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門徒訓練

基督徒要反思應該如何對待LGBTQI群體

作者: Con Campbell,澳大利亞

翻譯:Celina,加拿大

 

幾年前, 我接到一位正在給《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寫稿的記者的來電, 他想就基督徒對同性婚姻的看法對我進行採訪。這位記者對基督教的理念十分熟悉,大概覺得我會嚴厲抨擊同性婚姻。

基督徒經常對同性婚姻有很多的論斷, 所以我想首先澄清一些最重要的真理。我說:「我首先想說的是主耶穌愛所有的人,不管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不管我接下來對這個問題的立場是什麼, 這一點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耶穌愛所有的同性戀群體。」他對我說的話感到很驚訝。

這位記者沉默了很長時間, 當他重新開始講話時, 像是剛剛哭過一樣。我頓時明白他自己就是一位同性戀。後來我才知道他與一位男士結了婚。我想他以前從未從其他基督徒那裡聽到過這樣的信息,所以我所說的話深深感動了他。後來, 我很高興看到他在大西洋雜誌上的文章提出也許一些基督徒並不支持同性婚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恐同。

這次的採訪提醒我下面這幾點:

1.有時基督徒被困在一種「種族主義」的情結裡面, 以致於我們很想護衛基督教信仰的立場。 這個觀念讓我們注重事情本身過於人。 但是基督徒不應該把LGBTQI群體當作事件來對待。

基督徒應該把他們看做是按照上帝形象所造和上帝所愛的人。當我們與這個群體交流和互動的時候,不能使他們覺得他們是被上帝和基督徒群體所排斥的。

2.我們要記住的是LGBTQI群體已經覺得被基督徒定罪了。他們覺得基督徒會嚴厲地評判他們。這樣的方式是不對的。如果我們效法主耶穌的榜樣的話,我們會按照他們的本相來愛和接納他們。不管他們的性取向是什麼及他們如何生活, 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展現上帝的愛和憐憫。這不就是上帝為我們所做的嗎?當然,認識主耶穌帶來生命的轉變,但接納本身就是一個救贖的行為,這可能感動人來更認真地思考上帝的救恩。

3.這也提醒我LGBTQI群體跟其他人一樣, 都渴望被愛。LGBTQI群體與基督徒除了性取向和性別取向不一樣之外(當然有人持不同觀點), 我們在需要被愛這一點上是一樣的。沒有愛, 我們的生命會枯萎甚至死亡。我們不應因著別人尋求愛而譴責他們——儘管他們最終尋求到的讓他人感到不自在。

基督徒能做的最有幫助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因為他們尋求愛去論斷他們,而是帶領他們認識愛的源頭——上帝。在上帝裡面, 我們最深的渴望會被滿足。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 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都需要明白關於上帝的兩個最重要真理。第一是我們對上帝的認識。許多人對上帝有錯誤的認識, 覺得上帝就像一個交通警察隨時等待著來逮捕我們。或者是上帝就像一個嚴厲的法官隨時等著來審判我們。抑或上帝就像一個嚴厲的父親或母親在等待著懲罰我們。但是上帝已經透過耶穌彰顯了祂自己, 祂首先是一位愛我們的天父。上帝就是愛, 祂愛我們, 希望我們的生命可以成長且可以更豐盛。祂是來拯救我們的, 不是來審判我們的。上帝對人類的愛彰顯在祂的獨生愛子——主耶穌的生命里。「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馬書8章32節)所有明白這個真理的人都可以坦然無懼的地按照他們自己的本相來到上帝面前。他們不再因為恐懼而遠離上帝,而是慢慢地享受與上帝的關係。

我們需要知道的第二件事是上帝會滿足我們內心最深的需要和渴望。我們最大的需要是被愛, 而世上任何人的愛都是不完全的,經常會讓我們失望。但是上帝是愛的源頭, 主耶穌的道成肉身向人類彰顯了上帝的愛,上帝的愛從不讓人失望。如果我們繼續只從人際關係里尋求被愛, 不管是從同性還是異性身上,我們都不會找到我們想要的愛。

除了需要明白關於上帝的這兩個真理之外, 我們還需要知道關於人性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實。我們很難通過辯論來說服別人——就算我們的觀點是正確的,尤其是涉及一些很私人的和經歷上的事情時。

儘管上帝造我們是有理智的生物, 但是歸根到底我們是有情感的人類。人們通常不喜歡聽大道理。 儘管大家不願意承認,但我們通常是根據內心的情感而不是根據理智來做決定的。所以,當我們與LGBTQI社群接觸時, 我們要記住理智和辯論並不能改變他們。相反, 我們要帶領他們認識慈愛的天父, 而且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好使他們願意更親近上帝。

人們通常會通過上帝的代表——基督徒的行為來判斷上帝。如果我們不是慈愛, 良善,溫柔,有同理心的人, 就會使人遠離上帝。我們為上帝「辯論」的最好方式是讓自己成為上帝愛的管道。當基督徒的生命里流露出愛,尊重和同理心等生命的美善時,人們就會看見上帝的愛。讓我們去愛LGBTQI群體吧, 然後上帝就會動工,帶來他們生命的改變。

 

Con Campbell 是靈命日糧事工負責全球出版內容和聖經教導的副總裁。他是一位澳大利亞籍的新約學者,作家,演講家和紀錄片主持人。Con興趣廣泛,喜歡吹薩克斯爵士樂,舉重和下象棋等。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當我的好意適得其反時……(有聲中文)

 

作者:Agnes Lee,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距離我上次和我這位年老的朋友見面已經有一陣子了,所以我很期待和她一起吃飯。但是當我的好意適得其反時,我本來期盼的輕鬆會面很快就變成了一場尷尬的會面。

我們約在一個街邊的小吃中心,決定在同一個小吃攤買東西吃。我注意到她給自己點的餐里只有蔬菜。我心想:「這對她來說夠吃嗎?」

當我們坐下來吃飯時,我從自己的盤子里舀了幾勺米飯給她。我以為她會對我這個舉動表示感謝,但她卻開始抱怨說:「你不知道我沒點米飯,是因為我不想吃米嗎?你為什麼還把米飯給我?我早餐吃了很多,現在仍然很飽。你應該先問問我的。你總是讓人覺得不舒服。你太天真了!」

我不知道的是我的小小善舉竟然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接著我的朋友就列出了我所做的其他那些讓她反感的善舉,包括送她鞋架和餅乾。

我被她的回應震驚到了。這種感覺好糟糕——我花辛苦掙來的錢,又費力給她買禮物,以為她會喜歡,卻沒想到她一點也不感激我的善意。

有一部分的我想為自己辯護,但由於她是位年長的女性,所以我決定勒住舌頭,以示尊重。

之後我們不再說話,我把米飯從她的盤子里又舀了回來,我們終於開始沉默地各自吃飯。對於她的所有指責,我保持沉默,但我的內心充滿了各種情緒。我感到自己的好意被誤解了,並開始後悔自己的行為。此後我們幾乎沒有再說一句話,午飯後我徑直回家了。

回到家,她的話在我腦海中一遍遍重複著。我真的那麼僵硬又惹人煩嗎?我的想法和行為真的很天真嗎?在向對他人表達善意一事上我是否太過強勢呢?

我回想起有人曾經給我的一條建議,那就是與那些誤會我們或對我們的善意不屑一顧的人劃清界限,以防被進一步傷害和誤解。儘管這聽起來很明智,但我也注意到這樣做會妨礙我們和對方和解,並反過來使我們更加在意自己受的傷。如果我和她保持了距離,我真的是在向我的朋友展示上帝的愛嗎(哥林多前書13章2節)?

當我反思自己的行為並將其交託給上帝時,我開始對自己的處境有了不同的看法。我意識到,我的每一個小善舉以及我對朋友的回應,都是建立在我自己的理解之上的,我並沒有首先尋求主。

由於我的朋友是一個獨居的老人,所以我真的很想讓她知道她有一個關心她的朋友,她並不孤單。但是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完全了解她的需求,而是假設自己知道她需要什麼,之後可能做過了反而讓她煩。

之後,我謙卑地去了她家,向她道歉。值得慶幸的是,她很快原諒了我。當她戲說我竟然這麼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時,我們都笑了。當我們開始輕鬆地交談時,她開始與我分享更多她自己的事情以及她的喜好。

通過這次經歷,我學習了何為以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來行善(提摩太前書1章5節)。正如歌羅西書3章12節所說的那樣,我應該存憐憫和恩慈,先詢問朋友的喜好並努力去理解她的看法。我應該更加謙虛和溫柔地去聆聽她的需求,而不是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她,並將她置於一個不舒服的境地,使她很難拒絕我的好意。從那以後,我對她的好惡有了更多的了解,並且因著我們的小衝突得到了解決,我們之間的友誼也更加牢固了。

我做好事的舉動幾乎毀掉了我們的友誼。我以為我在幫助我的朋友,但是最後卻成了她幫助我看到了自己的盲點。

沒有她在小吃攤直接而坦誠的言語,我就不會意識到以真正建造他人的方式向對方表達友善的重要性。我們的意圖可能很好,但是如果我們不去試圖了解別人的真正需求,我們的善良嘗試可能最終是自我陶醉或者完全適得其反。即使我敞開自己的心尋求主並把時間獻給祂,竭盡所能地服侍自己身邊的人,我仍要禱告我繼續常常在祂裡面並能始終敏銳地察覺祂的帶領,以便我可以在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上都有基督的心意。我自己的努力也許會失敗,但是當我服事時,基督正在我裡面做工使我完全。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你也在擔心上帝睡著了,以至沒有理會你的心愿嗎?(有聲中文)

 

作者:Kristle,特立尼達拉和多巴哥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我會在24歲之前從大學畢業,找到一份好工作並結婚。」我們一群人在我們的女子高中吃午飯聊天時,我的朋友自信地預測道。

另一位朋友則不假思索地附和了一句:「我呢?則會在26歲。」而另一位朋友則確信,到30歲的成熟年紀時,她和未來的丈夫將有兩個孩子和一隻可愛的狗。

我呢?我記得我說過,無論上帝在我多大年齡給我一個丈夫,我都會很高興。但我知道這會發生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畢竟,在我有限的15年的人生經歷中,身邊的每個人最遲都會在30歲之前結婚。

劇透警報:後來我們當中有人並沒有那樣。

這些充滿夢想、自信的青少年如今已經長成了30多歲的年輕人,她們的教育和職業是我們祖母那一代人夢寐以求的。但我們對自己家庭的夢想並沒有按照我們的時間表實現。

最近,我的一個三十多歲的朋友向我坦白她已經厭倦等待了。「我不想成為四十歲的老處女,」她半開玩笑地抱怨道。

我的朋友一直守護著她的心,追求有意義的目標,為社區服務,好好經營著她與家人朋友的關係。然而,上帝似乎睡著了,沒有聽到她生物鐘設定的鬧鈴。

我的朋友想知道她是否真的需要找一個信仰敬虔的丈夫。也許一個對她好的好男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配偶和父親。

當我懇求我那失望的朋友繼續相信上帝的信實和祂的時機時,我並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天知道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做了多少糟糕的戀愛決定。我有心理諮詢的賬單可以證明這一點。

但我終於學會了相信上帝,而不是自己掌控一切。

你也在擔心上帝睡著了,以至沒有理會你的心愿嗎?我來給你講個故事。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哈拿的女人為不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而傷心。我們可以想像當別人取笑哈拿不孕時,她有多痛苦。一年又一年,哈拿認真地向上帝禱告,但她的呼求似乎無人理睬。她仍然沒有懷孕。

哈拿很傷心。在她的大家庭每年拜訪上帝的聖所時,她沒有吃飯。她丈夫深愛著她,問她:「你為什麼哭?你為什麼不吃?我對你不比十個兒子更重要嗎?」他的話並沒有給哈拿帶來什麼安慰,她吃了飯又回去祈禱。

哈拿從未放棄尋求上帝。儘管面對多年的失望,她仍然繼續禱告、盼望和信靠上帝。

有一次禱告時,她甚至向上帝保證,如果上帝給她一個兒子,她會把孩子一生都獻給上帝。

有一天,時機成熟了,耶和華將哈拿的所求賜給了她。她和丈夫同房,哈拿懷孕了。她要成為一個媽媽了!

哈拿履行了她對上帝的承諾。孩子斷奶以後,她就帶他到聖所,在祭司面前全時間服事。這很可能意味哈拿一年只有在他們家人拜訪聖所時才見到她兒子一次。

等等。你說什麼?哈拿懇求上帝給她一個孩子,但她並沒打算留給自己撫養?

沒錯!真是這樣。哈拿把她渴望的還給了上帝,願成就上帝的旨意。哈拿的禱告應驗了,她的孩子就是後來偉大的先知撒母耳,他曾在掃羅王和大衛王在位期間服事。

上帝應允了哈拿的禱告,祂接著又祝福了她。在撒母耳之後,哈拿又生了五個孩子。

你可以在《撒母耳記上》中讀到整個故事。

但我們能從這個故事中學到哪些關於我們自己、上帝以及祂的時間安排的功課呢?

 

把這一切都帶到上帝面前

年復一年,哈拿為有一個孩子向上帝呼求。她把她的眼淚、她的痛苦和她的挫折都告訴了祂。祂聆聽著。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祂裹好他們的傷口。上帝看見我們的心,也聽見我們的呼求。祂向我們保證,我們的眼淚沒有一滴不被記念(詩篇56篇8節)。

 

把這看作是一個邀請,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心愿、受傷和挫折,向上帝禱告。禱告其實就是與上帝說話——我們可以把祂當作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與祂交談,我們可以完全坦誠地說出我們的感受。

 

要有耐心和信心

哈拿從未放棄。她沒有待在家裡對自己說:「上帝不聽我的禱告,所以忘掉祂吧!」

每年獻祭時,她還是會和她的家人一起去聖所。她照著上帝對她的要求去做,即使她看不到任何結果或好處。

我們不必等到找到理想的工作、結婚或生孩子以後才去活出人生意義。

我們現在就應該去關心我們天父的事。祂給了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天賦和才能,所以讓我們為了祂的榮耀來使用它們吧。

 

改變你的視角

讓我們來面對現實。當哈拿的丈夫問她,有他難道不如10個兒子好時,他有些不夠體貼。但他說得有道理。哈拿有一個很愛她並祝福她的丈夫。

也許如果哈拿專註於她所擁有的祝福並為之感謝上帝,她的心靈就不會如此悲傷。畢竟,上帝要我們凡事都要知足和謝恩(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

上帝在當下的季節給了你什麼祝福?在過去的時節呢?數算一下祂給你的祝福。你會很快發現上帝是一個好父親,而你備受祂的祝福。

 

想一想你的動機

哈拿請求上帝給她一個孩子,這樣她就可以把孩子獻給上帝。這令我無法理解。在經歷了懷孕、分娩和哺乳之後,哈拿願意把她蹣跚學步的孩子送到聖所里。她不會聽到他在玩耍時充滿童真想像出來的故事。她也無法見證他長大成人的路上經歷的各個階段。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我為什麼想要結婚或者有個家庭?」

當我們誠實地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可能渴望擁有一個榮耀上帝的婚姻。像哈拿將撒母耳交給上帝一樣,我們也願意讓我們的婚姻順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

或者我們會意識到我們其實一直在夢想著擁有一個異國他鄉的浪漫婚禮,而不是蜜月後的真實婚姻生活。

亦或許我們會意識到我們想要結婚是因為家庭和社會的期望,也可能是因為我們認為配偶可以治癒我們長期的孤獨感。

或許我們甚至會發現,雖然我們一開始對婚姻有著健康、正常的渴望,但它卻漸漸成了我們的偶像——以為它是一條通往幸福和滿足的道路。如果聖靈在我們自我省察時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想法,就悔改吧。比起這些禮物我們更應該渴望給我們禮物的那一位。

 

相信上帝的時間

我們不知道哈拿禱告了多少年,但我們可以確定撒母耳出生的時間是在上帝的計劃里的。

無論我們的願望是什麼,我們都可以學著把它們交給上帝:「主啊,這是我想要的,但我相信你最清楚。求你來掌權,讓你的旨意成就在我的生命中。」

作為我們的創造者,上帝對我們的生命有著終極的計劃。當生活沒有按照我們的計划進行時,我們完全可以與上帝分享我們的失望。但我們可以放心,儘管祂的計劃未必總是與我們的想法相同,但它是超越我們的計劃的。

無論祂對我們生命的計劃是什麼,我們都可以確信,祂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

朋友,我不能保證上帝會按照你的要求滿足你的每一個願望,但祂是一個好父親。當我們把自己的願望交給祂時,我們可以確信,無論祂要給我們的是什麼,都會是祂為我們完美地量身定做的,即使與我們的期望不同。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9月小漫畫:戲服或制服?

繪畫作者:Chin,馬來西亞

*文字出自同名《靈命日糧》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