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信實

在短宣中經歷上帝的同在與帶領

WeChat Image_20170522150442

作者:勇者,馬來西亞

雖然不同的人對短宣有不同的看法,但從聖經的教導我們可以看見,基督徒最主要的使命是傳揚福音,進而可以帶領人悔改信主,而短宣作為一種與人分享福音的形式,恰好可以成為我們實踐這使命的途徑之一。倘若你躊躇着自己應不應該去短宣,希望我在奧克蘭短宣的經歷能夠給你一些想法,亦或者能夠讓你看見上帝如何透過短宣來祝福未信者,並使參與者更親近祂。

出發前的準備

2016年9月,我剛好有機會聽到奧克蘭短宣隊負責人介紹前往奧克蘭短宣的機會。通過此次介紹,我才了解到,原來奧克蘭這個大城市竟也有地方沒有教會。而此次奧克蘭短宣的目標就是要和當地的一些基督徒機構合作,在奧克蘭的一個地方設立一間教會。出於對此目標的認同,我向大學的團契報名參與這次短宣。後來也因着上帝的恩典,我被負責人選中,順利加入這個共有24人的短宣隊。

短宣隊的負責人一開始就培訓我們要怎麼樣效仿耶穌(路加福音10章1-8節),並按着符合聖經的方式來向眾人為短宣籌款。起先,我以為倘若我是為上帝做工的話,祂自然就會供應我一切所需,不需要我費力氣。可籌款的過程並不如我想象的一帆風順。在籌款截止日期的前一個星期,我僅籌得所需款項的50%。短宣領隊和我團契的團長紛紛與我通話,對此表示關切。到那時候我才想起我尚未和我所屬的教會分享我這一方面的需要。因為雖然我知道我們在基督里都是同一個肢體,但那時的我並不認為我所屬的教會是一間熱衷於國內宣教的教會,所以也就沒有打算跟他們分享這件事。

可截止日期已近在咫尺,我惟有向教會的弟兄姐妹們分享這個短宣計劃,希望可以藉此籌足所需要的款項。令我驚訝的是,有些素未謀面的弟兄姐妹竟樂意捐獻給我。因着他們的慷慨,我在截止日期的前三天便籌足了所需款項以及前往奧克蘭的交通費。這讓我想起使徒保羅所說:「我的上帝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里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4章19節)上帝藉著籌款這件事讓我反省了自己的小信,也看到了祂實實在在的應許——透過聖徒們的慷慨解囊來供應祂的子民。

13天的短宣

在整個短宣過程中,我們白天要逐家佈道,向當地的居民宣傳教會將要舉辦的鄰里活動,而晚上則進行培訓。因着上帝的恩典,我們得以逐家佈道至離教會方圓3公里的住宅區。而上帝也賜下晴朗的天氣讓我們能夠到附近的沙灘和公園進行街頭佈道。比較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儘管當地的居民大部分都不是基督徒,但他們卻也認為這裡有必要設立一間教會,並且對這事工和我們的接觸表示歡迎。

在整個短宣當中,上帝讓我認識到讀經、禱告是多麼的重要。馬可福音11章24節說,「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我們也相信,因着禱告,祂必指引我們前方的腳步。所以我們整個短宣是跟禱告形影不離的。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們就到宿舍的禱告室里向上帝禱告,把一整天的活動都交託給祂。有一次,一位姐妹在我們要進行戶外活動的前一天堅持要大家禱告,把當天的天氣狀況交託給上帝。果真,上帝在那天也賜給我們非常暖和的天氣。甚至我們每一天在逐家佈道結束之後,都會有一個簡短的檢討會,除了一起商討哪個環節可以做得更好之外,更為著一整天的活動向上帝獻上感恩。

這個短宣也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上帝確實與祂的子民同在。靠着聖靈的大能,我們可以放膽傳揚主的福音。在參加短宣以前,要我和陌生人說話其實是很件很困難的事。有時候因為這個原因,我並沒有很想要和陌生人傳福音。但我很感謝上帝在我參加短宣時,祂的聖靈非常積極地引導我們整個傳福音的過程。

在一個公園的時候,我和另外一位姐妹有機會與在那裡等待跨年煙花表演的一家人談話。其中一位女士不顧她丈夫對基督徒的鄙視,繼續和我們聊天。在聖靈的引導之下,我們向她傳福音。就在這個時刻,她不自覺地向我們坦誠她和她丈夫鄙視基督徒最根本的原因是她們一家人曾經因為誤信假福音而被傷害,進而對基督教產生懷疑。我們愣了一下,隨即安慰她,且向她解釋整個基督教的信仰該是建立在耶穌基督身上而不是在個別的人身上,因為我們都犯了罪,都需要上帝的赦罪之恩。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她聽了表示對此感到欣慰,也向我表達她會重新把自己的信仰建立在基督之上,並且希望能夠到即將建立的新教會參與崇拜。感謝上帝,儘管我不擅長與陌生人交談,但上帝知道,且賜予我們口才,說該說的話。

短宣一直持續到2016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團隊決定舉行燒烤派對來歡慶新一年的蒞臨,更以此作為向周圍人傳福音的契機。「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書2章9節),整個短宣旅程在祂的帶領下順利結束,且有人悔改歸向主。我們都為此感到很開心也很感恩。

上帝的救恩

曾經我教會的一位退休牧者跟我分享,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GPS,即上帝的救恩計劃(God’s Plan for Salvation),而這個計劃我們可以完整地從聖經里得知。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是不夠的,上帝也命令我們要去向別人述說祂使我們得救的計劃,因為我們是祂的工人,而這世上仍有許多祂的莊稼在等着被祂的工人收割。所以我很感恩,有這一次的機會可以參與短宣,未來也會積極去為主收取莊稼。

這就是我的短宣之旅,希望我的分享能夠讓你對短宣有更多的認識和想法。也祝福你若有機會參與短宣的話,能在當中經歷到上帝的同在,並向世人傳講祂的福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軟弱有什麼好處嗎?

4-Benefits-of-Being-Weak

作者: Ching,新加坡

翻譯:覃函涵 , 中國

每個國家和社會都期望自己繁榮強盛。在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這種希冀在過去的50年中促使新加坡人不懈努力,為自身的存亡,社會的安危和穩定奮鬥着。

雖然大部分國家和個人都會把成功當做奮鬥的終極目標,但卻並不是所有努力都會如願以償。不得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我的工作是做社會公共服務,因此有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可能永遠都不會“成功”的人們。他們中有的身有疾患(殘疾和疾病),有的經歷過傷痛(人際關係破裂,心理創傷和虐待),還有的境況窘迫(貧窮)。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無法成功可能僅僅是因為我們本身就缺乏獲得成功的“基礎素質”。比如我自己,我從未主動追求過成功,也沒有人敦促或要求過我必須成功。也許是因為我從來就不知道“成功”是什麼感覺。所以小時候,我學習成績平平;工作后,我從未獲得過晉陞,也從沒拿過獎項。不過,處於這樣“弱勢”的位置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因為我熟悉身為弱者的經歷和心理,我更能體會這其中蘊含的祝福。

1. 軟弱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成功並不能歸功於個人的技術和才能。

聖經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物,他們之所以得到優待和權柄,完全是上帝的賜予,而非他們能力超群。

以色列最初的兩個王(掃羅和大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並不是通過召集選民,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或是通過振奮人心的講演證明自己有決心和能力從而登上王位的。而是上帝親自揀選了他們,並通過先知撒母耳恩膏他們作了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記上 9章15-16節,撒母耳記上16章1節)

掃羅出身富裕之家,但他本人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而大衛一開始是個毫不起眼的牧羊人。耶西(大衛的父親)和撒母耳都不認為他會是王位的最佳人選。撒母耳認為以利押是個好人選(撒母耳記上16章6節),耶西最初甚至都沒考慮過大衛——也可能是因為大衛那時候還太小。(撒母耳記上16章11節)但是上帝卻非常明確地要大衛成為以色列的下一任君王。

當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所得並不能歸功於自身時,我們便更能清楚地明白,一切都是上帝的賜予。

2. 軟弱讓我們能更好地管理我們的恩賜

大衛和掃羅雖然都被上帝揀選作王,但他們的人生最終卻截然不同。從掃羅看到大衛戰勝了歌利亞之後,他就變得不安,甚至試圖殺掉大衛。幾年之後,掃羅戰敗。他雖然年少得志,但最終他的自傲讓他遠離了上帝的旨意,他開始濫用上帝賜給他的職權以達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是遵從上帝的心意。

然而大衛則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是一心跟隨上帝。跟掃羅相反,他沒有濫用上帝賜給他的王位,而是全心全意地追隨上帝,為了實現上帝給以色列的命定。

如果我們能時刻銘記,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贈予,我們就能更好的管理這些恩賜並用合乎上帝心意的方式使用它們。不要忘記上帝呼召我們的時候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 2章9節)

3. 軟弱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罪性,看到上帝的信實

大衛作王之後並沒能成為一個完人。他也犯過罪。他縱容自己自高自大,違反了上帝的旨意清點了以色列的國民人數(撒母耳記下 24章10-17節)。還曾經放縱肉體的誘惑,強佔拔示巴並下令殺死了她的丈夫烏利亞(撒母耳記下 11章2-17節)。

然而當大衛認識到自己所犯的罪時,他懺悔了。在詩篇中,他的詩句充滿了痛悔,破碎和傷心。就在這時他認識到,上帝不曾離棄他,上帝是他的牧者和護盾。在大衛犯罪之後,上帝的信實反而更加顯明出來。後來這些詩篇一直被代代相傳,教導後人。

即使大衛犯了錯,上帝仍然揀選他作了後來彌賽亞的祖先,使他能與上帝偉大的救贖計劃有份。

我們若能認識到自己的罪有多麼的深,就會更能體會到上帝的信實有多麼偉大和美好。即使在我們的過犯中,上帝仍然與我們同在並且要救贖我們。

4. 軟弱能讓我們成為更合適的器皿,能為上帝所用,完成天國的工作。

馬太曾經是羅馬帝國的稅吏。稅吏在當時是受人指摘憎恨的,因為他們會額外收稅,中飽私囊。因此稅吏在社會中是被厭棄的。

不被社會(道德上和地位上)認可的確是個弱點,但正是因此耶穌才走近了馬太。當耶穌看到馬太坐在那裡收稅的時候,他叫馬太跟隨他,作他的門徒。馬太跟隨了耶穌,隨後跟耶穌和其他的「罪人們」一起吃飯。法利賽人和文士抱怨說耶穌不應該跟這些罪人在一起。耶穌回答說「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 9章:12-13節)

在我們不被世人看重的時候,往往是我們聆聽上帝的呼召並被祂使用的最好時機。

我和我的朋友們要麼是社會工作者,要麼是全職在教會服侍當牧師,每天服侍各種群體。我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經歷,那就是在遇見耶穌之前,我們的生活都破碎過,失敗過,傷痛過。他們中有的曾經是幫派分子和匪徒,有的曾經自殺未遂,有的患有精神和身體上的疾病,有的曾經受過虐待或者童年有過創傷的經歷。

但是耶穌無一例外地救贖了我們,治癒了我們的靈,讓我們可以向其他人傳揚祂的恩典。跟這些曾經破碎的人們一起工作和生活讓我更加驚嘆於上帝的愛,是祂的愛和恩典改變了我們,讓我們痊癒之後可以成為祂的器皿,為祂所用。

最後,認識到我們是軟弱的能讓我們更加信靠上帝,為祂所用。我們在生活中處於弱勢能讓上帝在我們身上做工,改變我們,讓我們變得更像祂兒子的樣式。(羅馬書 8章29節)讓我們每天都能信靠上帝並信心滿滿地對祂說:「主是我心裡的力量」(詩篇 73章26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愛的心思)

跟隨至聖者的腳蹤

作者:信實, 山西
road3

風從四方輕輕地吹來,
帶著絲絲涼意。
遠方即將逝去的背影,
已漸漸地模糊而淡去;
誰也不知前路將如何,
是坎坷不平還是平坦順利?
誰也不知自己的一生,
是精彩充實還是碌碌無為?

無人能預知明天的天氣,
無人能測透生命的驚奇。
人們一路地尋覓,
盼望找到生命的真意;
人們一路地追求,
盼望得著永恆的滿足;
人們一路地跟隨,
盼望生命盡頭是喜樂;
人們一路地執著,
盼望至聖者能夠歡欣。

但隨著時光的飛逝,
那腳下至聖者的腳蹤,
彷彿已不再清晰;
但人們一路徘徊尋覓而來,
卻發現自己所走的每一步,
都踩著至聖者的腳蹤而行;
無人記得腳下的路走了多長,
只記得每一步都充滿神奇;
無人記得腳下的路走得多難,
只記得每一步都充滿驚喜;
無人記得腳下的路走了多久,
只記得每一步都滿有恩惠。

許多人還在走著尋覓著,
也許前人的身影已經淡去,
但那至聖者佳美的腳蹤,
卻永遠留在這條聖路之上,
也永遠留在那些跟隨者,
充滿活力的心中,
深深地烙在心裡,
人們為此而繼續跟隨著。

「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
能忍耐,這在上帝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
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
—彼得前書2章20-21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音樂:放下自己

lay down myself

我有什麼能給祢 是否都合祢心意
我學著 放下自己
檢視自己的動機 多次不配祢憐憫
我跪下 降服於祢
但祢說 祢是信實的 且願意饒恕和潔淨
接納我成為祢兒女 蒙恩典
不再有論斷和批評 嫉妒和驕傲都除盡
放下自己 放下自己 獻給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詞/曲:馬箏 演唱:馬箏

創作故事:
這首歌寫於2010年6月20日。當時為何會寫出這首詩歌呢?
因為發現自己有不正確的服侍態度,比如我應當在每個服侍前,都先有一段安靜的時間預備心。但我因為各樣的理由,而不再看重這樣寶貴的時間。

那時的我,心中深深感受到自己無力面對上帝,因為我不再向過去一樣,有那顆極其敬畏上帝的態度…但,感謝父神,因為祂是信實的。當我在祂面前認罪悔改,祂赦免我的罪。甚至,祂還賜恩典給我,使我重新成為祂寶貝的女兒。

同時,我也再次檢視自己的生活──
發現我的心正被論斷、批評、嫉妒和驕傲給吞噬著!原初單純愛上帝的心,正在慢慢消逝…唯有打碎老我、放下自己,才能使我更像耶穌!感謝上帝,因祂光照鑒察我,好叫我重新到祂寶座前認罪悔改。

我盼望自己在年輕時,就不斷操練,用從上帝而來的眼光看自己,並且有從祂而來,一顆對罪敏銳的靈!

『所以,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
-歌羅西書3章12-15節