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有人在疫情中學會做飯,我在疫情中學會接納(有聲中文)

 

作者:聖夏,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在外上學的時候,在我所屬的教會中,有各種各樣的安排:團契,門徒栽培,各樣的訓練課程,還有教會禮拜。豐富的教會活動,讓我覺得信仰的過程,似乎就是被這樣安排滿了。當然在這幾年的學習訓練中,我的確有成長,有改變。只是有些真相,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不知道我還要等多久才發現。

因著疫情而休學在家的這半年,我無法再參與各樣的聚會,就連最基本的禮拜也不能去。當我的生活節奏突然被打亂,我開始陷入到恐慌,在上帝面前也沒有辦法安靜下來。那時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席捲網路,很多人都在兩難之間,我也是。直到有一天,心裡有聲音對自己說,是時候要做選擇了,是選擇繼續沉浸在恐慌中,還是靜下心來尋求上帝。這是我信主之後,第一次真正迴轉向祂。

很多人說:2020年被按了暫停鍵,經濟跌停,飛機停飛,許多人被限制在家無計可施。但我想說,上帝並沒有停止祂的工作。

「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列王記下19章27節)

 

在家的那段時間,我為自己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我會在靈修之前,隨手記錄下我的心情;然後再去看聖經,寫下所領受的。然而有時我的靈修筆記過於凌亂,連自己都不想再翻閱。就這樣我差不多寫了一個月的靈修筆記,但是從來沒有再回去看過。有一天,我在靈修的時候,突然想看看之前的筆記。我看了一個多小時,像是在看故事書——我和上帝之間的故事。我看到了自己的喜怒哀樂,我也看到了上帝在當時給我的回應和陪伴,但是那時的我並不知道。有些時候我甚至還在抱怨,抱怨祂不聽我的禱告。我亦看到了祂的心碎,因為祂明明就在我身邊,我卻喊著說祂根本不在。腦海里不斷閃過那些熟悉的片段,再去回憶的時候,發現原來祂一直都在。

其中我寫了一段困擾了我很多年的問題,就是18歲那年在處理人際關係上面出現了重大「失誤」。我總是會想,如果當時我若沒有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沒有那麼自卑和虛偽,會不會我現在過得是另一種生活?我無數次想回到過去,重新做決定。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會責備自己,然後選擇逃避。但是這次我卻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上帝對我說:「你辛苦了,你做到了那時候你能做得最好的決定,雖然結果沒有那麼令你滿意,但你儘力了。」

當我聽到這些的時候,我知道我被接納了。我意識到是因為我的驕傲,讓我認為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但是當結果不符合我的期望時,我不想承認自己是會犯錯的,是沒有能力的。我總是想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肯定能做得更好,因為我無法接納現在的自己,導致我一直在苦毒中。我也發現自己在團契生活中,有很多不能接納自己和別人的地方,我總是會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和弟兄姐妹們,從來沒有想過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大家已經儘力了,而我只是過度關注結果是不是合自己心意。我感謝上帝讓我看到這一點,讓我明白什麼是愛,什麼是接納。當我再想要按自己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和別人的時候,我要時時想起,再給自己和其他人多一些時間,因為我要信靠、效法上帝,像祂等待接納我一樣。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哥林多前書13章1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同坐席

《花木蘭》:讓愛消除疑惑

 

作者:欣怡,馬來西亞

*封面和文中圖片出自豆瓣電影

 

《花木蘭》從動畫卡通,多版連續劇至今年由劉亦菲扮演的電影版本,每一部都有它的經典與感動。

 

2020年,意想不到的一年,更是多變的一年。而這齣電影《花木蘭》更是波及至9月份才上映。此外,因著許多的因素,大多影評認為這部電影差強人意。

 

我個人的觀後感是雖然整部電影里少了點緊湊的節奏與震撼的高潮情節,但帥氣的武打場面還是讓人意猶未盡,尤其是主角那倒掛金鉤式的腿腳功夫。

 

花木蘭成長的世代,性別歧視甚大,女性更是被許許多多的教條與約束所捆綁。在成長過程中,花木蘭慢慢地認知自己的才能,也不斷地努力尋求自我及他人的認同。但身為女兒身,註定了她有天還是需要回歸家庭,相夫教子,為家族帶來榮耀。

 

代父從軍,隱藏了自己的身份。花木蘭逐漸地陷入迷惘中。無可否認,她的武功超群,心思縝密,不輸熱血男兒。但女巫的出現,帶給了花木蘭質疑與挫敗,徹底瓦解了憧憬。

 

花木蘭清醒了。她意識到如何被質疑、打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站起來並回歸原來的身份——那充滿無限可能的花木蘭。

 

她,成功了。花木蘭解救了自己的戰友。同時也勇於面對與承擔女扮男裝的後果。雖然被驅逐,也被女巫誘惑結盟,但花木蘭清楚曉得自己身為士兵及需要完成的任務,帶著初心繼續前行。

 

有一幕非常觸動我的心,講述了花木蘭與隊友在營救皇帝前一夜的交心。雖然木蘭口頭上不斷地安慰鼓勵戰友,但她的內心是有所懼怕的。那又是什麼因素鼓舞了她,並堅定了她的內心呢?那就是愛。

 

花木蘭愛的對象包括了養育她的家人、成長的土地及一起並肩同行的戰友。而這份愛更轉化為了忠、勇、真及孝。她接收了這股力量,去拼搏奮戰,最終完成了使命,保衛國家,榮耀家族。

 

這讓我想到,當我們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成為那個真正的自己時,我們就能很好的發揮上帝已給我們的恩賜才幹。我們是上帝的寶貝孩子,是按著祂的形象所造。上帝渴望我們與祂親近邂逅,在祂懷抱里享受祂早已安排的奇妙計劃,並期待我們去接收祂賦予我們的產業,進入我們的使命。而這其中可以幫助化解一切疑惑的一個不變事實是:上帝非常非常愛我們。

「上帝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上帝裡面,上帝也住在他裡面。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祂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約翰1書4章16-18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原來我不是聖人,而是罪人(有聲中文)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你是否想過,如果耶穌今天活在我們中間,祂會經常和誰來往?我們會驚訝地看到祂常常與哪些 「圈外人」 在一起?誰會是現代版的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哪些會是耶穌會以憐憫之心注意到的時運不濟、被遺忘、生病和被拋棄的人?

耶穌所做的事情與我們預期的完全不同。我永遠不會忘記某一個下午,祂看似不同尋常的做事方式讓我停下來思考。

我在讀路加福音第7章,其中講到耶穌與法利賽人西門和「有罪的女人」的故事。在西門家中用餐時,那個女人來到耶穌面前,用眼淚濕了祂的腳,用頭髮擦乾,並用香膏抹上。西門非常震驚,心裡想:「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路加福音7章39節)。耶穌指出了西門心中暗自的論斷,並為女人的行為正了名。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熟悉的故事。我之前就讀過。但是這次我被一個不可否認的認識觸動了:如果我是這個故事中的一人,那無疑會是西門。我很羞愧,我知道我也會很驕傲地瞧不起那個女人,並驚訝於耶穌竟然允許她那的些舉動。我會背靠我的優越感和我所謂的「義」來論斷這個女人,即便只是在我的腦海里。

我一生中大部分時候都是個「好人」。我遵守規則。

我說著正確的話,做著對的事情。我從在母腹以來,就開始去教會聚會了。我相信我像西門一樣是「圈內人」。我以為這些使我成為了義人。但是在我閱讀路加福音7章的那天下午,聖靈讓我明白我作為「教會人」的身份其實一文不值。相反,我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卻鞏固了我在罪人中的地位。真是當頭一棒!

至少可以說,這令人沮喪。我非常確定自己是一個「圈內人」,我做著我認為上帝想讓我做的事情,認為自己是公義和聖潔的。然而,我沒有意識到自己離基督的思維方式有多遠——祂謙卑服侍人並注意到那些被忽視之人。而我,卻像我們在新約中讀到的許多法利賽人一樣,不知道自己錯得多厲害。我完全不像耶穌。我甚至還不如那個有罪的女人,她被寬恕並深愛著(路加福音7章47節)。而我看起來像西門。

 

耶穌激進的待人方式沒有消失

在過去的七年中,我負責教授的一本書是《使徒行傳》。毫無疑問,它已然成為我最愛的一本書。我在使徒行傳中看到的是耶穌與世界截然相反的國度的延續。令人震驚的是,祂的福音在繼續傳講給「圈外人」,而非那些看似神聖的大英雄們,也不是富人和皇室們。例如,腓利與一個在猶太傳統中被認為是不潔的太監說話。彼得住在製革工人那裡,而製革工人是處理動物死屍和血的。他肯定會被認為是「不潔的」。如果我們從公關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們會認為耶穌的門徒們把一切都搞砸了。但是,我們真是大錯特錯了!

這讓我覺得很扎心。我必須承認,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走進過「教會圈」之外的圈子。

我的朋友,同事,家人——似乎都存在於這個「教會泡泡」之中。我思考得越多,就越意識到,如果耶穌活在當今的世界中,祂會與「罪人」在一起——妓女、毒販、撒謊者、盜賊和謀殺犯們。祂說醫生不是為了健康的人來的,而是為了病人而來(馬可福音2章17節)。而我是如何在頭腦中對這些人進行論斷的?我真是大錯特錯了!我想耶穌會說這些人的罪都被赦免了,因此他們也可以有很多的愛。

 

保持正確的姿態

我也因此變得謙卑下來,因為如果我想開始與這些人交往並認識他們,我會不自覺開始想我能為他們做什麼、能給他們什麼或者教他們什麼。即使在我作為老師去教課時,我也能看到這一點。我想幫他們解決問題,並以最好的方式啟發他們。但是,如果我把自己優越的態度代入任何的人際關係,就好像別人應該為我給他們的幫助而感謝我一樣,那麼我就又如那晚在餐桌旁坐著的西門一樣可惡了。

相反,當我來到與我不同的人中時,我非常有信心,我應該做的是看、聽、問一些問題和做他們的朋友。

我覺得我可能會發現,這些「圈外人」比起我要教給他們的東西反而有更多的可以教我。我一直在向我的學生們學習:他們的觀點,他們的意願,好奇心,對公義的渴慕等等。噢,在走出自我和我的泡泡以及所謂的「更加公義」的自我設定之後,我將有多大的收穫呀!主啊,請原諒我曾經因著自己的宗教血統,而以為自己更優等。

感恩的是,通過《路加福音》7章中的這個故事,聖靈讓我看到我內心的剛硬和缺乏同情心。但也因著恩典,祂並沒有離棄我,讓我獨自羞愧。

在路加福音7章40-47節中,我看到耶穌對西門的憐憫。因著西門的舉止和想法,以及他如何論斷了他人,他理應受到羞辱。然而,耶穌並沒有羞辱他,而是通過講故事來教導他。西門,這個和他所論斷的女人一樣的罪人,並沒有被耶穌遺忘。對於耶穌來說,他的靈魂同樣重要。為此,作為西門的同類,我感到又愧疚又感恩。

 

耶穌,你真好!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喪屍小孩也需要愛

作者:葉玲君,台灣

 

最近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在Netflix熱播完結,此劇引發廣泛討論。劇中女主角高文英是一個才貌雙全的暢銷童話書作家,卻因小時候母親對她的情感虐待產生性格偏差。之後又因母親的意外離開,導致從小到大反覆夢見變成鬼魂的媽媽在夢中繼續對她進行感情勒索,導致她日常生活中無法與正常人好好溝通,常常情緒失控,惹出一連串的麻煩,甚至重創自己的事業。男主角文鋼太,因小時候母親過早離世,一肩扛起照顧自閉症哥哥的重責大任。多年來的委曲求全,導致男主角性格極其忍耐,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任何破事都自己背黑鍋,一直不停地被解僱,再換工作;一邊照顧被蝴蝶噩夢纏身的哥哥,一邊想盡辦法維持家計,又一邊製造假象替哥哥罩一個安全網。就在最新一次的換新工作的契機,他和小時候的朋友——女主角相遇,還被女主角取了一個叫「安全插銷」的可笑又貼切的外號。

 

劇情的主要取景點是在一家男主角新工作的精神病院里。那裡的醫護人員和患者 基本上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而男女主角也在那所精神病院激發了各式各樣奇葩事件,之後竟然發現對方就是小時候相互喜歡的人。其中一個關鍵劇情是女主角新出爐的童話書「喪屍小孩」。書中所描繪的是一個自出生起就不帶情感,只會吃的孩子,由媽媽一直偷鄰居村民養的動物來給他吃把他養大。直到有一天因為天災,村裡的人被迫遷離,並且把動物也一起帶離。然而媽媽無法光明正大地帶著喪屍孩子逃離,於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竟然一點一點砍下自己的四肢來餵給自己的喪屍小孩吃。最終媽媽失去所有的四肢,只能讓孩子撲到自己懷裡把自己吃了。媽媽即將死亡的那刻,在媽媽懷裡的喪屍小孩突然開口叫了她媽媽,並說「好溫暖」。書中所探討的「食物與親情哪一個比較重要」的寓意沒有被文學界所採納,反而反饋集中在書中內容太過血腥,不適合給孩童閱讀。然而這一本書卻意外地讓男、女主角相互了解對方從幼年時期就開始背負的傷痛,從而激發出對對方的愛憐與情感。就在一連串的事件下,男女主角最後確定彼此的心意,開著一台醫院院長所贈送的旅行車重新出發。此劇可以算是王子和公主開始新的幸福的黑暗童話故事。

 

我想此劇能如此受歡迎必然有很多成功元素的結合。除了俊男美女的強強組合外,加上劇情編排有趣、不單板,最主要能深深吸引觀眾的眼球的一點就在於編劇深刻掌握了「不管是誰都需要被愛」這一個普世大願望。說實在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卑劣謊言的世代,大部分的人都背負著一連串的傷痛,渴望著自己也能像劇中主角們一樣苦盡甘來,最後獲得真愛,能被照顧、被疼惜、被接受、被尊重……但現實是,很多時候就算是生養我們的父母也未必能做到。故此我們感覺被忽略、被傷害、被誤會、被轄制……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像男主角一樣戴著微笑的面具,來掩蓋面具下自己那個滿是創傷愁苦的內心,努力掙扎地背負著責任來活下去。又有很多的人,像女主角一樣因為某些原因被傷透心,失去對人的一切信任,靠著闖禍來體會自己依然活在世界上的「價值」。其實在某些程度上我們都是男女主角,帶著過去的傷痛,努力地活著,希望有一天有個英雄般的人物會來拯救我們,解除已久的束縛,從此能開心、了無痛苦地活著。但事實上,這樣苛求的想法是不能夠在世人身上完全得著體現的。台灣有句俗話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唯有我們那永不改變的慈愛上帝,才能做到幫助我們重新站立,使我們能夠忘記背後所發生的一切傷心事,努力朝著面前祂所喜悅的標杆直跑。就如約翰一書4章18-19節所說:「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

 

希望每一位讀者,能認識並靠著主耶穌基督的愛、救恩和恩典,把自己的過去攜帶已久的懼怕除去,得到來自上帝完全且無瑕疵的愛,進而有著勇氣奔向祂為我們譜寫的全新篇章。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