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生意失敗,我卻更多經歷上帝的恩典(有聲播讀)

作者:Elisa,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曾經我很害怕上帝會挪走祂給我的恩典,我也懼怕上帝允許我受試煉,就像祂允許約伯遭受的考驗那樣。我很害怕我所擁有的一切只是一個假象,是上帝給我的安慰獎,有一天這一切都會消失。

當年,我憑著上帝給我的異像開始做生意。我認為自己持守上帝的話,不向世俗敗壞的風氣妥協,不隨波逐流,所以我成功了!我籍著禱告看見上帝為我開路,事情一步一步地解決。可最後,生意卻失敗了。我很懊惱,這不是為上帝而做的生意嗎?這不是祂給我的異像嗎? 可為什麼是結業的結局?我不能接受這個失敗!

生意失敗的短短几個月里,我們夫妻不能同心,他埋怨我在不適當的時機做生意,沒有計劃周全。而家人雖然都非常支持我,我卻有負於他們,無法按時出工資。最後士氣沒有了,只剩下現實的殘酷。家人最終也選擇離開不再繼續支持我的生意。

我承受不住所面對的人際、經濟和管理上的壓力。許多的難題,都需要我做出選擇。於是我選擇了放棄,正式宣布要關閉生意。我很納悶,問上帝,我不是依照禰的話語而行嗎?為什麼結局會是這樣?這門生意間接導致我失去朋友,失去家人對我的期望、金錢和我的信心。

我很難過,好強的我感覺自己被打敗了。我的心中開始出現很多質疑上帝的聲音:這不是上帝的祝福嗎?難道我的異像是我憑空想像的?祂還是我可以信任的上帝嗎?我很矛盾,變得不敢再那麼積極地找上帝說話,也沒有勇氣再信任上帝。雖然我的內心知道我需要這位上帝,我卻仍舊帶著懼怕和敬畏的心,無法很好地面對祂。

雖然如此,我仍然堅持靈修,即便我會害怕上帝的話,擔心自己的心思會被上帝看穿似的。我想要逃避祂,卻發現自己離不開祂。在靈修的時候,我發現上帝的話始終都在觸動我的心;祂的話語能讓我痛快地哭,釋放自己的心情。一些不能與人說的苦,彷彿只有祂能明白。祂知道我很傷心、挫敗、羞愧。主的話好像利刃,一句一句地感動我,告訴我祂是多麼地在乎我,愛我。

慢慢地,我開始恢復感覺到主對我的愛和包容。祂醫治我的傷口,我也不再覺得我是一個人去面對生意失敗這件事。我對上帝的態度改變了,不再感到恐懼,而是知道祂是我值得信靠的上帝,也是管教我讓我成長的上帝。

祂也從壞境中再次讓我經歷到祂的恩典。在創業的那段日子,我沒有交通工具去上班,家人願意伸出援手,借我汽車。生意結業後,我反而得到了更多過於我想像的恩典,我買了一輛汽車!我的好日子也臨到了,經濟好轉了,家人也體諒我,我和丈夫的關係也越來越好。丈夫並沒有繼續責備我,後來反而鼓勵我說當作交學費上一門課程。

這幾年,我也過著平靜安穩的日子。丈夫的生意越做越好,我們不再面臨經濟的問題。夫妻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好,彼此相互尊重和包容。我繼續我深造的夢想和看顧孩子,日子過得很充實。這些都是我真實地經歷到上帝極大的恩典。

曾經因為生意失敗,我覺得自卑,抬不起頭。但這些經歷卻是我人生的轉折點。經過那次的教訓讓我學會順服丈夫,放下自己的驕傲,更多地聆聽他的意見。我也學習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埋怨上帝或指責他人,凡事再三考慮。最重要的是我學到了決不輕言放棄,堅持是我以後的格言。我答應自己,無論做任何事都不再中途放棄,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了。我相信上帝的祝福永遠都在,祂是信實的上帝,絕不會離棄我們。只是我的柔弱,使我逃避責任,放棄了繼續把生意做下去的機會。

幾年過去了,我想對主說:「謝謝禰愛我,給我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因為禰,我屬靈的生命長大了。在信仰上我更加站立得穩,更加相信禰是值得我信靠的主,使我得益的上帝。禰給的盼望從不曾令我蒙羞,禰是配得榮耀與讚美的上帝。主耶穌,我會用我的一生來愛禰。」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四個跡象表明上帝不是你的最愛(有聲中文)

作者:何佩欣 ,新加坡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Caroline,中國

 

我成為基督徒已經很長時間了,但卻發現一個事實:生活並沒有因此變得更輕鬆,我依舊是那個以自我為中心、自負的自己,甚至有時都不曾察覺。每每想起,我心中都充滿了愧疚和懊悔。但大多數時候,我只會輕輕拍拍自己,安慰自己說:「我也沒有那麼壞」。

雖不願承認,我依舊很難把上帝放在生活的第一位。儘管我知道上帝有多麼愛我(羅馬書8章31-39節),即使我有罪,祂依舊那麼信實(何西阿書2章14-15節),並揀選我成為祂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13節)。

當然,還有些時候,當我在查經小組或是教導中發現了自己的罪後,我也試著把生命的焦點「更多轉向上帝而非我自己」,但這種時候總是轉瞬即逝,不久之後我又會把自己放回駕駛室,卻把後備箱(沒錯,甚至都不是后座)留給上帝。

以下這四個跡象來自我的個人經驗——當然我並不為此驕傲。我想邀請你們和我一起認真評估一下,你是否也會有意(無意)地這樣做。

 

1.你知道要遵循聖經法則…..但你更關心社會法則

每天,我們都要做出成百上千個決定,從諸如上班穿什麼的小決定到與誰結婚這種改變一生的決定。儘管我們內心深處都知道,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我們依舊任憑自己的生活由社會價值觀掌管:這個專業會讓我找到體面工作嗎?和這人結婚能帶給我財務上的安全感嗎?與這人打交道能助我晉陞嗎?由於思考著這些問題,我們做出的決定就如同這個世界一般,是為了實現自我。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明白真理,就會用完全不一樣的眼光去看什麼或誰才是上帝視為重要的。

這個世界吹捧有錢的、有名的、有權的、自命不凡的和排名第一的人。但是上帝卻祝福窮人,包括那些被邊緣化的,祂關心弱者,讚揚謙卑的人,也關愛最不起眼的。真理翻轉了我們過往的所有認知。

如果我們真的相信基督那個與世界完全相反的國度,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應該和這個世界不同。我們會按照上帝的價值觀來做決定么?我們是否會為窮人慷慨解囊,向社會邊緣人士伸出援手,幫助活在困難和疾病中的人呢?是否會關注謙卑的人和最不起眼的人呢?即使這會影響到我們的財務、情感或身體?

 

2.你看重上帝的想法…..但更看重其他人的想法

在我剛開始工作的幾年中,我很努力,並且會因老闆或同事的賞識而沾沾自喜。我不在乎加多少班,但是當工作未被認可或老闆對我不滿時,我就感到非常受挫。甚至在下班後,挫敗感和自我懷疑還一直充斥著我的大腦,讓我無法做其他事。

儘管理智告訴我,我的工作是為主做的(歌羅西書3章22-25節),我的情感還是更在乎來自世俗主人的肯定。對另一些人來說,想取悅的可能不是老闆,但也可能是合作夥伴、另一半,甚至是朋友。不論這位「世俗主人」是誰,我們要記住,最終對我們重要的是上帝的想法——不是他們的。畢竟,我們是屬祂的:祂創造了我們,愛我們,拯救了我們,並且最終會審判我們。

最近,我在讀一本由DesiringGod.org網站的作者和主任編輯Marshall Segal寫作的書——《尚未成婚(Not Yet Married)》,它使我改變了對工作的態度。在作者建議的「每份工作的八個目標」中,第一點就提到我們應當「渴望彰顯上帝的偉大」。我們關心的應該是上帝的榮耀,而非尋求世俗主人的肯定和認可(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馬太福音5章16節)。

這就意味著要重新審視工作(或生活)和成功的真正內涵。假使我們未能從辛勤工作中得到認可和回應呢?如果我們有機會帶領日常生活中的人認識上帝,那麼我們也就成就了更大的價值與永恆的意義。

 

3.你關心他人…..但更關心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結束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每個人都想要守護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今天我工作很辛苦,應當犒勞一下自己。我們可能會放縱自己看最新的劇集,去健身房鍛煉或是就窩在沙發里刷刷微博。

我們都知道,讀聖經最能幫助我們了解上帝,並且我們也被呼召在教會服事、關心弱者(馬太福音25章31-40節)。但我們卻告訴自己,可以先滿足自己的需要再去思考這些事情。我們內心的憂傷不是來自社會中的不公正,而是因為個人空間被侵犯、被打擾。

有時,當有朋友遇見困難約我見面時,我會因為覺得很費時間和精力或者甚至就是因為那個時刻不想去而推脫或改時間。

但是耶穌用自己的行動和話語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活著不單單是為了自己。

跟從基督的一個重要印證就是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耶穌(馬太福音16章24-26節)。我們被呼召去犧牲,看重別人勝過自己,不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要追求他人的利益(腓立比書2章1-4節)。總之,我們對他人的愛是從上帝來的(約翰一書4章7節),如果按照這個真理生活,我敢說我們永遠都不用為自己的需求擔憂了。

 

4.你關注諸多的罪…..但不關注自己的罪

從今年年初開,我們查經班開始學習何西阿書。從中,我知道不順從上帝和通姦一樣嚴重。但我們作為誠實守信的人一般不會覺得自己的罪有那麼重。我的意思是,貪婪怎麼能和不忠相提並論呢?善意的謊言怎麼能與通姦相比呢?作為基督徒,我們面對的最大危險就是:認為我們比非基督徒更正義、更值得被救贖。

我有無數次對他人的行為嗤之以鼻,在報紙上看到犯罪的報道時感到震驚和憤怒,甚至會認為別人「沒救了」。這些時候的我,正居高臨下地用自己的標準評判他人,忘記了自己也一樣有罪,需要恩典和憐憫。我忘記了上帝才是最終的審判者,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一生向上帝交賬——而不是他人的。

正因如此,當親密的家人、朋友善意地指出我生命中的不順服和罪時,我是心懷感激的。雖有心痛,但他們提醒了我自己是多麼地需要被拯救,上帝是多麼地慈愛與憐憫,賜下祂的獨生子為了拯救像我這樣的人。

寫下以上幾點後,我意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變得更好。即使我不能解決自己身上的這些問題,我也更清楚地認識到了,我需要禱告祈求上帝,讓自己更多了解祂的美好、恩典和真理。是上帝讓我可以看見(約翰福音6章65節),只有當我看到祂是多麼榮耀時,周圍的一切才自然會相形見絀。我禱告你也能夠有同樣的看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3個標誌檢驗你是否正被情緒主宰(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 Moreland,美國

翻譯:Patty Song, 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使盡了全身力氣才剋制住自己沒有去回復那條簡訊。我也堅定地把手機關了機。我不要再被自己的情緒控制了。我也不要再因為一時衝動而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

雖然我知道朋友發來的簡訊並沒有惡意。但是對一個在九型人格測試中測得擁有INFJ型人格特點的我來說(順便提一句,這些人格測試也真是精準得可怕),我知道情緒是我的弱點。這就是為什麼有時我必須控制自己,讓自己不成為情緒的奴隸。

親愛的朋友們,情緒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不能讓它控制我們。我知道對於我們有些感性的人來說,要做到不被情緒控制可能是非常困難的。但這卻是我在過去幾年裡學到的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學會控制情緒將會使我們生活中每個方面都變得更好。說到底,我們是誰並不是由我們的感覺和情緒決定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被情緒控制了呢?下面幾點,請對號入座。

1.你經常是下意識對某件事給予反應而不是回應

當我被情緒控制時,我常常發現自己在被動地做出反應(有時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當我收到同事帶有負面攻擊性內容的電子郵件,或是又一次發現廚房案台上的臟盤子時,面對類似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我會很容易當即爆發,將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脫口而出。

直接下結論要比出於恩典給別人解釋的空間容易得多。但我要挑戰自己,要儘力避免這種下意識的反應,同時,要求自己去思考如何才能積極地做出回應,而不只是胡亂下結論。

我丈夫和我設定了一系列關於爭吵的條例。其中有一條是, 「不要增加不必要(需要之後再撲滅)的火苗」。換言之,我們不能因著當下的情緒而口無遮攔,不然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平息由這些話引起的「火苗」——為我們在糟糕情緒中魯莽出口的傷人話語道歉。

下意識地反應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是出於直覺,然而知道我們的行為並不一定要受情緒控制是實現健康情緒生活的第一步。在等待憤怒情緒消退的同時,有時我會請求聖靈光照我,讓我看到自己這麼反應的根源問題是什麼。邀請上帝參與我的情緒反應,有助於我在下次陷入情緒時,可以做出更正確的回應。

 

2.你無法分清事情虛實

我的輔導老師讓我明白的一件事是,感覺就是感覺,它沒有對錯之分。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在和你們分享「我的這些感受」時,我也是在告訴你們,我們的感覺並不總是可信的。事實上,感覺常常欺騙我們。我們可以在耶利米書17章9節中找到這一真理,經文將心描述為「邪惡」的根源:「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當感覺凌駕於事實之上時,我們已然陷在情緒中不能自拔。換句話說,當感覺變成了我們的偶像時,我們更傾向相信自己的感覺,而不是上帝對我們的看法和實際情況。這個時候,就是我們該查看內心的時候了。我不應該追隨自己的心(與迪斯尼動畫中的情節相反),我需要的是跟隨耶穌的榜樣,並努力在生活中結出聖靈的果實——包括自製(加拉太書5章22-23節)。

 

3.你感到無法控制自己

無論你是像孩子一樣直接發脾氣,還是選擇迴避面對,不可否認的是,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並且這種影響通常是負面的。

如果你正在讀這一段,那麼很明顯的,你的情商足夠讓你識別出情緒何時失控。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很難控制情緒的人來說,找到引爆我們情緒的點是什麼會很有益處。我們有可能是因為FOMO而在瀏覽Instagram時感到絕望;或者是僅僅因為手機另一端無人應答而感到被拒絕。找出在生活中可能觸發我們情緒激動的觸因才是關鍵。當我們越了解這些會觸發我們情緒的因素,我們就能越快把它們交給上帝,並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當今這個時代,流行文化在鼓勵我們更加真實面對並坦誠自己的感受,這一做法對於培養真實的人際關係來說當然必要,但因此學會不受情緒控制地生活就變得更加必要了。

了解自己的感受對我們的個人發展至關重要。然而,我們卻不能讓情緒決定我們的走向。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我有沒有讓情緒支配我?我是不是被自己的感覺引向了錯誤的道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查驗自己在哪些方面受情緒控制。

親愛的各位,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上文中講到的任一情況,不要擔心。因為我和你一樣。情緒是我們人類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壓抑它、把它埋在心底,相反,我們可以把它帶到我們親愛的天父面前,因為祂願意帶領和幫助我們活出祂的旨意。

上帝希望我們把生命的每個領域都交給祂,當然也包括我們的情緒。我們越在情緒問題上尋求上帝的指引,就越能辨別出哪些感覺是我們可以信任的,哪些是我們要釘在十字架上的。

所以,別擔心,我們都在這個叫做「生活」的情緒起伏之中。最終,我們都會與耶穌一起達到完全的醫治,成為完全的自己。所以跟我一起宣告吧:「情緒不是我生活的主宰。除了耶穌,我的生命沒有其他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我學會了走入自閉症的世界(有聲中文)

作者:Lydia Lee,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依含,中國

 

他今天狀況很糟糕。因為日常活動發生了一些調整,他就一直尖叫、哭喊、橫衝直撞,撞桌子、撞牆、甚至撞自己的額頭。隨著焦躁度不斷升級,他開始抓我的襯衫,扯我的頭髮,並在拉扯間抓破了我的手。我握住他的手腕,用堅定的聲音說:「哎喲,好疼。」

這句話讓他停了下來。他低下頭看了看我手上那道又紅又丑的抓痕,終於回過神來。他看著我,又哭了起來——但不同於之前的哭喊,他抽泣著說:「噢,不! Lydia老師傷心了,噢,不」

他想表達的是我受傷了。因為他知道是自己弄傷我的,所以哭了起來。

在那一刻,我忘卻了抓傷的疼痛,而是為眼前這個孩子感到心痛。

作為一名教導自閉症兒童的老師,我知道這個孩子的病情讓他無法理性應對日常生活中哪怕一個非常微小的變化。當他意識到他抓傷了我時,立即心生悔意,這令我好心疼這個孩子。他常常要在自己不受控制的行為和對周圍人的同情和關心中掙扎。

在我做了13年的青年事工,努力關心並與新加坡的年輕人連結,帶領他們認識耶穌後,上帝在2017年10月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在當地一所學校做自閉症學生的全職特教。

在我考慮這個機會時,我想到了大使命,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9節)。我曾經認為「萬民」是指來自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人。但其實我不需跋山涉水。我意識到,我們身邊的自閉症兒童,就如此不同,我們對他們的情況知之甚少,他們也屬於「萬民」的行列。

不同於上文里那位小朋友的表現,很多自閉症兒童沒有明顯的外部特徵。你很難從他們的外表判斷他們患有自閉症,但他們的內心世界卻與我們的截然不同。在那裡常規習慣和重複的動作主導一切,視覺遠比聽覺有力,直白的語言永遠比隱喻和肢體語言有效。對他們來說,最完美的環境是當光、聲音、和溫度保持在一個固定值時。

當我為這個決定禱告時,我感覺上帝想要我把在上一份工作中對待年輕人的那種努力用在對待這群不太被社會理解和重視的群體身上。如果我能了解他們的舒適區,並融入其中,即使對我來說可能很陌生;如果我能用他們可以理解的視覺語言和他們溝通……也許我就有機會帶他們認識他們的創造主,播下信心的種子,不斷耕耘澆灌,直到他們認識上帝為止。

接受全職特教的工作是我進入這個未知世界的第一步,是一場大冒險的開始。

 

理解自閉症

自閉症有很多未解之謎,許多不同的專家對其也有不同定義。一些人稱之為殘疾,另一些人則稱其為發育障礙。

自閉症的特徵是對聲音、光線或觸摸等感覺過於敏感或不夠敏感。自閉症患者通常很難理解社交規則或讀懂表情。因此,他們的反應有時可能顯得不合適或無禮。他們很依賴常規習慣和重複的行為,因此,他們難以應付不斷變化的環境和人際關係。

我認為自閉症患者只是生活在一種不同的常規中——不管是智力層面、情感層面還是社交層面。我們的世界並不比他們的世界優越,只是不同的兩個世界而已。

這就像是我們去訪問一個有著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只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的世界,我們可能會覺得他們的反應或行為是「破壞性的」或「可怕的」。有趣的是,在我們認為他們的行為「可怕」的同時,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也覺得我們不可預測,難以理解,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我們同樣是「可怕」和具「破壞性」的。

然而,如果我們決意去了解他們,走入他們的世界,就會有驚喜不斷的發現。畢竟,上帝如關心我們一樣地關懷他們生活的世界……而我們才剛剛開始進入他們的世界並去了解上帝是如何在他們的世界中工作的。

 

向我的自閉症學生學習

「哇,做特教必須有很大的耐心啊……」

這是我告訴別人我目前的工作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我總是致以微笑或點頭,但同時上帝提醒我去澄清:「教導任何一個孩子,或服侍任何一個人都需要極大的耐心,無論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如何。」最近,上帝也教導我:「耐心是一種美德。」這讓我認識到,在某些方面,我的學生教會我的多於我教給他們的。

例如,我知道自閉症患者通常被描述為有人際交往障礙,缺乏社交意識或冷漠。然而,我的一個學生證明了這種描述是錯誤的。有一次,他看到另一個學生又哭又叫,在地板上亂踢,因而不得不被一些老師制止時,他非常傷心,哭了起來。他緊緊地抓著我的手,邊哭邊指著那個學生,用盡全身的力氣拉我過去,催我去幫助那個孩子。當時,他對那個煩躁的孩子深表同情,迫切地想要幫他,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這個學生強烈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是許多正常人都沒有的。他對周圍人的回應,讓我也開始放慢腳步去關心其他人的境況。他著急地想解決其他學生遇到的問題,並堅持過去拍拍他的頭,這讓我想到,我們在問題得到解決後大可以走開,但如果我們留下來給予安慰和支持的話,不是更好嗎?即便只是一句安慰的話,或一個關心的動作。我是教給了這個孩子一些諸如閱讀、寫作的技能,但反過來,他卻讓我意識到自已對周圍人是多麼缺乏同情心。

雖然特教的工作讓我收穫頗多,但自然而然地,我也遇到過因他們的行為和反應而沮喪和為難的時候。有時,他們單純、毫無保留的言語讓我開懷大笑;有時,不管我多麼耐心、努力地去理解他們,和他們交朋友,他們就是無法平靜下來——我得不到回報不說,反而成了他們的出氣筒。我相信對於大多數職業來說,「難熬的一天」可能都不會包括這樣一整天保持高度警惕,要迅速而恰當地處理任何讓人沮喪的突發情況。

這工作確實不易。但當你看到他們學會第一個單詞,可以獨立完成某項日常任務,或僅僅是和你有一個對視,一個微笑時,一切的困難立刻煙消雲散了,你的心裡只有滿滿的喜樂。

我的盼望並不在我使用的方法和我的能力里,而是在照祂自己的形象創造了這些孩子的上帝里,以及可以深入孩子們思想和心靈的聖靈里。

我的盼望在基督里,祂吩咐我「去」, 「培訓」門徒並「教導」祂的誡命。所以,當我不堪工作的重負時,我會借著禱告懇求基督用祂的愛充滿我的心,使我能更愛他們;懇求聖靈幫助我明白他們的心思意念;懇求上帝賜我智慧,讓我知道怎麼做才能對他們最好。

上帝並沒有呼召我們每個人都去全職服侍特殊群體。但祂卻呼召了我們每個人都「愛人如己」——第二條誡命(馬可福音10章31節)。也許我們可以從這一點開始,禱告我們能以愛主的心來愛我們身邊的人,好叫我們不以外表、出生、教育背景、談吐或能力來評價他們。讓我們如基督愛我們一般地去關愛自閉症患者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