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屬性

沒認識上帝的屬性之前,我把祂當精靈

作者:Michelle Lai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小七

 

你在禱告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似乎是正在喋喋不休地向一個精靈提出你的願望清單?以前,我的大部分禱告生活都是這樣的。在內心深處,我對與上帝只能這樣單向交流感到不滿。應該不止是這樣吧?這讓我思考如何才能以一種能夠享受與上帝同在的方式與祂交流。

因此,我決定在 Google 上搜索有關禱告的資料,並偶然發現了 Navigator 關於如何根據上帝的名字和屬性來禱告的30 天禱告指南。我下載了這本書並求上帝幫助我學習認識祂的品格和屬性,好讓我能經歷更豐富的禱告生活。

該資料列出了上帝的 30 個屬性和名稱,我每天在靈修的時間裡通過每個屬性/名字來禱告,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讀完列表就結束了,還要真正與祂交談並向祂獻上感恩。

舉個例子,上帝是耶和華以勒,所以我感謝祂供應我,因為祂,我沒有缺乏(詩篇 23 篇)。

幾周後,我意識到學習上帝的屬性對我的日常生活很有幫助——在我做決定時,在我恐懼和不安時,或者因某件事進展順利而快速感謝上帝時。

有一次,我媽媽摔了一大跤。在扶她起來的時候,我快速向上帝祈禱,感謝祂是耶和華拉法——醫治的上帝。這使我承認上帝是我們的保護者和安慰者,我禱告祂會減輕我母親的痛苦並安慰她。這樣做幫助我們不去害怕跌倒可能會帶來哪些併發症,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我母親的健康都在祂的手中,所以我們不必擔心。

更多了解上帝並認識到祂是誰也幫助我更好地了解我自己,並使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祂對我的帶領和計劃(哥林多後書3章18節)。

每當我變得焦慮和懷疑自己時,我就會想起我的身份是上帝的孩子。

儘管上帝自己已經是完全的,並不需要我們,但祂創造我們是為了讓我們與祂建立愛的關係。我還學會了將上帝視為我的好父親,祂希望給祂的孩子最好的。這有助於我在等待某事成就時能夠相信祂是供應我的(耶和華以勒),例如在等待某個潛在僱主回復我信息時。

這使我禱告並重申祂已經給我的應許——祂會在試驗中安慰我們(哥林多後書 1章3節),會供應我們的需要(馬太福音 6章33節,腓立比書 4章19節),我們將在祂裡面得到安息(馬太福音 11章28-30節)。雖然我們可以帶著具體的禱告事項來到上帝面前請求祂,但我發現在禱告中重申聖經中的這些應許,並記得上帝已經給我們的一切,是很安慰人心的。

根據上帝的話語禱告讓我看到聖經的話語不僅僅是字詞的堆砌,它們是又真有活的,可以對我們的生命講話的。腓立比書 4章6-7 節說,當我們向上帝禱告時,我們就會得到平安。當我宣告這幾節經文並開始禱告時,我就看到上帝的話在應驗——我被平安充滿。

我很感謝這些資料和上帝的話語,幫助我以上帝本身的屬性來愛祂,並享受與祂在一起的時光。我學會了在禱告時專註於祂而不是我自己。這也使我的生活重心發生了微妙的轉變,我的眼睛越來越多地集中在上帝、祂的工作、祂的子民以及我可以服侍的潛在領域之上。

專註於上帝的屬性和應許可以培養感恩的態度,幫助我把目光從我想要,但還未得到的事物上移開,轉而看上帝已經給我的。

這種做法也讓我更加意識到上帝的屬性不僅針對我,也針對我周圍的人,甚至是那些傷害過我的人。這讓我更多為他們的得救禱告,而不是像以前會懷疑「像他或她這樣的人」是否能得救。現在想想我的親生父親,我意識到上帝的應許也是對他開放的,但因為他被困在自己的罪中,他需要代禱。

就像讚美詩歌詞所說的那樣:「將你的眼睛轉向耶穌,仰望祂奇妙的面容,在祂榮耀和恩典的光照下,地上的事物將變得黯淡異常(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look full on His wonderful face, and the things of earth will grow strangely dim, in the light of His glory and grace)。」

確實,專註於上帝幫助我能夠正確看待事物,而且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我的上帝是永不改變的上帝(瑪拉基書 3章6節),我永遠可以依靠祂的品格和應許。

 

*此圖文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有問題問雅米:如果天堂見不到我所愛的人,我該如何歡喜快樂?(有聲中文)

 

作者:Chen Pei Fen,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我的父親在慢慢失去他的認知力。有時候,他會茫然地看著我們,完全不知道我們在問他什麼。爸爸作為帕金森患者,我們知道他最終會隨著疾病的惡化而患痴呆症。我們很擔心。如果爸爸失去了對福音的認知能力怎麼辦?他會在天堂還是在地獄裡度過永恆?

我們問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相信有來世,並且來世我們只有兩個地方可去:天堂或者地獄。作為基督徒,我們相信天堂是一個無比喜樂的地方,而地獄是一個無比痛苦的地方。這就是聖經中所說的。

啟示錄21章3–4節使我們瞥見了天堂的樣子:「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做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做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在這裡,我們將永遠享受上帝同在帶來的安慰,並擺脫一生所困擾我們的罪惡和痛苦。

 

另一方面,路加福音16章23-26節描述了地獄的恐怖景象。這是一個折磨人的地方,一旦到了那裡,便無回頭的地步。耶穌告訴門徒,天堂與地獄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路加福音16章26節)。

 

認識到天堂與地獄的涵義

因此,當我們想到地獄的恐怖景象時,我們嚇壞了。這是一個永恆痛苦的地方。而當我們想到天堂的美好時,我們會感到悲傷。那是一個永恆的喜樂之地,我們已去世的不信主的親人將永遠不會去到那裡。

知道我們所愛的人正在受苦,我們怎麼能高興起來呢?我們掙扎在罪疚感中,問自己:我與他們分享福音時是不是不夠認真?

是因為我沒有一直為他們禱告嗎?我是不是可以在家裡做個更好的見證呢?

對於那些我們所愛的仍然活著卻不認識基督的人來說,或許我們感到了極大的負擔要將他們引向基督。也許我們感到為他們禱告沒有多少用處。或者,我們感到迫切需要將基督帶入我們每一次與他們的對話和見面中。我們一直在擔心,生怕他們會在有機會認識基督之前就遇到什麼意外。

我和我的姐妹們就是這樣。然而,我們也認識到,儘管我們應儘力尋找一切方法,將福音帶給我們的家人、為他們的得救禱告並作個好見證,但最終,決定接受基督做他們生命的救主是他們個人的決定。我們也應感到欣慰,因為「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上帝!」(啟示錄19章1節)。儘管我們有失敗和軟弱,但上帝仍然可以拯救他們。祂不受我們的作為和不作為的限制。祂將在祂自己的時間裡用祂自己的方式吸引他們歸向祂。

但是如果上帝不拯救我的家人怎麼辦?

 

了解上帝的真實屬性

面對令人困惑的情況時,我們經常引用以賽亞書55章8-9節安慰自己:「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我們會告訴自己,作為有限的被造物,我們是無法明白無限創造者的思想的,因此我們應該接受上帝充滿奧秘的行事方式。

但是,如果我們看一看這節經文的上下文,就會發現以賽亞書55章並不是在講上帝不可理解的行事方式。相反,上帝通過以賽亞書告訴我們,我們把祂的愛和憐憫看得太小了。前面兩節經文是這樣說的: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祂;當歸向我們的上帝,因為上帝必廣行赦免。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以賽亞書55章8-9節不僅是對我們無法理解之事的解釋,還談到了上帝恩慈的心。基督教作家Dane Ortlund在他的書《Gentle and Lowly》中對此進行了解釋:「上帝的道路和意念非同我們的道路和意念,因為祂的道路和意念是充滿愛和憐憫的,並且祂的愛和憐憫之深是超越我們可思想範圍的。」上帝永遠都比我們認為的更富有同情心和渴望拯救世人。祂想要施行憐憫。祂渴望廣行赦免。

Ortlund補充道:「上帝和你不同。即使是人類最強烈的愛,也只不過是天堂中愛的最微弱的回聲。上帝對你(和你所愛之人)發自內心的愛遠超出了你所能理解的。」

對我們來說,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天堂歡喜快樂,因為我們可以安息在上帝的愛與憐憫中。

上帝很好,非常得好。上帝想要憐憫和渴望赦免我們所愛之人的罪過,並希望改變我們傳福音的方式。

當我想到我那些尚未認識基督的家人時,認識到了這一點對我來說是極大的安慰。認識到我可以將注意力從自己的努力和作為轉移到上帝的拯救大能上,我將:

勇敢地向我所愛的人傳福音,使他們了解基督的救恩。

安息在能夠拯救我們所有人的那一位的大能和愛之中。

不論結果如何,都要在上帝裡面喜樂。

 

Chen Pei Fen是《靈命日糧》的編輯。她在青少年時期通過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的外展活動認識了主。從那時起,她一直積极參与傳福音和門徒培訓的工作,多年來一直在她所在的教會擔任基督教教育部和教會青年部的執事。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靈命日糧 :銘記之歌

讀經:讀經:申命記31章16-22節  

當我收到一份寄來的禮物時,我高興極了!這份禮物是一張配上音樂的聖經CD。聽過幾遍之後,有一些旋律已經在我心裡縈繞。過了不久,即使不聽CD,我也能唱出一些詩篇裡的經節。

音樂能幫助我們將一些話語或想法銘記在心。上帝知道當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後(申命記31章20節),將忘記祂、離棄祂,轉向偶像,接著災禍便會隨之而來(申命記31章16-18節)。因此,上帝吩咐摩西作歌教導以色列人,好讓他們銘記與上帝之間曾有的親密關係,以及破壞這段關係的罪(申命記31章19-22節)。然而,最重要的乃是提醒上帝的子民,回想祂的屬性:「(上帝)是磐石,祂的作為完全,祂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上帝,又公義,又正直。」(申命記32章4節)

想一想,上帝今天希望你記起祂什麼屬性。祂 [....]

靈命日糧 :近與遠

讀經:讀經:詩篇145篇  

有健康的雙眼,並不能保證可以看得清楚,這是我的親身體驗。在我經過一連串修復視網膜剝離的眼部手術後,雙眼都有了良好視力,但它們卻拒絕合作。一隻眼睛看著遠方,另一隻眼卻盯著近處,雙眼不肯配合,反而互爭主權。我的雙眼一直無法對焦,直到三個月後,我戴上了新配的眼鏡,情況才有改善。

這跟我們對上帝的看法有點類似。有些人喜歡「近看」上帝,他們將祂看成日常生活中親密同在的上帝,因為這樣會較能專注於祂。另一些基督徒則喜歡「遠看」上帝,將祂視為以至高權能管理著宇宙的全能主宰,認為這樣較能看清楚上帝。

哪一種看法是最好的呢?這實在是見仁見智。然而,聖經就像眼鏡一樣,能幫助我們看見兩者都正確。大衛王在詩篇145篇裡呈現這兩種觀點:「凡求告耶和華的…&hell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