之後,我終於確定自己的心意。從此我要牽著主的手往前走,走過生命的點點滴滴,走向祂所應允的永恆國度。

把握撒種的機會

作者:樂祈, 台灣
ODB_171211
 「我的寶貝,最近過得好嗎?吃飯了沒啊?」以前我總以為奶奶的問候為理所當然的事。然而,今年的元宵節,正當全台各地團圓觀看百盞天燈齊放的時候,奶奶離世;連平日耳畔響起的親切問候也完全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是我第一次經歷親人過世,卻是那麼地突然、不真實……

 還記得喪禮上,我像是行屍走肉般,在葬儀社人員的引導下,進行各樣程序,直到進入火葬場,看著他們把奶奶火化後的骨頭裝入骨灰罈,才真的感到天人永隔。

 我發覺原來被一句「千金難買早知道」套牢的不是別人,正是我自己。今年過年,我忽略內心的感動-對奶奶說「奶奶我愛妳、耶穌也愛妳」,想不到那晚便是我見到奶奶的最後一面。

 終於,我用後悔的眼淚學到了寶貴的一課-「不要留下任何遺憾、不要放棄撒種的機會」。 當了九年的基督徒,卻連簡單的『耶穌愛你』都難以向至親啟齒,我徹底對自己失望,儘管全家為奶奶信主禱告了二十一年,但我捫心自問「我為家人信主做的努力夠嗎?」

 『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享這福音。』(哥林多前書9章22-23節)。身處在華人的背景中的我,並不擅長表達愛的方式,也許是時候提起勇氣去表達一份說不出的愛 ─ 從上帝而來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