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電影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

Finding-Dory-A-Fishy-Tale-of-Getting-Lost-and-Found-768x460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孔曉慧,中國

大家似乎都沒忘記那隻招人喜愛的黃尾副刺尾魚——多莉。儘管這隻小魚在皮克斯的動畫海洋里首次閃亮登場 已是13年前,還是有很多人成群結隊地去電影院觀看《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2003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海底總動員》的續集。結果怎麼樣?這部新片首周末的票房就高達1.362億美元,超越了2007年《怪物史萊克3》所創下的1.216億美元的紀錄,創造了美國動畫片開片新高。

考慮到這個海底冒險故事其實並無多少新意,這樣的票房成績真是巨大的成功。畢竟,我們已經在《海底總動員1》中探尋過深海,和馬林、尼莫還有多莉一起笑過哭過,也學過了家庭和友誼的重要性,為什麼這部主題相同的續集仍能刷爆動畫票房呢?

或許是因為我們太喜歡那個患有失憶症的多莉了吧。她可是皮克斯動畫史上最佳配角之一。這次的影片終於以這條可愛、容易激動的藍色小魚命名,並且此次的冒險發生在找到尼莫的一年以後。被一次黃貂魚的大型遷徙席捲之後,多莉的部分記憶突然得到恢復,於是便踏上了尋找父母的旅程。但問題是,除了知道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一個叫「寶石莫羅灣」的地方之外,多莉對其他信息一無所知。她和好友馬林、尼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新開啟了一次溫暖人心的海洋之旅。

尋親途中,我們會愛上大眼睛的幼兒版多莉(出現在多莉斷斷續續的回憶中)。同時,也會認識一些新角色,像是漢克——一隻足智多謀而又脾氣暴躁的「七爪魚」(因為他只有七隻觸角);運兒——一條友愛的近視鯨鯊;還有貝利——一條不自信的白鯨。這三位傾力幫助多莉這條有記憶缺陷的刺尾魚尋找父母,由此不時出現的尷尬場景令人捧腹大笑。

像皮克斯所有其他優秀影片一樣,《多莉去哪兒》不僅僅充滿幽默和妙趣橫生的對話,更是能引發我們內心的思考。無條件的愛、友誼以及對缺陷的接納(最明顯的是多莉的短時記憶缺陷)這些主題貫穿了這部105分鐘的電影,一如既往地給我們留下溫情和暖意。

影片還有一點可能會格外打動基督徒。《多莉去哪兒》所要表達的信息簡單卻又重要——回家。作為信徒,我們深刻體會失喪時因分離帶來的痛苦和無助感,以及被上帝找到、與上帝和好后獲得的巨大喜樂。所以當多莉踏上尋親之路時,我們會禁不住為其鼓氣,並在最終她與父母團聚時,和她一起慶祝。這是對無條件的愛的美好詮釋——不管是在海洋世界里,還是在海洋之外,都是如此。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推薦一部聖經題材電影——《復活》(Risen)

Movie-Review-Risen-768x460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我其實不是特別熱衷聖經題材電影。打着「創意自由」的牌子,這些電影的情節十有八九都會偏離聖經原本的敘述。例如2014年的《法老與眾神》(Exodus: Gods and Kings)以及《諾亞方舟:創世之旅》(Noah),就其實都對信仰持懷疑觀點,並儘可能地削弱了上帝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然而然,我對《復活》(Risen)這部電影也持謹慎態度,雖然大家將其定位為梅爾·吉布森2004年廣受好評的《耶穌受難記》之續。

《復活》由美國導演Kevin Reynolds執導,講述了一位名叫Clavius(Joseph Fiennes飾)的羅馬士兵,奉本丟·彼拉多(Peter Firth飾)的命令去調查耶書亞(耶穌在電影中的名字, Cliff Curtis飾)的屍體失蹤之謎,並要迅速找到屍體,以防止猶太人起義。在這樣一個情節下,電影以最有爭議的方式——透過非信徒的視角——探討了基督教最重要的信息——耶穌基督的復活。

這樣做帶來了非常好的效果。電影邀請觀眾以一個有充分理由懷疑耶穌所說的局外人的角度來觀看耶穌的死亡與復活。無論對信徒或非信徒來說,這都是相當棒的主意,能激發大家的興趣。

除了製作精良,並且腳本很大程度上都遵循聖經記載以外,以下是我強烈推薦這部電影的五個原因。

1.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耶穌是電影的中心

從始至終,耶書亞在屏幕上出現的時間不到電影的五分之一,對白總共也不到20行。然而,電影情節每時每刻都沒有離開過祂。彼拉多、該亞法、Clavius不是在談論祂的時候,就是在忙着找祂。

這種間接的表現手法在此類電影中的運用讓人耳目一新。之前大家就經常批評聖經題材的電影情節過於簡單,並且對耶穌與門徒的呈現太直白。在這部電影中,由於每個人都好像看到或聽到耶穌,卻沒有人能確定祂在哪裡,當祂終於出現在屏幕上時,觀眾會禁不住想大聲歡呼。

2.觀眾能在Clavius身上看見自己的身影

不同於易怒的彼拉多和愛操控的該亞法,一心想確保耶穌沒有從死里復活(而不是想知道事實是否如此),Clavius被刻畫為一位精幹、理性的戰士。他更加關心查明真相,而不是迎合政治。儘管他最初是個硬心腸的非信徒,但還是讓人很難不喜歡他。

在查找耶穌是否真的從死里復活的過程中,他追尋到眾多證人,包括給他隱晦答案如「打開你的心」的抹大拉的瑪利亞,和堅稱自己在街道上聽見了耶穌的聲音的失明女人。當然,Clavius還是持懷疑態度。當你有的只是道聽途說和含糊的回答時,誰又能相信呢?不過,Clavius堅持了下去,就算彼拉多告訴他停止調查,他還是繼續尋求真相。

你不禁會為Clavius的堅持打氣,因為其實這也正是你想做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多數人都有一點點Clavius的影子——我們也想知道彌賽亞是否真的已經復活。不管是信徒還是非信徒,我們每個人在某個時候都必定曾思考過這個史上最偉大的故事是否屬實。所有非信徒都是Clavius,而大多數信徒,若不是全部的話,一開始時也是Clavius。和他一樣,我們是理性和思考的個體,在相信基督前,我們想要確鑿的證據。但是,當我們最終看見的真相與我們從前的認識完全對立時,我們將如何回應?

3. 這部電影會讓你想成為耶穌核心圈的一員

當門徒們終於隆重登場時,你會被他們之間緊密的關係,他們的與眾不同,以及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所吸引。他們擁有那種單單與耶穌同在就好的知足和喜悅,即使這意味着他們要不斷地面度他人的反對和生活的不確定性。同時,他們對受到壓迫的人有一種友情和愛,並且他們看似沒有家,卻有一種歸屬感。

這是一幅詮釋團體生活的美好畫卷,讓你也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4.看完電影,你會想要重讀聖經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跳過諸如彼拉多、該亞法、亞利馬太的約瑟、西門彼得和抹大拉的瑪利亞這些人物的細節。但這部電影的獨特視角迫使我慢下來,去對每個人物和細節發問。 「等等,這個部分在聖經里有嗎?」「該亞法是什麼人來着?」「聖經的記載里有天使嗎?」

看完電影后,我對裡頭的人物、所涉及的利害關係,以及圍繞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政治背景,產生了好多疑問。這些問題讓我主動回到了聖經(馬太福音28章11-15節)。再次閱讀四福音書的記載后,我對耶穌所做的一切有了更深的體會。

5.電影會提醒你耶穌復活的重要性

這部電影讓我最有感觸的幾點之一是,在耶穌所在的時期,釘十字架其實是非常普遍的刑罰。雖然耶穌被釘十字架那麼殘忍,並且是祂完全不應得的,但祂死的方式卻沒有什麼特別。羅馬統治時期,許多人遭受了同樣的懲罰,其中包括掛在祂身邊的兩個盜賊。

所以,當被證實死亡、被埋葬並封在墳墓里的耶穌第三天連帶祂手和側面的傷痕出現在眾人眼前時,這一定是件不可思議,甚至是有點恐怖的事情。《復活》把這些情愫完美地表現了出來,讓我們看到了耶穌出現在當時的非信徒當中所必然造成的混亂和恐慌,也讓我們看見了信徒見到祂時的喜悅與驚奇。

這部電影十分強調耶穌的復活,而事實上也就應該這樣。畢竟,耶穌復活是基督教的整個信仰核心(哥林多前書15章14節)。就像這個真相在《復活》中挑戰了Clavius一樣,基督的復活也要求我們做出回應——任何見過耶穌復活的人,生命無法不發生改變。就如這部電影,這好像是對觀眾的一個提醒:認識真理后,你將再也無法對自己的信仰漠不關心。

也正因為這最後一個原因,我強烈推薦大家觀看這部電影。願這個故事鼓舞我們,激勵我們重新愛上耶穌,並與他人分享祂的故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你娛我樂)

愛上《憤怒鳥》

ab_gallery1920x1080_3-1024x447

作者:上帝的小鳥,中國

當然,我說的並不是遊戲,而是前陣子上映的《憤怒鳥大电影》。雖然我並沒有真的認真玩過這款遊戲(我承認我蹭別人的玩了一小會兒),但萌萌的憤怒鳥造型總能吸引我的眼球。並且單看預告片就讓人覺得電影本身好像超爆笑。紅色憤怒鳥胖紅(Red)出場的各種戲劇衝突,黃色憤怒鳥飛鏢黃(Chuck)與黑色憤怒鳥炸彈黑(Bomb)在無敵神鷹水池邊陶醉的噴水(尿)場面,外加各種萌萌小鳥的出場,還未上映,就已經讓身為家庭電影愛好者的我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為快了。只要能讓我開心地從頭笑到尾,我都會覺得這電影很值得看。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部想象中應該是純搞笑的電影居然讓我落淚了,還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幾隻各具特色的憤怒鳥。

ab_gallery1920x1080_5-1024x644

圖一:胖紅出場

其實,電影的情節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得上簡單。從小脾氣有點暴躁的胖紅與大家不合群,終於有一天被法官判決要去參加情緒管理課程。情緒管理課上,胖紅遇到了跟自己一樣氣質「相對獨特」,不容易被大眾接受的飛鏢黃、炸彈黑和大紅(Terence)。很快,飛鏢黃、炸彈黑和胖紅成為了好朋友,雖然他們彼此礙於面子都不承認。有一天,陰險的綠豬王帶着它的豬豬軍團抵達了小鳥們的小島,摧毀了胖紅海邊的小屋,又藉著各種好玩的道具博得了其他小鳥村民的信任,併當成貴賓被邀請逗留在島上。胖紅從一開始就懷疑綠豬的動機,因為它們摧毀了胖紅的房子卻沒有道歉。可是因胖紅的不合群,大家並沒有太在意它的話,即便它後來與飛鏢黃、炸彈黑一起找到了可疑的證據,也沒人相信它。因此,三個「不合群」朋友就歷盡千辛去尋找傳說中的小島守護者——無敵神鷹幫忙。沒想到無敵神鷹太久沒運動,都飛不動了,跟本派不上用場。而此時綠豬們已在小島上設下圈套,用派對把所有的小鳥吸引到一起,然後再偷偷把所有鳥寶寶——鳥蛋偷走了。接下來不用我說,大家應該都已經猜到結局,小鳥們各展絕技,鬥智斗勇把小鳥蛋救了回來,這其中當然少不了那個必備的彈弓。

ab_gallery1920x1080_2-1024x576

圖二:綠豬與胖紅

這麼簡單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出好幾部電影的痕迹,我為什麼還會哭呢?那是因為,歡笑當中好多溫情,暖暖地有點感人。

「憤怒」的另一面可能是勇敢

在電影當中,有一個片段講述了胖紅小時候的經歷。它生來大粗眉,跟其他小鳥不一樣,因此常常被嘲笑。而它天生脾氣比較硬,或者說「熱血」,再加上沒有爸爸媽媽,孤獨的它不得不用「武力」來捍衛自己,來與他人交流。可是撥開這一切,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渴望成為英雄(超級崇拜並相信無敵神鷹的存在)、渴望守護大家的勇敢小鳥。讓我無比感動又備受鼓舞的是,雖然大家並不喜歡胖紅,也沒有很好地接納它,連它的房子都被移到了村外的海邊,胖紅卻沒有因此而心存苦毒,仇恨大家。當感覺到綠豬給小島帶來的威脅時,胖紅第一個提醒大家;當意見沒有被採納時,它也第一時間去找證據;找到的證據被人嘲笑時,它又立馬去找無敵神鷹求助。最關鍵的是,當無敵神鷹都無法幫助它們的時候,它沒有大喊被騙,而是第一時間衝到事發現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大家。總之,從頭到尾,它都沒有時間想自己或顧影自憐,而是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關注着大家,關注着小島的安危。其實飛鏢黃和炸彈黑都是一樣,雖然從未被理解,卻依然有一顆沒有包袱的心,可以隨時去愛大家,為大家赴湯蹈火。這樣的小鳥,誰不愛呢?雖然「憤怒」或「熱血」成為了它們的標籤,毋庸置疑,隱藏在這些標籤下的是一個個真摯、滾燙的生命。你身邊有沒有這樣被誤解的個體?或者你就曾經被誤解?你會那樣勇敢地去愛和付出嗎?保羅也在聖經中鼓勵大家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9節)一起努力吧!

ab_gallery1920x1080_7-1024x458

圖三:尋找無敵神鷹的三隻小鳥

我們都是一家人

影片當中讓我落淚的另一個場景是小島居民們最後給胖紅的驚喜——它們幫胖紅重建了房子,並且將它的房子搬回了村裡!要知道,想回到村子里,一直是胖紅的夢想。因為之前有個鏡頭是胖紅沒有朋友,也不再輕易擁抱友誼(飛鏢黃和炸彈黑想跟它一起玩的時候,它都是裝作酷酷地拒絕)。可是當它回到家的時候,它真的很渴望回到村子里,並擁有一個家,所以它會透過窗戶看村裡的熱鬧生活,想象着把自己的家安放回村裡。再「暴躁」或者表面上看起來再「硬朗」,不需要他人的人,其實都是需要一個家,需要歸屬感的吧。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需要彼此相愛,彼此連接,彼此支撐,而這也正是上帝給我們設計社會、群體的美意。小島上的小鳥最終將胖紅接回村莊,胖紅也接受了飛鏢黃與炸彈黑的友誼,這樣溫情的畫面,讓人不得不愛。你認不認識還住在村莊外,或在村外徘徊的朋友?為他們禱告,也向他們傳遞愛,用愛將他們接回大家的身邊吧。如果你就是那個「不合群」的,不要放棄與大家和好,要真心地去愛大家,並積極地等待大家的接納。因為約翰福音15章12節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

ab_gallery1920x1080_16-1024x627

圖四:胖紅、飛鏢黃和炸彈黑

該憤怒時就憤怒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胖紅對小島上的村民說:「該是憤怒的時候了,它們(綠豬軍團)偷走的是我們的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容忍這樣的做法!」要知道,除了胖紅和它的不合群小夥伴,其他小鳥都是性情溫和的典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不能接受胖紅的原因。可誰說憤怒一定是不好的呢?連耶穌看到大家在聖殿買賣都會憤怒(約翰福音2章13-15節)。不管你相不相信,聖經當中,上帝經常因為罪憤怒至極(羅馬書 1章18節、詩篇 2篇12節、以弗所書 5章6節等)!或許,有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脫掉好好先生或溫柔小姐的面具,對於不公不義的事情,該憤怒時就憤怒!當然,憤怒不是無止境地發泄,不是報復,而是採取行動,維護真理。因為最終,全體憤怒的小鳥們並沒有以復仇為目標,你甚至都感受不到一丁點這方面的意思。它們全神貫注的,只是去把小小鳥們救回來。它們的目的不是要去懲罰綠豬,而是做該做的事情,恢復正義公平。這樣敢怒敢為又不懷恨在心的憤怒鳥,誰能不愛?你是否也願意勇敢站起來拒絕不公義,並維護真理呢?

ab_gallery1920x1080_1-1024x499

圖五:被救回來的小小鳥

因此,愛上《憤怒鳥》,也就不是那麼意外的事情啦!

 

圖片來源:《憤怒鳥大電影》官網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你娛我樂)

有美德的地方就有奇蹟—《灰姑娘》觀後感

Movie-Review-for-Cinderella

作者:上帝的小鳥, 中國

灰姑娘終於被搬上銀幕啦。電影還沒開場,我愛奇蹟、愛浪漫的心已被網上熱炒的灰姑娘禮服、水晶鞋、同款化妝品深深吸引。是的,就算故事讀過千百遍,就算再講一萬遍也不會有新意,還是想要去看灰姑娘的裙子究竟有多美,王子有多帥,後媽和她的女兒們死得有多慘,不是嗎?

令人驚訝的是,這一次,《灰姑娘》電影版突出的好像不再是突然而至的愛情,而是灰姑娘媽媽告誡她的那句「have courage and be kind」(保持一顆勇敢的心,善待他人)。不管有多孤立無援,不管被身邊的人羞辱到何等程度,還要繼續「have courage and be kind」,這是何等的困難?

其實,我們都知道,生活中並沒有仙女教母可以保護我們;當我們的裙子被撕破後,也沒有人可以為我們變出嶄新的禮服。我們後院的南瓜不會變身金色馬車,我們的老鼠朋友也不會變成白馬,鵝先生更不會變成馬車夫。最關鍵的是,在我們的生活裡,根本沒有什麼場景可以讓我們遇見王子,不管他是哪一國的!這樣的狀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呢?真的「have courage and be kind」就夠了嗎?如果沒有仙女教母,如果沒有那奇蹟的一晚,即便是灰姑娘,不是也見不到她的王子嗎?又有什麼可以拯救我們不堪的生活?

等等,讓王子愛上灰姑娘的,真的是她的禮服和水晶鞋嗎?No!讓王子對灰姑娘念念不忘的,應該是她的「have courage and be kind」。最後王子找到閣樓上的灰姑娘時,她也不再有華麗的裝扮,只有她真實的困境,和一顆不變的,勇敢、善良的心。那難道不是她最美的華服,她特別的裝飾嗎?在故事的結尾,仙女教母道出灰姑娘的未來——『從此,他們成為歷史上最賢明的國王與王后……』原來,美好的愛情並不是最終的結尾,灰姑娘可以為他人帶來祝福的生命才是真正的重點。

其實,你和我都沒有禮服與水晶鞋,那又有什麼關係?因為有一位王子,祂為尋找你我而來。這位王子尋找的,並不是能穿上水晶鞋的姑娘,卻是每一個願意相信祂、願意「have courage and be kind」的人。祂知道你我因為生命中的傷害、羞恥、錯誤而變得衣衫襤褸、灰頭土臉,所以祂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編織了一套美衣,用自己的寶血為我們洗盡每一絲瑕疵。這位王子,叫每一個穿上祂這套美衣的人,都跟祂一起被稱為上帝的兒女—與祂一起統治萬有。

我可不是在跟你講童話哦,不信,你看聖經上這樣說:

「…好像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為的是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作榮耀的教會歸給自己,什麼污點皺紋等也沒有,而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以弗所書5章25-27節,新譯本)

「凡接受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給他們權利,成為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新譯本)

「…使他們成為我們上帝的國度和祭司,他們要在地上執掌王權。」(啟示錄5章10節,新譯本)

所以,不用再等待,讓我們穿戴耶穌賜給我們的新衣服,活出王子公主應有的樣式-「have courage and be kind」吧!用美德創造生命的奇蹟,你會的!

「你們要把心靈更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
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在公義和真實的聖潔裡創造的。」
(以弗所書4章23-24節,新譯本)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DisneyMovies.HongKong/photos/a.194861377218153.36986.142354172468874/822096097828008/?type=1&theater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