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功成名就

我們是時候告別“完美”了

Its-Time-We-Stop-Being-Perfect

作者:Michelle Teo,新加坡
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完美」,等於是定格般的笑容、被風輕撫的頭髮,是柔軟的棕色頭髮或纖細健美的腿。當一個人擁有這些條件時,我們就會認為對方很「完美」。但這也代表我們看得還不夠仔細。

我曾經非常羨慕其他女生的美貌和名氣。我嫉妒她們有多「完美」,因為我認定她們都這麼完美了,生活肯定也是同樣完美,並且毫無煩惱。她們就算有什麼問題,相信它也是很微不足道的。例如,可能她某一天的髮型不好看;也許她在測驗中只得到98分而不是滿分;也許全校最有魅力的男生沒愛上她,因此她只好將就選擇其他99個試圖奪得她注意力的平凡男生中的其中一位。這些完美的人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它肯定沒比我們其他人所要面對的還要嚴重。

但有時候,這種追求「完美」的慾望會影響到我們看待自己生活的方式。在我們還沒察覺到以前,我們會想要其他人也用同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並認為我們的生活是「完美」的。所以,我們只會把生活中好的一面展示給他人,彷彿它們就是事實,而且還面帶微笑地保證,一切都很好。

當我們看到別人因為我們那一塌糊塗、混亂和流淌着血的內心而露出批判性的表情時,我們就會有想製造出我們其實是很完美的想法。因此我們會開始談論基督徒要怎麼過得更聖潔,罪人不可能榮耀基督,並且因為上帝是聖潔的而把同樣的期望放在信徒和非信徒身上,卻忽略了他們所受的傷和恥辱。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想要證明我們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接受和被愛的。以至於當它也成為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時,我們就會更加努力去建立它、鞏固它。

但是三年的大學生活讓我終於意識到,我所痴迷的「完美」根本就不存在。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一面無人能永遠撐起的面具。我看到「完美」的人會墮落;我看到他們也會在觀眾面前出醜;我看見他們喝醉然後在早晨來臨時嚎啕大哭;我更看到「完美」的學生找不到活着的意義,以及「完美」的情侶因吵架而欲分手。

然而基督徒也可能會面對相同的問題。就像有的時候,我們戴在脖子上的十字架並不能阻止我們說尖酸刻薄的話,更無法阻止自己做錯事。

其實,「不完美」是無處不在的。我們無需要求他人完美,更沒有必要這麼要求自己。

因為這該多麼累人、痛苦和令人失望。當我們接受我們其實是會犯錯,以及世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事實時,我們就可以真正地面對現實。反之,若我們一直追求「完美」,我們就無法真正地體驗到人生。因為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當然,我們和這個世界原本是完美的。可當上帝創造人類並給予我們自由選擇的權利時,祂就知道我們可能會遠離祂所創造的完美的一切。夏娃做出了吃掉知善惡的果實,而亞當做出了隨夏娃跳入罪的深坑的選擇。當亞當和夏娃都選擇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時,我們就遠離了上帝所造的完美。

若沒有耶穌基督,就不可能恢復這種完美。所以我們就不要再自己創造所謂的「完美」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當全職媽媽就是沒有理想嗎?

The-Most-Ideal-Job-Stay-At-Home-Mom

作者:Christine,美國

在中學時,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聊到了各自的夢想。忘了當時的我是想當維權律師還是宣教士。反正後來在團契的小組討論中,導師叫我們寫下自己理想中最完美的工作時,我心想,世上哪有完美的工作呢?於是便寫下了「全職媽媽」。

先前與我聊天的朋友驚訝地看着我說,「全職媽媽?你之前不是很有理想的嗎?為什麼突然想當全職媽媽?」

這讓我不禁想到,當全職媽媽就是沒有理想嗎?

在那之後,過了好幾年,我在懷第一胎時看了一本我媽媽送我的書,書中提到一位名叫撒拉·愛德華的女士養育了11個兒女的故事。

撒拉·愛德華(Sarah Edwards)出生於十八世紀,是約拿單·愛德華牧師(Jonathan Edwards)的妻子。由於愛德華牧師平常十分忙碌,所以養育孩子的責任大部分都落在撒拉身上。撒拉在管理家事方面很有能力,而且也以公平仁愛的方式教養兒女。她要求孩子不但要順服父母,更重要的是還要順服上帝。而且在每個孩子還未出生以前,她就已經開始在為他們禱告,並讓他們從小也跟着一起禱告。這是因為撒拉很清楚,要養育出一個不朽的靈魂的責任是何等地重大,以至於她常常會邊做家務邊為此禱告。

然而最小的孩子未滿一歲時,愛德華牧師忽然被教會解僱了。家庭突然失去了經濟支柱,導致撒拉不得不外出工作。但沒多久,愛德華牧師便帶着全家一起到印第安的一個村莊當宣教士。孩子們因此失去了很多在原本國家中生活的優勢,一家人也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在印第安服侍了8年後,撒拉與丈夫卻忽然相繼去世,留下孩子們,其中最小的才8歲。

如此一生,談何功成名就呢?

或許在我們世人眼中,這位“全職媽媽”的一生並沒有所謂的大成就。然而,撒拉·愛德華的後代當中,卻孕育出了13位大學校長、65位教授、100位律師、1位法學院院長、30位法官、66位醫生、1位醫學院院長、3位美國參議員、3位市長、3位州總督、1位財政部長、1位副總統,以及過百位的牧師和宣教士等。撒拉·愛德華忠心地養育了上帝所賜給她的孩子,而她對這世界的貢獻,竟遠遠超過任何人在工作上的成就。

當我們去衡量其他人是否有所成就時,常常看的是他們有沒有豪宅、名車,做什麼工作,或賺多少錢等。甚至有時侯我們可能也會問他在社會上有什麼貢獻,似乎只有身家過百萬、或拿了某某傑出獎項的人才能稱之為成功。

當然,有所成就或擁有財富並沒有錯,但問題在於我們將我們的心思意念放在哪裡?是放在屬世的事物上還是在那永恆的天國里?聖經告訴我們,「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章20-21節)我們應當尋求的不是在地上有安穩的生活、有很好的成就與財富,更不是尋找世人的認同。我們應當尋求的是那天上永恆不變的財寶。

那麼對於我們,上帝看重的是什麼呢?祂看重的是我們對祂的忠心。如同上帝使用撒拉•愛德華的忠心來成就了她從未想象過的大事一樣,只要我們忠心尋求祂,以及在祂所賜予我們的一些事上忠誠與祂,祂也必使用我們成就祂的計劃,這樣我們就是為自己集財寶於天上。

現在的我在家當全職媽媽,每天有許多機會給我兒子述說上帝的偉大。因此我時常向上帝禱告,祈求祂賜給我如撒拉那般的辛勤與忠心,並希望祂也能使用我,好讓我每天與丈夫兒子相處的時間得以見證上帝的恩典。

最後,願我們能如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14節所說,「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功成名就)

我對我最要好的朋友心生嫉妒……

I-Was-Jealous-of-My-Best-Friend

作者:Natalie Hanna Tan,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中國

坦白說,我曾經嫉妒過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其實並不想這樣,而且也不清楚這嫉妒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無論是歡笑、淚水、秘密,還是夢想,我們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跟對方分享。另外,我們在興趣、個性和熱衷的事情上都很相似,甚至會讓陌生人誤以為我們倆是親姐妹(而且我們也總是形影不離)。

直到2013年,我們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裂痕。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有一點不爽:「為什麼她可以加入籌備委員會(教會的某一個活動),而我卻沒有?」然而幾個月後,這種想法越演越烈。

當我越極力隱藏內心的想法並希望它神奇般地消失時,撒旦就越是干擾着我的思想和情緒。當我的好朋友在教會裡越來越突出時,她便逐漸佔據了我負面情緒的中心,讓我變得對她更加嫉妒和敵視。因為她很漂亮、招人喜歡,以及才華橫溢……她是那麼地完美,她就是我想成為的那一類人,而且她也擁有我想擁有的一切。

於是我開始對上帝感到失望,我不斷地問祂,為什麼祂對我朋友那麼好,卻忽略了我。為什麼她有那麼多服侍的機會?為什麼我在服侍中的表現是那麼地平凡而她卻有那麼多的恩賜?為什麼大家都比較喜歡她?我不斷試圖向別人證明我自己,力爭出類拔萃,好讓自己能超越她。然而我沒意識到我內心已經被嫉妒和自私的野心給佔據了,並且敗給了肉體的慾望。

因為,我忽略了成功的真正含義,以為在教會裡熱心積极參与服侍就是成功。我以為我應該要參與到各種的服侍中、策劃各種年輕人的營會、去輔導年輕的女孩們、在青年聚會中慷慨激昂地演講,並藉此觸動許多人的生命。但上帝卻讓我看見,外在轟轟烈烈的表現並不重要,反而教導我身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應當怎麼做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加拉太書5章19-21節中,使徒保羅列出了肉體的情慾有哪些,並告誡我們這些會阻礙我們承受上帝的國。重點是,若我們沉溺於這些過犯中,其實就意味着我們並沒有真正地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和聖靈的更新。

不活在肉身的情慾中就是靠聖靈行事(加拉太書5章22-26節),也就是讓生命結出聖靈的果子而不是罪惡,這個罪當然包括了嫉妒。當上帝在我們生命中動工來更新和塑造我們時,我們會越來越渴慕討祂的喜悅,並在生活中活出祂的心意和樣式。

所以,在我容許自己陷入嫉妒的情緒中時,我就已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交給了世界,而沒有讓上帝在我身上動工,更沒有靠着聖靈行事。

那段時間裡,好友也察覺到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出了問題。我們不再見面,因為雖然彼此都知道出了問題,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後來,我向教會的一個導師訴說了我的挫敗感。若不是導師把我們叫到一起暢談,我們也許已經完全放棄了這段友誼。

經過了很多次的禱告與交心的深談,我們的關係總算有了轉機。我們並非像慣常「讓我們坐下來聊聊人生」式地交流,而是真實地敞開心扉分享了彼此自己的心結和傷害。

就我而言,我終於能夠改變了自己對這段友誼以及對朋友的錯誤期待。我明白雖然兩個人看起來是如此地相似,上帝卻依然對我們有不同的計劃。我們的優點各不相同,我不能總拿自己和她去比較,而是應該去支持她——不僅在她的服侍中,也要在她所參與的一切事工中支持她。

老實說,改變並不容易。但經過一段時間后,我也學會了將每一個負面的想法降服在上帝的面前。在經歷了很多個痛苦的不眠之夜后,我才能從所有的情緒中得以釋放,開始重建我們的友誼。

現在的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件事已經過去三年了,然而靠着上帝的恩典,我可以很高興地說,不僅我們的友誼變得更加成熟,我們自己也一直在生命的道路上成長,並一天比一天強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當我升職的時候,我辭職了……

After-Being-Told-I-was-promoted-I-quit

作者:Amy Ji,新加坡
翻譯:Wendy,中國

假如面試官知道我在學校里是個怎樣的學生,估計馬上就會回絕我的申請吧。學生時期的我非常好動,一刻無休,並且「過度地戲劇化」——這是當時的一位老師在我的成績單上留下的評語。顯然,當我在上節課說太多話時,下一節課就會累得睡着,並且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簡單來說,我就是那種和模範生天差地別的學生。

然而這樣的我卻被錄用當了老師。在我收到這第一份工作的錄取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下來,寫辭職信,簽名,然後蓋章。(後面再解釋原因)

長話短說,讓我從多動症青少年成為現在一個領導培訓公司經理的原因是——我成為了耶穌基督的跟隨者。而我轉變的關鍵,是在我第一份實習的那段時期。

在大學期間,我進入一家小公司當實習生。那間公司開辦不到一年,所以非常歡迎像我這樣精力充沛的年輕本科生來當實習生。因為我們可以幫忙做文件歸檔、包裝和其他辦公室里的體力活。起初,我覺得公司里的人都有點過於樂觀,並且太常鼓勵人了。直到我發現他們都是基督徒后,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的異象是針對國家的年輕人,將聖經的原則和比喻穿插到各種特製的課程中,然後帶進學校的領導力、生活技能或品格拓展的課程里。

跟着他們一起進行訓練和做策劃的過程讓我大受啟發——我看到了日常事務可以如何與福音結合起來。無論是在對學員的教導或福利上,還是在聖經真理的傳遞上,每一位培訓師都充滿了熱情。然而真正打動我的是,培訓師們會花很長的時間在會議室里讀經或腦力激蕩,為的就是改善培訓課程的內容,以便更好地吸引不同年齡層、不同學習技能和家庭背景的學生。

所以,臨近大學畢業時,我便決定申請這間公司的全職職位。但公司負責人卻斷然拒絕了我。他們對我說,由於公司還很新,很多事情還不穩定,而他們也不知道公司將來的發展會如何,所以不希望我冒然加入他們,並建議我考慮從事教學的工作。

他們花了一些時間來說服我,因為我無法想象像我這樣的「壞」學生怎麼能當老師。但後來,因着其中一個負責人所說的話,我才下決心要做老師。他說:「一個問題學生可以真正了解一個班級里不愛學習的學生,所以去按照你喜歡被教導的方式來教導他們吧!」

後來我以優越的成績從教育課程畢業。在任教的第二年就已當上教學和科目的負責人。我所在科系也贏得了全國比賽的勝利,並且在國際上獲得第三名;第三年,我被邀請加入課程研發團隊;接下來的一年,我還加入學校的策略計劃團隊(這個團隊包含了學校領導層和預備領導層)。

我想你們可能會說我在工作上表現很好,是個備受讚譽的教育者。的確,從個人層面來說,我對教學富有熱情,它能給我帶來快樂,而且學生也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後來,我當老師的第四年末,校長還給我加薪並且讓我升職。

然而就在這時,我遞上了我的辭職信,就是我上班第一天就寫好的那一封。

我知道對很多人來說,我選擇辭職這件事讓我顯得很無知。但我很清楚這是我必須得做的。從一開始我就已經決定要為我曾經實習過的那家公司工作。而我教書的這些年,其實是我的訓練場和為主工作的預備期。

我辭職的時候,那個公司的規模還是很小,只有六個全職職工和大約40個固定客戶。所以加入他們意味着不單失去學校里升職、加薪的機會,而且只能拿到原來薪水的一半。我的朋友和家人都試着阻止我辭職,說這樣做很愚蠢,因為我的教學生涯前途一片光明。我的一個同事甚至說我「扼殺了自己的職業」。更糟糕的是,我還得面對當學生們聽到我要離開時,對我的依依不捨。

然而,因着對培訓公司的情感——向學生分享福音和聖經真理的願望,讓我堅持了我的決定。沒有其他的工作可以讓我從這夢想工作中轉移視線。我要為此工作,並且成為這工作的一份子。

如今,我加入培訓公司已有五年了,我從未對當年的辭職感到後悔。現在的我天天翻閱聖經,希望能從中得到課程的新思路 ,教導學生聖經原則的重要性,及操練上帝給他們的恩賜。 事實證明,這個工作的回報遠超過加薪、升職、或者家人朋友們的肯定。

感謝主,在我以前的學生來公司當實習生或兼職人員時,讓我有機會去教導他們;我以前的同事現在成為了我的客戶;在公司也交到了好朋友。

最後,雖然這個公司現在還不夠「成功」,(因為福音還沒有進入到每個學校和學生那裡),但這反而鼓舞了我要繼續更積極努力地為主做工。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