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靈修

腓立比書靈修 | 你是個敬虔的基督徒嗎? (有聲中文)

作者:Wendy Wong,新加坡

翻譯:蔣冠華,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3章4-6節

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著了。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

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讓我們可稱為一個敬虔的基督徒?

是我們在非基督徒朋友、親戚和同事眼中和善友愛、不罵人?是我們口裡說著的基督教術語?教養我們的基督教家庭?還是我們無缺席地參加聚會、做基督教事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經文?我們自己也是這樣看待身邊的基督徒的嗎?當我們看上去「更聖潔」時,我們就會不自覺地為自己點贊?

坦白地講,滿分是10分的話,我可能會在「敬虔基督徒」的評分表上給自己打個8分。我是在標準的「基督教」環境中長大的。小時候我去上主日學,後來又去讀衛理公會中學。我每周都去聚會和參加查經。我幾乎每天禱告讀經。我受了洗,並按月履行十一奉獻和領聖餐。我甚至還在為一個基督教網站寫文章。

但是保羅警告我們不要靠肉體誇口(腓立比書3章3節)。畢竟,若論到誰有純正的基督信仰,非保羅莫屬了。然而在3章第4-6節中,他列舉了所有他反對靠肉體稱義的理由。

保羅的身世很好也名聲在外。在他出生的第八天,他的父母就遵照亞伯拉罕的約給他行了割禮(創世記16章11-12節)。他是以色列人,是唯一忠於猶大和大衛家的便雅憫支派中的純正猶太人。此外,他也是「希伯來人中的希伯來人」,他從小就被教導遵守猶太人的習俗,講希伯來語,學習希伯來語聖經。

而且,作為一個法利賽教派的人(一個嚴格遵守猶太律法的精英正統教派),保羅的履歷簡直堪稱完美。他是如此熱衷於傳統的猶太教,以致他逼迫基督徒至死,並贊同司提反被石頭打死(使徒行傳7章58節)。他遵守法利賽人解讀的所有律法上的誡命,在律法面前是無可指摘的。如果給保羅的敬虔打分的話,他的得分絕對應該在10分以上。

然而,保羅並不以這些為他的榮耀,反而把它們當做是「有損的」和「糞土」,而單單「以認識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立比書3章8節)。

這也是保羅想讓我們做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把信心放在記錄我們好行為的「基督徒履歷」上。這並不是說它們不重要——它們很重要,但它們不能拯救我們,也不能使我們與上帝和好。我們一切的好行為,都是因著我們信靠祂而自然生髮出來的。

說到底,我們不是靠著多去教會聚會、讀很多聖經解經書稱義的,而是因著耶穌完美的獻祭。耶穌為我們成為贖罪祭,好叫上帝不再計算我們的罪(羅馬書3章23-25節)。只有藉著祂的血,我們才能被上帝原諒和接納。

我不再用法利賽人的標準來衡量其他信徒和我自己,我知道,我在上帝面前的信心、身份、價值和地位是完全建立在認識耶穌基督是我的主、我的救贖者的基礎上的。

若是只按表現來排名,我肯定是在榜尾。然而因著祂的恩典,耶穌卻給了我滿分。因為,最終讓我們與上帝和好的不是我們的行為,而單單是我們對基督的信靠:這也是使我們成為虔誠的基督徒的標準。

問題與反思:

1.你在哪些方面把信心建立在肉體上,而不是基督已經做成的救贖上?

2.你在哪些方面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比其他基督徒更好?

3.花點時間將上面的問題交給主,請祂幫助你重新調整你的眼目。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腓立比書靈修 | 留心徵兆 (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澳大利亞

翻譯:冠英,台灣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3章1-3節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你們要靠主喜樂。我把這話再寫給你們,於我並不為難,於你們卻是妥當。應當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因為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里誇口、不靠著肉體的。

幾年前,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一個人的露營之旅。在一整天的長途跋涉後,我終於到達了紮營的地方——一片被群山和大海圍繞的寧靜海灘。眼前的景色使我無比震驚,所以搭妥帳篷後,我便在附近散了散步。

眼前的美景令我著迷到無暇理會遠處傳來的犬吠聲。沒過多久,我就開始奮力奔跑,身後追趕我的是一群充滿敵意的惡犬。

我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居住在安全的城郊區域。以往每當我聽到狗叫,都可以確定它們被關在柵欄以內,而且我不會有絲毫被攻擊的危險。

因此,我對凄厲的犬叫聲變得不再敏感。那天,當我沿著海灘漫步時,很明顯犬吠是它們企圖攻擊的前兆,而我卻漠視了它們的警告,以至激怒了它們向我發起了領地保護性的攻擊。

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保羅也曾提及關於犬類的訊息,暗喻那些假教師是犬類,意圖迷惑腓立比教會在基督以外尋求公義。

假教師教導腓立比信徒,單單相信耶穌基督是無法在上帝面前稱義的,還必須遵從猶太人的宗教習俗,例如割禮儀式。保羅在書信的第三章第二節中提到「妄自行割的」,在第三節中他使腓立比信徒確信他們才是「真受割禮」的。

正如我們在腓立比書第三章所讀到的,基督徒稱義的唯一途徑就是信耶穌基督。事實上,保羅告訴我們,當我們談論義時(腓立比書3章3節),真基督徒的特徵之一是:不靠肉體稱義。然而,在我追隨基督的旅程中,我發現我必須不斷地與這種想要靠肉體稱義的誘惑爭戰。

或許我們可以不受割禮和猶太人飲食習俗的誘惑,但我們卻很容易誇口自己的行為。比如,當我們更多參與教會服侍及更自律地進行每日靈修時,會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以為自己是依靠這些行為而在上帝面前稱義的陷阱。

這一路上會有警示。往往都是從一個很小的念頭開始,可能是在查經會後,你受到了聚會弟兄姊妹的讚許與認同,而後開始對自己的表現和見解感到自豪。但我們若不去處理這些想法,就是在冒險,我們會對這些意念所導致的後果逐漸麻木和不再敏感。

慢慢地,我們會允許這樣的想法更多地佔據我們的生命。就如同我那天在沙灘上的經歷,我們不正視危險的初期徵兆。不知不覺地,我們就會陷入保羅提醒腓立比教會要警惕的陷阱:依靠自己的血氣。

我那次旅程最後的結局是,屁股上被狗咬傷了兩處。海灘似乎也不再像先前抵達時那麼吸引我了。隔天,我便回到舒適文明的環境,在那之後,我總是保持警戒,留意身邊任何的狗叫聲。

同樣地,身為基督徒,當我們將信心從基督身上轉移到我們所做的工上時,就應當格外留心。當這些想法出現時,我們必須及時阻止,並持續地調整眼光轉向基督,看到祂已在十架上成就的。這是我們這一生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取代的。

問題反思:

1.你是否曾相信你的哪個成就或行為讓你得到救贖?將它們一一寫下來。

2.把寫下的清單帶到上帝面前,祈求祂幫助你將信心單單放在基督為你做成的工上。

3.有哪些實際方法可以幫助你堅守信仰,遠離謬誤的教導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腓立比書靈修 | 敢於冒險的領袖(有聲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譯:Jo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25-30節

然而,我想必須打發以巴弗提到你們那裡去。他是我的兄弟,與我一同做工,一同當兵,是你們所差遣的,也是供給我需用的。他很想念你們眾人,並且極其難過,因為你們聽見他病了。他實在是病了,幾乎要死;然而神憐恤他,不但憐恤他,也憐恤我,免得我憂上加憂。所以我越發急速打發他去,叫你們再見他,就可以喜樂,我也可以少些憂愁。故此,你們要在主里歡歡樂樂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這樣的人;因他為做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不顧性命,要補足你們供給我的不及之處。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台灣最北端找到一座專門為一個宣教士而建的博物館。Mackay博物館是為了紀念George Leslie Mackay對台灣人的宣教和忠心服事而建的。

Mackay於1871年12月31日抵達福爾摩沙島(今天的台灣),他發現該島北部沒有宣教士。因此,他決定把淡水作為他的宣教基地開始宣教工作。

因為外表的不同,當地人對他充滿敵意,但27歲的他並沒有停止與他們接觸。儘管遭受身體上的虐待──有時會被扔生蛋和垃圾──他仍然決心成為主的見證人。他帶領信主的第一位信徒後來成為了福爾摩沙島的第一位牧師。

George的事工證明了他對上帝和福爾摩沙人民的愛。他僕人般的心和對當地人真摯的愛深深地打動了他們。他曾大膽宣告:「為了在福音中服侍這裡的人,若有千條性命,我願意全部獻上給他們。」

在腓立比書中,我們也讀到了一個類似的人物——以巴弗提,一個「不顧性命」服侍基督的人(30節)。

在腓立比書2章25-30節中,保羅讚揚了以巴弗提的奉獻和為主所作的工作。雖然是很短的幾句,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兩點:1.保羅和以巴弗提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第25節中保羅稱他是自己的兄弟,同工和戰友)。 2.以巴弗提不怕為服侍主耶穌基督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30節)。

當腓立比人聽見以巴弗提生病時,他們就憂愁。因此保羅打發以巴弗提回去,好叫他們可以「喜樂」(28)節。以巴弗提不僅廣受愛戴,還對腓立比人充滿憐愛,所以他不想讓他們為自己的狀況擔憂( 26節)。這該是多麼無私啊?以巴弗提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

從這幾節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保羅和以巴弗提都是值得我們效仿的人:他們願意被派往任何地方,服侍任何人,且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他們讓我們看到擁有一顆僕人的心是怎樣的——那就是把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並願意為基督受苦。

今天,我們也被呼召如此行。雖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被呼召離開自己的家園並跨越海洋去服侍其他族群,但George Mackay、保羅和以巴弗提的例子, 提醒我們在培養自己那顆僕人的心和甘心服侍周圍的人時要時常仰望耶穌。

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過去的幾年裡,我一直在教會的唱詩班服侍,雖然每個星期四晚上都要去島的另一端排練很辛苦,但我被以巴弗提的榜樣所鼓舞,也很感恩上帝使用唱詩班來祝福他人。

我丈夫和我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讀一章聖經。我們禱告祈求上帝的話能在困難時期不斷提醒我們,要將憂慮、挫敗感和私利卸下。就像那些走在我們前面追隨耶穌的前輩一樣,願我們也能成為忠心服侍並願意將我們的生命奉獻給基督的人。

問題反思:

1.想想那些為福音冒險的人。是什麼給他/她勇氣這樣做?他/她的榜樣會如何激勵了你?

2.你最近是如何在服侍上帝的過程中培養一顆僕人的心的?

3.你可以在傳福音或以愛心服侍他人上做出哪些犧牲?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腓立比書靈修 | 僕人式的領袖(有聲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悅,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19-24節

我靠主耶穌指望快打發提摩太去見你們,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裡就得著安慰。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挂念你們的事。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但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樣了結,就盼望立刻打發他去;但我靠著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雖然我不太喜歡大米粥,但是那天我卻細細品味了入嘴的每一口。因為知道我生病了,我老闆居然親自來我家給我送一碗他煮的粥。

不誇張的說,那碗粥非常美味(裡面有大量的瑤柱),然而那天食物的味道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我老闆對員工特別的關心和照顧。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親自煮粥並親手送給生病的員工了。

還有其他類似的情形。我老闆會繞路去送我同事和我回家,即使我們住在跟他家相反的方向。他還會花時間和精力來構思冗長而周到的信息,來表達對我們所做工作的認可和關心,甚至還會經常詢問我們家裡是否一切都好。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次他來參加我祖父的葬禮。他一直陪伴我和堂兄們,跟我們聊天到凌晨,我們給他講述了祖父年輕時的故事,以及他是如何接受基督的。

真正地關心員工,超越職責範圍的去照顧員工的老闆並不多,即使是主內的也很少見,在保羅的時代也不例外。那時候,羅馬教會(保羅是在羅馬寫的信)充滿了自我為中心的領袖和毫不關心基督和腓立比教會的人。(腓立比書1章14-18節; 2章21節 )。

相比之下,有位領袖真正深深地關心腓立比人和基督的事工 (20-21節 ),他就是提摩太。他對腓立比人的關心,表現在他的熱情和實際行動上——這也是保羅說自己若是親自去探望腓立比人時會做的。和其他人不同,提摩太成為了基督一般謙卑和無私的典範,這是保羅在這章前面部分呼召腓利比人去效法的(1-8節)。

除了他的關懷精神以外,提摩太的品格也非常卓越。他信實地幫助保羅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建立教會(使徒行傳 16章1-14節),作馬其頓、哥林多、以弗所教會的使者,又堅固信徒的信心(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1-2節)。因為提摩太在保羅的帶領下服侍,他與保羅的情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增長,並在艱難中得到堅固。實際上,保羅甚至在很多情況下稱呼提摩太「我兒」(提摩太前書1章18節;提摩太後書2章1節;腓立比書2章22節)

提摩太清楚地證實了他的能力。在監獄裡無法陪伴腓立比教會的保羅相信提摩太會照顧好腓立比人的需要並給自己帶來他們平安穩妥的好消息。

和提摩太、保羅以及我老闆一樣,作為信徒的我們,也被呼召與世界分別為聖——我們要去無私地,真誠地關心我們周圍的人。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這真的非常難做到,因為我們的文化倡導我們「愛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當我們身心俱疲的時候尤其如此。

但是在了解了上帝如何愛我們和服侍我們,甚至為我們捨去了生命之後,我們是否願意去逆著環境,不斷努力(不管可能會失敗多少次)去先求別人的益處而不是自己的益處呢?

問題思考:

1.什麼時候你會更容易只關注自己需求,而不關心他人的需要?

2.你可以想到一位如提摩太般「先求別人益處」的僕人式領袖嗎?他或她的事迹是如何鼓勵你去效仿的?

3.有哪些實際的做法可以讓你向主內的弟兄姊妹去表達真摯的關心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