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知足

腓立比書靈修 | 你對所擁有的滿足嗎?(有聲中文)

作者:Charmain Sim,馬來西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依含,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4章10-12節

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當我的兒子開始學習溝通交流時,我教他用手勢來幫助表達他的需要。其中一個手勢是當他還想吃的時候告訴我他「還要」。當他做這個手勢時,我就會給他更多的食物。

但有時候,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如果沒有更多食物了,或者我在控制他的進食量,我就會回復他一個手勢「沒有了」。起初,他不明白我為什麼要這麼說。他會哭個不停地要求:「我還要,還要,還要!」這時,我必須給他看證據——空盤子。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很講道理。但很多時候,面對所處的環境,我們會有和我兒子一樣的反應。我們可能是遇到了經濟上的缺乏,也可能遇到了困難的景況,比如失去工作,或者資源不足。亦或許一切都很好,我們有一份好工作,舒適的家,漂亮的車,足夠未來花的存款,我們可能還是不相信這些已經足夠了。我們會認為只有當我們擁有更多,一切才會好起來!

當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時,他正在監獄裡。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姐妹給他送了一個愛心包裹(腓立比書4章10節),他很感激他們的幫助。然而,保羅也解釋說,無論有沒有幫助,他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這樣做(11節)。

保羅可以自信地這樣說,因為他經歷過患難。他被逮捕、監禁、毆打、經歷沉船,又接受審判。但他也經歷過更安定、安全、被照顧,有信徒們陪伴的美好時光。在經歷了快樂並艱難的時光之後,保羅學會了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心滿意足。

他的秘訣是什麼?

最近,當我說「沒有了」時,我兒子明白並可以接受了。他可以接受是因為他知道並且信任我。他知道:作為他的母親,我會替他著想,而且我永遠不會不把他真正需要的東西給他。

同樣的,保羅認識上帝,並相信祂會為他的好處著想。他知道他所擁有的一切(無論是少是多)——甚至連腓立比教會給的供應——都是從上帝而來的。所以,即使他周圍的環境似乎表明情況很糟,保羅也知道他的天父在看顧他,而且他將永遠不會缺乏。

在馬太福音7章11節中,耶穌祂親自給我們指出了父上帝的美善:「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在整本聖經中,我們都能看到作者們對上帝會供應他們的肯定。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句經文是:「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章17節)。

最終,保羅的秘訣在腓立比書4章13節中被闡明出來,「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保羅對生活的滿足不依賴於他的經濟狀況如何——而是根植於他與上帝的關係,上帝「……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作為祂的兒女,我們永遠都可以相信祂對我們的愛。

保羅的信心多麼大呀!願我們被保羅激勵,以同樣的方式與上帝同行,信靠祂的美善和祂的供應。讓我們學會知足,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會供應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即使在我們看來祂所供應的微不足道。

因為事實是上帝已經把祂自己給了我們。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的禮物了。

問題反思:

1.你對你生活中的哪一個方面不滿意?今天的文章怎麼能鼓勵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它呢?

2.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別人是如何關心你的?

3.你身邊有哪些需要幫助的人?你可以怎樣去關心一下他或她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當我不再拿自己跟周圍的人比較時(有聲中文)

作者:Hilary Charlet, 美國
翻譯:漱翎,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有誰還記得曾經的撥號上網嗎?每月的定額短信套餐呢?還有翻蓋手機、小霸王遊戲機、跳跳蛙平板學習機和桌游?

一轉眼,現在已經是Xbox、Wi-Fi以及各種各樣在線視頻的時代。我們這一代人,這麼年輕就已經經歷了如此大的技術變革。很難想象未來的科技會把我們的生活變成什麼樣,當然未必總是朝好的方向。

現在我們還有各種社交媒體:臉書,推特,Instagram,Snapchat。我侄女還有一大堆我聽都沒聽過的APP。

如今發個照片或個人狀態只要幾秒鐘時間,但是卻能給他人留下深遠的影響。我們發東西之前有沒有仔細考慮過?發出去的東西會鼓勵到別人還是打擊別人?我們是因為苦毒,怨恨才發這些內容,還是出於愛和盼望並希望帶給別人喜樂呢?

我每天都會看到很多的更新狀態:訂婚、結婚、懷孕、生子、確定戀愛關係、新工作,度假等等。我喜歡通過這種方式跟朋友們保持聯絡,因為他們住在美國的各個角落。這樣的方式讓我很容易了解到他們的生活動態。

這當然是社交媒體帶給我們的好處,那麼壞處有哪些呢?

陷入網絡的黑洞

我們的評論越來越刻薄,並且開始妒忌別人的生活,拿自己的現實生活和別人屏幕上曬出來的生活作比較,不停較勁。

看到同齡人都結婚了,我們就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還有沒有可能遇到另一半。看到別人出國度假,再看看自己只能周末跟朋友和家人開車去周邊轉轉,我們怎麼能開心得起來呢?這樣的對比讓我們很難珍視自己身邊的美好時光。

我們變得太過於關注別人,而忘了要活在當下,也忘記為我們已經擁有的一切感恩。我們忘記了其實自己已經非常蒙福。雖然每個人的福分不一樣,但這無從比較。

如果你在讀這篇文章,那說明你還活着。但誰給我們保證說我們能活到明天呢?因此我們難道不應該為每一個嶄新的早晨而感恩嗎?

老實說,我曾常常因為拿自己跟別人比較而痛苦。我從來不知道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直到我開始寫博客,我才發現這就是我喜歡做的事情,雖然會有人覺得我的想法很傻很天真,但我不介意。因為在這之前,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我很羨慕那些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大了”要幹什麼的人。

尋找目標

離大學畢業只有兩周了,我的很多朋友都已經找到工作,我卻還沒有。我既緊張又期待,因為我心裡感受到上帝已經為我預備了工作,這將會是一份我從未料想過的工作,它具有挑戰性但同時也會使我的靈命有所成長。

畢業之後,我一共做過六份不同的工作。這些工作讓我坐過飛機,地鐵,寶馬,Uber,去過很多地方。它們讓我走出我的舒適區,帶我到新的領域。

第一份工作讓我離家4個月,去了美國東海岸。在我到東海岸接受培訓之前,我沒見過組裡任何一個同事。我們一起在50多個地方舉辦活動,每個地方又都會遇見新的面孔。之後我又為這家公司做過其它崗位的短期工作。但每次要一起工作的人,我事先都不認識。我有兩個選擇,要麼膽怯退縮,因為我對要接觸的人,要去工作的地方一無所知;要麼就接受上帝對我的帶領,並且好好學習和經歷。後來,我周圍的朋友都開始為他們的第一份工作滿兩周年慶祝,而我還沒找到穩定的工作。但我卻也為此感到高興。

如果上帝帶我到某個地方,那麼一定是因為祂需要我去那裡。如果他把一些人放在我的生命里,那一定是因為我需要他們,或者是他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需要我。我儘力學習所有我能學的,擁抱我的每一個經歷,並儘可能地去愛我身邊的人。

我不想浪費時間思考為什麼上帝沒有在我需要的某些事情上幫助我,因為祂已經在其他事情上對我祝福滿滿。相反,我決定要順服祂的旨意,在祂放置我的位置上努力,並對未來有耐心、喜樂和期待。

終於,我不再拿自己跟別人比較了。我的經歷,我的處境,我的未來,以及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都不再拿來比了,而是完全專註在上帝對我的計劃上,專註在我生命當下的每時每刻。

我的計劃VS上帝的計劃

但這並不代表我從此不再有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去年我在密歇根州呆了幾個月。我當時跟一個當地人約起會來,而且我非常確信自己有一天會嫁給他。

我猜上帝當時一定覺得十分好笑。祂知道這個人(是的,同一個人)會不止一次地讓我心碎,祂也知道這會讓我非常痛苦。上帝知道我會因此陷入拿自己跟別人比較的深坑,時間久到我自己都不願承認。祂也知道經過這些試煉,我會學習去更多地仰望祂和倚靠祂。

當我向上帝禱告求祂使我和那個男人的戀情能順利進展時,上帝知道,其實需要進展的是我跟上帝的關係。當我對這些都一無所知的時候,上帝卻對一切都了如指掌。祂知道我為自己選的如意郎君其實正在追求別人,有時候是在跟我交往的同時,有時候是在我們“分手”期間。

直到一天晚上,終於真相大白了。我竟然不知道要如何反應和怎麼處理。因為,這真的讓我受傷了。我隨即開始自我懷疑,反思為什麼自己不夠好,不能成為別人的第一選擇,到底我哪裡做錯了,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女朋友呢……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實際上卻與自己真正需要的相隔萬里。那時候的我非常渴望一段合上帝心意的戀情,但是上帝讓我看到,我與祂的關係才是我那時候,也是我此時此刻所真正需要的。所以我要把我的眼目從那個人的身上轉回到我的心和我的靈魂該去的地方,回到我天父的懷抱中。我要重新認識到,我永遠都是我天父的第一選擇。

當我不再拿自己跟周圍的人比較時,我身上的枷鎖就斷開了。我感到充滿喜樂、希望,既興奮又自由。

你在上帝的計劃之中

無論上帝現在把你放在何處,是高山還是低谷,祂都與你同在。祂想讓你從社會給你貼的標籤和灌輸給你的謊言中掙脫出來。祂不想讓你沉迷於一個虛擬的世界,因為在你眼前的世界中有那麼多真實的人需要你的光和你的愛。

如果此刻你在等候,請繼續耐心的,在期盼中等候上帝。因為祂對你的生命有個非常美好的計劃。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擁有美好的東西,請停止這樣的想法。

請用你的全心相信,你是被愛的。你非常棒。上帝會用超乎你想象的方式使用你的。

不要讓社交媒體上的信息欺騙你,讓你覺得你的生活不如別人的有價值。不要因為他人的言語和行為而質疑自己的身份——你是上帝寶貴的孩子。不要浪費時間羨慕別人的人生。

為上帝賜給你新的一天而感恩吧!因為祂給你今天一定是有原因的,但一定不是為了讓你去糾結你的人生還缺什麼。

當你停止比較的時候,你就會獲得自由,去成為上帝原本創造你時的模樣。擁抱這個模樣,讓自己的生命成為愛、希望與火焰,去照亮身邊每一個你接觸到的靈魂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知足常喜樂

作者:圓圓, 北京
Sealion
長期以來,人類對自然界資源的過度消耗及濫用,使得越來越多的動植物正陷入生存危機。在澳洲某海域,由於人類對魚群的過度捕撈,使一些以魚為食物的海洋動物陷入困境。但例外的是,有一群海獅似乎並未受到因魚群減少所帶來的影響,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它們依然保持了其種群數量的穩定呢?

科學家們帶著同樣的疑問進入到這個海域,並用紀錄片的形式呈現了海獅們的生存奧秘。海獅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在主要食物魚群數量銳減的時候,它們樂於嘗試以其他海洋生物為替代,仍快活遊弋於該海域;它們生性活潑,喜愛親近人類,會跳到科學考察船的甲板上和船艙裡 『視察一番』找尋食物。而似乎正是這種人所謂的『厚臉皮』成了它們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

我們每個基督徒在生活中也同樣遇到各樣的困境,時常還會有灰心喪氣和逃避抱怨。那麼,是不是想想那群在危機中依然樂天知足的小海獅呢?與它相比,我們更要靠主喜樂,常常喜樂。因為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主也應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章27節)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腓立比書4章4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給呀,給呀!

作者:東方, 武漢

hand-sky
「在人類內心之中,有一條強韌的根,
從墮落的生命發生出來,它的天性就是要佔有,不斷的佔有。
它以極深而且激烈的情感貪求獲得外面的『物』。
『我的』和『屬於我』這兩個詞,在字面上並不是罪,
但若經常和無限制的使用它,就有很大的問題。」
——陶恕《渴慕神》

這段文字的描述,相信我們都會有所體會。『我的』和『屬於我』這兩個詞,大概也常常掛在我們的嘴邊。

這讓我想起聖經上的兩句話:「螞蟥有兩個女兒,常說:給呀,給呀!有三樣不知足的,連不說‘夠的’共有四樣:就是陰間和石胎,浸水不足的地,並火。」-箴言30章15-16節

我們小時候常對家人說:「爸,給我……媽,給我……」。我們信主後也常對主說:「主,給我……上帝啊,給我……」。這種強烈的貪求和佔有慾充滿了我們的生命,父母給得再多也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任憑他們如何拼命地努力,也填不滿我們貪婪的心。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一切想要的,占滿了我們的心。

我們信主後,也常常向上帝禱告:『主啊,給我……給我……』。的確,上帝有時會賜予。可是,當得到想要的東西之後,我們立刻發現自己想要得更多。之前我們以為擁有一台電腦上網本來就足夠了,但現在我們還想要一台更大更新的筆記型電腦;之前我們以為有衣有食就足夠了,但現在我們覺得上帝還應該給予更多的肉;之前我們以為自己擁有工作就會感謝讚美主了,但對比他人的高薪厚職之後,我們又埋怨上帝對自己的賜福太少;之前或許我們的禱告是「主啊,給我一個小窩,哪怕有一室一廳我都知足了」,但不久之後,我們的禱告就變為「主啊,這個空間太小,地方太偏,社區太舊了,我想要……」

貪婪的心啊,到底要給你多少才能夠將你填滿?佔有的欲望啊,到底你要擁有多少才能夠知足?

我又想起一位聖經人物,他雖然常常被視為負面教材,但他的生命中有一樣美好的品格和素質是我很羡慕的。『兄弟啊,我的已經夠了,你的仍歸你吧!』(創世紀33章9節)這是以掃對曾經欺騙自己而獲得長子名分的弟弟雅各說的話。可以看出以掃的生命不但有饒恕,也有知足。

相反,雅各的一生都是『給呀,給呀』、『抓呀,抓呀』——抓了哥哥長子的名分,抓了父親的祝福,抓了舅舅的兩個女兒,也抓了舅舅的羊群。是的,他都抓到了,他都擁有了。雖然「雅各」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抓』,但上帝給他的名字是「以色列」,意思是『上帝的王子』!

和雅各一樣,我們也常常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常常做一些與我們的身份不相符的事。豈不知上帝已將萬有和祂的兒子耶穌都賜給我們了嗎?我們卻常常為了芝麻蒜皮的小事而哀求,像乞丐一樣生活!
盼望我們都能發自內心地對上帝唱出《我的神,我要敬拜祢》的歌詞:「祢是我心靈的滿足,祢是我唯一的喜樂。」又像詩人一樣向上帝吐露心意:「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詩篇16篇2節)

盼望我們不再因缺乏而總是『給呀,給呀』地伸出手要,乃因從主領受豐盛的生命而常常『給呀,給呀』地伸手送出!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
也不能帶什麼去。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提摩太前書6章6-8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