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家庭關係

體會天父心

作者:雨恩, 馬來西亞
FullSizeRender
爸爸在購物中心開店做生意,因此我和弟弟從小就在店裡長大。兒時的回憶裏,最快樂的就是到百貨公司的玩具部去Window Shopping,意思就是只能看,不能買。長大以後,我和弟弟依然童心未泯,放假時還是喜歡回到玩具店,看看有什麼新玩意兒。弟弟常常會奔向樂高積木,而我則頭也不回地向芭比娃娃出發。和小時候一樣,看一看、玩一玩、按一按、聽一聽,然後心滿意足地踏上歸途,回到爸爸的店裡。

依稀記得小時候,總是會被大人誇讚,說我們很乖、很懂事,從來不會哭鬧說要買什麼玩具。實際上原因有二:第一,這樣在大庭廣眾哭鬧會引人側目,太丟爸媽臉,回去不被教訓一番才怪。其二,是因為愛爸媽,知道這樣一鬧,如果他們買不起或是覺得浪費,爸媽也會難過。我從小在店裡長大,看著店面逐年縮小,當然也對家裡的經濟狀況稍有擔憂。

所以,為了不讓爸媽難過;也不讓我們自己難過(避免受皮肉之苦),我們從來就沒有吵著要買任何東西。對我和弟弟來說,一切的需要,若是生活所需、合理的、不奢侈的,自然就會有。就像每次去超市,我們的默契就是把乳酸菌飲品放到購物車裡面,從來不會被爸媽拒絕。

回想到這裡,我突然想到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從中體會祂的心思。我是不是常會有對祂無理取鬧的時候?許多時候,我就像個會在大庭廣眾當著天父的面哭鬧,讓全世界知道我想要什麼的小孩。雖然有時外表看起來很安靜,內心卻在無聲地抗議,充滿埋怨、難過。有時,我會想,有什麼東西是上帝要給我,但是時間還沒到的呢?也許是一段情感、或是一個好的工作機會。其實我不需要一直吵鬧、一直撒嬌,這樣讓雙方都難過。因為上帝或許也會因為我不明白祂的心,不相信祂會為我預備最好的而難過呢!

天父的心,應該是要在祂的時間裡,給我們最好的(詩篇16篇5節)。

父母太縱容,孩子要風得風,就會揮霍無度。天父也一樣,若縱容我們,讓我們要什麼有什麼,我們就會被寵壞,成為自以為了不起的小皇帝。當然,祂不會忘記我們(以賽亞書49章15-16節),祂也深知我們一切的需要(馬太福音6章32節)。

讓我們一起體會天父的心,做個安靜順服的好孩子,耐心等待祂的供應吧!

為什麼有主同在的家庭是最好的

作者:陳明惠, 新加坡
Why-There’s-No-Better-Family-than-One-with-Christ1
我來自一個五口之家——爸爸、媽媽,兩個姐姐和我。我們一家人有時彼此鬧得很僵,有時散漫、有時懶惰、有時還很瘋狂,但是總體來說,我們是十分相愛的一家人。所以,『家』這個字眼總能觸及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每天踏入家門、投入家這個溫暖懷抱的那一刻,迎接我的是桌上美味的家常菜,對我而言,家是愛的本質,是舒適的代名詞。

雖然因為在海外工作的關係,我已經離開家將近兩年了,但是距離並沒有消磨我對父母和姐姐的感激,我依然珍惜家人之間的彼此支持。也多虧了美妙的現代科技,我動動手指就可以給家人發短信,這讓我覺得家人就像在身邊一樣。從家人那裡收到的每一張照片、每一段影片、每一條短信都是我的寶貝。沒有家人在身邊其實也很辛苦,但感謝上帝,祂給了我一個「大家庭」——我的親戚,我教會的朋友還有同事。

但是正如我們大部分人知道的那樣,家庭其實並不是完美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跟兄弟姐妹為了雞毛蒜皮的蠢事爭吵不停,當然,有時我們還比較容易發脾氣,說話很衝……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會經歷的。但是很感恩的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學著對這些不愉快的事一笑了之,我們彼此原諒,繼續結伴前行。有人雖然知道你所有的缺點,但還是一樣無條件地愛你,這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嗎?

有一天,當我站在飯廳裡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了多年以來一直高高懸掛在飯廳正中間的那塊匾。匾上寫著:「基督是這家之主;吃飯時看不見的客人;對話中安靜的聆聽者。」(Christ is the Head of this house; the unseen Guest at every meal; the silent Listener to every conversation.)

在我們每一個家庭當中,基督都與我們同在,並且祂比任何一個家人都更親近我們。基督耶穌完美地詮釋了我們在家庭中的每一個角色:祂像一個完美的母親,給予孩子照顧和關愛;祂像一個完美的父親,供養並管教孩子;祂像一個完美的姐姐,善解人意而值得信賴;我確信,祂也像一個完美的哥哥,保護弟弟妹妹並且是個非常好的玩伴。

雖然有人曾說我家看起來「挺完美」,但實際上我們家離『完美』還差十萬八千里呢,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不住地感恩,並且很自豪地說,這些年來都是基督的愛維繫著我們的家庭。畢竟,家怎能沒有愛?一個親密的家庭怎能沒有上帝的愛?就像聖經歌羅西書3章14節寫的那樣:「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當我回想自己的家庭,想到上帝是我們的一家之主時,我很感謝上帝讓我有幸成為祂的家庭中的一員。正如約翰福音1章12-13節所說:「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上帝生的。」

今天,在你的家中或者你身邊的人當中,有什麼是值得你感謝上帝的嗎?

家人,一直在那兒的家人
朋友,像家人一樣的朋友
教會,像家一樣的教會
家,無需多言的家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爸爸,想說愛你不容易

The-Struggle-To-Love-My-Dad

作者:柯雄偉, 新加坡

不管是在成長階段,還是在叛逆的青春期,在我的記憶裡,爸爸都沒有在我的生命中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總是忙於工作,為了照顧家庭而努力謀生。當時我無法理解他為什麼總不能陪伴家人。我大概是尊敬他的,但是我不愛他。

當然,我們之間並不是只有爭吵。事實上,我們也度過了一些很美好的時光,比如一家人一起出去吃晚餐或者在節日或假日期間拜訪親戚。

但是每當我們爭吵的時候,那些美好時光背後隱藏的怨恨便不斷湧出。我們常常因著各樣的事情爭吵:我糟糕的學習成績,我做不到他要求的最簡單的事情,他不理解我,他對我說一些傷人的話。結果,我和爸爸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爸爸五十多歲的時候被診斷出患了癌症,而且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晚期。隨後半年,他尋求專家的治療,但並沒有效果。無奈之下,他只好聽天由命。然而,即便到了那個時候,我仍然對他漠不關心。表面看起來沒什麼,但實際上我內心的苦毒不斷蔓延,我對他沒有多少同情可言。

爸爸接受化療幾個月後就過世了。然而,無論是為他守夜的時候還是在葬禮上,我都沒有流一滴淚。

爸爸的葬禮結束一周後,我搭乘公車,上車時看到人們跟身邊的朋友聊天。我找了個位置坐下來,忽然想起爸爸以前常常坐在我旁邊:他的笑聲,他的幽默,他的話語,他的笑容,還有我們在餐桌旁度過的時光。不知不覺,我的臉頰已經濕了。我立即下車,坐在路邊哭了起來,這是爸爸去世後我第一次哭。我為失去爸爸而哭泣,突然意識到自己永遠都看不到他了。

那天晚上,我告訴媽媽回家路上發生的事情。她告訴我,爸爸曾笨拙地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彌補那些我成長期間遺失的時光。他努力讓自己融入我感興趣的事情中,但是我固執地認為他在干預我的事情,而不明白那實際上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

直到今天,有關爸爸的回憶一直伴隨著我。我還記得他以前對我說的話,儘管當時的我認為那些話沒有任何意義或者只是『垃圾』。現在我才發現,憤怒是我和爸爸的關係之間的障礙,讓我忽視了爸爸為我所作的努力,以致過於傲慢地回應他。我沒有做到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26節中所說的:「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也許我永遠都無法見到爸爸了,因為他去世時還沒有相信耶穌。但是如果上帝願意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想對爸爸說:『我愛你,爸爸。』這是他在世時我沒能說出口的話。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