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服侍

上帝,不是你呼召我的嗎?(有聲中文)

作者:Ashleigh Pelto,美國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十年前,即將高中畢業的我,在即將去坐落在密歇根州西部茫茫玉米地上的一所公立大學就讀時,我就設定好了自己的人生計劃:抓緊讀完大學,然後搬去紐約,成為蘭登書屋(Random House )的圖書編輯,在市中心的一間小公寓里過著懷舊且精緻的生活。

客觀地說,這個計劃問題很多,最主要的是:它是我為自己制定的計劃。當18歲的我,幻想著以閱讀謀生計時,上帝正以超乎我想像的方式在我心裡動工。

大約在高中畢業的時候,我認識到人口販賣的存在。感覺自己好像一隻城郊的井底之蛙,突然發現有些人正被殘酷的虐待剝削,著實震驚不已。我感覺到正面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願意再退回到無知和安全「井」里。有些人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正深陷於痛苦之中,我有什麼權利把目光移開,假裝它不存在?

去上大學的時候,我對自己富有魅力的編輯生涯依然熱誠。不過抗擊不公不義的種子已經在我心裡扎了根,這團小小的火焰在燃燒,我無法忽視,並開始挑旺它。我加入了一個致力於提高人們對人口販賣認識的學生團體。我們受邀觀看由Exodus Cry製作的紀錄片《喪盡天良:販賣靈魂的商人(Nefarious: Merchant of Souls)》,了解性交易如何將它骯髒的觸角伸入世界各地。看到一半時,上帝徹底破碎了我的心。

到現在每個情節都歷歷在目。當播放到人販子席捲整個柬埔寨貧民區,強迫父母交出自己的孩子去賣淫時,我聽到自己內心在吼叫:不!。我的心被撕裂了。開車回家後,我坐在車裡大哭,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痛。

我向上帝哭喊:「為什麼?你怎麼能讓這種事發生?」

而我在靈里知道,上帝也向我發出挑戰,「 你打算怎麼回應?」

於是,我一頭扎了下去,並孵化著一個新的「計劃」:我要去教書而不是去圖書出版,去芝加哥而不是紐約,不再是蘭登書屋,而是加入一個著名的對抗性剝削的非營利組織。這個計劃很明確:我一畢業,就會受雇於這個非營利組織,雖然我23歲初出茅廬,但會幫助領導他們的教育部門,我們會走進中學,教育普及廣大學生們關於人口販賣的現實。因此,畢業後,我滿懷信心地遞交了申請,焦急地等待著計劃的開始。

自然而然,他們沒有給我打電話。

我埋怨上帝:「 你既然呼召了我,為什麼又將我拒之門外?這不是你的旨意嗎?我不是在做你要我做的嗎?」

很明顯,我覺得上帝並不理解我的這個計劃。祂把對人口販賣的負擔放在了我的心上,帶領我獲得很多機會去了解和抗擊這個問題。可為什麼在我覺得應該做的工作上卻關了門?

幾個月之後,我坐在一個從未去過的教會裡,上帝透過當時講道所講的尼希米記來跟我說話。當尼希米聽到自己的國土荒涼時,他的心碎了,他哀哭,禁食,禱告(尼希米記1章3-4節),並等待上帝的指引。他等啊等啊,直到上帝的時間和環境臨到的時候,祂將完成任務的方法擺在尼希米面前,他毅然前行( 尼希米記2章3-9節)。上帝使用尼希米復興了這片土地。

上帝同樣破碎了我的心,我為打擊人口販賣以及在這上面我應該扮演的角色禁食禱告過。但一直以來,我滿腦子都是自己的計劃。我期待上帝配合我的時間表,按我的計劃安排一切。

我忘記了是上帝將這個負擔放在我心裡,只有把它放在祂的腳下,我才能找到解決它的成功之路。

於是,我將自己的計劃完全交託,並禁食,禱告,等待,再等待。在這個過程中,我在上帝為我開路的地方找到了喜樂:在中學教書,與很棒的學生們一起工作,和老朋友敘舊,參加青年事工,還遇見了我的真愛並嫁給了他。在等待的過程中,上帝開始將祂引導我走的路指示給我。

記得在上大學一次旅行中,我遇到了一位剛從法學院畢業的學生和一位致力於用法律手段打擊人口販賣的法官,從他們那裡,我第一次了解到可以通過法律對付人口販賣問題。畢業幾個月後,我參加了密歇根州一位參議員舉辦的研討會,討論一系列人口販運法案,她與人口販運倖存者和非營利組織領導人正共同努力將其納入法律。我得知密歇根大學法學院有一個研究人口販賣問題的部門,專門幫助法學院的學生學習如何有效地通過法律途徑幫助人口販賣受害者,這促使我最終決定申請法學院,並將此領域列為首選。

我從沒想過要當律師。當我回想這些年來上帝在我心裡一路播下的種子時,我清楚地意識到這是祂的計劃。這一次,在走上這條新路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尋求祂。在預備LSAT( 法學院入學考試)、申請法學院、學習法律課程、考慮研究生工作的整個過程中,我不斷求問上帝:「這是你的意願嗎?這是你的帶領嗎?你要把我放在哪裡?」

這並不是我原先的計劃,但這是上帝的計劃,是上好的。今年秋天,求上帝帶領,如果我通過律師執照考試的話,我將進入一個兩年的項目,幫一個非營利組織拓展他們的法律服務範圍,以幫助人口販賣受害者。之後的安排,都在上帝手中。彌迦書6章8節提醒我,每當要開始新計劃時,要記得行公義, 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 與上帝同行,遵行唯一重要的計劃——祂的計劃。

*我的Equal Justice Works 項目由Jones Day Foundation and Procter & Gamble贊助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抑鬱,也可以服事上帝嗎?(有聲中文)

作者:Shawn Quah,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司布真?抑鬱症?

我第一次從牧師那裡聽說查爾斯·司布真,是在他分享司布真許多佈道中一些富有洞察力的名言的時候。當時,我記得我被這個佈道「巨人」深深震撼了,而我卻從來沒有想過像司布真這樣的人竟然會抑鬱。

直到一個朋友和我分享了這一點,我才開始看到這個信仰「巨人」的另一面。我想了解更多,所以我找到了一本書,是Zack Eswine《司布真的哀愁:苦於憂鬱症之人的實際盼望(Spurgeon』s Sorrows)》,這本書非常詳細地記錄了司布真的經歷。

司布真與抑鬱的鬥爭始於他22歲擔任一個大教堂的牧師時。有一次,當他在薩里花園音樂廳向數千人佈道時,一個惡作劇者喊道:「著火了!」這引起了一陣恐慌,會眾們爭先恐後地離開大樓,最終造成7人死亡,28人嚴重受傷。

這件事以後,司布真的精神狀態完全變了。

他的妻子蘇珊娜(Susannah)寫道:「我的愛人,他的痛苦是如此深重和強烈,以至於理智似乎在她的寶座上搖搖欲墜,我們有時擔心他再也不會佈道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司布真遭受了他所說的「無緣無故的抑鬱」。他曾經說過:「我的情緒低落到可以像孩子一樣不停地哭泣,但我卻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哭泣。」

雖然我無法想像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可能經歷了什麼,但我對抑鬱並不陌生。我最近經歷了一個極度孤獨的階段,我質問上帝關於我的單身,問祂「為什麼?」和 「什麼時候?」

所以,我越讀這本書,就越想知道司布真是如何度過他的抑鬱的,以及是否有什麼實用的技巧可以應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相反,我發現了一件令人驚奇的事——司布真雖然沒有找到醫治他的憂鬱症的方法,但他仍然在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裡(超過38年)走遍英國,透過講道來服侍上帝。

我認為自己在教堂里很活躍,既是一個小組的組長,也是一個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主要負責幫助年輕人與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有時,我覺得與抑鬱作鬥爭使我不值得擔任這樣的職務,因為我曾認為,我對我所帶領的年輕人將是一種負擔,而不是幫助。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向同工提到想退出服事。他們鼓勵我繼續服侍,但如果我真的想要退出,他們會尊重我的決定。

然而,司布真的一生向我表明,也許有另一種方式來看待我的抑鬱——不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缺陷的東西,而是讓我可以更深層次地體驗上帝的愛和信實的一種方式。

 

我並不孤單

「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 (希伯來書2章18節)。

在憂傷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當耶穌再來的時候,祂會使一切都好起來。雖然這是真的,也是我們都可以期待的現實,司布真卻邀請抑鬱症患者在一個我們不常想到的地方找到我們的救主——客西馬尼園。

對於司布真來說,這憂愁之園給我們描繪了 「抑鬱」的圖畫——耶穌在那裡對門徒說 「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馬太福音26章38節)。正因為如此,抑鬱症患者可以在耶穌的故事情節中找到一個休息的地方,知道祂曾經遭受過深深的痛苦和悲傷,幾乎要死。

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看待過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經歷,我常常只關注祂十字架之旅的其他方面。但讀了司布真的描述後,我對我的救主有了新的認識。它讓我看到,耶穌不僅為未來帶來了盼望,而且還帶來了此時此地的盼望。

正如希伯來書2章18節所提醒我們的,祂理解我們的痛苦和掙扎,因為祂自己已經面對了痛苦的所有層面。

知道了這一點,我開始更多有規律地祈禱。每當我感到沮喪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要相信基督與我同在——祂知道我的痛苦,我可以把所有的感覺交給祂。這幫助我度過了很多次我感到被擊垮的時候,特別是在工作或在教會服侍的時候,給了我繼續前進的力量。

 

邀請朋友加入你的旅程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

在《司布真的哀愁》一書中,Zack Eswine描述了司布真是如何用自然的方式使自己擺脫抑鬱的,比如大笑、安靜的時間和放鬆的假期。我發現這些建議非常有用,特別是我經常在感到沮喪時想什麼都不做或者在家睡覺。雖然這些都是很好的放鬆方式,司布真鼓勵我們積极參与各種可以以自然的方式幫我們提升情緒的活動。

我發現和我的朋友一起制定計劃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花時間享受彼此的陪伴,分享我們的掙扎並把這些掙扎以禱告帶到上帝面前(加拉太書6章2節 ),而不是獨自一人。即使我們沒有時間見面,可以給朋友發簡訊,知道有人陪伴我,這都在我抑鬱的時候給我帶來幫助。

 

依靠基督

「永生的上帝是你的居所,祂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申命記33章27節)。

司布真的一生為我樹立了依靠基督的榜樣,並給我希望——儘管我與抑鬱作鬥爭,這不會降低我對上帝子民服侍的成效。

事實上,我已經意識到,讓別人知道我的難處是沒有關係的,這樣我可以更多地依靠基督、祂的話語和祂所賜給我的團契。我知道祂是我的避難所,祂永遠的臂膀將帶著我度過今生的試煉,就像祂帶著司布真度過他的憂鬱症和一生的事工一樣。

如果你也在與抑鬱作鬥爭,我希望你會因基督為我們的旅程帶來希望的真理而得到安慰,並祈求上帝賜你恩典,保守你。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我披著為了上帝的羊皮,實則是一匹在實現自己理想生活的狼(有聲中文)

作者:馨寧,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被培養成努力改變命運的雞血生命,有目標有任務就會讓我很興奮,沒了目標就沒了追求。我活躍在各種比賽中,認為按著這個路子一步一步走下去我就能實現我的人生價值了——我要證明我自己,我要突破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還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我問別人一個問題,你希望你的人生是什麼樣的?小學生們的回答是:快樂、幸福;班主任的回答是:平安的一生。可我的回答就不一樣了,我要的是一個「輝煌」的人生。我現在都能想像到自己說這段話的時候,身後應該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大場面。是的,我想要一個輝煌的人生,有冒險的生活,有挑戰的衝刺,愛過該愛的人,走過該走的路,我不想要重複媽媽相夫教子的人生軌跡。

現在看著我過去的想法,心情有點複雜,該說我天真呢,還是該說我勇敢?

上大學後,我認識了上帝。那時的我覺得這位上帝似乎可以讓我的生命更加精彩!宣教、服事、奉獻、使命、殉道……哇,看到這些詞,我興奮極了,這不就是我想要的「精彩」人生嗎?又刺激又瘋狂。於是,我一股腦扎進了信仰裡面,整天想的是我要去積累天上的財寶,我與基督同釘在十字架上,諸如此類的雞血熱情,甚至有一瞬間,我連書都不想讀了,我覺得生命短暫,現在還在讀書,不是在浪費時間嗎?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狀態是有些不平衡,請千萬別學我。

在大學期間我對贏得生命很有負擔,我真的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事。於是,大學畢業後,我「悲壯」地拒絕了已經決定好,我夢寐以求的記者工作,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全職服事中。一開始服事時,我整個人極其興奮,心想著,我這就開始人生衝浪了!我終於成為一個同工了!這就是我想要的精彩!

我一直以為,當了同工,我的生命就該這樣精彩下去:成為一個忠心耿耿的信徒,做一個滿腔熱血的同工!

可是,才服事了半年,我就像皮球一樣,漏氣了。

在這個長長的春節假期,離開了屬靈的服事環境之後,我看到了自己真實的生命……

假期里,我看到央視主持人大賽,那是我曾經的夢想,然而我現在在哪裡?我以為我放棄在電視台的工作來追求服事上帝就能有精彩的人生,可是我現在的人生並不精彩,我軟弱無力,我對上帝沒有信心,對人沒有愛心,對未來也沒有盼望……我開始懷念未信主時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現在的自己卻連我是誰,我的上帝是誰都開始懷疑了。我懷疑我的放棄是否值得,我懷疑我是不是被自己打臉了!

我的狀態一落千丈,曾經那個熱情似火的我,現在就像一條奄奄一息的死魚似的,沒有力氣掙扎,也不知道該為什麼掙扎。過去那些爭戰的瞬間都被自己歸結為「自我安慰」,你看我吧,真是糟糕極了。

昨天,有位肢體打電話關心我,也安慰我說上帝要在我身上做善工。他鼓勵我建立敬拜的祭壇,與主連接。道理我都知道,主恩的滋味我也嘗過,但此刻的我就是沒有去親近上帝的力量。然而這位弟兄告訴我意志上要決定,並分享他得勝的見證。我聽了之後也很想恢復跟上帝的關係。於是打完電話後,我關上門,打開電腦,意志上拖著疲憊的自己,開始敬拜上帝。

一開始敬拜,我就止不住流淚。我告訴上帝,我真的太難了,我覺得自己好失敗,覺得自己對上帝好失望……「上帝你在哪裡?」我跪在上帝面前,一次又一次求祂幫助我,我向祂坦誠,我沒有安全感,我害怕祂,我怕做錯選擇,並且走投無路了,認為自己信耶穌信得太失敗了,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了……

敬拜中,播放器放起《任何的環境都不要懼怕》這首歌,借著這首歌,我開始去思考,我在害怕什麼,我為什麼害怕上帝?漸漸地,我發現我害怕祂是因為我怕做錯了決定,得罪祂,並以為沒有按照上帝的旨意發展的話,會使得我的人生不精彩,白活了這一生。

原來,我的信仰焦點錯了。我以為全職服事、且不辭辛苦地努力就可以讓人生過得精彩。我披著為了上帝的羊皮,實則是一匹在實現自己理想生活的狼。但感恩的是,上帝讓我明白了這一點——我自己強加的精彩其實一點都不精彩,反而是負擔,而且生命的價值並不能用精彩與否來定義。

當我明白了這一點,我整個人覺得很輕鬆。在這段時間裡,我也嘗到了沒有上帝的苦頭,現在的我只想重新好好認識上帝,認認真真,扎紮實實地與祂建立關係。如果說我的生命還要精彩,那就是在上帝里的精彩,這讓我很期待!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播種的力量

我意識到自己服事倦怠了(有聲中文)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2010年9月29日,那一天,我意識到自己倦怠了。作為一個年輕的基督徒大學生,我認為自己對倦怠是免疫的。畢竟,我不是在把什麼都做「好 」,每周在教會和校園多個事工服事嗎?

雖然這些都是好事,但我沒有意識到,在我內心深處的是一種專註於「為主做事」的「馬大精神」,這扼殺了我給人安息的「與主同在」的「馬利亞精神」(路加福音10章38-42節)。結果,我的事奉從充滿感恩的行為轉變為毫無喜樂的事工——我與上帝的關係也受到了影響。

就像《路加福音》十五章中浪子寓言中的大兒子一樣,漸漸地我看到上帝不再像父親那樣,而更像一個對我要求越來越多的暴君。我對「服侍上帝」的渴望在我的靈里變成了苦毒。
倦怠的癥狀

這是怎麼發生的?我意識到罪魁禍首是我對上帝賦予我的能力感到驕傲,並短淺地尋求人的認可。而當計劃沒有按照我的想法實現或當我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時,我就對上帝隱忿。我把自己所從事的事工包裝成「服事他人」,但其中一些實際上變成了「服事自己」。

比起陷入倦怠更危險的是,在每況愈下的屬靈狀態下,我戴上了喜樂的面具。當有人問我過的如何時,我沒有分享自己的掙扎。我的倦怠絕非突然發生的,而是多年來這些沒有得到檢視的錯誤觀點導致的。

通過聖經和導師的帶領,我終於謙卑下來,發現了屬靈倦怠的癥狀。

倦怠的第一個癥狀是一顆怨恨上帝的心。記得每周我要來回幾次奔波在位於西部的大學和位於北部的教堂之間,單程就得花近一個半小時。對我來說,完成作業、整理作業所需材料、及時趕回來參加教堂聚會或帶小組(通常沒有時間吃晚飯),壓力特別大。

我有時會因無法參加一些晚上的教會聚會而受到譴責。我感到很孤獨和被誤解。這引起了我對教會和上帝的怨恨,我覺得他們對我的服事要求太高了。

浮出水面的第二個倦怠癥狀是,我暗中期待對上帝的服事可以得到回報,以表彰我的努力。

這也許類似路加福音15章中的大兒子想要父親給他一些東西,讓他和朋友們一起慶祝吧。當我感恩的日子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對上帝也越來越怨恨。

倦怠的第三個癥狀是對人的能力和力量的依賴。以利亞向上帝呼求的時候,這個癥狀就很明顯。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只剩下我一個人」(列王紀上19章10節)。這些話表明,以利亞是多麼容易忘記上帝是他幫助的源泉,是他正在做的所有工作背後的驅動力(列王紀上19章18節)。同樣地,我開始覺得如果我停止事奉,事情就會分崩離析。但正如在以利亞的日子一樣,上帝的一切工作都是靠祂支撐的,不是靠我們。
恢復之路

倦怠後的幾個月幫我糾正了對上帝的看法。我重新學習到,上帝不需要我「做」什麼,而只是「當」祂所愛的孩子(約翰一書3章1節)。在諮詢了教會和校園的導師後,我選擇了辭去教會事工。這給了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校園裡去愛和服侍上帝,也讓我可以更好地應付這段時間的大學生活。

我也聽從導師的建議,留出時間與主相會,在那裡祂耐心地提醒我祂的恩典和憐憫。為什麼我要如此努力去獲得人的短暫認可?

我有自身的價值。一次播客佈道上,我聽到一位牧師說:「物品的價值在於別人為它所付出的代價。」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創造的,祂又用基督的寶血買贖我,這個昂貴的代價,決定了我在上帝眼中寶貴价值。我在祂裡面是完全的,所以我不需要追求人的認可!

上帝在聖經中對摩西、以利亞、約伯、耶利米和約拿的忍耐,也使我深受鼓舞,因為他們都因事奉上帝而灰心倦怠。事實上,上帝愛祂的兒女,祂給我們工作不是要我們疲乏,乃是要與祂建立關係,使我們更像基督。我們被召不是自給自足,而是要記住上帝的恩典夠我們用的(哥林多後書12章9節)。上帝,我們的好牧人,知道我們的軟弱,邀請我們在祂裡面安息,依靠祂。

今天,我把定期在上帝面前檢查我的心,並與可信賴的導師分享我的屬靈狀況作為首要任務。當考慮一個新服事或參與教會和福音機構的事工時,這一點尤其重要。我捫心自問:我這樣做是為了上帝還是我自己?是依靠上帝的力量還是自己的力量?這是出於感恩之心嗎?

我懂得了喜樂、充滿活力的服事源於與上帝喜樂、充滿活力的關係。這種關係遠離自給自足的雜念,並因著與上帝共處、享受祂和祂的話語而得到充分的澆灌。這樣的服事是一種選擇,源自於在關係中對上帝的熱愛,並單純地想服事上帝好可以跟祂說:「謝謝你!」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讓我們心存感謝,倚靠祂,以此來榮耀祂,好在那末日,我們可以聽見這話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章23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濃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