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500周年了,這跟我現在的生活還有什麼關係嗎?(有聲中文)

作者:Dorothy Norberg,美國
翻譯: Abby,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在聊到我們各自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問一位同事知不知道馬丁·路德是誰。他回答說:「哦,是不是那個在門上釘東西的傢伙?」

「嗯,就是他!」我笑着說。

許多人對馬丁·路德的印象都停留在“在教堂門上釘九十五條論綱的修道士”這一畫面上。儘管大部分歷史學家認為這個故事可能是虛構的,馬丁·路德實際留下的精神財富卻極大地影響了我。

馬丁·路德,德國人,1483年-1546年,是宗教改革的關鍵人物。在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以抗議天主教而得名)從天主教會分離出來。路德自己接受上帝恩典,克服對救恩懷疑的經歷直接影響了他在此次運動中的參與。

上帝使用路德幫助大家恢復了合乎聖經的救恩觀。因為我自己就曾被罪疚感和自我定罪深深影響,所以路德的故事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它讓我看到上帝可以使用人們在生活中的掙扎和困苦,帶領他們來到上帝的面前,並裝備他們去改變世界。

今年10月31日是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的500周年紀念日。下面我來用5點原因解釋為什麼他的見證、信仰和對那個時代的神學以及教會做法的反對,至今仍很重要。

1.這提醒我們要自己了解福音。

在16世紀,天主教會教導救恩源於信心、行為和恩典,那些在死前認罪的人,在進入天堂之前,會按着他們所犯的罪在煉獄中接受懲罰。

一個頗有爭議的做法是售賣贖罪券,據說這個券能幫助活人和死人縮短在煉獄的時間。而這導致了腐敗盛行。一個修道士甚至還編了一句上口的廣告詞:「錢幣一叮噹,靈魂就超脫」 (Estep, 1986)。

多年來路德一直擔心自己不夠聖潔,不能得蒙上帝的恩惠。直到明白救恩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出於耶穌基督的公義,他才停止了痛苦的掙扎。在經歷了屬靈的絕望之後,他才明白好的行為舉止和宗教儀式並不能減輕他的罪疚感(Perry, 2013)。

作為教授和傳道人,路德總是鼓勵人們以基督為中心並且要研讀經文。1517年10月31日事件達到高潮: 在九十五條論綱里,路德反對售賣贖罪券,並主張教會並沒有拯救靈魂的主權。當時他的作品被廣泛傳播。

路德教導我們真正的福音是使靈魂擺脫屬靈束縛的,並將人們從那些手握傳統的人手中解放出來。我們不應該依賴牧師、講員和作家們給我們講解基督教教義,而是要自己去讀經,去了解真相,並裝備自己抵禦錯誤的教導,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2.這提醒我們救恩是單單出於恩典。

作為修道士,路德曾花費無數個小時在懺悔室,試圖記住和清數他所有的罪。他還試圖通過朝拜和長時間的禁食、禱告來獲得聖潔。後來他描述那段日子:「耶穌基督不再是我的救贖主和安慰主,而成了我靈魂的監禁者和劊子手。」

我永遠無法忘記讀到路德這些掙扎時的情形。作為一個在教會長大的孩子,我對他的恐懼感同身受——不管他表面上再怎麼順服和服從規矩,他永遠無法除去靈魂深處的罪惡感。和路德一樣,我也渴望跟從基督,但是害怕被定罪,也缺乏對救恩的確信。

是什麼改變了路德和我的生命?那就是領悟到救贖是單單出於恩典。在研讀聖經的過程中,路德讀到了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中對於「義」的描述,他十分震驚,開始明白我們得救不是出於自己的義行,而是出於信基督的完全公義。

3.這提醒我們跟從耶穌基督需要付上代價。

路德被天主教會當局傳喚,他們用逐出教會威脅他撤回聲明。他回答說:「我不能也不會撤回任何聲明,因為讓我做違背良心的事,這既危險又錯謬,願上帝幫助我,阿們。」

路德做了這樣的選擇,因為他知道聖經的權威遠大於他自己的聲譽和舒適。一次路德說:“我曾手握許多東西,後來全都喪失,但不管我把什麼放在上帝手中,它都可以永存。

我發現即使對我的平凡生活來說,跟從基督也需要犧牲。我很喜歡這個經文給我的提醒,當我放下自己的喜好,背起我的十字架跟從耶穌時(馬太福音16章24節),祂也給了我永恆的保證。

4.這提醒我們福音是給每一個人的。

當時德國人還沒有自己語言的聖經翻譯本,因此他們依賴於天主教會的宗教教導和培訓。教會教導他們只有神父才能正確地閱讀和解釋聖經,然而路德認為,每個人都能擁有從上帝而來的信心和理解力。因此在晚年他花費了大量時間致力於新約的德語翻譯,使平民百姓也可以接觸到那改變人生命,又有權威的聖經。

在當今教會,我們不應該偏愛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有錢和漂亮的人,這些屬世的成功並非等同於屬靈成熟。聖靈內住在每一個信徒心裡,通過聖靈,我們能夠得見上帝。而凡信耶穌基督的人,都要被賦予屬靈的恩賜。

5.這提醒我們要依靠聖經。

在不同的時代,聖經的權威面臨著不同的挑戰。然而正確的回應始終如一。基督徒必須首先依賴上帝在聖經中的啟示,而不是教會領袖的異象或某個政治制度綱領。另一方面,基督徒們要能抵制誘惑,不把其它方式的宗教探索看做比聖經更重要。

路德說:「從改革一開始,我就禱告祈求上帝,我不要異夢,也不要異象,更不要祂差派天使,我只求祂賜我對祂話語,也就是聖經有正確的理解。因為只要有祂的話,我就知道自己是否行在祂的道路上,並且不會陷入任何錯誤或妄想。」

在當今世界的文化里,信徒們很容易覺得聖經已經無法說服這個不信的世代了,因此他們需要更新穎迷人的方法才能吸引人到耶穌這裡。但是這些方法卻擯棄了那最能指出人罪性、彰顯上帝榮耀以及講明福音的工具。正如宗教改革和基督教後來的歷史發展所啟發我們的,《聖經》才是真理的源泉,它是不可替代的,它的大能可以改變人心和整個世界。

參考文獻:

《文藝復興和新教改革》William R. Estep, 1986
《西方文明:思想、政治和社會》Marvin Perry et al., 2013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