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新的樣式

一起「復活節」的5種方式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你會跟我一起「復活節」嗎?

那天,我女兒一直待在我母親那裡,我聽說她們已經開始準備復活節裝飾了。當我去接她時,她抱著滿籃子的雞蛋,可愛又期盼地看著我:「媽媽,你會和我一起複活節嗎?」

一開始,孩子的語法錯誤把我逗笑了。但過了一會兒,我意識到她的話有深刻的意義。

復活節是一個動詞。至少它應該是。復活節,是每年我們特地用來慶祝耶穌復活的節日。但我們要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來「(過)復活節」呢?

 

歡迎祂

當耶穌在祂被釘十字架之前的那個周日到達耶路撒冷時,人們多麼歡迎祂,紛紛將自己的外套和棕櫚枝鋪在地上。他們知道這個進城來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所以他們大聲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馬太福音21章8-9節)。

我們稱這一天為棕櫚主日。在教會,我們常常會以喜悅歡欣的敬拜讚美來慶祝這個日子。這一天,我們不僅記念耶穌榮入耶路撒冷,也尋求祂對我們生命的指引和帶領。這一天,我們歡迎耶穌,調整自己的心,與祂一致。

我最近就把自己生命中的各種角色、重要的人際關係和我經常參與的事項一一列出來。我一項一項地查看,禱告歡迎耶穌來到我的這些角色、關係和事項中。雖然,我知道祂已經存在於這些地方,畢竟祂是無處不在的上帝,但這個過程是為了讓我主動地邀請和歡迎祂,並再次宣告,在這些領域祂才是真正掌權的那個。

這是我對主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的方式。

這麼做並非易事。當我歡迎耶穌進入我的家庭、婚姻、作為母親的角色、我的教室、友誼、生命中的偶像和堅固營壘時,我意識到祂的到來必定需要我在這些領域做出改變。主不可能與謊言、焦慮和堅固營壘同在。歡迎主的過程需要我們堅信祂比一切都更寶貴。在今年的復活節,無論付上什麼代價,讓我們都歡迎基督來做王掌權吧。

 

記念祂

在耶穌釘十字架之前的那個晚上,祂與門徒們一起慶祝了逾越節——記念上帝如何將以色列人領出埃及的節日。在那頓晚餐中,耶穌設立了我們熟知的主的晚餐(聖餐)。當祂和門徒們一起坐在桌子旁時,祂掰開了一塊餅,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祂又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章19-20節)。

在我看來,耶穌所說的「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這行字巨大而醒目。祂要我們通過吃餅和喝杯來記念祂的犧牲。這要成為今年我們「復活節」的一部分。當我們吃了餅喝了杯之後,我們就把自己交給了祂。我們就是在說:「我們想要把自己交給你。我們希望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們將會與祂一起受苦,但這也同樣意味著作為祂的孩子,我們的未來是確定的——我們將會與祂一同復活。

在今年的受難周,當你領受主的晚餐時,請以此來記念耶穌做出的犧牲。

 

為祂哀痛

在逾越節那周的周五,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經過幾個小時的掙扎後,祂喊道:「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加福音23章46節),然後祂的氣就斷了。馬太告訴我們耶穌死的時候發生了地震(馬太福音27章51節),我們也在經文中讀到當天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天都是黑的(路加福音23章44-45節)。

你能想像當時站在十字架下會感到多麼壓抑嗎?在一片黑暗中經歷地震是怎樣的感受?親眼見證罪和羞恥對世界造成的巨大破壞是怎樣的感覺?所有這些都說明了那一天發生的事是多麼沉重。上帝的獨生愛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天父上帝離棄了祂的兒子。這似乎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我們要如何進入這種哀痛?我們怎樣才能體會到那天的事件所帶來的沉重?我認為很明顯,答案並非是我們喜歡的——我們需要沉浸在其中。不要急於讓這一天過去,更不要直接跳到星期天。我們需要安靜地沉浸在受難日一會兒,我們不僅要為耶穌的死哀痛,還要為把祂釘上十架的我們的罪哀傷。

我們需要求上帝幫助我們儘可能的去理解祂為我們所做的犧牲有多大,失去愛子有多沉重以及這個世界在星期五的恥辱有多大。所以我們要哀痛。為整個世界的恥辱和罪而哀痛,也為我們與上帝的隔絕而哀痛。但請放心,這個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畫上句號…..

 

等候祂

你能想像耶穌毫無聲息地躺在墳墓里的那個周六是怎樣的嗎?門徒們是否絕望地認為他們一直都跟錯了人呢?會不會有幾個因著聖靈的帶領,開始把耶穌所有的教導串連起來,並滿懷希望地等候祂的復活?

介於受難周五和復活主日之間的尷尬周六不應該被我們一掠而過。耶穌死了之後,祂的一些門徒感到無比絕望。然而我們知道周日即將來臨,耶穌會復活。過渡時期並不容易。但願意在這緊張的情形中等候,表明了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掌權者。

就像上面的哀痛階段一樣,讓我們不要急於度過這一天。如果沒有周六的不安,也就不會有周日的喜悅。

今天,我們要如何等待基督呢?我們當然是要在復活節這一周等候祂,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需要。也許我們現在正處於所遇之事的中間狀態。我們需要在什麼事情上學習等候?需要用哪種方式面對這種不確定的狀態呢?在等候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依靠基督呢?我們在等候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基督徒,最終我們等待的是上帝國度的完全來臨。我們等待耶穌再來並將一切都更新,罪惡不再在世界掌權。所以,在等待中,我們將目光鎖定周日……

 

因祂歡喜

周日早上,復活的耶穌出現在祂的朋友、家人和門徒面前。墳墓不能禁錮祂。祂直面死亡並戰勝了它。祂承受了上帝因我們的罪和恥辱而產生的憤怒,並完全為我們贖了罪。

你能想像嗎?這一天,所有的悲傷和絕望都不再有了,我們最可怕的噩夢證實並不是真的。門徒那麼懷念耶穌並渴望得見祂,而現在祂就以肉身出現在他們面前。祂確實是祂自己所說的那個人。祂是那個大家一直都在等候的救贖主,為了祂的榮耀來拯救祂的子民脫離罪惡!我們無法付的債,祂已經全部付清!祂讓我們能夠認識祂並永遠與祂同住!罪不能再將我們與我們的君王分開,因此復活節周日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一天!

今年的復活節,讓我們深深地享受在因基督的復活而帶來的滿溢喜樂中吧。讓我們大聲而驕傲地來歌頌祂。讓我們張開雙臂,接受祂的寬恕、恩典和良善。讓我們在基督里擁抱我們的弟兄姐妹,並與全世界的教會一同宣告祂已經復活了!祂確實復活了!奧古斯丁在他對《詩篇》的解讀中說得最好:「我們是復活節族人,而哈利路亞就是我們的族歌!」

我的朋友,今年你要一起「復活節」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靈修特輯| 復活節于我的意義(有聲中文)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馬太福音8章17節)

12年前,當我面對「受浸」的決定時,內心感到非常忐忑。因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熟聖經,也不夠完全。可是牧師對我說:「只要你願意讓上帝改變你,耶穌便可以幫助你。因為人是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成為完全人的。」就這樣,我便決定在那年的復活節受浸,學習在基督里,成為一個祂喜悅的人!

受浸後的初期,我的生命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開始去教會及禱告,但仍不太熱衷於讀經。後來,上帝帶領我來到加拿大。新環境的挑戰讓我驚訝於祂的幫助。我內心逐漸謙卑下來,開始喜愛讀聖經,並參加查經班及小組。

讀到福音書,我發現主耶穌是滿有慈愛的救主。祂本是上帝的愛子,滿有權柄能力,竟親臨世上,體恤人的苦澀及艱難!祂在世的33年半,不斷醫冶病人,呼召罪人、傳福音,教導門徒……有時到了晚上,仍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祂都憐憫人的需要,徹夜冶好他們,直至最後走上十字架,為我們的罪付上了代價。主耶穌基督完全的付出,最終接管了我們的「無能為力」!

因此,復活節對我的意義,是誠實面對自己,依靠基督,活出更有力量的人生!以往,我比較自我,只顧與自己喜歡的人交往,常常忽略身邊有需要的人。如今,聖靈在我裡面,常提醒我坐而起行,都要為有需要的人服侍!在主里溫柔順服,我曾是滿有掙扎的。但今天,我終於明白,活出一個有呼召的人生,才是天父給予我最奇妙的福份!

不但如此,這些年來,我也探索到更多大自然的創造——一望無際,悅目和諧,供人休憩享用。這提醒著我,人本應抓著良機,發揮自己應有的功能,克服生活中的煩擾。回想12年前,牧者語重心長的勸勉,歷歷在目。感謝上帝,今天我真的經歴到,主耶穌基督的帶領及幫助!

那麼你呢?你對復活節,是否有獨特的感受呢?希望借著這個日子,每人都用自己恩典的音符,編成一篇動人的樂章,在大自然中榮耀上帝!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上帝能使用我的痛苦經歷祝福他人(有聲中文)

作者:Jefferson,新加坡

翻譯:Helle Cheng,香港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幾周前,我在教會的查經小組與弟兄姊妹們一起閱讀華理克的著作《標竿人生》。書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你人生的各種經歷中,痛苦的經歷往往是上帝在你未來的事工中使用最多的。你的每一個傷痛都不是白費的!事實上,你最有影響力的事工極有可能源自你最深的痛苦。(此處是華理克的原話。)

這段文字直擊我心。我回想起上帝如何使用我剛度過的一段痛苦經歷與我一位未信主的同事打開了話題。

就在那之前的幾天,我教會的一個好朋友指出了我對他人的漠視。他指出,我時常只看重自己的需要高過他的,這讓他感到很受傷,而我一些其他朋友也有同感。例如,即使知道朋友已經非常疲憊需要休息,我卻仍然堅持拉著他們陪我吃飯。

朋友指出我的不是後,我很快向他道了歉,但心底里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

「他說的是真的嗎?我真的如他描述那樣自私嗎?」

這些問題困擾我多日,因為他口中的我,與我自認為的我差距甚遠。

我繼續閱讀《標竿人生》,書中關於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章8-11節中的經歷記述大大安慰了我。保羅記述了他在小亞細亞事奉時遇上的種種困難,而這樣的經歷提醒他要全心全意地信靠上帝。

華理克用下面這段話回應了這段經文:「你必須願意敞開心房與人分享你的痛苦經歷,上帝才可能使用它來祝福別人。你必須不再遮掩,而是坦承自己的錯誤、失敗和恐懼……保羅深明這點,所以他坦然面對自己灰心失意的日子。」

這番話責備了我的心。受批評向來不是件令人舒服的事兒。雖然批評時常是出自善意,讓我們能看到自己的過失並加以改正,但卻無可避免地會傷害到我們的感受。不過,我決定不去盯著傷害看,而是以開放的心接納朋友的批評。同時,我決定以後更加註意朋友的需要。

痛苦的經歷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上帝透過朋友對我的批評,使我看見自己從前忽視的罪。在我思想這件事時,詩篇139篇23-24節在我腦海浮現: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我意識到我一直都很自私,不太顧及身邊人的感受。雖然被批評不好受,但我為此心存感恩,因為它不光再次提醒我自己是個罪人,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上帝的救恩是多美好,因此我才能夠過順服的生活。

 

上帝如何使用我的經歷祝福他人

事發後幾個星期,上帝給我機會與一位未信主的同事分享這次經歷。

在吃過午飯後,我們走在回辦公室的路上,這位同事問起我對他的看法。回答前,我決定探究一下為何他會突然問我這個問題。

顯易而見,他被一個朋友狠狠地批評了。聽過他的分享後,我決定向他講述自己被批評的經歷——朋友的指摘如何幫我更了解自己,而上帝又怎樣助我與朋友冰釋前嫌。

那位同事一直全神貫注地聽著,直至我談到如何與朋友重修舊好時,他打斷我說他並不信主,也不信我能與朋友和好是靠上帝的幫助。

縱使他很快轉到新的話題,但我確定我的分享對他有所影響。雖然他還未願意敞開心房談及上帝,但我相信上帝已透過我,向他展現祂的慈愛。

華理克在《標竿人生》中寫道:「有誰比一個戰勝了(嗜酒的)惡魔而重獲自由的人更適合幫助嗜酒者呢?」我們可以成為上帝的僕人,去幫助那些與我們面對同樣爭扎的人。

我明白了我們經受的所有苦難都有意義。雖然我們感到上帝似乎是在責打我們,但祂的旨意高過我們的意念。祂會成為我們痛苦中的安慰。

當我們認罪悔改時,上帝會原諒我們並借著我們完成祂的工作。

當我們看到一些人正面臨著和自己的痛苦經歷類似的情況,就去找機會與他們分享上帝的愛吧。透過我們真實的分享上帝如何帶我們走出軟弱,他們將會認識我們的上帝。

假如你正經歷痛苦,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夠鼓勵你。上帝從未應許我們在今生不會受苦流淚,但祂應許了使用仍會犯罪的我們,並應許醫治和安慰我們。祂也會透過這些痛苦經歷,彰顯祂的聖名,祝福我們身邊的人。

「你們如今要知道,我,唯有我是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申命記 32章39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4月圖文特輯| 今天試著這樣禱告…..

繪圖設計:Vinsensia Novi (@enceen)

文字內容改變自文章《當我改變自己的禱告後,生命從此大不同》

當我們禱告時,我們常常有很多訴求,並希望上帝能夠按照我們所求的成就。然而,聖經提醒我們,「萬物都是祂的僕役」(詩篇119篇91節);「我們是為了祂的榮耀而創造的」(以賽亞書43章7節);「祂拯救我們是為要我們行善」(以弗所書2章10節)。上帝才是我們生命的所有者——祂才是主角。

因此,在禱告時,讓我們不要再像對僕人一樣地使喚上帝,而是以祂為我們的主!創造我們的主知道什麼才是我們最需要的,祂會按照祂的計劃回應我們每一個禱告。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