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供應

面對人生的變動,我只需要信靠祂(有聲中文)

作者:Hannah Spaulding,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三年前,我在一個叫加爾文學院的小型基督教學校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涯。剛開始的時候,我充滿了焦慮——要搬到離家很遠的學校,又不認識任何人,還需要結交新朋友…..但是到了第二學期,我已經適應了環境,並感謝上帝保守我在學校的第一年過得很好,也為祂賜予我的朋友們而感恩。

 

經歷上帝的恩典

然而到了二月份,父母告訴了我一些壞消息。我父親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多年前一場車禍遺留下來的關節炎疼痛惡化了,他可能不再能繼續現在的工作。這將意味著我們家的收入會下降,我們可能無法負擔起私立基督教學校的高昂學費了。

我的父母讓我做一個選擇:雖然說父親換工作的事還沒有確定,但我是不是願意在下一學年轉到另一所學校?具體來說,他們問我是否想轉學到普杜大學(Purdue University),這是我家鄉印第安納州的一所大型公立學校。去普杜大學會便宜很多,因為它是公立大學,而我是本州的學生。

我的第一個回答是「絕對不行」。

我的男朋友在普杜大學讀書,我探訪過他,因而知道普杜大學跟我的理想學校完全相反。我的小基督教學院有蜿蜒的小徑,校園裡還有許多美麗的樹木,普杜大學卻是擁擠的人行道,而且校園裡一年四季都在施工。它又大又吵,一點也不像我理想中自己會去上的那種大學。

結果上帝降下恩典供應了我在加爾文學院再待一年的資金。我能夠留在我喜歡的學校,同時也有時間來適應可能要轉學的事。

 

記念上帝的信實

我的父親最終還是離了職。在父親努力康復並尋找其他可做的工作時,我們家經歷了一些起起伏伏,我也不得不開始更認真地考慮轉學的事。

我研究了普杜大學的專業課程,並正式參觀了學校。同時,我也開始考慮和我的男朋友上同一所學校——這意味著我們再也不需要異地戀了。我開始為之禱告,我發現我越多禱告和思考這件事,就越有興趣轉學到普杜大學。

但是我有很多疑問。我能在大學生涯中途順利地轉學分嗎?我會不會要多讀一到兩年呢?我要住哪?

如果轉學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錯誤怎麼辦?

在這段不確定的時間裡,我回顧了上帝在過去是怎樣供應我的。儘管在上大學之前我很焦慮,但上帝一直陪伴著我,而適應大學的過程比我預期的要好。上帝也供給了我在加爾文學院多讀一年的費用。

當我仍然陷在懷疑和猶豫中時,這些回想帶給了我盼望。

雖然當時我還在擔心普杜大學是否是正確的選擇,但我盡最大努力去信靠上帝,因為我知道祂過去如何供應我,未來還會如何。

 

相信上帝的供應

正是在這個特別困難的時期,上帝以一種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為我預備了一切。我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在普杜大學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住。我不想和一個陌生的室友一起住宿舍。我想住在一個積極向上、有家的感覺的地方。

當我將我的憂慮告訴我在加爾文學院的宿管導師時,她提醒我要信靠上帝,她相信上帝會在這個過渡過程中供應一切。我承認她說得對,並在心中承認我需要信靠祂。結果她剛離開我的房間,我的手機就響了起來。我在拜訪普杜大學時遇到的一個人發來了簡訊。她想知道我是否還在找住的地方。

這個朋友幫我聯繫了另一個朋友。她正在找人合租一個四人公寓。最後,不僅我所有的室友都是基督徒,她們也都是善良親切的人,這使我的轉學適應期變得容易很多。她們的歡迎和接納讓我在普渡大學的生活變得很不一樣。

在看到上帝以那個簡訊的形式如此直接地供應了我的所需後,我能夠放下許多關於轉學的焦慮了。

當我還在緊張地查看要如何轉課程時,我意識到我可以信靠上帝,如果祂給我提供了住處,那麼祂也會幫我搞定學分的。

如今我在普杜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這個學期過得比我預料的要好太多。我不僅有很棒的室友,而且還加入了我男朋友參加的一個基督徒團契。在這段時間裡,這個團契里的人一直在我身邊支持我和愛我。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並經歷了耶穌的愛。這學期我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上帝的良善。

雖然去年我所面對的不確定性讓我難以承受,但我明白了信靠上帝、讓祂指引我的生活、擔負我重擔的重要性。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這句經文:「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6-7節)。

無論你現在正經歷怎樣的變動,願上帝超乎一切的平安與你同在。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追求舒適的生活,有什麼不妥嗎?

i-want-a-comfortable-life-anything-wrong2

作者:Julian Panga ,印度

翻譯:Abby ,中國

什麼樣的生活才算得上舒適呢?是剛剛好夠生活所用?還是有比所需的多一點點就好?又或是需要綽綽有餘?

這些年,人們對舒適生活的概念有了轉變。對老一輩人來說,有飯吃、收支平衡並有一點小小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就是舒適生活了。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只是基本所需。

我記得,我小時候父母只買得起一輛摩托車。在當時的印度,大多數家庭日常上下班都是騎摩托的。幾年前,我決定用我的積蓄給他們買一輛小型二手車。但父母認為,車不是必需品,是奢侈品,他們用不到。他們認為積蓄要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對我來說汽車則絕對是必需品。

這大概反映出了現在的一種流行心態。如今,換一個更大更好的房子或汽車,用最新款的智能手機,度個豪華的假期,都是很常見甚至是必須的。 如果你走在印度任何大都市的街頭(這裡聚集了全世界最多的10-24歲的年輕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是一個有工作的成年人,我可以負擔得起更好的生活方式」或者「享受舒適生活,有什麼不對的?這是我的個人選擇,又不會傷害其它任何人!」如今,全世界的年輕人都過着一種崇尚「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多錢,更舒適,更奢侈。

在我看來,這些擁有遠超過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人卻不真正開心。相反的,那些看起來擁有很少的人反而更快樂。比如生活拮据的一家6口人擠在約翰內斯堡貧民窟的破舊小屋;亦或是5口之家蝸居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城市貧民窟的一個10*10英尺的小屋,吃了上頓沒下頓。然而相比那些富有的人,他們擁有更燦爛的笑容。這使我更堅信:財富和舒適並不等於真正的幸福。

不過話雖如此,並沒有人因此就不去追求更好更舒適的生活了——基督徒亦然。那麼我們很自然地要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渴望舒適生活有什麼不對嗎?

我想從以下5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1.我們的依靠在哪裡?

讓我們來先看兩種關於舒適生活的流行說法。一種是足夠即可,另一種是過度奢華。當然,在聖經里並沒有任何的經文說我們不應該尋求生活必需品,像是食物,衣服和住所。值得一提的是,耶穌告訴我們不必擔憂,因為天父知道我們需要這些東西,只要我們求,祂就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25-34節, 7章7-11節 )

這在主禱文中有恰如其分的描述: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這裡讓我們學習到的功課是在我們日常所需上倚靠上帝,單單地倚靠祂。

聖經中也的確譴責了那些迷戀和追逐錢財的人。對奢侈生活無節制的慾望會使人不惜一切代價來追求財富。這種痴迷會產生可怕的後果,正如耶穌說的:駱駝穿過針眼,比有錢人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路可福音18章24-25節)

若舒適的生活使你信靠自己比信靠上帝多,並帶來驕傲自負和自我滿足,那我們就應該避開它。舒適生活本身不是罪。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將財富用在為別人而不是為自己謀福利。因為當我們樂意以別人的益處為先時,才真的表明我們對上帝的信靠。

2. 我們的使命

路加福音9章58節,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棲身的地方。這裡耶穌是說祂甚至連生活必需品都沒有。但這並沒有阻礙祂傳道授課、醫治病人、幫助窮人和激勵那些被社會排斥和無助的人。祂履行父的使命,但是一路上沒有太過舒適的生活。

難道我們不是也參與在上帝的使命中嗎?是的,當然是,而且這是一個終身的使命,需要我們全心全意地投入並做出承諾。因此,如果我們的舒適生活阻礙了我們完成上帝的使命,那麼我們需要停下來,反思和調整我們的生活重心。把上帝的使命作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才能幫助我們更專註於永恆的回報,而不是暫時的收穫。

3. 我們的奉獻

耶穌在回答一個有錢的年輕人關於如何可以承受永生的問題時候說:要遵守誡命。少年說這一切他從小就在努力地遵守。然而耶穌指出,他有可能遵守了他與鄰居關係的那些誡命,卻大大忽略了他與上帝的關係。簡單地說,他愛財富比愛上帝多,這嚴重影響了他與上帝的關係。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他的心並不在上帝那裡。當耶穌說完,他就傷心地離開了,並不願意迴轉歸向上帝。

在馬太福音6章24節,耶穌也說,一個人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錢。他若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忠於這個輕視那個。所以,如果說舒適生活是專註於金錢,並阻礙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和經歷上帝,那麼我們就處在疏遠和離棄上帝的危險之中。因為沒有什麼比上帝更值得我們全心全意地付出了。

4. 我們的服侍

耶穌毫不猶豫地脫去外衣,拿了一盆水,彎腰為祂的門徒們洗腳(約翰福音13章1-17節)。祂向世人展示了何為真正的謙卑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為別人而不是自己着想。像耶穌一樣,我們應該全心全意地榮耀上帝,無私地生活並慷慨地給予。

因此,與其積累財富和讓自己生活地更舒適,為什麼不利用現成的機會去愛和服侍那些弱勢群體呢?畢竟,照顧窮人、孤兒和寡婦以及受欺壓和被邊緣化的人是上帝賦予我們的責任!在甘於犧牲的服侍中彰顯的信心使得我們保持一顆順服,等候主使用的心。

5.我們的滿足

在如今這個高度推崇自我的世界里是基本不可能感到知足的。所羅門王在傳道書5章10節中說他貪愛錢,卻從來沒有因有足夠的錢而滿足,貪愛財富的人是永遠不會知足的。然而正如使徒保羅學會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知足(腓立比書 4章11節),藉著感謝上帝的恩賜,我們也可以學會知足。與其為我們沒有的東西憂愁,不如滿足於上帝賜予我們的一切。

在澳洲待了12年後,我有了份收入豐厚的工作並且過着舒適的生活。但為了回應上帝的呼召,我放棄了這所有的一切,回到印度做基督徒事工。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走這樣的下坡路?

這是因為我意識到這個世界上的東西永遠無法滿足我。它們只會讓我們渴望更多,最終讓我們陷入失望、幻滅和毀滅的惡性循環中。我發現,只有當我把眼目定睛在我所有一切的源頭——我的上帝身上,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滿足。

因此,最終,我們要問自己的問題不是我們是否能過舒適的生活,而是我們是否過着真正喜悅和榮耀上帝的生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中青年危機

作者:Shari Mitchell
mid-youth-crisis

現在我正處在所謂的「中青年危機」中:接近大學畢業潮,對於下一步如何走那個方向毫無頭緒,不知道是應該去工作累積工作經驗,還是繼續攻讀研究所?這個問題在過去一個星期裡幾乎每天都在腦子裡轉來轉去不知道如何選擇,找到穩妥的前途。你是否也有過同樣的感受?茫然?憂慮?對未來焦慮?

你的情況也許和我不同,或許你正面臨的是失業、換工作或者是決定不再與不良朋友交往。不過今天我要對你說(也對自己說),不要再憂慮了!我們不是相信一位良善而全能的上帝嗎?思考未來的時候,我想到詩篇55篇22節,「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真是安慰人啊!這句經文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和盼望!它宣告我們作為上帝的兒女,應該將我們的每一個思慮 — 無論大小 — 全都帶到上帝的面前,因祂會為我們處理妥當。這就是將我們的抱負、憂慮和恐懼全都交給祂,因祂不會讓我們被失敗擊倒。因此,我們應該有信心,一生依靠祂。這是好得無比啊!

上帝一直在我們身邊,很樂意地在這個叫做『生活』的旅程中指引我們。然而我們有時候會忘記祂的應許,自作主張,主動行事。我們自己設法解決問題,並計畫逃脫的辦法。即使在我們黔驢技窮,一敗塗地時,我們仍拒絕來到十字架面前,好像在說,「上帝啊,不用擔心,讓我來解決這個問題,祢做的已經夠多了!」朋友們,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這位上帝,祂每天在我們的身邊,幫助並指引我們走過幽谷,向我們做出承諾:祂總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所以我禱告希望我們都能學習在生命中信靠上帝。我們一旦降服,將我們的擔心、懼怕和憂慮交給祂,便會因為確信上帝會按著他完美的旨意將一切事情安排妥當而在祂裡面得著安息,這難道不是很棒嗎?

當耶穌基督成為贖罪祭,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祂已經為我們打了勝仗。我們得勝因為祂是勝利者,但是魔鬼的軍隊和我們之間的爭戰仍在繼續。我們必須靠著上帝至高無上的應許擊敗魔鬼,不再讓它用挫敗、困惑和抑鬱的想法來欺騙我們。

因此,從今天起,我將把對未來的懼怕完全交托給主,信靠祂,相信祂會按著祂對我生命的計畫和旨意引導我。希望你也如此。

凡仰望耶和華的人,你們都要壯膽,堅固你們的心。—詩篇31篇24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