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服侍

70歲,我仍在學習 「服侍」(有聲中文)

作者:Mart DeHaan,美國

翻譯:漱翎,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Mart DeHaan 是「靈命日糧」事工的上一任總裁。他在這個事工服侍了45年。Mart 是廣播節目「聖經探索」的常駐嘉賓,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他對於上帝話語的得著。他同時也為「探索叢書」寫作,並在每月「個人隨想」專欄中執筆,探討一些熱門話題。他和妻子Diane有兩個孩子。Mart 喜愛戶外活動,尤其喜歡釣魚。

 

親愛的朋友,

我不知道該從何談起這個話題。或許這是因為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才能在某件事上給別人建議,更別說是在「服侍」這麼重要的事情上了。讓我先來講一個故事吧。

我看過很多搞笑的卡通,其中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講的是一個男士想要在一次晚餐約會中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晚餐結束時,他拿出信用卡打算買單。他覺得這次約會美妙極了,隨即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哈,我說了這麼多了。現在來說說你吧。你覺得我怎麼樣啊?」

為什麼我會記得這個笑點呢?可能是因為我也曾經多次對別人傳遞過那個 笑容。也許是因為我仍然在努力戰勝自己過度關注自我利益而忽略他人感受的傾向。

我已經不再是個年輕人。70多歲的我,跟很多人吃過飯,交談過。到如今我仍然覺得,我們太容易忘記自己活著的目的和怎樣活才不枉此生。

因此,我感謝卡通畫的畫師、作者們,以及一直伴隨我的教會領袖們,我的家人,朋友,老師們。是他們幫助我認識到,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是要彼此相愛的。我有幸見到很多簡單善意的舉動——哪怕是對一株將死的植物,一隻受驚的小動物,或者一個最不可能的陌生人——所帶來的奇妙。

最重要的是,我有機會聽到了耶穌的事迹。耶穌一直在包容和忍耐我們之中那些常常軟弱跌倒的人。在一次次的經歷中,耶穌讓我們看到,當祂要我們跟從祂的時候,甚至當祂問我們「覺得祂是誰」的時候,其實都是在尋求我們的好處,而非祂自己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停止向耶穌學習,也偶爾可以從我這樣曾經犯過錯誤的老頭子身上學習些教訓。

 

服侍人的領袖

在耶穌被賣受難的當晚,祂的門徒們圍坐在一起彼此爭論(路加福音 22章24節)。他們以為他們等候已久的彌賽亞終於要統治世界了,而他們當中有些人要比其餘的更配得做他的左膀右臂,與祂一同把凱撒趕下王位並一同掌管新政權。他們並沒準備好聽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侍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侍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侍人的。」(路加福音 22章25-27 節)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是那時候的使徒,當時就坐在耶穌身旁,會是怎樣的感受?那天早些時候,我們會看見耶穌像僕人一樣,雙膝著地給我們洗腳(約翰福音 13章 1-17節)。我們會聽到耶穌向對朋友一樣對我們說,有一件事情最為重要,就是要如同祂愛我們一樣地彼此相愛。(15章12-15節)。

雖然不能說我全部理解,但我多少有點了解為什麼那時候的使徒,也就是未來教會的建立者們,會如此困惑。他們的家族和國家在歷史上都滿有強勢的領袖。有殘暴的,也有仁愛的。但是這些領袖都無一例外地是從前方,從高處和上層,通過施加掌控和下命令來領導眾人。難怪他們會不明白耶穌的領導方式。因為耶穌是從下至上,從裡到外完全不一樣的領袖。

 

鼓勵我們,給我們力量的領袖

耶穌成就了祂聖潔尊貴的名,因為祂總是把我們的需要放在他自己的需要之上。不僅如此,祂還要祂的跟隨者們負祂的軛,跟祂一起以世人無法想像的方式和程度捨棄自己,向世界顯明通向真理的道路——就是那為我們道成肉身的上帝。

只有當我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才會發現,在那個逾越節發生的一切和五周之後的五旬節上所發生的神跡,都是為了引領我們踐行犧牲和愛。耶穌為我們做了榜樣,祂為了我們死在十架上,向我們顯明了祂的愛。祂賜下聖靈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帶著仁愛,喜樂,平安,耐心,慈愛,忠實,溫柔和節制(加拉太書 5章22-25節)跟從祂。這應該就是耶穌在祂的天國宣言里所願景的那種更慈愛,更溫柔的變革(馬太福音 5章1-12節)。

多年以來,我一直深受那些不懼風險而效法基督領袖方式的人們所激勵。他們從不用威脅和強迫的方式,而是以僕人的心腸關懷,服侍和帶領人。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當我想起下面這些人的時候心中會湧起一股暖流:曾經那個願意抽出時間來詢問我小時候成長經歷的老師;在我行走在低谷時還非常耐心傾聽我的牧師;還有那位年長的教會領袖,在午餐時願意向我袒露他自己的軟弱,跟我分享說他也曾疑惑該如何解讀那些似乎不能體現天父慈愛的經文。

這些舍己關懷他人的行為讓我體會到了一些跟隨耶穌的早期使徒們與耶穌相處時的感覺。我想,當你們被耶穌的慈愛和耐心所激勵,效法祂以僕人的心腸服侍和關懷他人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被你影響而因此轉向耶穌。

 

活在聖靈中

是的,我確實覺得這才是你應該傳遞的笑容。但請不要誤解,我並不是說你「既然明白了就去做吧」。我經歷了很多失敗才學到的功課就是,倚靠自己的決心捨己為人是走不了太遠的。

到現在我也仍然在學習,耶穌所教導的僕人式領袖絕不是要我們立定心志投入到大無畏的自我犧牲中。也不僅僅是要我們學習去選擇做對的事情。效法耶穌的服侍需要有一個更深的屬靈起點。正如耶穌始終相信祂的天父愛祂和引領祂一樣,我們也需要相信祂對我們永不改變的愛,並相信祂的靈會帶領我們去關懷和服侍他人。

我們天生的罪性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們會自然地認為我們想做什麼都可以做成。但是耶穌給門徒和給我們的教導卻是,除非我們認識到靠自己什麼也做和改變不了,否則我們就無法跟隨祂,也無法產生像祂那樣的影響力。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耶穌被捕的時候,祂讓彼得和其他門徒們離開了祂。也許這也是為什麼耶穌在復活之後告誡那些未來教會的領袖們,務必耐心等候聖靈降下,然後再去傳福音(使徒行傳 1章1-9節)。

當我緊握耶穌的應許——「我們的天父不會不把聖靈賜給來尋求祂的人」時,所經歷的奇妙帶領仍讓我驚嘆。耶穌的作為總是讓我驚喜不已,祂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認識到我這美妙的一生不應該只是為了自己而活。

在文章開頭的卡通里我們提到了一個令人發笑、極其自我中心的人。我們誰也不想成為那樣的人。那麼在文章的結尾,讓我們換一種笑容。我們要如何才能體驗到捨棄自己本應得的「權利」,成為影響他人生命的基督徒而帶來的喜悅?讓我們一起行動,跟隨祂,服侍他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被呼召全職服侍?先考慮清楚這6個問題(有聲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從聖經學院和神學院畢業後,我和丈夫Andrew與許多曾和我們一起夢想和準備進入事工的朋友們保持著聯繫。

然而,幾年之內,我們的許多朋友就徹底地離開了服侍。雖然並非所有人的經歷都令人傷心——有些人順應了上帝的呼召去了別的領域,但大多數人的經歷都充滿了巨大的痛苦、孤單、憤怒,有的人還經歷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教會中有那麼多曾「明白」自己被呼召去做全職事奉的牧師和領袖離開了他們的侍奉?這些弟兄姊妹與那些長期事奉的工人有什麼不同?

我和Andrew就此談了很多,尤其是現在他已經當了幾年的主領牧師。我們的討論引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我們相信這些問題將幫助基督徒更好地辨別他們是否被呼召去全職事奉。

如果你正在考慮進入全職事奉,我和Andrew禱告以下六個方面的思考能幫助你透過聖經智慧來明辨你對侍奉的熱情。我們也盼望能夠給那些現在正在服事的人們帶去許多鼓勵,並幫助你們更加委身。

 

1.我被呼召了嗎?

從我很小的時候起,我的爸爸就一直是牧師。他總是說事奉是一個人所能做的最困難的事,但卻是完全值得的。雖然我和Andrew只開始侍奉了短短几年,但已經千真萬確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事奉都是很困難的。如果沒有來自聖靈的明確引領,當爭戰來臨的時候,我們肯定會退縮。我們會開始質疑自己是否真地聽到了上帝的聲音,我們的屬靈長輩是否搞錯了,甚至開始想我們是否可以用所學的技能和知識做些別的事情。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被呼召全職事奉呢?

下面的兩種方法幫助我和丈夫再次確定了我們的呼召,我們希望這兩點也同樣可以幫助到你:

我們禁食禱告,尋求上帝的印證。在聖經中,人們常常用禁食來表達自己對上帝旨意的熱切尋求,或者對上帝拯救的急切盼望(約珥書2章12節,以斯拉書8章21-23節,詩篇35章13節)。這種渴望比自己對可能需要獻祭之事物(經文中通常是食物)的渴望更深。在我們禁食的時候,上帝印證了Andrew和我一起事奉祂的心志,並加增給了我們喜樂,讓我們朝著侍奉的道路前行。這是多麼大的印證!

同時,我們敬重的教會和事工組織的領袖也對我們的恩賜給予了肯定。我們一直到現在都牢記在心的是,我們想做某件事並不等同於我們對其擅長或能夠做好。我們都需要真誠地問一問自己,我們敬重的領袖們是否也認同我們的召喚和恩賜?如果沒有,我們就應該放慢腳步,重新評估一下了。

2.我準備好接受更嚴格的批判了嗎?

 

雅各書3章1節說:「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無論我們是被動地教導——以一言一行做著領袖的榜樣——還是通過講道、教導或寫作積極地教導他人,雅各書3章1節都應該使我們所有人定期停下來反省自己的內心,問一問:

我有在主面前常常悔改嗎?

我是否在努力過著讓他人無可指責的生活?

我是否渴望從我的屬靈長輩那裡得到誠實的反饋,即使是負面的?

如果我們對這幾個問題中的某一個回答是「不」,那我們就要在接任事工領袖之前三思了。我們都犯了罪(約翰一書1章8節),但全職的呼召也意味著要被更嚴格地評判,這要求領袖們清醒地意識到自滿的危險,並努力地治死自己生命中的罪(羅馬書8章13節)。

3.我在努力討上帝的喜悅,而不是討人的喜悅嗎?

加拉太書1章10節說:「 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上帝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在侍奉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要做一些未必能讓每個人都滿意的決定。

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確保我們討上帝喜悅的渴望大於得罪人所帶來的不適。

我丈夫曾經被要求為一對夫婦證婚,其中一個是基督徒,另一個不是。我們覺得憑著在主面前的領受我們不應該做這件事,就回絕了。結果,新娘的父母對我們非常生氣,沒有邀請我們參加婚禮。教會幾位長老也公開對我們的決定表示了反對。

當人們攻擊我們或不喜歡我們的事工時,他們往往不僅會挑站我們的服侍方式和能力,還會挑戰我們最珍視的東西——我們的神學觀點、接受過的訓練和我們的呼召。無論最終我們會變得多孤單,為了在上帝面前能夠無可指責,我們必須願意接受一切從人而來的不適。

4.我接受過系統裝備嗎?

 

Andrew,以及我認識的許多其他教牧人員,都與我分享過他們在每周傳道或教導時感受到的壓力——因為意識到他們所說的話代表了上帝的話語。這種壓力永遠都會有。

因為教師是有責任的,因此我們這些做領袖的——尤其是做教師的——應該接受培訓,以便我們能夠正確理解和講解經文。提摩太後書2章15節的話需要常常在我們耳邊迴響:「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做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為了能夠正確講解聖經,我們至少應該接受過某種形式的培訓,並持續通過閱讀好的主內書籍、聽講道及參加特會,來不斷學習和成長——不是把自己放在一個真空的環境中成長,而是依靠那些畢生都在研讀上帝話語之人的培訓和教導。

5.我有屬靈長輩嗎?

在我和Andrew經歷事工的艱難期時,幾位經驗豐富的牧師幫助了我們。

在那段時間裡,我丈夫與這些受人尊敬的長者們保持密切聯繫。他們置身事外,所以更能夠清晰地分析我們的問題,並用經文和他們幾十年的經驗來幫助我們。當我們需要做出改變時,他們會友好地糾正我們,在那段困難時期,他們就是我們的戰友,鼓勵我們信實地走下去。如果沒有這些人,我們很有可能會因為那段時間所承受的痛苦而不能繼續做長時間服侍了。

輔導工作對於建立成功的事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使自己更好地經受起起落落,我們必須尋求前人的智慧和支持。

找經驗豐富的牧師或牧師的妻子,或者那些已經在長期從事你想要做的事工的人(比如兒童事工或老人事工)——那些在你犯錯的時候能糾正你,也能在你需要堅持的時候能清楚地給你指出來的人。

6.我的家人或配偶是否100%支持我?

 

主呼召我們所有信徒都要參與到教會的建造當中——即使我們的配偶還不信主。然而,如果你已經結婚並且正在考慮進入全職服侍,那麼你的配偶必須同樣有這樣的呼召。你倆不一定全都要參與事工,但由於一方的位置,另一方自然會被視為領袖、榜樣和輔導者。

沒有配偶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勵,我們幾乎不可能度過上述困難,而且孤獨感會令我們窒息。家人的禱告、鼓勵和支持是我們事工中的救生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願意優先花時間培養與家人的關係。因為Andrew選擇擠出時間來和家人建立關係,當他可以進入事工時我們一家人都很樂意地支持他,因為他在我們身上花了心思。一家人一起事奉真的是一種極大的快樂!

願我們都能在上帝賜給我們的這一生中,信實地走在祂呼召我們走的道路上。如果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你想做的事,還有哪些你有恩賜的事,還有什麼你喜歡做的,為了上帝的榮耀,就去把它做好吧!

然而,如果你真的覺得被呼召去全職服侍,不但聖靈會在每一步都與你同行,而且你也會進入一個激動人心、富有價值、並且有恆久影響力的人生!我們在與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並肩同行、一起愛他人並與罪惡鬥爭的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緊密關係是我們能擁有的任何其他關係都無法比擬的。

侍奉是無比珍貴的,被呼召也是一件獨特的禮物。我和我的丈夫毫不後悔把我們的生命奉獻給這一使命,也想不出在這些年裡我們還能做其它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事情。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Last Resort—— 將開放家庭發揮到極致,做比Airbnb更酷的事情

採訪者&作者:Andrew Koay, 澳大利亞

翻譯:晨光,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攝影:Ian Tan,新加坡

 

眼前這幢四層高的房子,讓人看著有點暈眩。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這算得上是超級豪宅了。它高聳於人前,現代混凝土的外殼——乾淨、光滑的線條、玻璃欄杆和高漆木門——向人展示了什麼是奢華。

「Last Resort」現在所處的四層洋樓

走進房間,迎接賓客的是一個巨大的生活區,地上鋪著大理石。一隻超級熱情的黑色貴賓犬圍著自己想像的環形路線在傢具之間和下方來回奔跑。餐桌上擺放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地美食:咖喱、印度飛餅、薄鬆餅和馬來咖喱角。

 

*黑色貴賓犬Berrie在家裡跑來跑去

 

樓上的卧室布置得很舒適——每個卧室都有一兩張床、幾張桌子、一些玩具、幾本書和一些奇怪的樂器。這樣能讓人產生一種最能被稱之為家的感覺,在桌上打盹的貓就是證據。

回到樓下,47歲的Kenneth Thong正努力在廚房準備更多的食物,並把它們擺到餐桌上。Ken,大家都這麼叫他。他說話溫和,自嘲時也很有魅力。當他的聲音變得柔和時,他的詞句往往會隨著他的聲音消聲遺迹,然後他又會突然因為自己的笑話而大笑不止。他39歲的妻子Adeline則帶大家參觀著這棟房子——四層樓外加地下室、兩個陽台和六個房間。和她的丈夫一樣,她有著永遠溫暖的微笑和開朗、溫柔的舉止。

今天,除了一個年輕人在廚房裡給Ken幫忙,屋子裡的大多數人都出去了。

客廳里擺滿書的書架上,掛著一個用樂高積木做成的大招牌,上面寫著:「歡迎來到『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或許只有這一個招牌能提醒大家,這個住所並不是又一個中產階級之夢。

*客廳里迎接賓客的大招牌

 

什麼是「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

問Ken和Addy這個標識是什麼意思的話,他們有現成的答案。Addy說:「 『最後的棲身之處』 (The Last Resort)是由年長者建立,為年輕人準備,與年輕人一同行走的地方。」Ken插話說:「我們希望年輕人知道,如果真的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了,這裡有為他們準備的地方。」

這就是「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自從他們2007年結婚以來,他們夫婦已經向許多尋求庇護的年輕人開放了他們的家,尤其是那些來自虐待家庭或居住條件惡劣的年輕人。一般來說,他們歡迎客人免費入住,不過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可以選擇幫助解決部分生活費用。在過去的十年里,Ken和Addy一直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

「我們邀請他們成為家庭的一部分。」Ken說。「我們希望他們能體會到一個平凡、安全、運作正常的家庭是什麼樣的。這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自由地擁有我們這裡的一切。」

事實上,從做家務到去購置生活用品,再到一起做飯和吃飯,這對夫婦都試圖為他們的客人創造一種歸屬感和團體感。「這是他們當中許多人從未經歷過的。」Addy說。

有些人會把這種態度稱為「毫無保留的好客」——超出了大多數人願意做的——但Ken和Addy對此的看法要溫和得多。Ken說:「毫無保留並不意味著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毫無保留只是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這對夫婦還邀請其他的基督徒來同工,動員他們在「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服侍。

*舒適的客房之一

這個想法是怎麼來的?

Ken和Addy結婚之前就有了創建「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的想法。他們在國外當了四年的宣教士——Ken在南非,Addy在印度南部。2004年,兩人因為共同的願望——為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帶來改變——聯繫到了一起。在他們第一次一同去南非的Hoedspruit參加宣教旅程的時候,Addy被那裡基督教社區緊密的聯繫所震驚。那裡的人們不僅住在一起,而且彼此分享一切。這是一個愛上帝和愛人的好例子,是Ken和Addy想要帶回家的東西。

回到新加坡,他們看到了另一個需要:幫助那些現有社會服務無法完全支持到的年輕人。這讓Ken想起馬太福音9章36節里描述的耶穌對無助人群的同情。「這是對我們的挑戰」,Ken說,「我們會有同樣的同情心嗎?」

這對夫婦找到了自己的解決辦法:讓自己和自己的家成為基督教社區應該有的樣子——有愛、有同情心、有教養。「建立社區是上帝給我們的負擔。我們在結婚時就知道我們想要敞開和分享我們所擁有的一切。」Addy解釋道。

 

*2007年,Ken和Addy在緬甸宣教

 

他們結婚後不久就有了這樣的機會。他們認識了一位年輕女士,剛好需要地方住。她剛剛成為一名基督徒,但是家人很反對。她沒有別的地方可去,所以Ken和Addy向她敞開了他們的家。當時,他們只有一套兩居室的公寓。

不久,關於這對夫婦的消息傳開了,他們願意為任何需要安全住處的人提供住處。有些是通過社工介紹來的,有些是通過朋友介紹來的。Addy說:「我們並沒有去找人來住」,「我們只是在那些人無處可去的時候,為他們騰出了空間。」

從那以後,Ken和Addy接待了來自海外的宣教士、需要靜養的基督徒以及需要一個安全住所的年輕人。有些人待了幾周,有些人待了一年多。此時,這裡成為了一個25歲的母親和她剛出生的孩子、以及一個需要多一處住所的19歲女孩的避難所。與他們同住的還有兩位年輕的基督徒,他們希望在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社區里踐行「毫無保留的好客」。

 

克服挑戰

然而,這個事工並不是沒有挑戰。首先,這對夫婦發現為人們提供庇護通常意味著要同時處理人們的一些問題。有一次,放高利貸的人來找他們的住客。這件事最終給他們家招來了小偷,結果他們家族的一些傳家寶被偷。

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細節,就是房租的支付問題和如何為住客提供日常所需。讓這一切變得更具挑戰性的是,Ken和Addy目前都沒有經濟收入——幾個月前,Ken從一家非盈利機構辭去主管職務,而Addy從2014年起就不再有收入了。兩人都認為有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目前這個事工中去,以便有時間陪伴住在這裡的人。


*住在這裡的年輕人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房間

 

當被問及如何面對這樣的挑戰時,Ken和Addy說,唯一重要的就是回應上帝放在他們心中的感動,並信賴祂,即使他們的事工看起來並不切實際。

他們的住房證明了這一點。由於不想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這對夫婦在結婚初期就決定租一套三房公寓。他們後來搬到了一所大一點的公寓。在這段時間裡,上帝賜給他們有需要的人,同時拓展他們服侍他人的能力。Ken說:「一路走來,我們學會了不管自己擁有多少,都想辦法讓自己可以去服侍、去給予。」

上帝悅納了他們的順服,並為他們提供了支持,讓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可以為他們事奉的需要提供實際的幫助。

在2018年初,這對夫婦感到上帝的指引,要他們考慮搬到一個更大的地方。搜尋後,他們找到了一幢四層樓的房子,看起來很完美。

*一隻收養的貓咪懶散地趴在桌子上

 

只是有一個問題——房租。「當時,我們覺得完全沒有理由可以住在這裡。」Addy回憶起他們第一次看到這棟房子時的想法。「但我們覺得,如果上帝讓我們知道這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那麼我們就去做。」

儘管不知道上帝將如何供應,這對夫婦還是順服地搬了進去。果真,上帝給了他們足夠支付第一個月房租的錢。這只是他們在事奉中見證上帝供應的許多例子之一。

Addy說:「這一路就像是與上帝同行,我們在途中見證祂如何供應我們的所需,如何照看我們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急需的食物、金錢、還是傢具,甚至是家用電器——大部分都是朋友和熟人給的——Ken和Addy可以很容易地證明上帝是如何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供給幫助的。

 

一切都是為了基督

很難有人不被這對夫婦的犧牲和慷慨所鼓舞。在這個敬虔和有愛的夢想常常被冷酷無情的實用主義所破壞的世界裡,Ken和Addy似乎已經成功地擺脫了我們許多人追求的東西。

「我們都在追求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只有在發現更重要的東西時,我們才會改變自己的優先次序。我們並不是要告訴大家不要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只是在邀請人們來親身體驗追求真正能帶來快樂的事物時所帶來的喜樂。」Ken解釋說。

但若是有人認為這對夫婦有什麼特別,他們會竭力否認。「我們不是對人們說『哦,來看看我們吧』」Addy說,「不,不要來看我們,來看看基督吧!」

 

她繼續說:「如果說我們的經歷讓我們學到了什麼,那就是我們都是因罪而破碎的人,即使是在一個所謂穩定的家庭里」,「我們不是一個完美的家庭,我們也不是要建立一個完美的家庭,但我們在成為一個仰望耶穌的社區。」

*Ken和Addy

 

Ken補充說:「我們想建立一個社區。我們想要親近人,關心他們,參與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也要非常清楚地宣告我們的盼望在哪裡。」

在許多方面,這就是他們事工的簡單之處:與年輕人同行,向他們展示敬虔的生活,並鼓勵他們提出關於上帝的更大問題。

他希望,這一切將對其他基督徒夫婦產生連鎖反應的影響。他說:「我們比較瘋狂的想法是,在為需要避難的人創造共享空間的同時,讓兩到三對新婚夫婦在他們婚姻的第一年搬進社區里來住。」

你盡可以說這是烏托邦式的夢想。但是Ken認為,如果每個教會都有這樣的社區家園,那麼教會一定能更好地培育下一代。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無論你在做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Estera Pirosca Escobar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讀經:約翰福音17章13-19節

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翰福音17章18節)。

吃過晚飯後,朋友一邊洗碗,一邊和我聊天。我一抬頭,注意到水槽上方有一塊木板,上面刻着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的經文:「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我問她為什麼張貼那句經文,她告訴我,這句經文提醒她要在任何時候都榮耀上帝,即便是在洗碗的時候!

當耶穌開始祂的事工時,祂宣告了天國的到來(馬可福音1章15節)。祂拯救人們脫離罪和死亡,並展示了一種新的生命,並以此建立了上帝在地上的國度。這個新的國度的生活方式包括呼召他的門徒「舍己,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章23節)。

上帝的國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我們決志跟隨主耶穌時,我們的價值觀就發生了轉變。知道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會改變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方式。

認識到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服侍周圍的人,這給我們的工作賦予了新的意義。透過我們的行動、態度和與他人的關係,我們可以在工作場所反映出上帝國度的恩典和智慧。憑着耶穌的帶領和賜給我們的力量,我們能夠服侍以及愛他人,這也是祂為我們所做一切的小小縮影。

當然,在我們的工作場所里並不是每個員工都是信徒。但是我們所有人都在為上帝的國盡一份力。在聖靈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透過無私地愛身邊的人、效法基督來榮耀上帝,「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章28節)。

延伸閱讀:閱讀歷代之下31章20-21節,注意希西家王對上帝呼召他做的工作怎樣委身。

思考應用:你在工作或家庭中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局面嗎?你可以如何使用上帝所賜的智慧和恩典努力面對這個處境來榮耀祂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